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企业战略突围的N种模式:与13位卓越总裁巅峰对话

房地产企业战略突围的N种模式:与13位卓越总裁巅峰对话

作者:明源地产研究院

出版社:中信

出版年:2014年11月

ISBN:9787508648668

所属分类:经济金融

书刊介绍

《房地产企业战略突围的N种模式:与13位卓越总裁巅峰对话》内容简介

房地产企业战略突围的13种模式 住宅篇 “快鱼”海亮的高周转神话 “黑马”阳光城的扩张传奇 “云南王”俊发的全国棋局 “河南王”建业的区域深耕 中国区县楼市领军者汇邦地产 规模突围下的运营王牌华远地产 商业篇 中国造城专家中南集团的蓝海战略 商业先锋宝龙的“经营九变”
体验先锋官益田的中高端商业创新 跨界篇 地产+文旅:文旅跨界排头兵世嘉 地产+文化:文商跨界践行者一德 地产+绿色:朗诗从绿到深绿的战略突围 地产+互联网:花样年颠覆地产的互联网玩法 明源地产研究院,致力于推动中国房地产业管理创新。成立于2009年,以做“中国房地产管理创新的引擎”为愿景,立足于明源软件(成立于1997年)与全国数千家地产企业持久深入的合作,聚焦房地产管理研究、咨询服务、专业培训以及管理最佳实践研究四大领域,持续推动中国房地产管理创新。目前,研究院已聚集了一大批有着10多年实战经验、深谙房地产业务与管理的专家顾问,形成了覆盖房地产战略、运营、成本、采购、绩效、客户关系管理、移动互联网变革等业务领域的研究小组。持续推出“中国房地产业管理研究成果”创办《明源地产研究》季刊,面向房地产业中高层管理者,单期发行量近5万册; 2011年,出版《项目运营最佳实践》,已销售3万多册;2013年,首度与中信出版社合作出版《成本制胜——微利时代再造房企核心竞争力》,一年内加印6次;2013年,开通“明源地产研究院”微信号,一年内粉丝量突破10万,后续还将努力向更高目标突破。

作品目录

房地产企业战略突围的N种模式:与13位卓越总裁巅峰对话

白银十年的生存法则
住宅篇
第一章“快鱼”海亮——成长型房企高周转最佳实践
第一节
海亮版高周转——只在预售前求快
一、海亮高周转的四大理由
二、海亮高周转的分段玩法
第二节
高周转落地术——拿地开工销售均快
一、高周转的“三个更快”
二、高周转的“三个支撑”
第二章:“黑马”阳光城——2年10倍的扩张传奇
第一节
审时度势——“三化”趋势下的抉择
一、巨头化:5000亿元的房企即将诞生
二、差异化:未来4类企业很吃香
三、大分化:政策、市场、企业、产品加速分化
第二节
谋定而后动——冲刺500亿元的四大谋略
一、战略做“减法”
二、红海差异化
三、老板大度放权
四、向决策者要“执行力”
第三节
黑马之道——2年业绩翻10倍的6张王牌
一、第1张王牌:“高周转+低成本”的运营策略
二、第2张王牌:“股+债”的核动力
三、第3张王牌:“丰富产品线+精选城市”的定位策略
四、第4张王牌:“扁平化+青年近卫军”的团队建设战略
五、第5张王牌:“信息对称+评价到位”的管理战略
六、第6张牌:独特的12字企业文化
第三章:“云南王”俊发——从区域走向全国的扩张棋局
第一节
走出云南——要做大必须全国化
一、区域市场占有率达25%后必须走出去
二、先入西南,再进中部,剑指全国
第二节
谋局全国——地、钱、人全盘开花
一、必须多拿地,拿对地
二、现金流安全不能系在一棵树上
三、用过硬的产品撕开新市场
四、让管理跟上扩张的步伐
五、“空降+回炉”突破扩张人才瓶颈
第四章:“河南王”建业——区域深耕的中国样本
第一节
省域化之路——天时、地利、人和的理性权衡
一、坚持省域化的三大理由
二、省域化落地四段论
三、追求20%复合增长率
第二节
省域化深耕——“省—市—县—乡(镇)”纵深发展
一、“省—市—县—乡(镇)”纵深选城逻辑
二、省域深耕的“圈地运动”
三、多面出击的圈人策略
四、四级城市快速占位
五、省域化深耕更需合作做大
第三节
省域化突围——打造建业服务的“私人订制”
一、省域化下的“忧”与“优”
二、以“私人订制”战略突围
第五章:汇邦地产——中国区县楼市的领军者
第一节
战略布局——先人一步深耕区县
一、中西部是新型城镇化的主力
二、汇邦要做区县龙头
第二节
区县攻略——汇邦的五大玩法
一、模式:合作开发与资源整合
二、产品:领先小半步、追求性价比
三、成本:总包包干与核心主材甲供
四、标准化:快速扩张下的“简易版”标准化
五、品牌溢价:超过50%的销售为“老带新”
第三节
营销解码——“体验+顾问”提升口碑
一、与一、二线城市迥异的区县市场
二、区县楼市的营销法则
三、从感官到情感的多重体验式营销
四、橄榄型定价与前置开盘
第六章:华远地产——从利润向规模突围的运营王牌
第一节
二次创业——净利润高,规模受阻
一、回首往事:昔日北方“大哥”
二、彼时二次创业:规模受阻,净利润却高
三、此刻与时俱进:从“利润型”向“规模型”突围
第二节
冲刺百亿——运营升级,向规模突围
一、规模下的“快周转”:拿地、资金、运营是突破口
二、总部做精:宁愿先严后松,不能先松后严
三、运营做强:三步完成运营升级
四、管理做实:绩效驱动,全员轮岗
商业篇
第七章:造城专家中南——全产业链下的蓝海战略
第一节
小平看市——行业已到转型时刻
一、借鉴:家电业是房地产业的“镜子”
二、转型:行业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
三、过渡:从“资源时代”到“能力时代”
第二节
蓝海战略——在新城新区造城
一、用造城打开一片蓝海
二、打造非同寻常的全产业链优势
三、成为资源要素整合的赢家
第三节
造城模式——“1+N”城市深耕
一、以造城为核心研究战略布局
二、“1+N”城市深耕策略
三、高周转+中利润
四、产城结合打造城市内生力
五、“中南式”管理创新
六、“颠覆式”人才理念
第八章:商业先锋宝龙——经营九变
打造宝龙“商业帝国”
第一节
变革之路——宝龙商业地产的3次转型
一、第一个5年:首创多业态购物中心
二、第二个5年:专注商业地产的4个玩法
三、第三个5年:均好中突出产品差异化及低成本
第二节
商业之痛——模式浅泡沫大
一、模式之浅:卖住宅赚自持物业
二、成本偏高:融资成本在8%~9%
三、管制稍松:盲目扩张
四、竞争太激烈:区域市场只认前4名
第三节
宝龙九变——打造一个新宝龙
一、盈利之变:住宅商业平分秋色
二、布局之变:转战一、二线城市
三、产品之变:做宽做好做小
四、成本之变:严控三大管理费用
五、融资之变:用境内资产在境外借外币
六、平台之变:打造资产与运营管理双平台
七、电商之变:成为顾客与商场的即时纽带
八、人才之变:标准化+商学院突破人才瓶颈
九、管理之变:从粗到精不断打磨
第九章:体验先锋官益田——中国中高端体验式商业缔造者
第一节
商业突围——2002年先入蓝海
一、以商业地产为突破口
二、益田商业地产的DNA
三、双轮驱动,商业板块在未业3~5年上市
第二节
益田路线——聚焦一、二线,志走中高端
一、聚焦一、二线核心城市
二、不可或缺的上海
三、成熟1个,开拓1个
四、选址哲学:人口×购买力×消费意愿
第三节
体验先锋官——个性化定位+体验突围
一、Lifestyle的创新产品
二、做商业地产的体验先锋官
三、益田“修正式”定位法
四、强大运营力:“1358成功法则”
跨界篇
第十章:地产+文旅
文旅跨界世嘉——羊毛出在兔子身上的地产玩法
第一节
跨界创新——让羊毛出在兔子身上
一、中小房企:不变革就是等死,变革才有出路
二、世嘉调头:文旅跨界找到旅游地产的蓝海
第二节
模式深耕——建标准设门槛
一、构建运营标准,掌握细分行业定价权
二、打造模式门槛:自己可复制,别人难复制
三、价值最大化:做强研发、做好品牌输出
四、注重现金流及其与资本的对接
第十一章:地产+文化
文商跨界一德——用文化武装商业
第一节
跨界——用创意文化发掘商业“洼地”
一、商业地产的核心在于商业
二、商业的核心在于人
三、用文化创意跨界商业
第二节
革新——用先进的文化创意意识“换脑”
一、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问题
二、做文化创意先要“换脑”
第三节
玩法——根据人的需求反向做产品
一、战略模式:做好“轻资产”
二、休闲度假:做消费者的“代表”
三、注重体验:“1912”都会文化商业街区体验取胜
四、把握需求:“艾米1895”成为挖掘隐性需求的大赢家
五、文化引擎:商业地产新动力
第十二章:地产+绿色
绿色朗诗——守正出奇
从绿到深绿的战略突围
第一节
趋势——下一个10年“巨人”也可能倒下
一、海啸下的“强者不一定恒强”
二、开发商对市场要有敬畏之心
三、昔日中国台湾、日本的泡沫与今日中国大陆很相似
四、万科的速度与规模很难被二度复制
第二节
突围——守正出奇,应对下一个波动10年
一、超越地产周期的玩法
二、地产/非地产业务各占半壁江山
三、从“绿”到“深绿”
第三节
守正——做大绿色住宅规模
一、核心在于做高ROE
二、精选城市做大
三、绿色产品独步江湖
第四节
出奇——就地养老打破“集中营”模式
一、现状:养老不为老
二、朗诗切入点:老者为先
三、朗诗模式:就地养老
四、成长谋略:从养老服务起航
五、养老目标:做养老产业
第十三章:地产+互联网
勇立潮头花样年——做中国最大的社区服务商
第一节
潘军看市——民营房企必须“变轻”
一、金融化:从依赖土地到依赖资本
二、规模化:产业链成熟后的下一站
三、花样年突围:轻资产+服务化
第二节
剑走偏锋——做中国最大的社区服务商
一、蛋糕巨大:社区服务盈利空间可达500亿元
二、掌控端口:掌握终端就掌握了未来
三、基础服务:“智慧社区”颠覆传统物管
四、社区盈利:不收物业费也能赚大钱
第三节
体系创新——花样年社区服务三件宝
一、彩空间:管理处变成“体验店”
二、彩之云:移动APP玩转微商圈
三、彩付卡:消费积分换服务

热门书摘

“阳光化”将是未来房地产业政企合作的必然方向,但需要提醒的是,阳光化的前期在于房企要提前形成有特色的商业模式,要有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精准的市场定位、可迅速复制的成熟产品和敢打硬仗的团队。

在项目管理上,集团职能主要是资源中心和专业高地,项目部是高效执行机构。集团职能需要模块化和标准化并吸附和管控资源,同时强化自身服务于项目的意识;项目需要在对指标负责的基础上调动职能资源,实现项目高效运转以达成运营目标。换句话说,职能的标准、模块需要在具体的项目运营中加以检验,并通过改进和完善,形成升级版的标准、模块,然后再次运用到项目上,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职能的专业成功是为项目的成功服务的,俊发不需要不能为项目成功而服务的专业成功。所以在处理职能与项目的平衡时,俊发更偏向于项目制。

根据杜邦财务体系,ROE大小的核心取决于销售利润率、资金周转率和权益乘数三个指标相乘,

ROE大小的核心取决于销售利润率、资金周转率和权益乘数三个指标相乘,房企提升ROE,核心策略就是要迅速补课“最短板”,且改变能够改变的。

国内房地产金融化才刚刚开始

负债率

供方同路人:对伙伴更开放,倒逼房企内部管理变革

未来十年拼的是规模、技术和人才

有了品牌,公司在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才会更有优势。

从开发到开盘12个月的周期,海亮要求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将周期压缩至6~8个月。

能够在政府领导任期内尽快出成果、出业绩,在更短时间内让政府收到土地款和税收收入,这样政府往往会给予更多的支持

海亮地产与总包铭轩建筑公司、战略采购部进行联动,最大的好处是资金可以垫付,能有效利用集团资源控制成本,同时也免去了招标环节,减少了前期大量的洽谈沟通工作,能加快项目开发进度。

拿地后1~2个月就建临时售楼处蓄客

产品设计重在贴合客户需求,而非专业人士认可的品质,当你把品质拼命提高到95分的时候,怎么可能实现高周转?但反过来说,90分的学生也是好学生。

“股+债”是大家一起玩,一起赚钱。比如说你是信托,我是小公司,我拿土地抵押向你借钱,利息可能是15~18个点。那我换个方式,你给我10%的利息,我分出20%股权给你,你可能赚得更多,前提是要相信我、看好我。

阳光城提升执行力,核心就在于提升决策者、领导者给下属提供的执行力空间、资源和方法。

首置和首改

节点清晰、打法坚决、成果速成来完成。

阳光城从客户生活习惯及所需户型出发,做一些模块化的研发

阳光城要求12个月平衡经营性现金流,这就意味着,阳光城的项目只要过了12个月就不用再投钱了。

陈凯强调,哪怕0.1的容积率都不容浪费,也就是不能浪费土地货值。

第一是审核,看你是否符合资格,也要看是否在同等级别上;第二就是发标,文员来发,最后就是“绝对低价中标”,肯定不是“合理低价”的标准。

1.财务杠杆:“股+债”迅速做大规模

多个“股+债”案例成功后,更多“聪明的钱”、“便宜的钱”就会主动找到阳光城。

很多企业年销售额刚过百亿元,就想更快地做到年销售额500亿元,于是激昂地进行全国扩张,这在陈凯看来,其实没有太大必要。

第三是能否高周转

区域聚焦战略下对拿地不用做太多限制,只要是能盈利的项目就可以。

多拿地:创新三大拿地模式

(1)模式一:以文物保护、修复为切入点的城市更新项目的拿地模式

(2)模式二:城市新地标即超高层写字楼的拿地模式

(3)模式三:休闲旅游度假产品类的拿地模式

政府这种城市建设更新的巨额投入与财政收入紧缺的矛盾,就是地产企业的拿地机会。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