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散文-难得明白

王蒙散文-难得明白

作者:王蒙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15-01-01

评分:5分

ISBN:9787533941291

所属分类:诗歌文集

书刊介绍

王蒙散文-难得明白 本书特色

王蒙散文在中国当代散文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散文显示出一种大家气象:富有天份的散文语言,澎湃的诗情,对世界观察的敏锐力和深刻的思想。本书分为四辑。“逍遥篇”记录了王蒙在中国各地和世界各国行走时的所见所闻,以及他对当地事物的敏锐观察和独特见解。“凝思篇”记录了王蒙对历史、人文、艺术、宗教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洞见。“怀人篇”抒发了作者对冰心、夏衍、丁玲、曹禺、周扬等著名作家、评论家的深切怀念之情。“读书篇”里的作品则记录了王蒙十分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王蒙散文-难得明白 内容简介

一位耄耋老人的人生经验,一位著名智者的思想闪光,一位文化部长的诗意情怀——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奖,人民文学奖,十月文学奖,上海文学奖获得者王蒙的经典散文集。

王蒙散文-难得明白 目录

关于散文(代序)

逍遥篇

靛蓝的耶稣

风格伦敦

蓝色多瑙河

墨西哥一瞥

遥远啊,遥远

心碎布鲁吉

难忘的格里格故居

科摩湖里游泳

别有风光的堪培拉

晚钟剑桥

塔什干晨雨

在小绒线胡同

天街夜吼

海的颜色

故乡行

新疆的歌

三峡

苏州赋

猫话

凝思篇

不争论的智慧

人 · 历史 · 李香兰

小说与电影中的中国人

美丽围巾的启示

人文精神问题偶感

我们这里会不会有奥姆真理教

通俗、经典与商业化

献疑札记

献疑四记

怀念篇

想念冰心

不成样子的怀念

夏衍的魅力

我心目中的丁玲

周扬的目光

难忘冯牧

别荒煤

永远的雷雨

读书篇

符号的组合与思维的开拓

旧体诗的魅力

《白蛇传》与《巴黎圣母院》

《三国演义》里的“前现代”

话说“朝三暮四”

谁了解毕加索

道是词典还小说

难得明白

历史的形象展示

王蒙散文-难得明白 节选

话说“朝三暮四” 追溯一下一些成语典故的出处、原意,思考一下这些成语典故含义的沿革,觉得很有意思。 比如说“朝三暮四”,《庄子·齐物论》中引用的这个故事,本是说一个养猴子的人与猴子们讨论它们的食物供应,早晨吃三个橡子,晚上吃四个,猴子们不满,闹起来;于是养猴者宣布改为早上发放四个,晚上三个,猴子们便没了意见。《齐物论》中讲这样的故事,用意显然在于否定一切是是非非的争论。所谓“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所谓“类与不类,相与为类”,这当然是一种消极的相对主义的思想,不足取的。 也有一些注家将庄子引用“朝三暮四”的故事解释为说明“圣人以智笼群愚”,即指一种愚弄旁人的手法,也说得通。 但今人只知用朝三暮四来形容一个人胸无定见,反复无常,说话不作数,则存其文而失其义、失其味,更全无什么“深刻性”了。 “争先恐后”这四个字的来历也很有意思。晋国的著名车把式王子期与赵襄子赛车——不知道这是不是有文字记载的车赛之祖,当然远在巴黎大赛旧金山大赛之前凡几——赵襄子老是赛不赢,便责备王子期没有诚意搞技术转让。王子期回答说驾车要注意马,而您老光盯着我,“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是啊,您老盯人不盯马,管人不管马,对赛事中必然出现的先先后后的变化情况缺乏心理承受力,患得患失,计较名次,非欲压倒对手不可,越是这样越不能调理好马,不就越跑越不快了吗? 可见,原意“争先恐后”是含有贬义的,是指一种私心杂念,一种小家子气,一种气量狭窄与气度焦躁,一种抓不住关键的舍本逐末。这对人们做事做人,其实是很有借鉴、警惕意义的。 现在呢,全“拧”过来了,“争先恐后”用来形容一种踊跃的动态了,成了好话了。 “焦头烂额”的故事本来也极有深度。《汉书·霍光传》中记载,徐福三次上疏汉宣帝,建议及早限制霍家权势,汉宣帝不听。霍光死后,霍家之后谋反被揭发,宣帝下令将霍家满门抄斩。之后,凡揭发霍家罪行的人都受到封赏,而*早指出问题并希望预为绸缪的徐福却被冷落在一边。于是一位为徐福请功的人讲述了“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的故事。“曲突徙薪”,指的是那种有预见性,善于采取预防措施的人;“焦头烂额”,指的是那种出了事能冲上去帮助扑灭火灾的人;后一种人比前一种人更为“看好”,这个故事还是有点意思的。 如今呢,“焦头烂额”的这一切含义都消失了,剩下的也只有字面上的*浅薄*鄙俗的含义:说明一个人被各种事务所困扰的忙乱狼狈被动。 类似的现象多矣:“无中生有”语出《老子》,本来是老子的大道,叫作“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现今含义则指类似造谣生事的制造谎言、是非乃至冤案,百分之百的贬词。“左右逢源”本来是褒义,形容学习上的一种融会贯通、无往而不利的状况。现在呢,当然是指一种狡猾的类似两面派的为人处世了。“空洞无物”语出《世说新语·排调》,“王丞相枕周伯仁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有?’答曰:‘此中空洞无物,但容卿数百人。’”看,这里的“空洞无物”指的是一种宽阔的胸怀,一种大容量,又幽默诙谐,又充满自信、恢宏得意。如今的人们多“实在”!空洞无物吗,那当然是没有内容的空架子啦…… 成语含义的演变告诉我们,**,望文生义确是人们容易犯的一种老毛病,是一种习惯甚至一种“传统”,现今不仅对成语,对外来语对新术语的望文生义亦多之矣,甚至给人以辨不胜辨、正(名)不胜正之感。但即使已经是“辨不胜辨,正不胜正”了,我们仍然不可不察,以免轻易上当。第二,在普及一个文学故事、一段掌故、一个说法的时候,确实会产生去精取粗、去深取浅的情形,就是说,所谓自然淘汰,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优胜劣汰,还有一种是浅胜深汰。第三,约定俗成,成语含义的演变在所不免,考证得再好也难于(也不必要)重新改变成语的用法,用不着去纠正、去抬杠。例如,笔者写此小文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表示自己“无中生有”而又“空洞无物”。 至于说到“朝三暮四”的“齐物”思想,倒又使笔者联想到英国名作家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格列佛游记》中讲述一个地方由于吃煮鸡蛋是应该先磕破鸡蛋壳的大头还是先磕破鸡蛋壳的小头之争而搞得两派对立,内乱不已。笔者恰恰是在“文化大革命”两派斗争的高潮看这一段的,读完了,颇有些不敢回味的戒心,这个故事当然比“朝三暮四”的故事挖苦多了,抑或比“朝三暮四”的故事更尖酸?反正作家是确实有点缺德的,他们自己未必免俗,偏又伶牙俐齿地把一些“俗”给捅了个不亦乐乎。 ……

王蒙散文-难得明白 相关资料

★王蒙是一个丰富的,复杂的人,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是综合性的,不单是小说方面,还有诗歌散文,比较文学以及古典文学研究,表现在齐头并进的多个方面及前沿地带。
——铁凝

王蒙散文-难得明白 作者简介

王蒙是深受中国读者喜爱的作家之一,曾担任中国文化部部长,同时也是一个思想家、文化活动家。
王蒙,1934年生。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长篇系列小说“季节”四部曲,中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布礼》《蝴蝶》等,诗集《旋转的秋千》,散文集《行板如歌》《王蒙漫游美文》,古典文学研究著作《红楼梦启示录》《双飞翼》等。多次获得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日本创价学会和平文化奖,意大利蒙德罗国际文学特别奖等,作品被译成英、意、法、日、俄、泰等二十多种文学出版。曾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中国作协副主席,兼任南京大学教授,上海师范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浙江大学名誉教授。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