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的自然史》面世于近两百年前的1757年,但是尽管有这一可敬的地位,它的历史意义却往往没有被人们所了解。可以说,休谟的两部相辅相成的著作,即《宗教的自然史》和《关于自然宗教的对话》,标志着今天人们一般所笼统指称的宗教哲学的开端。
《宗教的自然史》面世于近两百年前的1757年,但是尽管有这一可敬的地位,它的历史意义却往往没有被人们所了解。本书详细介绍了多神教是人类*初的宗教、多神教的起源、续同一主题、众神并不被认为是世界的创造者或形成者、多神教的各种形式:寓言、英雄崇拜、一神教从多神教中脱胎而出的起源、证实这一学说、多神教与一神教之间的往复流变、对这些宗教的比较,关于迫害和宽容、关于勇气或卑微、关于理性或荒谬等。
编者导言《宗教的自然史》面世于近两百年前的1757年,但是尽管有这一可敬的地位,它的历史意义却往往没有被人们所了解。可以说,休谟的两部相辅相成的著作,即《宗教的自然史》和《关于自然宗教的对话》,标志着今天人们一般所笼统指称的宗教哲学的开端。宗教和宗教信仰固然有更早先的研究者,但是作为一项系统性、批判性的研究,作为哲学的一个特殊分支,它在休谟之前几乎没有什么可视的历史。如果说《宗教的自然史》被视为比较宗教研究的范本,其先驱或许可见于雪堡的赫伯特勋爵(Lord Herbert of Cherbury)在1663年出版的《论异教宗教》(De Religione Gentilium)。然而,休谟的方法与意图在很大程度上有别于赫伯特,以至于追溯后者对前者的影响不可能有什么助益。赫伯特从这样一个信念出发,即宗教信仰有一种*高的普遍因素。这就是人类的原初宗教,它基于对一个*高神的信仰,而且有理性和道德贯穿于其中。当赫伯特转而考察实际存在的宗教时,他只能总结说,他们的信仰和实践是对那个纯粹无瑕的原型可怕的败坏和扭曲。与休谟一样,他也发现,能说明实践中的宗教不仅非理性而且败坏的证据比比皆是。但是,他并不放弃他关于宗教的原初本性的观念,这一理念逐渐变成了后来自然神论者对宗教所持有的那一套理念。正如人们对一个彻底的经验论者所能预料的那样,休谟甚至更清楚地看到了败坏和非理性。但正是这些特征,致使他相信某种粗朴的多神教(有时他宁愿称之为偶像崇拜)才真正是人类的原初宗教。一神教则只是踌躇不已、磕磕绊绊地从中发展而来的。基于对宗教史的这种解读,自然神论者所坚持的信念就败落了,而且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休谟曾为这一后果懊悔过。休谟对他所拥有的这些材料的解释(它的局限性很大,有时会产生误导作用,有时则是错误的)提前许多年预见了我们时代的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们有关宗教起源和发展的那套讲述。但是,随着关于古代人和关于当今原始人这两方面证据的积累,这段历程变得更复杂了。要是如今有人认为,我们当前的知识状态所得出的结论,显然依旧是休谟对宗教发展的那些理解,那或许值得怀疑。至少有一些证据表明,在某些民族中,有一种一神教信仰,虽然不纯粹而且被弱化了,却可能早于多神教;而且,这一原始的一神教的基础,与休谟所乐于承认的相比,可能是一种对世界和生活更具反思性的观点。尽管存在着许多与之相悖的证据,但是所谓信仰,尤其是宗教信仰,是随时间推移以一种极为有序和向前的方式由较不文明向较为文明发展的观念,对于我们的精神有着重大的影响。这种试图寻找一个有序模式的欲望,休谟也不能得免,尽管他的确承认在一神教和多神教之间有一种“往复的流变”(flux and reflux)。但是,休谟的猜测和推断的准确性实际上是一件无关宏旨的事情。更为重要的是他对宗教普遍特征的看法,以及他用以阐明这一特征的方法。我们关于宗教发展之事实的知识在过去两百年间有了长足的增加。然而,休谟关于宗教之普遍特征的判断(或者说我们自己对此的判断)乃是完全基于这些事实的知识,这一点却并非是不言自明的。《宗教的自然史》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它根据分析,如此反复地表明了实情何以如此以及为何如此。在当代重印《宗教的自然史》,无疑是对其重要性的一种承认,但同时,当有些人发现本书被归类为例证现代神学的一个文本时,会觉得很奇怪。休谟时代行内的宗教和神学思想家都发现它一无是处,只具有颠覆性和危险性。正因如此,著名的沃伯顿(Warburton)觉得有必要致函休谟的出版人安德鲁·米勒(Andrew Millar),指责其目的是“要确立自然主义,一种无神论,而不是宗教”。对于18世纪中叶的多数教众来说,往好处说,它具有一种过于怀疑主义的论调,往坏处说,便是一种侮辱了。本书在今天或许也会唤起类似的感受,虽然我们对于在宗教问题上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的看法已经更加宽容了。如今,神学家们或许不会像沃伯顿和赫德(Hurd)那样迫不及待地写文章谴责这种充满危险的书籍,但是教徒却更加确信,当看见一本反宗教书籍的时候,他能够辨认出来。他可能发现自己很难理解为什么应当把本书当作现代神学的一个例证。……
中国哲学常识 本书特色 《中国哲学常识/常识圆桌派》是中国哲学开山之作,一本中国哲学入门书。以胡适在北京大学的所有哲学讲义为母本,再综合胡适关于中国哲学的其他著...
沉思录 本书特色 国内**本根据古希腊文原版翻译出版的《沉思录》我国著名古希腊语学家王焕生先生历经两年译成一本源自古罗马帝王的人生自我修养读本。沉思录 内容简介...
自然哲学 本书特色《自然哲学》为德国著名哲学家保罗·费耶阿本德*具代表性的著作,它涵盖了从石器时代洞穴绘画的*早痕迹到20世纪核物理出现的所有时期。为了写作本书...
儒教敬天说(第3辑) 本书特色 儒教是不是宗教?它又具备什么性质?宗教是西方输入的,还是中国固有的?这些是哲学宗教界争论多年的问题。作为宗教的材料支撑,是解决这...
天象论 宇宙论 本书特色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天象论 宇宙论》是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的重要著作。记述他观察气象、地质、天文的经过,以及他对这些现象...
孔子说 本书特色 “中国文库”主要收选20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和译著。这些著作和译著,对我国百余年来的...
本书除了选取20世纪以来亚里士多德研究领域公认具有里程碑意义和代表性的研究者的代表论文之外,还力图将论文选集的范围覆盖亚里
人性向善-傅佩荣谈孟子 本书特色 《出版说明》(傅佩荣,2012年5月撰)学习儒家,不能错过《孟子》。代表孔子思想的是《论语》,但是《论语》像是格言录,言简意赅...
吕氏春秋-古典名著白文本 本书特色 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三个部分,共一百六十篇,撮取儒、道、名、法、墨、兵、农、阴阳等诸家之说,内容涵盖政治、...
墨迹-曾子墨 内容简介 凤凰卫视一直以来都拥有优秀的节目主持人,特别是出色的美女主持人,从吴小莉,到陈鲁豫,现在一个名叫曾子墨的美女主持人又走进了观众视野。当她...
《世界佛教通史》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魏道儒研究员主编、国内外20多位老中青年佛教研究学者参与撰写,全书共800多万字,历时
解读庄子(最新修订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研究“庄子”的专著,书中之解读主要依据王叔岷先生《庄子校诠》的考据与疏释。在白话译文方面,参考黄锦铉先生的《庄子读本...
《中国思想史六讲、中国学术思想十八讲》为钱穆先生讲堂记录稿,包括《中国思想史六讲》与《中国学术思想十八讲》两部分。《中国
《中国文字学》是陈梦家先生在西南联大教授的《中国文字学》课程的讲义,手稿未曾发表。虽说是六十多年前的旧讲义,有些见解已然
维特根斯坦全集(1---12卷精) 本书特色 维特根斯坦的著作难读难译,以涂纪亮为首的专家们用6年时间,能啃下这样一块硬骨头,值得称赞。维特根斯坦的著作虽在19...
中国道教史(插图珍藏本,民国珍本丛刊) 本书特色 阅读本书的理由傅勤家说“儒畏天命,修身以俟;佛亦谓此身根法幻化,业不可逃,寿终有尽,道教独欲长生不死,变化飞升...
一分为三论 内容简介 “一分为三论”看似与熟知的“一分为二论”相异,但事实上,这一命题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早已有之。战国时名家的著作《公孙龙子》中就提出过著名...
圣经新约东方解 本书特色 中国人**次通解西方**经;中国现代人**次通解西方**经;一个当过六年和尚的中国人通解西方《圣经》;一个通解过《金刚经》、《论语》、...
经典与解释-论诗术中篇义疏 本书特色 《论诗术中篇义疏》:“盛世必修典”——或者说,太平盛世得乘机抓紧时日修典。对于现代之后的中国学术来说,修典的历史使命当不仅...
黄老师解经:白话讲解地藏本愿经及地藏法门 内容简介 这部经解,长达二十四万字,是黄老师继所著《地藏本愿经经法研探及标注》之后,再次深入地探讨《地藏本愿经》。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