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上,非得越过一大片干旱贫瘠、地形险恶的荒野,才能跨入活生生的现实世界。所谓“青春多幸福”的说法,不过是一种幻觉,是青春已逝的人们的一种幻觉;而年轻人知道自己是不幸的,因为他们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全是从外部灌输到他们头脑里去的,每当他们同实际接触时,他们总是碰得头破血流。看来,他们似乎成了一场共谋的牺牲品,因为他们所读过的书籍(由于经过必然的淘汰,留存下来的都是尽善至美的),还有长辈之间的交谈(他们是透过健忘的玫瑰色烟雾来回首往事的),都为他们开拓了一个虚假的生活前景。年轻人得靠自己去发现:过去念到过的书,过去听到过的话,全是谎言,谎言,谎言;而且每一次的发现,又无疑是往那具已被钉在生活十字架上的身躯再打入一颗钉子。不可思议的是,但凡每个经历过痛苦幻灭的人,由于受到内心那股抑制不住的强劲力量的驱使,又总是有意无意地再给现实生活添上一层虚幻的色彩。
实际上,受惠者的知恩报答心理,要比施惠者的施恩图报心理淡薄得多。
“等你追悔不及的时候再发现自己的平庸无能,那才叫人痛心呢,但再痛心,也无助于改善一个人的气质。”
他每每想到要去过那种生活就不寒而栗;不,他要跨出去,到尘世中去。
海沃德这个人是带着十足的书生气来观察周围一切的,没有一丁点儿自己的看法;他很危险,是因为他欺骗自己,达到了真心诚意的地步。他真诚地错把自己的肉欲当作浪漫的恋情,错把自己的优柔寡断视为艺术家的气质,还错把自己的无所事事看成哲人的超然物外。他心智平庸,却孜孜追求高尚娴雅,因而从他眼睛里望出去,所有的事物都蒙上了一层感伤的金色雾纱,轮廓模糊不清,结果就显得比实际的形象大些。他在撒谎,却从不知道自己在撒谎;当别人点破他时,他却说谎言是美的。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画家从所见事物中获得某种独特的感受之后,身不由己地要想把它表现出来。他自己也说不清是为了什么,反正他得用线条和色彩来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这就跟音乐家一样。音乐家只要读上一两行文字,脑子里就会自然而然地映现出某种音符的组合,他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这几个词或那几个词会在他心里唤起这一组或那一组的音符来,反正就是这么来着。我还可以给你举个理由,说明批评纯属无谓之举。大画家总是迫使世人按他的眼光来观察自然,但是,时隔一代,一位画坛新秀则按另一种方式来观察世界,而公众却仍按其前辈而不是按他本人的眼光来评断他的作品。巴比松派画家教我们的先辈以某种方式来观察树木,可后来又出了个莫奈,他另辟蹊径,独树一帜,于是人们议论纷纷:树木怎会是这个样子的呢。他们从来没想到过,画家爱怎么观察树木,树木就会有个什么样子。我们作画时是由里及表的——假如我们能迫使世人接受我们的眼光,人们就称我们是大画家;假如不能呢,世人便不把我们放在眼里。但我们并不因此而有所不同。伟大也罢,渺小也罢,我们才不看重世人的这些褒贬之词哩。我们的作品问世之后会有什么样的遭遇,那是无关紧要的;在我们作画的时候,我们已经获得了所能获得的一切。”
不知不觉间,菲利普养成了世上给人以最大乐趣的习惯——披览群书的习惯;他自己并没意识到,这一来却给自己找到了一个逃避人生忧患苦难的庇护所;他也没意识到,他正在为自己臆造出一个虚无缥缈的幻境,转而又使得日常的现实世界成了痛苦失望的源泉。
他看到世间的事物本无善恶之分,无非是为了适应某种目的而存在的。
生活毫无意义,也不可能改变成另一个样子。只有摒弃人生的幻想,挣脱精神上的枷锁,才能成为无所追求、无所迷恋的自由人。
一个人究竟是柏拉图主义者还是亚里士多德的信徒,是禁欲主义者还是享乐主义者,都是天生就注定了的。
在菲利普看来,有三件事需要了解清楚:一个人同他借以存身的世界关系如何;一个人同生活在他周围的人关系如何;一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如何。
小说着重描写他如何挣脱宗教和小市民习俗这两条禁锢人类精神的锁链,力图在混沌、纷扰的生活漩流中,寻求到人生的真谛。
生活就像一条波斯地毯,虽说色彩斑斓,令人眼花缭乱,实质上却毫无意义。
后来,他又偶然联想到埃玛向自己透露母亲去世消息时的那番情景。当时,他虽然泣不成声,还是执意要进屋去同两位沃特金小姐道别,好让她们看到自己在哀恸悲伤,从而产生怜悯之情。
“只要你在接受这种不幸时稍有违抗之意,那它就只能给你带来耻辱。要是你把它看作是上帝恩宠的表示,看作是因为见你双肩强壮,足以承受,才赐予你佩带的一枚十字架,那么它就不再是你痛苦的根由,而会成为你幸福的源泉。”
这是不是人之常情呢,好不容易达到了目的,事后反倒希望自己功败垂成呢!
“起初,我常祈求上帝别把我先召去,因为我不愿让你大伯孤零零地留在世上,我不想让他忍痛受苦。但现在我已明白过来,他并不像我,不会把这一切看得那么重。他比我更想活。我从来就不是他理想的生活伴侣,要是我有个三长两短,我看他说不定会续弦再娶的。所以我希望能先走一步。菲利普,我这么说,你不会以为我自私吧。如果他先去了,我就受不了。”
“所谓艺术,”他一扬手,又继续说,“无非是聪明人在酒醉饭饱、玩够了女人之后,为了消遣解闷而发明的玩意儿。”
他实在没法理解,藏在宽阔的眉宇后面的思想,竟是那么浅薄平庸;那对灼灼有光、热情洋溢的眸子,竟只看到生活中浮光掠影的表象。
他是用脑子来作画的,而他心里明白,有价值的美术作品,无一不是心灵的结晶。
“我学会了看手,过去我从来没有看过。我还学会了如何借天空作背景来观察房屋和树木,而不是孤零零地观察房屋和树木。我还懂得了影子并不是黑色的,而是有颜色的。”
刘庆邦中短篇小说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收有“远足”、“离婚”、“鞋”、“五月榴花”、“春天的仪式”、“一篇小说的故事”等23篇中、短篇小说。刘庆邦中短篇小说精选 ...
许你晚风凉 本书特色 盲人男孩许和风与游泳队的自卑少女齐小夏,是两座彼此陪伴的小孤岛,见证对方全部青涩美好的岁月。他们原本平静的高中岁月因为古惑仔少年孙江宁的蓄...
寻找一只鸟:中短篇小说集 本书特色 《寻找一只鸟》一书19万字,收录了作家文金近年来创作的9篇小小说、12部短篇小说和1部中篇小说。书中既有直面现实的系列小小说...
丑恶一旦找到突破口,就势不可挡地冲出来,摧毁这世界。混乱中,有人为了所谓高尚的动机大肆屠戮,有人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趁机夺
《独眼少女》内容简介:“我的左眼看穿了真相。”拥有水晶义眼的美少女侦探——御影登场! 日本推理新本格派旗帜性人物麻耶雄嵩扛鼎
大儒张载:长篇历史小说 本书特色 张载(1020-1077),字子厚,宋凤翔府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北宋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ldqu...
穿越时空的少女 本书特色 销量突破200万册,经久不衰40年!“日本科幻小说之父”筒井康隆经典之作,7度被影视化,日本票房收入2.6亿!2006年同名影片击败宫...
绝杀 本书特色 《绝杀》:或许犯罪不可杜绝,但我们决不放弃追寻真相的权利。*耀眼的光芒背后往往是*沉沦的暗夜。体育推理开创者许伟才*新力作,揭秘鲜花和奖牌之外的...
假如明天来临-纪念版 本书特色 西德尼·谢尔顿堪称“世上*会讲故事的人”,作品全球总销量超过3亿册。他的作品多以年轻美丽的坚强女性为主角,细腻地刻画了女性心理情...
规矩 本书特色 看官场作品,仅看高和一人足矣!《规矩》通过主人公城关区区长余二多,因为一件“意外”之事从而开始好运连连的官场升迁故事,作者从不同的视角描...
中国古典名著百部藏书---红楼梦 本书特色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智慧结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
我是楚。本書作者之一。如果你看過《東Touch》,你或會記得"Choco"裡面曾經連載廿九几的專欄。例如我和小樺曾在那裡寫過小故事,
十一种想象 本书特色 如何想象历史?如何演绎历史人物的戏剧性命运?邱华栋在《十一种想象》中,给我们带来了想象历史的甜蜜。他天马行空地穿行在时间中,去打捞...
力顿的晚餐 本书特色 《力顿的晚餐》是一份关于城市生活的饕餮大餐,不过作者的立场始终游离在大餐之外。作为一个在乡村长大,之后又漂流到城市扎根的人,作者力求在“乡...
时光之书.七枚硬币 本书特色 借助石雕的神奇魔力,萨姆终于查明了父亲的下落:原来他被关在中世纪罗马尼亚城邦瓦拉儿亚的地牢里!而瓦拉儿亚领主就是吸血鬼的老祖宗德拉...
凶手在隔壁 本书特色 我们以为死亡很遥远,其实它时时刻刻在发生,甚至就在我们身旁。说不定我们喝的每一口水、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带有死者的气息…你真...
《异史氏:蒲松龄与中国文言小说》内容简介:“异”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重要话题。本书正是通过对“异”这一话语的揭
《藏地密码7》内容简介:写到《藏7》,《藏地密码》已进入最激动人心、最匪夷所思、最辉煌震撼的全面揭秘时刻,汇总前6部《藏地密码
中日大谍战 本书特色 这一部大气恢弘饱含人间真情的军事谍战小说。作品多线索多侧面地描写了不同政治力量的纠集与交错。各种力量代表人物的交往与较量,悬念伺机迭起,情...
民调局异闻录:3:血海鬼船 本书特色 一艘失踪六百年的明代鬼船再次出现在我国海域,船上满载黄金,传说任何登上鬼船的生物都只会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死亡。这艘明代鬼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