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全面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作者:张晓明惠鸣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年:2014年10月

ISBN:9787509765012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全面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分析了文化市场的交易对象(产品和服务)、交易主体(生产者和消费者)、交易中介(各种专业化机构)以及交易环境四个基本环节,探讨了文化市场与一般市场相区别的特殊属性,希望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一个文化市场的分析框架,并用这个分析框架来解答目前我国文化市场建设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及文化市场深化改革的路径选择。
张晓明,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首席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兼职研究员。
惠鸣,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特聘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文化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文化产业、文化政策、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和文化哲学研究。

作品目录

总序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从打造文化市场主体到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第一章: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

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一般属性

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特殊属性
(一)文化市场的交易对象是文化产品和服务,而文化产品和服务是具有高度复杂性的商品
(二)文化市场的交易主体是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文化市场交易活动的供需双方,其特点是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
(三)文化市场的交易中介是大批专业化的服务机构和个人,其特点是具有高度分工和专业性,其目的是降低以至消除文化市场供需双方的不确定性
(四)文化市场的交易环境由法律法规和政策构成,其特点是具有多重结构,既规范又有弹性

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特点
(一)统一性是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
(二)开放性是建立统一文化市场体系的基本条件
(三)竞争性是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发展的基本动力
(四)有序性是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

当前我国文化市场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对文化产品复杂性的认识还不到位,不能明确定义意识形态的属性
(二)对文化产品生产活动的不确定性认识不清,管理不到位
(三)对文化市场赖以支撑的中介系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放手发展
(四)对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所需的体制机制政策环境认识不足

充分认识全面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复杂性
(一)在工业化高峰期构建文化市场,与我国市场经济大环境不兼容
(二)率先发展文化产业,与文化市场发展规律相脱节
(三)在政治体制改革的攻坚期建设文化市场,与相关领域的改革难协调
第二章:现代文化市场发展的历史演变

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发展阶段,以非市场的脱离大众的精英文化为标志,主要特点是“供养制”

以工业经济为基础的发展阶段,属于文化市场的初级阶段,主要特点是分工和专业化

以服务业为基础的发展阶段,属于文化市场的全面扩张期,主要特点是进入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一阶段

以知识性服务业为基础的发展阶段,属于文化市场的成熟和转型期,主要特点是进入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二阶段

以艺术和文化知识服务业为基础的发展阶段,走向“后文化市场”,主要特点是寻找全球本土化路径
第三章:全面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全球化背景

新一轮全球化的三个理解:词义、性质与特点

走向全球化之路:媒体发展的四个阶段

新一轮全球化的产业格局:传媒汇流

新一轮全球化的体制创新:放松管制
(一)传统的传媒管理制度:管制化及其不同的形式
(二)传媒革命与放松管制的诸种形式
(三)从放松管制走向发展文化产业
第四章:我国文化市场体系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

我国文化产业兴起是改革开放的必然
(一)收入需求结构的变化刺激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新一轮全球化浪潮拉动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改革启动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我国文化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是市场不断开放的结果
(一)加入WTO,倒逼文化市场开放,启动文化产业发展
(二)明确政策定位,将文化产业纳入市场经济发展轨道
(三)实施文化体制改革,主动开放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业加速发展
(四)调整好市场和产业的关系,促进发展方式转型

展望今后5~10年的市场机遇,中国文化产业正在进入重大的发展机遇期
(一)居民文化消费需求的充分释放,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参与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开辟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三)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是我国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四)发展新型城市文化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文化产业的独特优势
(五)发展文化贸易,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天地

以体制机制创新确立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第五章:我国文化市场体系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发展

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策的提出

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我国正在进入一个重大的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改革正在进入一个向上伸展,完成自己社会、政治和文化体制建设的新阶段,公共文化领域的体制改革将成为改革深化的重要标志
(三)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阶段,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积极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解放文化生产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伟大复兴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
(四)我国的对外开放已经深入公共服务领域,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步骤

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理论依据
(一)作为一个现代性的概念,真正的公共文化服务与直接的私人文化权利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概念
(二)公共文化服务的对象和提供方式却并不注定是与市场机制完全“绝缘的”
(三)必须由政府和其他社会救助机构对这些弱势群体和落后地区的基本文化需求予以保障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过程:一场发展与改革交织的深刻实践
(一)中国文化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
(二)中国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整体重构与分类改革
1.分类研究理论的再疏理:一种“三重逻辑建构”
2.对我国文化事业单位的分类尝试
第六章:我国文化市场的兴起与双轨制的形成(1979~1991)

商业广告的出现:我国文化市场的破晓记

双轨制:文化领域多方探索的市场化之路

从压制到规范:文化市场艰难的建构过程
第七章:我国文化市场的逐步开放与壮大阶段(1992~2002)

从十四大到十六大: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明确与文化市场建设观念的突破

开放市场准入:建设文化市场体系的根本性举措

开放市场定价机制:为分散化资源配置开辟道路

互联网的冲击:新业态和新产业推动文化市场加速开放

集团化改革:以行政化整合构建市场主体

文化经济政策的新转向

市场监管的制度化和法制化
第八章:我国文化市场的整体建构阶段(2003~2014)

新文化发展观: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思想基础

全面改革文化体制试点:目标、任务与关键环节

文化体制改革的全面部署:统一市场体系下的“双轮驱动”战略

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描述:文化市场主体是如何构建的

从打造市场主体到建设市场环境: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

政府职能转变与文化市场宏观管理体制的优化

文化产业的“政策红利”:一个值得讨论的市场建构基础性命题

多层次市场体系的发展
结语:对全国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目标的展望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