思考考古学

思考考古学

作者:陈胜前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4-3-12

评分:8.3

ISBN:9787030398079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陈胜前,男,1972年5月25日生,湖北嘉鱼人。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1989年考入吉林大学考古学系,1993年考入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师从吕遵谔教授,学习旧石器考古。1998年赴美国南方卫理公会大学(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攻读博士,师从弗雷德·温道夫(Fred Wendorf)与路易斯·宾福德(Lewis R. Binford)教授学习考古学,2004年8月获哲学博士。同年回国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06年到吉林大学任教,2015年到中国人民大学任教。

主要研究兴趣:考古学理论、考古学思想史、石器分析、遗址过程、史前艺术、史前考古、农业起源、考古教育等。先后参与发掘遗址十余处,主持发掘湖北郧县余嘴2号旧石器地点,整理安徽东至华龙洞遗址发掘材料,分析内蒙古大山前、哈...

()

作品目录

自序
第一章 考古学的本体之思
考古学的形而上学 ( 1 )
唯物与唯心的考古学 ( 5 )
春天来了,我的奶酪被挤瘪了——思考历史研究的逻辑…( 8 )
考古学观念的评估 (10)
文化的迷雾 (13)
辽中京访古:思考考古学的观看之道 (15)
嘎牙子是什么鱼——我们是怎么认识世界的 (17)
所见与所思 (18)
考古材料的性质 (21)
历史的偶然性 (24)
考古学探索什么? (26)
第二章.意义的追问
考古学的意义 (28)
过去的力量 (31)
再思考古学研究的意义 (35)
考古学是否是屠龙术——考古学存在的基础 (38)
考古的作用 (40)
奥运会的意义:对考古学的启示 (42)
第三章 考古学的身份
有一门学科叫考古学吗? (46)
考古种种 (49)
考古学的格调 (51)
作为心理学的考古学 (54)
独具只眼的考古学 (56)
考古学科学吗? (59)
考古学的真实性 (62)
考古学家的社会角色 (63)
第四章 理解当代考古学的发展
考古学发展的两条道路 (66)
西方考古学的精华 (68)
西方考古学的高峰 (70)
考古学概念的构建 (73)
新考古学是否模式论 (75)
《舌尖上的中国》——后过程的美食考古 (77)
作为文化的考古学 (78)
理解考古学的“人文转向” (82)
女性与考古学 (87)
身份考古 (91)
抢盐、理性与惯习 (95)
身体考古 (97)
风水与考古 (99)
大山前遗址——思考景观 (100)
第五章 反思中国考古学的研究
中国考古学的特点 (105)
理解中国考古学的钥匙 (110)
反思当前的考古学研究实践 (111)
问题在哪里 (113)
为什么说仅仅从考古材料出发是不够的? (115)
考古材料特征的意义 (118)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考古学 (121)
断裂的中国考古学 (124)
文化历史考古的僵局 (127)
积极的研究 (129)
症结 (132)
中国考古学的体系 (135)
思考中西考古学的差距 (137)
历史考古的范式 (140)
第六章 理论的视角
为什么需要考古学理论 (144)
考古学的理论研究 (147)
研究的视角——考古学的观看之道 (149)
考古解释的基础 (152)
考古学理论是什么 (156)
考古学何以可能 (165)
考古学文化与考古学中的文化 (168)
思考风格 (172)
研究策略 (176)
考古学研究的评估 (177)
考古学思想史的方法 (180)
第七章 考古学的方法
科学方法 (183)
考古学与科学 (185)
多学科的方法 (191)
实验考古 (194)
为什么考古学需要统计学 (197)
田野考古方法 (198)
考古推理——考古研究的本质 (200)
拼合过去 (201)
第八章 思考一个地区:重返白音长汗——考古学“透物见人”的
构想
引子:往事如烟 (205)
考古分类学的意义 (210)
废弃过程 (215)
一把石刀的故事 (219)
辽西史前农业技术 (224)
景观考古 (234)
认知考古学:从技术过程到思维世界 (239)
辽西史前农业社会的文化体系 (246)
第九章 思考一个考古学的分支:旧石器考古学
中国旧石器考古之现状 (252)
当前中国旧石器考古的研究课题 (256)
四条腿的中国旧石器考古 (258)
国内石器微痕分析的问题 (259)
旧石器考古调查 (262)
反思中国旧石器考古 (264)
回到史前一万年 (266)
第十章 思考一个考古学问题:农业起源
农业起源与农业的不起源 (272)
流动采食、食物生产与市场经济 (277)
读《石器时代的经济学》 (280)
结构的更替——再思农业起源 (284)
农业起源的社会结构制约 (287)
人口压力的作用机制 (290)
第十一章 考古学的未来:中国与世界
考古学的未来 (294)
后现代战争与后现代的考古学 (298)
后现代之中国考古学 (300)
中国考古学的范式革命 (303)
美国人害怕的中国考古学 (307)
中国考古学的未来 (308)
中国考古学与世界考古学 (310)
· · · · · ·

作者简介

陈胜前,男,1972年5月25日生,湖北嘉鱼人。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1989年考入吉林大学考古学系,1993年考入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师从吕遵谔教授,学习旧石器考古。1998年赴美国南方卫理公会大学(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攻读博士,师从弗雷德·温道夫(Fred Wendorf)与路易斯·宾福德(Lewis R. Binford)教授学习考古学,2004年8月获哲学博士。同年回国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06年到吉林大学任教,2015年到中国人民大学任教。

主要研究兴趣:考古学理论、考古学思想史、石器分析、遗址过程、史前艺术、史前考古、农业起源、考古教育等。先后参与发掘遗址十余处,主持发掘湖北郧县余嘴2号旧石器地点,整理安徽东至华龙洞遗址发掘材料,分析内蒙古大山前、哈...

(展开全部)

精彩摘录

中国考古学注重自然科学方法的运用,但是很少强调社会科学的价值。社会科学因为不能提供精确、可实证的理论而受到轻视,尤其是将科学技术视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殊不知,没有正确的社会科学理论,第一生产力会受到极大的约束,甚至可能导致灾难性的社会后果(不当的社会科学理论是会死人的!如经济发展理论)就考古学而言,没有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我们即便掌握了大把的考古材料,能够对考古材料进行详细的分类统计,乃至自然科学的分析,但是我们还是无法理解考古材料的意义。考古材料是人类行为、社会、文化与历史的产物、它的意义主要取决于背景关联,而非材料的理化性质与自然史。一个石片微不足道,但是放在人类演化的大背景中考察的时候,它就可能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如果不了解考古材料存在的背景关联,一个直接的结果就是,研究中我们时常缺乏问题,尤其是有意义的问题。

——引自第147页


文化历史考古秉持地层学与类型学两大科学方法,建立起史前历史的时空框架,并且努力复原更详细的历史。毫无疑问,这个研究过程是科学的。但是它基本不回答“考古材料是什么意思”的问题。我们挖到一批考古材料,它们经历了怎样的形成过程呢?它们指示了怎样的人类行为呢?我们不能想当然,我们需要去论证。通过地层学与类型学能够复原人类的行为吗?显然不能!

——引自第155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