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时光:塔可夫斯基的电影反思

雕刻时光:塔可夫斯基的电影反思

作者: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3-08-01

评分:4.7分

ISBN:7020039855

所属分类:民俗文化

书刊介绍

雕刻时光雕刻时光前言

前言十五年前,当我正草拟本书初稿时,我发现自己不时在怀疑,究竟写这本书有没有意义?为何不干脆埋头拍电影,从拍片中去寻求理论性问题的实际解答?然而,多年来,我的拍片生涯并不顺遂,拍片与拍片间的空档时常是那么漫长痛苦,我不得不去思考——因为没有更好的事情可做——我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什么元素区分了电影和其他艺术?我认为它的独特潜力何在?与同侪的经验、成就相较,我的经历又如何定位?再三反复阅读电影理论书籍,我所得到的结论是:这些书籍并不能满足我,反而驱使我去辩证,并提出自己对问题和拍片目的的看法。我了解,我的工作准则是建立在透过对既存理论的质疑,透过一股冲动去表达自己对艺术基本原则的诠释,那已然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经常与差异性极大的观众接触,也令我感到有必要发表一份尽可能完整的说明。观众渴望了解为何电影——尤其是我的电影——会对他们造成那么大的冲击。他们有数不尽的问题待求解答,以便为他们纷乱零散的电影观和一般艺术观找出共同的指标。我必须承认,阅读观众来信时,我总是极为专注、好奇——偶尔会带着沮丧,不过多半时刻却是欢欣鼓舞。在俄罗斯工作那几年,这些函件堆叠成繁复可观的题库,蕴涵了人们知道或无法了解的诸多问题。我将列举几封较具代表性的信件,以便说明观众和我接触的情形。一位女性土木工程师自列宁格勒来信说:我看了你的电影《镜子》,我从头坐到尾,尽管在片子进行三十分钟之后,我就为了要努力分析,或者只是要了解到底在演什么,片中的人物、事件、记忆究竟有什么关联,而搞得头痛不已……我们这些可怜的电影观众,看过好片、坏片,烂片、普通片、极普通片,都可以了解并体会这些影片的有趣或无趣,但是这一片呢?…… 一位喀尔林尼的设备工程师气冲冲地来信:半小时前我刚看完《镜子》……导演同志!你看过这部电影吗?我认为电影中有些东西太不健康!……我预祝你拍片成功,但是我们不需要那种电影!另外一位来自斯维洛夫斯克的工程师,抑制不住嫌恶地说:极尽下流、污秽、恶心之能事!总之,我认为你的电影无的放矢,它根本无法触及观众,那才是*重要的事……这位仁兄甚至认为电影当局应该要为此负责,他说:“我们很讶异苏联的电影发行单位居然会允许这样的过失!”平心而论,我不得不说,咱们的电影当局并不常常允许“这样的过失”——平均每五年才一次。每当我接到这样的信函,总会令我陷入颓丧之中,一点也不错,我究竟是为谁而创作?而又是为何而创作?……

雕刻时光 内容简介

许多影评人曾试着诠释其浓烈的个人化视野,却始终难以企及。终于,在这本《雕刻时光》里,他记录了自己的思想、回忆,首度披露其重要作品的创作灵感、发展脉络、工作方法以及浓烈的自传内涵,并深入探究影像创作的种种问题。这些文章系长期陆续写成,惟《牺牲》一章口述于其生命*后几周。在这本艺术证言里,我们看到这位大师在“一团时间”里雕塑生命,仿佛时间奔驰穿越镜头,烙印于画面之中。

雕刻时光 目录

前言
1 缘起
2 艺术——理想的思慕
3 烙印时光
4 电影的宿命角色
5 电影影像
6 寻找观众的作者
7 艺术家的责任
8 《乡愁》之后
9 《牺牲》
结论
附录一 塔可夫斯基传略
附录二 作品目录

雕刻时光 作者简介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1932年生于俄罗斯札弗洛塞镇,是诗人阿尔谢尼伊·塔可夫斯基之子。曾就学于苏联电影学院,1961年毕业。他的电影曾经赢得多项国际性大奖:第一部长故事片《伊万的童年》于1962年获得威尼斯影展金狮奖,其最后一部作品《牺牲》荣获1986年夏纳影展评审团特别奖,同年12月,塔可夫斯基因肺癌病逝于巴黎,享年54岁。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