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作者:[美] 谢利·卡根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2014年11月

评分:8.8

ISBN:9787550227392

所属分类:人生哲学

书刊介绍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内容简介

最受欢迎的国际名校三大公开课之一,总点击量超过数亿次!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一书源于最受欢迎的国际名校公开课之一《哲学:死亡》。在这本通俗易懂的哲学著作中,谢利·卡根教授挑战了对于死亡,许多我们习以为常或未经深思的观点,邀请读者系统反思死亡的哲学之谜,以更清晰的概念探讨死亡的意义为何,从形而上学到价值观,认真、理性地思考生命和死亡的真相。
“由于对死亡的认识所带来的反省,致使人类获得形而上学的见解,并由此得到一种慰藉。所有宗教和哲学体系,主要即为针对这种目的而发,以帮助人们培养反省的理性,作为对死亡观念的解毒剂。”叔本华对死亡哲学的阐述,对本书来说至为贴切。死亡虽是我们每个人的宿命,但看待死亡的视角,却可以让人们获得拯救。
谢利·卡根,耶鲁大学哲学教授(Clark Professor of Philosophy)。1982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在1995年到耶鲁大学任教之前,他曾任教于匹兹堡大学和伊利诺大学芝加哥分校。
谢利·卡根教授在耶鲁大学教授的课程《哲学:死亡》是互联网上最受欢迎的国际名校公开课之一,也是网易公开课最早的人气课程。
在公开课视频上,卡根教授穿着牛仔裤、帆布鞋,盘腿坐在课桌上,坐在讲台上和一班年轻人大谈生命和死亡的本质,手舞足蹈,状如孩童,侃侃而谈的形象深入人心,被称为“大仙”,因其缜密的逻辑性和感染力,倍受追捧。

作品目录

第一章:思考死亡
第二章:二元论和物理主义
第三章:灵魂存在的论证
第四章:笛卡尔的论证
第五章:柏拉图:关于灵魂的不朽
第六章:个人同一性
第七章:两种理论之间的选择
第八章:死亡的本质
第九章:关于死亡的两个惊人言论
第十章:死亡的坏处
第十一章:永生
第十二章:生命的价值
第十三章:死亡的其他特征
第十四章:面对死亡而活
第十五章:自杀
第十六章:结论:寄语
致谢
推荐阅读

热门书摘

我要试着让你相信,没有什么灵魂;我要试着让你相信,永生不会是一件好事;畏惧死亡实际上不是对死亡的恰当反应;死亡并非特别神秘;自杀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既理性又合乎道德。

如果设定一些东西的存在,能帮助我们解释用其他方法无法解释的事物,我们就推论出这些事物的存在。这种论证模式十分普遍,哲学家称之为“最佳解释推论”。

最佳解释推论(Inference to the Best Explanation)

我将会死掉这一事实将怎么影响我活着的方式?对我会死掉这一事实,我应该持何种态度?比如,我该不该害怕死亡?我该不该对终有一死这一事实感到绝望?

有一种证据和论证我们不会在本书中使用,那就是诉诸宗教权威。

不论何种原初的致死缘由,最终血液不再循环,氧气无法在肉体里流通,导致大脑开始缺氧。由于细胞逐渐缺氧,无法继续开展各种代谢过程,它们便无法按需修复自身遭到的各种损害,或者生产它们所需的氨基酸和蛋白质。随之细胞开始衰败,细胞结构开始崩溃,无法照常修复。最后,关键的细胞结构毁掉了,然后轰的一声,肉体死了。

中立一元论

总而言之,心灵只是对肉体正常运行时拥有的独特能力的一种说法。

但是对物理主义者来说,没有灵魂这一额外的、在肉体死亡后可能或不能存活的实体,心灵只是肉体的P功能。所以,当肉体各项运作能力被破坏后,心灵也就毁掉了。粗略地说,死亡就是种种功能的终结。

对于我们看不见(又听不见、尝不到,也无法用内感官观察到)的东西,我们该如何去证明它们的存在呢?最重要的方法也许是这样的:有时我们合理地设定存在某种我们看不见的东西,以便去解释我们都认同其存在的其他事情。

所以,普通的物理对象与理念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是,柏拉图式的理念不存在于经验世界,它在一个不同的领域,超越了空间和时间。另一个区别是:不同于普通的事物,理念是绝对的。它们是永恒的,永远不会改变。

这里是逐步推导的论证:(1)理念是永恒的、非物质的;(2)人的心灵可以领会理念;(3)永恒的、非物质的事物仅能被永恒的、非物质的事物所领会;所以:(4)人的心灵一定是永恒的、非物质的;因此:(5)更确切地说,由于人的心灵一定是非物质的,也就是说,它一定是一个灵魂;所以:(6)灵魂是永恒的。

本书的前半部分将用大部分篇幅来讨论灵魂的存在、死亡的本质以及死后存活的可能性等问题,然后我们会回到价值问题上。

如果死亡真的是终点,那么死亡会很糟糕吗?

本书的前半部分是形而上学,后半部分是价值理论。

逻辑清晰的主张。

如果有了灵魂,至少就有永生的可能。

一架飞机在加拿大和美国边境坠机。人们该把幸存者埋到哪里?加拿大还是美国?

心灵被认为是一种独立于、区别于肉体的东西。

物理主义(physicalism)

灵魂跟肉体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人不是灵魂和肉体,人只是灵魂。

根据关于人的本质的第一种观点,也就是二元论,一个人有或者是非物质的灵魂

要成为人,关键是要有一个能够执行P功能的肉体。

,一个人该如何去证明任何东西的存在?

(1)我们拥有自由意志;(2)遵循决定论的东西不可能拥有自由意志;但是:(3)所有纯粹的物理系统都遵循决定论;所以:(4)我们不是纯粹的物理系统。

我说这个故事“可能成真”,并不意味着说它在经验上可能(empirically possible)。我所说的可能性是一种逻辑上的可能(logically possible),因为这个故事在逻辑上是清晰明了且完整一致的。

在我们之前想象的故事中,我的心灵存在,然而肉体不存在。这表明了什么?笛卡尔认为,这表明了事实上,人们的心灵和肉体不是同一个物体,它们在逻辑上必然已是两个不同的东西。理由就是,我刚才想象出了心灵不依赖于肉体而存在的故事。即使在想象中,我又怎么能做到心灵和肉体不同时存在呢?如果我的心灵只是我肉体的另一种说法,又怎么能做到即使是想象一下不存在肉体却存在心灵的场景呢?如果肉体和心灵真的如形而上学宣称的那样是同一个物体,那你压根不可能让两者分割开来,即使是在想象中也做不到的。

(2)如果我们能想象出一个事物,那么它具有逻辑上成立的可能性;

但柏拉图的观点是,万事万物都是这样的,不仅仅是数学。举例来说,正义本身就是这样的。世界上有正义或不正义的事情,但它们并不是正义本身。绝对的正义显然是心灵可以思考的,但它不存在于世界上。它是另一个抽象的实体,一种柏拉图式的理念。

不幸的是,据我所见,我们还没有理由相信前提三!尽管“事物只能被同类所了解”这个主张很流行,我不得不说这个说法在我看来是不成立的。

这有点儿像我们先前讨论的问题,货栈挡住了我们的视线。可是这一次,挡住视线的并非是一栋建筑,而是一层时间的迷雾

整幅图看起来像一条虫,所以哲学家说我所画的图是一条时空虫(Space-time worm)。这当然是另辟蹊径,表达汽车本身贯穿了空间和时间的事实罢了。

我认为肉体的各个部分并不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重要的不仅仅是存活下来,而是带着同一个人格存活下来。

成为人并不是我的本质,我为人只是我存在的一个方面;且自然地,只是我生命的一个方面。

事实上,我是说,没有任何感觉可以形容。

不,我们不能断定。要注意,你不仅无法描绘处于死亡状态中的内在感受(from the inside),还无法描绘处于无梦睡眠中的内在感觉

我会因想到我将死去而产生恐惧、焦虑、担心、后悔、痛苦或其他可能的情绪,正是因为逻辑上我们已接受了一个先在的念头:死亡本身对我有坏处。否则的话,我就不可能有恐惧、焦虑、担心、后悔、痛苦或其他诸如此类的情绪。

其次,许多事情的坏处是结果上的(instrumentally bad):某样事情本身也许并不坏,但坏在其会引起或导致坏的结果

处于死亡状态的坏处是,你再也不能体验和享受生活带给你的各种美好事物。

稳健的(modest):只有你在某时存在过,那个事物才会对你有坏处。激进的(bold):只有你和那个事物同时存在时,它才会对你有坏处。

我们没有任何成就,没有自我认识,没有情感关系。这么看来,我们可以合理地认为,真正的幸福会包含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它们超乎随之而来的体验之外和之上。

哲学家斯宾诺莎认为,生命中发生的每件事都是必然的,只要我们承认这个事实(至少他认为这是一个事实),就能与生命中发生的事拉开某种情感距离,它们将不再使我们沮丧。

第一种可能性是,有某些特定的事实,仅仅知道这些事实本身就会导致你改变自己的行为,而不需要给你改变行为的理由;第二种可能性是,这些事实通过给你一个改变行为的理由,从而让你的行为发生改变。

死亡的不可预测性才是我们可以合理地对死亡感到恐惧的唯一理由。

既然上帝是一个人,那么对上帝感到愤怒是恰当的,因为他惩罚我们,给了我们如此短暂的生命,相比之下,世界又是如此丰富多彩。但是,第二个附加条件呢?上帝错待我们了吗?他给我们50年,或者80年,或者100年,是错待我们了吗?上帝对我们做了什么不道德的事情了吗?如果不是的话,那么对上帝的愤怒和怨恨就说不通了。

在我看来正确的情绪反应不是恐惧,不是愤怒,而是感激,感激我们可以拥有生命。

我相信,很多自杀案例的发生都源于这种错误想法。你女朋友抛弃你了,你失业了,你没考上法学院,你出了事故,后半辈子要在轮椅上度过,你经历了一场难堪的离婚……于是你拿现在的生活和以前比,或者和你梦想中生活的样子比,或者和周围人的生活比,觉得日子不值得过下去了。但是通常情况下,事实并非如此。就算你的生活不如你期望中那么有价值,仍然比没有要好。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