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之后是民国

晚清之后是民国

作者:赵焰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4-6-1

评分:8.8

ISBN:9787549551583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赵焰当代作家、学者,以东西方文明比较的视角致力研究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作品极具历史感和人文情怀,文笔富有现代感和穿透力,在写作界有“中国茨威格”之称。著有传记“晚清三部曲”,《在淮河边上讲中国历史》,“第三只眼看徽州”系列七本,以及长篇小说“娑婆三部曲”(《无常》、《彼岸》、《色与空》)等。

作品目录

楔子
第一章 从头再来(1916-1917)
第二章 参战的风波
第三章 仲夏的闹剧
第四章 安福系的胜利(1918)
第五章 多事的春天(1919)
第六章 向左转(1920-1921)
第七章 好人政府(1922-1923)
第八章 乱世来到(1924-1926)
第九章 末日来临(1927-1928)
尾声
附录
本书主要人物简介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历任国家元首名录
北京政府历任国家首脑(国务院总理)名录
尤利西斯的凝视(代后记)
· · · · · ·

作者简介

赵焰 当代作家、学者,以东西方文明比较的视角致力研究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作品极具历史感和人文情怀,文笔富有现代感和穿透力,在写作界有“中国茨威格”之称。著有传记“晚清三部曲”,《在淮河边上讲中国历史》,“第三只眼看徽州”系列七本,以及长篇小说“娑婆三部曲”(《无常》、《彼岸》、《色与空》)等。

精彩摘录

当时中国最大的报纸《申报》说:“中国数十年来为主义而奋斗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梁启超在《晨报》上发表文章,“孙君是一位历史上的大人物,这是无论何人不能不公认的事实。我对于他最佩服的:第一,是意志力坚强,经历多少风波,始终未尝挫折。第二,是临事机警,长于应变,尤其是对于群众心理,最善观察,最善应变。第三,是操守廉洁,最少他本身不肯胡乱弄钱,便弄钱也绝不为个人目的。”梁启超同时评价说:“我对于孙君所最不满的一件事,是‘为目的不择手段’。孟子说:‘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也。’这句话也许有人觉得迂阔不切实际,但我始终认为政治家道德是必要的,因为不择手段的理论一提倡,人人都藉口于‘一时过度的手段’,结果就可以把目的扔向一边,所谓‘本来的面目’反而成为装饰品了”至于另外一个一向奇崛狂狷“大儒”章太炎,写挽联祭祀孙中山:“孙郎使天下三分,当魏德初萌,江表岂能忘袭许;南国是吾家旧物,愿灵修浩荡,武关无故入盟秦。”在史学上,章太炎推崇司马光的史学态度和对人物的臧否。上联暗讽孙中山北伐挑起战争,下联更为严厉,以秦的‘虎狼之国’比喻苏俄,意指其引狼入室。

——引自章节:民国众人在国父去世后的评论


罗素在回忆录中写道,“在俄国度过的这段时间是一场愈来愈甚的噩梦”,“残酷、贫困、猜疑、迫害,构成了我们生活于其间的气氛。我们谈话不断受到暗中监视。深夜你会听到枪响,而且知道是唯心主义者在狱中被杀害了”。在苏联,罗素看到诗人被迫按照所谓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教授韵律学,医生违心的谈论“只有经济状况影响人的性格”。罗素还见到了列宁和托洛斯基,在同列宁一个小时的谈话之后,罗素得出的结论是这个人“才智悠闲”:“他的正统马克思主义很狭隘,他有一种非同寻常的恶作剧般残忍的气质。”从总体上来说,罗素对于苏俄的印象是:“我感到人类生活中所有我认为有价值的东西都为了迎合一种肤浅而狭隘的哲学而遭到破坏”,苏俄已经比西方还“西化”,对人性的残害更甚。

——引自章节:罗素看苏俄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