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国学大典·荀子

中信国学大典·荀子

作者:方世豪 导读及译注

出版社:中信

出版年:2014年1月

ISBN:9787508642925

所属分类:历史文化

书刊介绍

《中信国学大典·荀子》内容简介

中信国学大典(50册)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国学家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中信国学大典既收录了《论语》、《老子》、《孙子兵法》、《孟子》、《庄子》等不可不读、不可不知的中华经典名著,也囊括了《周易》、《史记》、《三国志》、《资治通鉴》、《汉书》等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
《荀子》一书的核心在于人文精神,即如何根据我们的思想,贯通国家、社会组织和个人观念,树立起整幅的人文世界,从而解决中国现在的问题,并使自然世界的天地与自然的人性均得到条理化。“中信国学大典”之《荀子》,学者方世豪在进行导读和译注的同时,还加入了现代化的解读,令古老的经典有了现代化的韵味,别有新意。
《荀子》中国先秦的人文思想,孔孟以后再进一步的发展,就是荀子的思想。荀子思想的重点是说明礼制。礼制其实是包括各文化的统类,所以荀子是说明人文世界的结构。孔子的重点是说明礼乐的本意,孟子的重点是说明礼乐的源头,荀子说礼制,重点是说明礼乐制度的实效。所谓实效,就是要树立起整幅的人文世界,令自然世界的天地,自然的人性,都可得到条理化。
方世豪,新亚研究所哲学组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现任香港人文学会副会长,《人文月刊》总编辑,有多年讲授哲学与文化课程经验,曾追随哲学大师牟宗三先生学习中华哲学,以研究儒家哲学为主。

作品目录

出版说明
开出一个人文世界——《荀子》导读
劝学篇第一
修身篇第二
不苟篇第三
荣辱篇第四
非相篇第五
非十二子篇第六
儒效篇第八
王制篇第九
富国篇第十
王霸篇第十一
君道篇第十二
臣道篇第十三
致士篇第十四
天论篇第十七
礼论篇第十九
乐论篇第二十
解蔽篇第二十一
性恶篇第二十三
附录
《荀子》其他篇章内容

热门书摘

生于公元前三〇七年,卒于公元前二一三年左右

齐王

近百年来,中国人有一种习气,就是只重视政党或政府组织和经济发展。这个观念习气的来源,是因为中国在这百多年来的遭遇。近百年来,中国人常常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甚至中国人自己也这么认为。中国人觉得自己不似西方国家那样有严密的组织,把人民组织起来,所以会有重视政府组织的习气。中国人又觉得自己比西方国家贫穷,被人欺负。于是,想改善中国人的组织和经济,这想法是对的。中国如果想要现代化,确是一定要建立一些组织。但中国人所缺乏的组织,主要是各种社会人文文化组织,而不是政府组织。中国政府组织的松散和没有效率,正是因为缺乏其他社会人文文化组织。

社会人文文化组织可以培养出一个人正常的组织意识。政府组织的松散问题,就是因为没有社会组织作为基础,培养不出人正常的组织意识。而社会人文文化事业不发达,也会令社会人民和政府的关系减弱,造成政府组织的松散和没有效率。但近一百年来的中国知识分子的观念,却是倒果为因,所以常常想直接由政府组织的严密化来想办法,由此而形成现在越来越严密的政府组织。知识分子反而不愿意先投身在各种社会人文文化事业之中,成就各种社会文化组织。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