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体制改革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财税体制改革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作者:高培勇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年:2014年6月

ISBN:9787509760307

所属分类:经济金融

书刊介绍

《财税体制改革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内容简介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系统部署、全新定位标志着,财政与财税体制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进程联系在一起,在彼此交融、相互促进的更高平台上、更广范围内发挥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以此为出发点,本书站在国家治理的总体角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基本内容和行动路线。
高培勇,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委员会经济学部执行委员。

作品目录

总序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财政与财税体制的全新定位
第一节
财政:从根本上摆正了位置

财政概念的传统表述

财政概念的全新内涵

实质是认识深化和定位提升
第二节
财税体制:同国家治理体系紧密对接

财税体制的传统定位

财税体制的全新定位

更大的功能潜力和更广的作为空间
第三节
回归本意之举

极具“综合性”的特殊品质

最有效的多元交互共治线索

起根本性、全局性和长远性作用
[延伸阅读] 筑牢国家治理的财政基础和财政支柱
第二章:财税体制改革与全面深化改革
第一节
国家治理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有管总的目标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特殊考虑

一项极为宏大的工程
第二节
从构筑其基础和支柱做起

分目标与总目标相契合

新中国成立之初:围绕国家治理问题的财税探索

改革开放新时期:财税改革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先行军

全面深化改革:还是要从财税体制改革破题
第三节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以现代财政制度标识改革方向

一幅明确而清晰的“路线图”

迈上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平台
[延伸阅读] 财税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主线索
奔向公共化的中国财税改革
第三章: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现代财政制度与公共财政制度一脉相承

公共财政制度概念的形成

从两个角度加以比较

系一脉相承的两个概念
第二节
基本特征之一:公共性

公共性的基本含义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根本宗旨

若干代表性的事项
第三节
基本特征之二:非营利性

非营利性的基本含义

“有去无回”的循环轨迹

若干基于现实国情的特殊考虑
第四节
基本特征之三:规范性

规范性的基本含义

牵动所有人的切身利益

若干必需的制度规范
[延伸阅读] 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定位、思路及框架构建
第四章:税收制度改革:着力于优化结构
第一节
失衡的现行税制结构

税收收入结构

税收来源结构

严重失衡的结构状态
第二节
现行税制结构非改不可

冲突与挑战的现实

全新的税收功能定位:税制结构非改不可

税收与百姓生活趋近:税制结构非改不可
第三节
理论思考:税制结构实质是税负分配结构

来自教科书的表述

税制结构并不解决税负水平问题

税制结构的核心问题在于税负分配

人类社会的税制变迁实质是税收文明水平的进步和提升过程
第四节
以增加直接税为主要着力点

针对“软肋”下手

逐步减少间接税比重

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

完善地方税体系
[延伸阅读] 新一轮税制改革评述:内容、进程与前瞻
第五章:财政支出改革:稳定规模与调整结构并重
第一节
进入偏高状态的宏观税负

不同口径的宏观税负

还是在控制支出规模目标下的结果

政府支出规模历来难以控制
第二节
以“稳定税负”求得稳定支出

终归要立即着手去做

从“稳定税负”做起

“稳定税负”的政策含义
第三节
向民生领域支出倾斜

社会公共需要的三个层次

颇不均衡的现实支出结构

进一步加大向民生领域倾斜的支出结构调整力度
[延伸阅读] 把脉当前的中国财政走势
第六章:预算管理改革:实现真正的“全口径”
第一节
一个“老大难”问题

财政收支不等于政府收支

形式上光鲜下的非规范性现实

“全口径”管理还是一个遥远的目标
第二节
一再遭遇的难题

深层思考:根源在于既得利益的纠葛和传统体制的惯性

全口径管理:重要的是把政府收支纳入公共轨道
第三节
以透明倒逼规范

预算管理改革的行动路线

全面规范是公开透明的前提

在透明与规范联动中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
[延伸阅读] 着力打好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的硬仗
建立公开透明规范完整预算体制的基础在于实现“全口径预算管理”
第七章:财政体制改革:坚守本来意义的“分税制”
第一节
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平衡状况说起

中央财政平衡状况

地方财政平衡状况

双失衡:不确定性的日子
第二节
问题出在分税制走样了

曾经的分税制改革目标

一系列偏离“分税制”、重归“分钱制”的迹象

并非本来意义上的分税制
第三节
基本结论:还是要回到分税制轨道
[延伸阅读] “营改增”的功能定位与前行脉络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