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学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学

作者:常青 主编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4-9-19

评分:8.5

ISBN:9787560856155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编辑委员会主任:郑时龄;顾问:罗小未、戴复东、董鉴泓、阮仪三、路秉杰;委员(以姓氏笔划为序):丁洁民、卢永毅、伍江、刘滨谊、李振宇、李翔宁、杨贵庆、吴长福、吴志强、张松、张尚武、张洛先、周俭、唐子来、黄一如、常青、彭震伟、韩锋、蔡永洁、戴仕炳;主编:常青;参加编辑人员(以姓氏笔画为序):王昕、李颖春、陈曦、刘雨婷、刘涤宇、祝东海

作品目录

序一 /郑时龄
序二 /伍江
导言 /常青
上卷 学科探索
第一章 城乡建筑遗产研究
第一节 理论范畴与中外思考
对建筑遗产基本问题的认知 / 常青
历史保护与真实性的困惑 / 卢永毅
走向“生活世界”的建构——建筑遗产价值观的转变与建筑遗产再生 / 陆地
第二节 在地观察与案例探析
上海的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及其反思 / 郑时龄
探索与突破——上海市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综述 / 伍江 王林
江南水乡古镇的保护与合理发展 / 阮仪三 袁菲
大城小事——对上海步高里一户居民生活空间演变的分析 / 祝东海 朱晓明
第三节 遗产未来与传承构想
在历史中再创造——当代法国历史建筑再利用的趋向 / 周俭
探索前行中的文化景观 / 韩锋
从风土观看地方传统在城乡改造中的延承——风土建筑谱系研究纲领 / 常青
第四节 法律身份与底线守护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法制建设史回眸 / 张松
第二章 保护与再生工程实践
第一节 外滩历史空间保护与再生
外滩源概念规划及划船俱乐部整合设计
外滩轮船招商总局大楼修复工程设计
外滩“镶牙”: 公共服务中心设计
第二节 风土聚落保护与再生
杭州来氏聚落再生规划设计
绍兴书圣故里历史街区尚德当铺保护修复设计
乌镇东栅翰林第保护修复设计
台州北新椒街(海门老街)保护与再生设计
海口骑楼老街保护与再生设计
宁波月湖西区再生设计
西藏日喀则桑珠孜宗堡修复及再生设计
第三节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上海武康路保护规划与整治实施
上海思南路47–48 街坊保护与更新规划
上海徐汇区风貌保护道路规划
山西平遥古城保护规划
广东湛江雷州古城保护规划
第四节 现代建筑遗产保护与再生
同济大礼堂保护性改建
南市发电厂保留与改造
第五节 保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跨学科保护技术系统
信息采集技术
材料及病害勘察技术
材料修复技术
历史建筑保护实验中心
修复技术典型案例
平遥城墙夯土面层病害及其保护试验研究
天安门金水桥桥面汉白玉修复材料性能设计
海口中山路骑楼立面修缮整治
香港牛棚艺术村墙面修复工程
下卷 专业教育
第三章 教学体系与核心课程
第一节 回眸与检视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述评 / 刘雨婷
第二节 培养方案
专业培养的方法论及准则 / 常青
第三节 保护核心课程
“历史建筑保护概论”教学初探 / 陆地
“材料病理学”教学初探 / 戴仕炳
“保护技术”教学探索 / 张鹏
“保护设计”教学初探 / 王红军
第四节 相关核心课程
为什么要在建筑系开设“艺术史”必修课程 / 李翔宁
“中国艺术史”教学初探 / 胡炜
鲁班匠艺的传承——“中国历史建筑形制与工艺”课程建设探索 / 李浈
装饰意匠的解读——论中国古代建筑装饰题材及其文化意义 / 鲁晨海
探索一种研讨型教学模式——“西方历史建筑形制与工艺”课程建设思考 / 钱锋
附:古罗马万神庙形式与建造技术探究——“西方历史建筑形制与工艺”
课程案例研究 / 钱锋
对“文博专题”课程建设的思考 / 钱宗灏
“共时”与共生——中国传统雕塑史视角的“文博专题”讲授维度 / 朱宇晖
第五节 保护实践课程
从历史样式测绘到现状信息采集——针对历史建筑保护专业的“历史环境实录”
课程改革初探 / 张鹏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研究/ 毕业设计教学团队
第六节 学生作业精选
保护设计作业
铜仁路333 号原吴同文住宅保护设计
上海铁合金厂旧厂房保护与再利用设计
历史环境实录测绘作业
上海豫园
上海和平饭店
上海总会
晋中风土建筑
第四章 保护教育的国际视野
第一节 法国经典保护教育及中法交流
建筑与城乡遗产保护教学改革初探——以同济— 夏约联合教学成果为例 / 邵甬
附:夏约学校——法国建筑与城市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
培训中心 /[法]米雷耶• 格吕贝特,胡佳妮 译
第二节 意大利的保护教育
意大利历史建筑保护研究与教育述评——以米兰理工大学为例 / 舒畅雪
第三节 英国的保护教育
英国建筑保护教育述要——以剑桥大学为例 / 潘一婷
第四节 美国的保护教育
文脉:美国历史建筑保护教育的精神 / 江天一
附录一
历史建筑保护设计导则(讨论稿)
附录二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遗产领域相关著述
附录三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遗产领域博士论文
后记
· · · · · ·

作者简介

编辑委员会主任:郑时龄;顾问:罗小未、戴复东、董鉴泓、阮仪三、路秉杰;委员(以姓氏笔划为序):丁洁民、卢永毅、伍江、刘滨谊、李振宇、李翔宁、杨贵庆、吴长福、吴志强、张松、张尚武、张洛先、周俭、唐子来、黄一如、常青、彭震伟、韩锋、蔡永洁、戴仕炳;主编:常青;参加编辑人员(以姓氏笔画为序):王昕、李颖春、陈曦、刘雨婷、刘涤宇、祝东海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