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电影十八讲

经典电影十八讲

作者:戴锦华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2014-5

评分:8.4

ISBN:9787508636146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戴锦华, 北京大学比较研究所教授。长期对中国电影史,大众文化研究以及女性文学进行研究。代表作《雾中风景》、《电影批评》、《隐形书写》等,主要学术著作《中国电影是否需要“文化例外”》、《“五四”记忆中的精神与电影》等,其专著与论文,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等多语种出版。

作品目录

前 言
第一讲
《放大》:自反的艺术
12 第二讲
贝托鲁奇:资产者的儿子
20 第三讲
《十诫:杀诫》:人道主义的困境
28 第四讲
《十诫:情诫》:孤独者的恋人絮语
30 第五讲
《阿黛尔•雨果的故事》:一个心灵的病案个例
42 第六讲
《法国中尉的女人》:一个重述的爱情故事
50 第七讲
《卡门》:套层结构与镜式文本
62 第八讲
《玫瑰之名》:小说、电影与文化分析
80 第九讲
《夺宝奇兵》:好莱坞神话之一例
92 第十讲
《飞越疯人院》:在反叛的故事背后
98 第十一讲
《美国往事》:美国梦的正反面
100 第十二讲
《官方说法》:真实、话语与叙事
120 第十三讲
《代罪羔羊》:阶级、性别与情节剧
130 第十四讲
《致命的诱惑》:性别与谎言的构成
140 第十五讲
《沉默的羔羊》:好莱坞的新策略
150 第十六讲
《人•鬼•情》:一个女人的困境
160 第十七讲
《血色清晨》:颓坏的仪式与文化的两难
199 第十八讲
《霸王别姬》:历史的景片
2004年重印后记
2014 年新版后记
· · · · · ·

作者简介

戴锦华, 北京大学比较研究所教授。长期对中国电影史,大众文化研究以及女性文学进行研究。代表作《雾中风景》、《电影批评》、《隐形书写》等,主要学术著作《中国电影是否需要“文化例外”》、《“五四”记忆中的精神与电影》等,其专著与论文,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等多语种出版。

精彩摘录

安东尼奥尼的影片中有一个私人印鉴式的影像:荒城,或者被废弃的街区一那是安东尼奥尼的未来世界的形象。在《奇遇》中,那是克劳迪姬和桑德洛在寻找安娜的途中路遇的无人小城中死寂的教堂和广场;在《夜》中,那是女主人公百无聊赖地穿行的破败的废弃楼群;在《蚀》中,那是结尾处那著名的七分钟的蒙太奇段落呈现的阴森与荒芜;在《红色沙漠》中,那是报纸的碎片幽灵般飘落的灰蒙蒙的空寂的小街。在《放大》中,它是影片第景中的弃楼,是那些化装成马戏团小丑的青年乞丐们末日狂欢式的喧闹;是那柄颇似十字架的碎吉他琴把所意味的。

——引自章节:《放大》:自反的艺术


一如阿多诺指出的:“文化工业的整个方式将牟利动机赤裸裸地转换为文化形式。”而一个好莱坞的制片人说得更为直接和明确:一部好莱坞影片和一部大众汽车公司的汽车别无二致。但作为一个特定的工业/商业体制,畅销与“反动”或曰意识形态性本为一对孪生子。除却社会急剧动荡或面临革命的时代,观众/社会的主部,也始终是主流意识形态中的主体与维系者。主流意识形态所包容的信仰、价值体系,通常以其日常生活化的形式成为公众的生活“常识”与行为准则。于是,与现代主义艺术对常识世界的“冒犯”相反,一部为畅销而制作的文本,“尊重常识”便成为其制作的首要前提。通俗艺术,尤其是作为当代世俗神话的电影,由是而成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良载体。

——引自第146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