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通史(第1卷·先秦卷)

中国美学通史(第1卷·先秦卷)

作者:叶朗朱良志

出版社:江苏人民

出版年:2014年1月

ISBN:9787214092335

所属分类:人文社科

书刊介绍

《中国美学通史(第1卷·先秦卷)》内容简介

先秦史是中国文化的起源时期,作者孙焘以先秦历史发展为宏观背景,梳理美学基本内容、观点及其发展的脉络和特征,主要是梳理诸子各家的美学思想,重点讨论各家对于美学问题的观点,以及这些这些美学思想与该思想系统中的其他部分之间的关系系。在写法上,以思想家(著作)为划分章节的依据,以美学问题为辅线,探究各家对相同或相似问题的不同角度的思考。
叶朗,1938年10月生,浙江衢州人。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60年毕业任教。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著作《美学原理》、《中国美学史大纲》、《中国小说美学》、《美在意象》、《胸中之竹:走向现代之中国美学》等,主编《中国历代美学文库》。

作品目录

总序
导言
一、中国美学的起始点
二、源头活水:先秦美学的风貌
三、以时代问题引领思想经典的研究
四、本卷的写作脉络
第一章:春秋之前的意义世界
引言
第一节
“象”与“兴”:华夏美学的人文源头
一、巫为礼之源
二、文、物、象
三、象形字
四、通神之兴
第二节
易象与意象
一、人世戏剧的模型
二、阴阳对待的动态之美
第三节
《诗》:名物与风情
一、《诗》之名物与精神家园
二、《诗》的风情与风教
第四节
音乐化的天道秩序
一、人文与天道
二、成均之教
第五节
“文”的蜕变
一、奢华与彷徨
二、理性化的两面
第二章:《老子》美学
第一节
老子概说
一、“老子”与史官
二、老子思想的旨趣
三、《老子》美学的意义
第二节
大象无名
一、有无相生
二、对待之妙
三、假名与“大象”
第三节
生命之道
一、婴儿之柔
二、专气致柔
三、真正的强大
第四节
审美心胸(一):知足者富
第五节
审美心胸(二):虚极以观复
一、涤除玄鉴
二、反观其身
第六节
抱一守独的审美理想
一、抱一为天下式
二、“独”:道家的圣人形象
第七节
不言之教
一、不思美善的为政之道
二、“小国寡民”的美俗理想
第三章:孔子的美学思想
第一节
孔子概说
一、儒家的兴起
二、孔子的生平和追求
三、孔子的气象与儒家的审美精神
第二节
诗教切磋
一、孔子之前的诗教
二、孔子为何重视诗教
三、“诗可以兴”
第三节
君子人格
一、“君子和而不同”
二、文质彬彬之典范
三、“君子不器”的美育理念
第四节
“孔颜之乐”
一、切磋琢磨:君子之学
二、游戏:君子之争
三、乐以忘忧
四、孔子的“艺术学”
第五节
存在与敬畏
第六节
“仁”与天道信仰
第四章:思孟学派的美学思想
第一节
战国时代的社会与文化状况
一、“士气”:战国思想的社会背景
二、战国时代美学思想的一般问题
第二节
“美情”与“致诚”
一、美情曰真
二、尽己为诚
三、仁声入人深
第三节
身心同观的威仪之美
一、道不远人
二、作为意义基点的“身”
三、“威仪”与“玉色”
(一)作为礼乐意象的“威仪”
(二)“温润如玉”的儒家人格美
第四节
时代忧患中的孟子学说
一、针对墨家的论辩:义利之辨
二、针对杨朱的论辩:小体大体之辨
第五节
人性之美与自得之乐
一、性善论的美学证明:情感的自明性
二、性善论的美学意义:内求之乐与普遍之美
第六节
人格之美与大人境界
一、“践形”与“养气”
二、大人之“化”与“兴”
三、“养”:基于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
第五章:庄子的美学思想
第一节
庄子概说
一、庄子其人与《庄子》其书
二、时代问题与庄子的思想旨趣
三、庄子的哲学及其美学内涵
第二节
处物不伤
一、驰心不足以为乐
二、无用之用
三、“以鸟养养鸟”
第三节
无知之知
一、突破小知
二、孰知美恶?
三、小大之辨
第四节
适者忘言
一、忘于江湖
二、言无言
一、“荒唐之言”
二、“大言”
三、“吊诡”
第五节
“游”与“逸”:道家的大人境界
一、游刃有余
二、游于一
三、大人之游
第六节
庄子思想的宗教感
一、超越生死
二、道通一气
三、“无情”与“心镜”
第六章:《易传》的美学思想
第一节
《易传》概说
一、《易传》的思想史定位
二、《易传》的主题与思想史意义
三、《易传》的美学意义
第二节
乾坤之象
第三节
立象以尽意
第四节
不测之谓神
第七章:战国末期的美学
第一节
战国末期的学术合流
一、战国末期的“一统”要求和诸子思想的“入海口”
二、战国末期的美学思想概述
第二节
荀子论人性与礼的功能
第三节
“血气和平”与“移风易俗”
第四节
稷下学派的“精气”与“虚静”观念
第五节
术数构架中的“天”与“人”
参考书目
索引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