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汉研究

史汉研究

作者:汪春泓

出版社:上海古籍

出版年:2014年4月

ISBN:9787532571383

所属分类:散文随笔

书刊介绍

《史汉研究》内容简介

本书为作者历年研究《史记》、《汉书》及汉代文学思想的论文结集。
作者认为《史》、《汉》之类经典文本的写成,必然融汇编著者进入特定语境的复杂因素,考究这些因素及相互之间关系,对于揭示文本深层蕴涵,意义非凡,可为中国叙述学研究,提供借镜。本书考定,署名班固的《汉书》,实际上与刘向、刘歆父子有不解之缘,在传主遴选、褒贬评价诸方面,《汉书》均与向、歆父子有直接的关联,一部《汉书》围绕楚元王后人在前汉之遭际,尤其以向、歆父子为中心,来记载前汉政治斗争,此令后世对于前汉历史、文化等了解,受到很大局限。出于对《汉书》撰成实情的认识,本书具体研究了向、歆父子学术和论政的特点,以此切入,又具体探究朱买臣、苏武各传写作,深入探究其背后的用心,对认清武帝、宣帝政治实质大有裨益。本书通过研讨杨恽对于其外祖司马迁《史记》保存、流播所发挥的影响,提出《史记》某些部分实际上出自其人手笔。
关于汉初黄老道德之朮,历来聚讼纷纭,本书根据马王堆出土《黄帝四经》,辨析其作为政治哲学的微妙思想,将黄老置于前汉政治实践之中来体察,取得有说服力的解释;而作为标志性的文体,大赋在前汉之兴起,亦是学界关注的大课题,本书从文武转换角度,从秦汉文化转型,细究大赋之产生,及它与政治形势以及语文发展之间所存在的微妙关系,数据之翔实,考辨之深切,俱有突过前人之雄心;而在古代文艺理论方面,《毛诗大序》是一篇重要文献,本书认为应该从儒学原始教义来阐释其思想,而非从荀卿之类战国后期儒学概念来曲解之,其观点结论,已经成为此个案研究的一家之言,被罗宗强等先生所征引;而关于太史公笔法或所谓史传写作之微言大义,学界历来多有讨论,本书则根据“传舍”这一特定词汇,来考察其在汉代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以及衍生出的许多现象,较好地发掘了史家笔法之微言大义;《汉书﹒二疏传》涉及汉人养老问题,本书特作考究,并审视其后世流传、影响以至演变,亦善发前人所未发。
全书写作基于扎实的文献阅读和分析,视角独特而论述有据,观点精彩纷呈。
汪春泓,1964年出生,浙江嘉兴人。1988年南开大学本科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91年南开大学硕士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文学理论及批评;1994年复旦大学博士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仍为文学理论及批评。1994年人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1996年晋升副教授,2006年晋升教授;曾於2004年至2006年在澳门大学担任客座教授,并兼任系主任。2006~f转至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任教,现任岭南大学教授。长期致力於中国文学史和文学理论批评史的研究及教学,迄今已发表本专业领域论文近百篇,范围大致在先秦汉魏六朝时段之内。

作品目录

論劉向、劉歆和《漢書》之關係
論《漢書·古今人表》與《漢書·藝文志》
漢初“黃老道德之術”剖析
讀《史記·屈原賈生列傳》獻疑
從銅鏡銘文蠡測漢代詩學
關於《毛詩大序》的重新解讀
從武化到文化之轉變談以司馬相如賦爲代表的漢大賦的形成
關於《史記·五宗世家》之“河間獻王”事迹疏證
《漢書·朱買臣傳》
箋注
關於《漢書·蘇武傳》成篇問題之研究
論楊惲
讀《史》、《漢》“傳舍”劄記
論《淮南子》與“智伯”其人
論《史記》史傳散文之“筆法”——以《史記·外戚世家》爲例
附録
論《漢書·二疏傳》的養老主題與南朝宮體艷情之關係
吳質《答魏太子箋》箋說
論永明年間王儉與蕭子良集團的對峙對齊梁文學發展之影響
論以王僧虔、王儉爲代表之高門世族與南朝文藝思潮
後記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