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秦俑那些事: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记事》一方面补充了专业发掘报告中不能反映的工作者的情感、遇到的困难和压力,如实记录了一个考古工作者以不屈不挠的毅力,应对困境的心路。另一方面又以通俗的文字介绍了考古新收获,向普通公众进行文化知识的普及,如作者在编后语所说:希望所有人能读懂发掘的精髓,与发掘人一起分享赴约千年的特权。这种角度的呈现和解剖显然能给人带来一种亲切。
《说说秦俑那些事》真实记录了由作者领衔的2009—2011年兵马俑一号坑发掘过程。其中穿插了现场工作情景、材料考据和大量的文史知识,结构似散文,又似科普杂文。不夸张地说,这样的书稿,在目前介绍兵马俑知识的图书中,还是寥寥无几甚至是空白。
《说说秦俑那些事: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记事》:一六考古层位学简说作为人类活动形成的遗址,既包括用途不同的建筑群体,例如民居、宫殿、官署、寺庙、作坊以及范围更大的村寨、城堡、烽燧等各类建筑残迹;也包括人类对自然环境利用和加工而遗留的一些场所,例如洞穴、采石场、沟渠、仓窖、矿坑等等。这些遗迹不是同一个时间点形成,像西安城,十三朝古都,每“都”一次,建房、造楼、修路、挖水沟、倒垃圾,每“都”一次形成的遗迹都和上次有区别,发掘时就得注意地层迭摞、打破关系,明代的水沟可能把汉代的城墙挖个坑,形成“打破”,也可能城墙土硬挖不好挖,直接在上面铺几块陶水管,形成“叠压”。兵马俑坑尽管从修建挖坑到放好陶俑,到填土填埋,整个过程在五千年文明的历史上,可以浓缩到一眨眼的工夫,小数点后的N位数,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说是“同时”形成。从进入现场的**天开始,就一直疑惑隔墙上怎么能有过洞内遗物、遗迹,但没想到要刮刮地层,看看堆积异常的范围。一年之后看到洞口,豁然开朗。打破单位被编号为Hl,灰坑、垃圾坑、扰坑之意。考古发掘中,遗迹的单位编号常以**个字的拼音字母代替,比如房子代号F,窖穴代号J。Hl出土遗物的来源包括两部分,其一是原本属于俑坑内的埋葬物,有易燃,易腐朽的木质彩绘圆环、秘、箭笥、箭菔背板等,这些遗物在被扰动时尚未发生质变,保存了比较完整的状态,没腐烂,还能拿起来,说明被扰时间与俑坑填埋间隔不远;其二为扰坑回填时混入的杂物,拿上来一看,没用,换不了钱,丢之,埋之。入过洞后,洞内堆积物包括带有席纹印痕的烧土块和石块、陶俑残片。这是目前为止俑坑发现*早的地层破坏关系,较之以往所知的墓葬,形成年代更早。从Hl包含物分析,盗扰时间在秦末汉初、俑坑建设完成不久。填埋时间不好说,因为**拨人也许把坑没填满,草草了事,土虚,一下雨又是一个坑,第二拨人还得再垫土,再填,如此反复,具体次数难以明细。而八十年代进行的发掘,采取的是水平下挖的方式,并不是按照层位形成的早晚,先清理上层的晚期堆积,再清理下层的早期堆积,估计是一直平层挖到木环等迹象时,发现“哎,这里和别的地方不一样,停下来吧”,所以Q8只有东段原来清理到了棚木层,再没有向西面延伸。很感谢这次的“戛然而知”,终于保留住了这难得的“打破”关系。从考古层位学的要求上说,不按先后次序水平下挖,是绝对不允许的事。人们习惯把“考古发掘”说成是“考古挖掘”。挖掘与发掘,一字之差,味道变了。发掘不是简单的挖土,不是挖坑、刨洞,是把珍贵的、埋藏在地下的物品,边保护、边发现地揭露出来。发掘的“挖”,针对的一定是宝贝,是有价值的东西,所以说,地下自有黄金屋。方式上讲,“挖掘”仅仅是一个侧重于具体动作的词而已。“发掘”有深入搜寻的意思。它不再仅仅是“挖”的工作,更是发现、整理、定义一套完整的考古流程。对象上讲,“发掘”的对象也不一定是具体的文物个体,更多的是指一个整体。比如,对一个古墓的发掘工作,这就意味着除了那些瓶瓶罐罐之类,还包括了历史研究、文献整理,首先要弄清墓葬的年代,墓主是男是女,生前得过什么病?墓里随葬了啥,都是干嘛用的……,考古“挖”的好坏,评判标准是其后解决了哪些问题,至于墓主是曹操还是刘备,并不重要。考古发掘按照从上而下的顺序清理地层,是“挖掘”和“发掘”的根本区别,鼹鼠打洞不会遵循上、下地层的顺序。考古地层学又称层位学,是一种通过判定遗址中每个堆积形成的先后过程或次序来研究遗存之间相对年代早晚关系的方法。眼睛看看,土色是红?还是黑?手铲刮刮,土质是软?还是硬?延着一样土色的边界线,画出一个圈,这是灰坑;画出一个框,这是墓,很神。高考填报志愿,有色盲的同学绝对要慎重填报考古学考业。根据土质、土色区分,画出圆的、方的、扃的……大大小小的圈,圈内是不同堆积,各种圈圈、框框,会有你在上、他在下的叠压关系,会有并列平行谁也没干扰谁的关系,会有圆圈挖去方框一半的打破关系。叠压、打破、平行,可以确定不同堆积形成的先后次序。地层学的根本问题是划分层次,确定层位关系。地层学是每位考古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辨认层位是考古工作者的基本功,像把土地一层层翻页读书。……
1775-1803-美国创世记-建国历程的胜利与悲剧 本书特色 1. 作者约瑟夫·J.埃利斯是美国国家图书奖和普利策历史奖获得者,美国国史普及的大众导师级人物。...
《中古政治与思想文化史论》内容简介:本书从中国古代政治现象的前因后果和发展过程观察相关的制度框架、实施状态,从制度举措及其
史学通论-民国文学文化名著 本书特色 本书以导言论述历史与史学的本义,然后分论史学是否科学、史学的今昔、史学的目的、史学的功能、史学的分类、史学与各门学科的关系...
元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名家文库 内容简介 元代,是中国境内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封建王朝。蒙古族兴起于黑龙江上游额尔古纳河东部,后来逐渐散布到蒙古高原...
《逝物录》内容简介:祈盼逝物复活,迷醉于消逝的、不知餍足的辉煌!一本悖论之书,关于空白的幻想,碎片的完整,逝者的在场,和叙
本书稿对台湾民主转型过程的经验从各个角度进行了客观总结与分析,第一编涉及台湾的民主转型与经济发展、民主转型与政商关系重组
最后的皇族-大清十二家铁帽子王逸事 本书特色 武昌城楼的枪声,击碎了天潢贵胄们的白日梦。随着清朝的覆灭,老祖宗留下的基业付诸东流,遗老遗少们将何以安身立命?面对...
中国近代-(第十七辑) 本书特色 近代中国,风云变幻,从**次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就开始走上救亡图存的道路,而清王朝的统治*终也被推翻。近代中国对于当今中国的影响...
历史侦探: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 本书特色 国际知名孙中山研究权威学者黄宇和院士,把几十年来结合档案钻研、实地调查、博览群书与历史想象的治史方法与经验,撰写成书。...
北宋临城王氏家族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文物出版社出版★ 著名书法家苏士澍书名题签★ 由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专家谢飞和县旅游文物局副局长张志忠等编著,全书约...
中国现代史丛书:长征中的重大决策 本书特色 长征,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地受到我的重视与关注,特别是中共中央在长征中的重大决策,我们总...
WhatcanthehistoryoftechnologycontributetoourunderstandingoflateimperialChina?Mos...
师永刚-首败 本书特色 中国现代化历程为何曾两次被日本强行中断?日本人为什么会用打败中国作为对自己脱亚的检阅?被打败的甲午一代为什么会师从日本?师永刚-首败 内...
《你是锦瑟我为流年(精装版)》内容简介:她是撒哈拉沙漠里的一粒尘沙,把千篇一律的日子,过成诗意的苍凉。她去的时候,只为简单
民国时期伪造之风研究-以湖南为例 本书特色徐德莉的《民国时期伪造之风研究--以湖南为例》采用从微观到宏观、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到现实的研究思路,运用历史学、法律...
国史探微 内容简介 杨联陞先生《1914—1990》,字莲生,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经济系,在陈寅恪先生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租庸调到两税法》,嗣后赴美,就读于哈佛...
资治通鉴(线装典藏版)(套装共6册) 本书特色 ★ 16开盒装,线装书局出版,线装竖排,装帧典雅,印制精良★ 《资治通鉴》是中国**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
《大学之修养:张信刚人文通识三十六讲》内容简介:或是一个人的“随想曲”,或是邀请李欧梵、郑培凯、杨世彭、李名强、王士元、金
新书--上下五千年(全二册) 本书特色 《上下五千年》是青少年通俗历史读物。畅销三十余年,得到了好几代读者的信赖和认同。以故事讲历史的经典形式,按时间顺序编排了...
人民的主张:1789-1814法国革命史 本书特色 1.以*具代表性的名家名著解答历史疑问,全景展示大国在面临命运转折点时的抉择,这种选择不仅深刻影响了每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