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人与书籍

邂逅人与书籍

作者:[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出版年:2014-5

评分:8.2

ISBN:9787515510385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邂逅人与书籍:茨威格读书随笔》是茨威格的文学评论集,包括作家介绍、作品评论、讲演、纪念文章、序言等不同体裁,论及世界文学史上许多伟大的作家,如卢梭、巴尔扎克、福楼拜、罗曼·罗兰、普鲁斯特、乔伊斯、歌德、里尔克、托马斯·曼、赫尔曼·黑塞、尼采、弗洛伊德等。茨威格在写下这些随笔时,将其视为一项“心灵的事业”,他孜孜以求的是这样一种理想:实现一种“在人们之间,在思想之间,在文化和民族之间的人性谅解”。

◆◆◆◆

茨威格是一个“急性的充满热情的读者”,还是一个阅读的“中介者”,每当他读了好的作品,他就要把他的感受表达出来,他就要介绍给别人,尤其是在介绍外国作家、作品上。《邂逅人与书籍》显示出茨威格思想上的多维性和表达上的形象性,少有书卷气和学究气,而富有灵气和艺术魅力。

茨威格在一份用英文写的简历中写道:“正如我感到整个世界是我的家乡一样,我的书在地球上所有语言中找到友谊和接受。”我相信,如他的一些小说和传记在中国找到友谊和接受一样,他的这本随笔集也定会找到友谊和接受。

——高中甫

作品目录

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和尼采
卡萨诺瓦、司汤达和托尔斯泰
懒惰的胜利
福楼拜的遗作
巴尔扎克优雅生活的密码
《一千零一夜》中的戏剧
尼采和朋友
让-雅克·卢梭的《爱弥儿》
泰戈尔的哲学著作
华尔特·惠特曼
赫尔曼·黑塞的道路
拜伦:一个伟大生命的戏剧
夏多布里昂
让·保尔,高特海尔夫
普鲁斯特的悲惨生涯
向罗曼·罗兰致谢
谈歌德的诗
高尔基的《阿尔达莫诺夫的事业》
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批注
霍夫曼斯塔尔
弗洛伊德的新作:《文化中的不满》
书:走向界的入口
里尔克
作为宗教思想家和社会思想家的托尔斯泰
艺术创作的秘密
在弗洛伊德灵柩旁的讲话
托马斯·曼的《绿蒂在魏玛》
· · · · · ·

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著名奥地利犹太裔作家,中短篇小说巨匠,擅长人物的心理分析,也是著名的传记作家。主要代表作有中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传记《罗曼·罗兰》《三大师》《与魔的搏斗》《三作家》,历史特写《人类群星闪耀时》,自传《昨日的世界》等。

高中甫,1933年生于山东蓬莱,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著有《歌德接受史》《茨威格画传》等,编有《茨威格小说全集》(三卷本)、《茨威格文集》(七卷本)、《瓦格纳戏剧全集》等,译有《亲合力》《茵梦湖》《莱辛寓言》《古希腊神话与传说》《贝多芬》《莫扎特》《轮舞》《忆马勒》等。

精彩摘录

因此这位魔鬼的主人在他生命的终点上仍是生活的强者(而那些着魔的人则像狄俄尼索斯被自己的猎狗群撕碎一样灰飞烟灭)。歌德的一生是一个绝无仅有的、有策略的战胜世界的过程,而那些人则在英勇的,但毫无计划的战斗中被从这个世界中排挤出来,逃向无穷。为了与超凡的净土统一为一体,他们必须奋力将自己超拔于尘世之上——而歌德不需要离开大地一步,就能触及无穷:他慢慢地、耐心地将它拉向自己。他的方法是一种彻头彻尾的资本主义的方法:他每年都把适量的经验作为精神的收获存储起来,年终他像精打细算的商人一样把这部分经验整理记录到他的《日记》和《年鉴》中,他的生活不断带来利息,就像田地带来收获。那些着魔的人却像赌徒一样经营,带着豪爽的无所谓的态度跟世界赌博,把他们全部的身家性命押在一张牌上,赢也无穷,输也无穷——那种缓慢的、储蓄式的获利是为魔鬼所不齿的。经验,对一个歌德来说意味着存在的根本,对他们来说却一文不值:从痛苦中他们除了学到更强烈的感觉以外一无所获,这些空想家,对世界一无所知的人最终迷失了自己。而歌德是个好学不辍的人,生活的书对他来说是一本永远敞开的,应该认认真真、逐句逐行,用勤奋和毅力来完成的作业:他永远觉得自己像小学生一样无知,很久以后他才敢说出这句充满神秘感的话:生活我已经学过,神啊,限定我的时间吧。另一些人却觉得生活既不能学会,也不值得学习:对更高的存在的预感对他们来说比所有统觉和感觉的经验都更为重要。不是天赋所赐之物,对他们来说都是不存在的。他们只从他金光闪闪的宝藏中拿取自己的部分,只从内心,只让火热的感觉使自己兴奋、紧张。火是他们的属性,烈焰是他们的行为,而那种使他们升华的如火热情吞噬了他们的整个生命。克莱斯特、荷尔德林和尼采在他们生命终结时比在生命的起点上更加孤单,更加不食人间烟火,更加寂寞,而对歌德来说,和他生命中的每个时刻相比,最后的那一刻是最富有的。对这三个人来说,只有他们心...

——引自第12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