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关于《胡适评传》-- 一九五七年的三月一日,我在《自由中国》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六千多字的文章——《从读(胡适文存)说起》(现收入《胡适研究》,改题《关于(胡适文存)》)。文章发表后一年一个月,胡适从美国回来,约我到钱思亮的家里,跟我说:“呵!李先生,连我自己都忘记了、丢光了的著作,体居然都能找得到!你简直比我胡适之还了解胡适之!” 那时我已有给他写本传记的意思,但是我一直没跟他提起。我只提到几部批评他的书,像李季的《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批判》、叶青(任卓宣)的《胡适批判》、谭天的《胡适与郭沫若》等。对谭天的《胡适与郭沫若》,他根本不知道有这本书;对叶青的《胡适批判》,他回忆说:“二十多年前叶青写完了这部书,寄了一套给我,要我答覆,我本来写好了一封信答他,后来一想:叶青在书里说我不必盖棺,论就定了,在他眼中,我已是死掉的人了,死人还能说些什么呢?所以我一直没有理他。” 如今,七年过去了,胡适之从生龙活虎转入墓草久宿,从声容笑貌变成一棺孤骨。但是,每当我在南港的高压电线底下,走上了胡适的坟头,我都仿佛听到一种熟悉的声音在向我感叹:——“我已是死掉的入了,死人还能说些什么呢?”...
这部《胡适评传》不该单是胡适这个人的评传,它是时代的评传,它是以胡适为主角之一的时代的评传。所以,很可能,许多人看了这部评传会惊讶骇异,从正文来看,它可能是文学的,从脚注来看,它可能是历史的,从夹缝来看,它可能是无孔不入,惊世骇俗的。
书评 关于《胡适评传》一九五七年的三月一日,我在《自由中国》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六千多字的文章——《从读说起》(现收入《胡适研究》,改题《关于》)。文章发表后一年一个月,胡适从美国回来,约我到钱思亮的家里,跟我说:“呵!李先生,连我自己都忘记了、丢光了的著作,你居然都能找得到!你简直比我胡适之还了解胡适之!”那时我已有给他写本传记的意思,但是我一直没跟他提起。我只提到几部批评他的书,像李季的《胡适批判》、叶青(任卓宣)的《胡适批判》、谭天的《胡适与郭沫若》等。对谭天的《胡适与郭沫若》,他根本不知道有这本书;对叶青的《胡适批判》,他回忆说:“三十多年前叶青写完了这部书,寄了一套给我,要我答复,我本来写好了一封信答他,后来一想:叶青在书里说我不必盖棺,论就定了,在他眼中,我已是死掉的人了,死人还能说些什么呢?所以我一直没有理他。”如今,七年过去了,胡适之从生龙活虎转入墓草久宿,从声容笑貌变成一棺孤骨。但是,每当我在南港的高压电线底下,走上了胡适的坟头,我都仿佛听到一种熟悉的声音在向我感叹:——“我已是死掉的人了,死人还能说些什么呢?”于是,我又捡起七八年前的心愿,想给胡适写部传。不过这回不再是一本了,我决定给他写一部十本的大传记,我要用这一百二三十万字的大传记,让“死掉的人”重新“活过来”,让他重新“说些什么”,也让我们“说些什么”。我所以发愤由我来写这部传记,另外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看到别人迟迟不肯动手,或做得实在令人不满意。在胡适生前,我读过胡不归的《胡适之先生传》;在胡适死后,我看过毛子水的《胡适传》。这些简陋的传记都出于胡适的学生之手,基本的姿态都是维护他的,或是只有颂扬没有批评的,同时在史料处理方面又过于粗疏,难免有很多错误。十多年来,我遍读有关胡适的一切著作,深觉不过是两类而已:一类是近于酷评的(diatribe);一类是过度颂扬的(eulogy)。两类共有的毛病,是不能用严格的方法训练去接触史料、解释史料。于是,旌旗开处,胡适一出场,喊打与叫好之声此起彼落,胡适一方面被骂得天诛地灭,一方面又被捧得缩地戡天。结果呢,双方的感情因素是满足了,可惜被搬弄的却不是真正的胡适之!英国的大政治家克伦威尔曾骂给他画像的人说:“画我须是我。”(Paint me as I am)这句话,可以给任何想给别人“画像”的人做为警戒。胡适之不是轻易被了解的人,所以他也不容易被论断,没有受过严格的方法训练和史学训练的人,没有学会呼吸新时代空气的人,是没有办法给他“画像”的。做为一个对方法训练和史学训练稍有所知的人、做为一个对新时代空气稍曾呼吸的人,我现在自告奋勇地来做这件大工作。我的目的不仅是“画”胡适之的“像”,并且还要画这个时代的像,我要画出这个时代里的大舞台、画出它的喜剧和悲剧、画出剧里的主角和配角、画出它的场地的布景、画出布景后面的众生相,也画出戏台前面的千万只眼睛。所以,可以这么说,这部《胡适评传》,不该单是胡适之个人的评传,它是时代的评传,它是以胡适为主角之一的时代的评传。所以,很可能的,许多人看了这部评传会感到惊讶骇异,从正文来看,它可能是文学的;从脚注来看,它可能是历史的;从夹缝来看,它可能是无孔不入、惊世骇俗的。它的结局是:君子既不喜欢它,小人也不喜欢它,只有跟李敖一个调调儿的,才会喜欢它。但这都没关系,这都不影响这部评传的方向和进度,一个载浮载沉的传主,被一个乱蹦乱跳的作者来写他、画他、捧他、捶他,这该是中国传记文学史上的新尝试。——只有在新时代里才能肯定这种尝试,只有这种尝试才能延伸另外一个新时代。……
1. 楔子理想的中国是一座圣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朝山的香客,流着汗,喘着气,拖着步子,带着数不尽的使徒,走进了虚无缥缈。他们探径寻幽,在云雾里寻找天光。多少香客使徒迷了路,在千岩万壑里奔波打转;又多少香客使徒,由于愚昧和躁急,只能展望峨嵋金顶,却越不过那缥缈与虚无。在朝圣者的群中,胡适是时代里的一名香客,他有他的天路历程。在班杨笔下的基督徒,有他的刀山火海;在吴承恩笔下的唐三藏,有他的八十一难;在胡佛笔下的威尔逊,有他的心力交瘁的苦炼 (Ordeal )。做为一个时代里的人,胡适有他的刀山火海、有他的八十一难、有他的心力交瘁的苦炼。如今,这个香客已倒下,带着他的荣誉与耻...
李敖(1935年4月25日-),字敖之,台湾作家、中国近代史学者、作家、历史学家、文化学者、时事批评家。台湾无党派人士,曾任台湾“立法委员”(又称民意代表)。因其文笔犀利、批判色彩浓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所以自诩为“中国白话文第一人”。曾于2005年9月访问大陆,在北大、清华、复旦等三所顶尖高校发表演讲。有《李敖大全集》、《李敖五十年》等多部著作。近年来在凤凰卫视主持了《李敖有话说》等节目,深受两岸三地华人朋友的喜爱。代表作品《传统下的独白》,《李敖全集》、《李敖回忆录》 。
中国风俗文化集萃---中国传统婚姻风俗 本书特色 千百年来华夏各民族人民,在我们这个光荣而又古老的国度里繁衍、生息、劳动、创造。在发展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
紫禁城里的老北京 本书特色 在数百年的历史中,紫禁城见证了无数历史风云。众多历史大事,都可以从这里找到源头。这里的每座宫殿、每处亭台,甚至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
唐诗感悟 内容简介 本书是学者们对古代文史名著中珍贵的文化、艺术、哲理内涵长期思考、认真体悟的结晶,它以华美、简洁的形似把对传统文化精华的感知和体悟总结出来。唐...
越界与误读:中日文化间性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从译学文化和文学阐释的角度考虑察了盘桓于中日文化交流里的误读问题.譬如与译学 ...越界与误读:中日文化间性研究...
阉割与狂狷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阉割的文化效应,中国阉割文化的整合观,阉割的神圣起源,心理阉割,狂狷与反阉割等七大部分,主要探讨了阉割、驯化与文化,阉割与人对自身...
上帝死了。自启蒙运动以来,西方思想家面对上帝之死引发的危机,为他寻找了各种替代者。从启蒙运动的“理性”到唯心主义的“精神”,从浪漫主义的“艺术”到其他各种形式的...
我相信中国 本书特色 《我相信中国》是哲学家张申府先生的精选集:收入了先生1919—1985年间发表的政论杂著、学术译述、散文随笔;囊括了其在《新青年》《每周评...
本书的原名是Kirchengeschichte(《教会史》),并分为三卷:《古代教会史》、《中世纪教会史》和《近代教会史》。它不仅仅叙述教会“内部”的发展,而且...
四川古代文化史 内容简介 本书对四川的史前文化进行概述后,重点对秦汉时代四川的文化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墓葬文化入手,追寻各种文化遗迹。较为全面地叙述了当时的政治...
采访本上的城市 本书特色 《采访本上的城市》是《城记》之后的城记,一部用脚写下的记者之书,一声对城市意义的追问。它直面现代造城之弊,以生命的坐标,锁定城市的方位...
南派三叔:本名徐磊,浙江人,现居杭州。 小说中的主人公,正是因为当年盗墓的爷爷入赘杭州,而在杭州开了一家小小的古董铺子,守护着那群长沙土夫子从古墓不知名怪物手中...
丑陋的中国人-纪念典藏版 内容简介我们的丑陋,来自我们不知道自己丑陋。《丑陋的中国人》是台湾著名作家柏杨先生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
《日本妖怪博物馆Ⅱ·一千年间妖魔》内容简介:本书是日本知名妖怪研究家、收藏家汤本豪一的代表作品。书中汇集了日本第一家暨最大
上海滑稽前世今生 本书特色 1. 作者权威。本书由钱程著,钱程是滑稽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滑稽戏、独角戏代表性传承人,上海滑稽剧团副团长...
《周易》智慧与颐和园文化景观 本书特色 挖掘物化在传统科技中的传统文化,重构中国传统科技体系; 以全新角度和新的高度,为当代科技创新提供一系列新的思维; 大专家...
语言教学-从语法到语法技能 本书特色 《语言教学——从语法到语法技能》强调教师对教学的理解是教学的基础。语法是一个有条理的体系,它是一项技能,强调发展学生运用语...
《报道伊斯兰》内容简介:本书从伊朗人质事件、波斯湾战争,到纽约世贸中心大楼爆炸案,西方世界一直被一个名叫“伊斯兰”的幽魂苦
藤萍:本名葉萍萍,1981年生於廈門,畢業於中山大學法學院。因為非常嚮往武俠小說中的俠客豪情,畢業後便立即進入警界,擔任警察的工作。2000年以《鎖檀經》獲第一...
李鸿章传 本书特色 他(李鸿章)的势气的阔大,规模的弘博,却竞有点像李世民与忽必烈,虽未及建国立业,其气势与规模已足以骇人了。——作家、学者 郑振铎在影响伟大这...
凤凰城 内容简介 《凤凰城》为回族风物传说类民间故事专辑。透过这些故事,不仅可以感受浓郁的地方风情,也可以体悟回族民间故事与多民族民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凤凰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