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势利者、暴发户和往上爬的人来说,结核病是文雅、精致和敏感的标志。
一方面是竭力清除歧义的科学性思维,一方面是竭力寻找意义的隐喻性思维:前者试图创造一个只有事实的世界(陀思妥耶夫斯基曾以一八五一年伦敦世界博览会的玻璃大展厅为喻,称之为“无人居住的水晶宫”),后者却试图以一个意义世界(宗教、道德、文学等)来取代这个事实世界。
任何一种被作为神秘之物加以对待并确实令人大感恐怖的疾病,即使事实上不具有传染性,也会被感到在道德上具有传染性。
早期资本主义认可按计划花销、储蓄、结算以及节制的必要性—是一种依赖于对欲望进行理性限制的经济。结核病被描绘成了这么一些意象,它们囊括了十九世纪经济人的种种负面行为:消耗,浪费,以及挥霍活力。发达资本主义却要求扩张、投机、创造新的需求(需求的满足与不满足的问题)、信用卡购物以及流动性—它是一种依赖于欲望的非理性耽溺的经济。癌症被描绘成了这么一些意象,它们囊括了二十世纪经济人的种种负面行为:畸形增长以及能量压抑,后者是指拒绝消费或花费。
在二十世纪,被当作高超感受力的标志、能够显示“超凡脱俗的”情感和“愤世嫉俗的”不满情绪的那种讨厌的、折磨人的疾病,是精神错乱。
对癌症患者撒谎,以及癌症患者自己撒谎,所有这些,都证明在发达工业社会里人们多么难以正视死亡。
而为现代幻象所包围的那些疾病—结核病和癌症—则被视为自我审判的一种形式,自我背叛的一种形式。
正是那些被认为具有多重病因的(这就是说,神秘的)疾病,具有被当作隐喻使用的最广泛的可能性,它们被用来描绘那些从社会意义和道德意义上感到不正确的事物。
elucidation
考察疾病(尤其是传染性流行病,如结核病、麻风病、梅毒、艾滋病,及恶性的肿瘤病,如癌症)如何被一步步隐喻化,从“仅仅是身体的一种病”转换成一种道德评判或者政治态度,一种疾病的隐喻又如何进入另一种疾病的隐喻。
大叙事只是一种世俗神话,是权力压迫集团的政治修辞学(意识形态),同时也是被压迫集团的政治修辞学(乌托邦)。
结核病是一种时间病;它加速了生命,照亮了生命,使生命超凡脱俗。
从隐喻的角度说,肺病是一种灵魂病。作为一种袭击身体任何部位的疾病,癌症是一种身体病。它根本显示不出任何精神性,而是令人痛惜地显示身体不过就是身体罢了。
浪漫派以一种新的方式通过结核病导致的死亡来赋予死亡以道德色彩,认为这样的死消解了粗俗的肉身,使人格变得空灵,使人大彻大悟。
也许浪漫派带给感受力的主要礼物不是残酷的美学以及疾病之美(如马里奥·普拉茨在他著名的著作中暗示的那样),甚至不是对不受约束的个人自由的需求,而是那种关于“有趣”的虚无而感伤的观点。
悲伤使人变得“有趣”。优雅和敏感的标志是悲伤。这就是说,是无力。
正是通过把众多或许是倒错的欲念加以合理化,并把它们转化为文化方面的虔信,有关结核病的那种神话才能在将近两百多年的时间里面对无可辩驳的人类体验和日积月累的医学知识而留存下来。
把疯狂浪漫化,这以最激烈的方式反映出当代对非理性的或粗野的(所谓率性而为的)行为(发泄)的膜拜,对激情的膜拜;而对激情的压抑,当初被认为是结核病的诱因,现在又被认为是癌症的诱因了。
结核病人或许可能是一个反叛者或一个不适应社会的人;癌症人格则被以简单得多的方式加以看待,而且带着居高临下的怜悯意味,人们将其视为生活的一个失败者。
在一个创造性似乎无所限制的时代,人们担心自己缺乏足够的能量。在我们这个因经济发展而导致破坏性的过度生产以及官僚体制日益强化对个体的控制的时代,既存在着一种对太多能量的恐惧,又存在着一种对能量不允许被发泄出来的焦虑。
在对癌症的描述中,处于支配地位的那些隐喻事实上并不是取自经济学,而是取自战争语言
癌症成了那些拥有极其可怕的能量的东西的一个隐喻;这些能量最终将损害自然秩序。
对马基雅弗利来说,是预见;对霍布斯来说,是理性;对沙夫茨伯里来说,是容忍—所有这些基于某种医学类比的思想,全都关乎这一问题,即合宜的治国术能够防范致命的混乱。社会被设想为大体上是健康的;疾病(混乱)大体上总是能被控制的。
而癌症隐喻却尤其显得粗糙。它不外乎是一种怂恿,怂恿人们去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亦不外乎是一种引诱,即便不把人引向狂热,也诱使人感到惟有自己才是万般正确的。
从词源上说,患者意味着受难者。令人深为恐惧的倒不是受难,而是这种受难使人丢脸。
intractable
夜读百年中国 本书特色 《夜读百年中国》回首近代以来华夏民族所经历的深重苦难与抉择,启发国人从人类共同的思想资源中汲取具有普世价值的理论武器,从而走上民族自新之...
重建家园:我的退思录 本书特色 《重建家园:我的退思录》是作者钱理群的第四本《退思录》,主要收集了2008年和2009年前四个月所写的文字,只有少数几篇是写于2...
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十讲(名家专题精讲) 内容简介 本书从作者不同程度涉猎的作品版本、集外文、手稿、笔名、书信、日记、文学刊物和文学广告、文学社团、作家文学活动、...
媒介哲学 本书特色 本书以当前新闻传播学的两个热门话题“媒介竞争”与“媒介文化”作为研究对象,既从理论上探讨媒介竞争产生的历史及社会根源,更致力于分析当前报业及...
威廉.詹姆斯与美国传播研究 本书特色 《威廉·詹姆斯与美国传播研究》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威廉.詹姆斯与美国传播研究 目录 绪论一、问题的由来与研究现状...
《老后破产:名为“长寿”的噩梦》内容简介:有存款,有房子,有年金,为什么还会“老后破产”?长寿,这个幸福社会的象征,将成为
星垂平野阔 本书特色 《星垂平野阔(精)》为作者陈尚君继《转益多师》集后的又一部短篇学术文集。共22篇文章,内容丰富,涉及文史问题研究、相关学术领域研究综述、重...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分卷目录《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一卷Z002卢那察尔斯基关于1917年事态的信件(1917年4月至12月),50件Z001瓦尔热涅夫斯基关于十...
一天给我一桩谋杀案 本书特色 《每日邮报》的创办者诺斯克利夫勋爵曾经有一句名言“凶杀、性、丑闻俨然已经成为了英国大众传播的每日主菜。”但对于英国大众传播真正的流...
面具-人类的自我伪装与救赎 本书特色 这是一套引领人反思人类文明和历史的丛书。它以面具、微雕艺术品、药草、花卉等日常可见的寻常事物为切入点,向人们展示了人类不断...
中国知识分子的选择与探索 内容简介 《中国知识分子的选择与探索》为世纪之光丛书之一,其内容介绍了人文知识分子不仅体现了知识分子这一群属的*高价值标准,也标示着时...
吻-唇与身体之密语 本书特色 从初吻到吻别,从齐心之吻到背信之吻,从激情 之吻到致命之吻,人类的身体可以说是经常,甚至可 以说是时时刻刻都在唇边流连忘返。通过吻...
古典的“立法特”:政治哲学主题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以文本解读的方式,通过对西方文化中的五部经典著作《劳作与时日》;《法律篇》;《麦克白》;《鲁滨逊漂流记》和《论...
人类情感-社会学的理论 目录 **章 人的情感第二章 为什么人类如此情感化?第三章 社会结构、文化与情感第四章 情感唤醒的基本原理第五章 交易需要与情感唤醒第六...
安格尔与德拉克洛瓦 本书特色 19世纪上半期的欧洲艺术,经常被后人看作是色彩专家德拉克洛瓦和注重线条的高手安格尔之间的论争。他们的论战意味着重新开启了已持续几个...
不沉默的少数 本书特色 基于公民社会的理想和使命,《不沉默的少数》集中了当下敏锐的“思想声音”和对历史的追问。变革中领军人物的优秀作品,不仅是作家的个人记忆,更...
《疾痛的故事》内容简介:鼻塞、腹痛、关节疼痛,这些对身体异常和不适反应的切身感受,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生命体验。疾痛的主要问题
熊十力别集-读经示要 内容简介 《读经示要》是熊十力的*富盛名的代表作之一。本书为熊氏在重庆北碚勉仁书院任教时为学生讲解六经而作,也是熊氏写作的**部系统地研究...
古籍自动校勘和编纂研究 本书特色 常娥等编著的《古籍自动校勘和编纂研究》是文化典籍计算机整理与知识组织丛书之一。本书共七章节,内容包括绪论、古籍数字化相关技术研...
移植与转化:中国现代学术机构的建立 本书特色 著者运用翔实的资料细致考察及论证了中国大学、大学研究院、独立的专业研究所、国家研究院等现代学术机构以及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