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艺术史九讲(全彩插图第8版)

世界艺术史九讲(全彩插图第8版)

作者:[美]马克·盖特雷恩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年:2014-7

评分:8.7

ISBN:9787510069475

所属分类:艺术理论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畅销全美30年,荣获多个奖项的艺术入门读物

清晰梳理艺术发展脉络,一书囊括全球艺术精华

[ 编辑推荐 ]

基础全面本分册按照年代顺序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世界艺术历史的发展,涵盖世界各地艺术与全部的视觉艺术形式。对艺术的剖析从平面转向纵深,使读者获得全方的立体认识。

脉络清晰作者以简明扼要的语言,结合典型的艺术家和艺术品,条理清晰地梳理了各个时代、各个文明的艺术风格和流派。

视野开阔作者致力于构建一个简明的世界艺术史体系,书中不只限于对西方艺术的介绍,而且设有专章讲解亚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的艺术传统。

图文并茂本分册配有插图近300幅,精选了世界各个文化和历史时期中最具代表性,最有影响力的作品。此外,《认识艺术》分册中的大部分作品以缩微图的形式作为“相关作品”附在本分册中。

[ 内容简介 ]

本书为美国最畅销的艺术基础概论教材,自1985年第一版以来,不断再版,赢得过包括纽约图书展最佳设计和制作奖项在内的多项大奖,深受艺术院校师生的欢迎。本书采用史论结合的写法,综合了艺术理论与艺术史两种教材的优点,使读者在学习艺术理论时有丰富的例证具化抽象概念,反过来又能站在理论高度俯察艺术的历史进程,加深对人类艺术行为本身的理解。

全书配有从世界各个文化和历史时期精心挑选的艺术品图片700 余幅,有助于读者直观的理解艺术。其中,理论部分提及的大部分图片,将以缩图的形式在艺术史部分中重现,这种“相关作品”专栏的设置,把全书的两大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方便读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本分册按照年代顺序,简明生动地描述了世界艺术历史的发展,时间上从史前到二十世纪末,地域上涵盖世界各个文明,形式上涉及全部的视觉艺术形式。作者精心的编排和叙述有力地表明了人类在走过的漫长岁月中艺术进取精神的连续性。

作品目录

前言 1
第五部分 艺术史
第14章 古代地中海世界 351
最古老的艺术 351
美索不达米亚 354
埃及 358
爱琴海 363
古典世界:希腊和罗马 366
希腊366/罗马374
思考艺术 谁的坟墓? 364
大理石雕与博物馆 372
第15章 基督教与欧洲的形成 379
基督教的兴起 379
拜占庭 382
欧洲的中世纪 385
中世纪早期385/中世纪盛期387
走向文艺复兴 393
第16章 文艺复兴 395
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和盛期 397
北方文艺复兴 413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 419
艺术家 米开朗琪罗 404
第17章 17世纪和18世纪 423
巴洛克时期 423
18世纪 435
革命 441
艺术家 伦勃朗 433
思考艺术 学院 438
艺术家 伊丽莎白•维热-勒布伦 442
第18章 伊斯兰艺术和非洲艺术 445
伊斯兰艺术 445
建筑:清真寺和宫殿446/书籍艺术450/日常生活艺术451
非洲艺术 452
跨文化 非洲回头看 455
第19章 东亚艺术:印度、中国和日本 460
印度艺术 460
印度河流域文明460/佛教及其艺术462/印度教及其艺术466/耆那教艺术470/莫卧儿艺术及其影响471
中国艺术 471
形成期:从商到秦471/儒家与道家:汉和六朝473/佛教时代:唐474/山水画的崛起:宋475/文人及其他画家:元和明477
日本艺术 480
新思想及其影响:飞鸟时代481/宫廷的精雅:平安时代482/武士文化:镰仓时代和室町时代483/绚丽与空寂:桃山时代486/大众艺术:江户时代487
跨文化 早期佛像 465
思考艺术 抢救吴哥窟 469
第20 章太平洋和美洲艺术 488
太平洋文明 488
美洲 492
中部美洲493/南美洲和中美洲498/北美洲501
思考艺术 神圣与世俗 506
第21章 现代世界:1800—1945年508
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 508
现实主义 511
马奈与印象主义 512
后印象主义 517
横渡大西洋:19世纪的美国 520
进入20 世纪:先锋派 522
解放色彩:野兽派和表现主义522/粉碎形体:立体主义526/狂想与未来主义530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达达和超现实主义531
两次大战之间:建设新社会 535
思考艺术 呈现过去 516
艺术家 亨利•马蒂斯 524
巴勃罗•毕加索 529
第22章 1945年以来的艺术 541
纽约画派 541
进入60年代:集合艺术和偶发艺术 545
60年代和70年代的艺术 548
波普艺术548/极少艺术和地景艺术551/真实,超级真实553/观念艺术555/女权主义与女权主义艺术555
80年代以来的艺术:后现代世界? 558
涂绘式绘画560/文字与图像,争端与身份563/走向剧场:行为和装置567/电子领域569/身为人类: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570/向世界开放573
艺术家 杰克逊•波洛克 543
安迪•沃霍尔550
艾丽斯•尼尔 557
思考艺术 游击队女孩565
延伸阅读 578
重要词汇 580
译后记 590
出版后记 591
· · · · · ·

作者简介

马克·盖特雷恩(Mark Getlein)原本在纽约朱莉亚音乐学院学习音乐,但他很快就被纽约的艺术活动和丰富的博物馆收藏深深地迷住了。他既是钢琴家,也是画家。作为作家和策划编辑,他参与开发了一系列开创性的大学文学与艺术课本,包括《艺术史》《非洲艺术史》《哈珀柯林斯世界文学》《朗曼英国文学选》和《朗曼世界文学选》等,本书是作者独立编写的最有名的艺术基础概论课本。

王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学专业研究生。曾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现为自由职业者。曾参与翻译《詹森艺术史》《MoMA 亮点: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精选作品350 件》和《世界艺术地图》等。

精彩摘录

越南战争是我们最痛苦的民族记忆之一,由于成千上万的年轻男女在这场遥远的战争中失去了生命,它在国内遭受了日益强烈的质疑和抗议。到战争结束时,国内的分歧已经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以致回国退伍军人的贡献几乎得不到承认。在这种论战不断的氛围中,林璎的任务就是建造一座纪念碑,向战争中牺牲的人们表达敬意,同时,对战争本身既不美化也不谴责。纪念碑的核心是一面长长的黑色花岗岩墙,它两头逐渐变尖,整体呈V字形,上面刻着失踪、被俘和死亡者的姓名——共有大约58000个名字。在一座坡度不大的小丘上切开一个楔形的大口子,墙就嵌在漏出来的泥土中,让人觉得它是一座古冢的现代入口,但实际上并不存在什么入口。相反,被打磨得锃亮的墙面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周围的树木、附近的华盛顿纪念碑和路过的参观者。从两头沿着一条走道进入纪念碑的参观者们起初几乎没有意识到脚边的矮墙。纪念碑的起点和战争本身的开场完全一样:几乎不被察觉,几支支援部队被派往一个遥远的小国,几个人阵亡的消息出现在晚间新闻中。当参观者沿着向下倾斜的小路继续往下走时,墙变得越来越高,直至高过头顶,上面的人名层层叠叠。人们常常会伸手去摸这些字母,在这样做时,他们也碰触到了自己回到往昔的思绪。在走道的最低点,墙在达到最高的同时拐了一个弯。小路开始向上倾斜,墙则开始逐渐消失。参观者被华盛顿纪念碑或林肯纪念碑吸引,忘记了战争。林璎建造的建筑物以一种安静、不显眼的方式引发了一种仪式,一段向下进入死亡谷,然后朝上走向希望、康复与和解的旅程。

——引自第8页


艺术家的工作是什么?首先,艺术家出于某种与人有关的目的建造建筑物。艺术家要完成的第二个任务是造出不普通的普通用品。艺术家的第三个重要任务是记录和纪念。。艺术家制作的图像帮助我们在“现时”变成“过往”之后回想起它,让我们牢记历史,并将向未来讲述我们这个时代。艺术家的第四个任务是将未知事物实体化。他们描绘眼不可见或只存在于想象中的事物。艺术家的第五项职责是将感情和思想实体化。最后,艺术家能恢复我们的洞察力,帮助我们以新的方式看世界。

——引自第13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