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本书对董仲舒的思想及其学说进行了详细而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如董仲舒的仁义学说、辞指学说、逻辑思想等,作者都进行了认真的考释。该书对于董仲舒的“十二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书对董仲舒的思想及其学说进行了详细而系统的研究, 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 如董仲舒的仁义学说、辞指学说、逻辑思想等, 作者都进行了认真的考释。该书对于董仲舒的“十二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目 录
序言…………………………………………………………………………张岱年
前言(第三版) …………………………………………………………………1
前言(第二版) …………………………………………………………………1
前言(**版) …………………………………………………………………1
**章 董仲舒考………………………………………………………………1
一、生年……………………………………………………………………………1
二、卒年……………………………………………………………………………2
三、对策之年……………………………………………………………………… 9
四、两相骄王………………………………………………………………………18
五、故里……………………………………………………………………………22
六、家和墓…………………………………………………………………………32
第二章 宇宙论…………………………………………………………………35
一、宇宙本原………………………………………………………………………35
二、宇宙模式………………………………………………………………………42
三、宇宙系统………………………………………………………………………45
四、天人感应………………………………………………………………………59
五、宇宙论的特点…………………………………………………………………73
第三章 人性论…………………………………………………………………76
一、对孟子性善论的驳斥…………………………………………………………77
二、对荀子性恶论的修正…………………………………………………………83
三、性未善论………………………………………………………………………87
第四章 仁义论…………………………………………………………………99
一、仁…………………………………………………………………………… 99
二、义……………………………………………………………………………107
三、仁义之分……………………………………………………………………112
四、关于“义”的训诂…………………………………………………………116
第五章 义利论………………………………………………………………133
一、董子之前的义利观…………………………………………………………133
二、董子的义利论………………………………………………………………138
三、董子之后的义利观…………………………………………………………145
四、董学对宋明时代义利观的影响……………………………………………149
五、重义轻利成为传统观念的主流……………………………………………153
第六章 贤庶论………………………………………………………………158
一、贤人食禄,劳心行义………………………………………………………158
二、智者劳心,功贤耕织………………………………………………………166
三、劳心者的社会价值…………………………………………………………174
四、仇视劳心者的历史原因……………………………………………………178
五、劳心劳力的分工与分工的消失……………………………………………183
第七章 德才论………………………………………………………………187
一、德与才………………………………………………………………………187
二、必仁且智……………………………………………………………………189
三、德重于才是对必仁且智的偏离……………………………………………191
四、专德失人的历史考察………………………………………………………195
五、唯才是举也是一种偏离……………………………………………………202
六、全面发展是对必仁且智的回归和发展……………………………………207
七、社会需要人才,人才需要社会……………………………………………208
第八章 贵志论………………………………………………………………210
一、重志…………………………………………………………………………210
二、原志…………………………………………………………………………212
三、原心…………………………………………………………………………215
四、崇本…………………………………………………………………………219
第九章 名讳论………………………………………………………………227
一、深察名号……………………………………………………………………227
二、名发天意……………………………………………………………………229
三、名寓褒贬……………………………………………………………………232
四、为尊者讳……………………………………………………………………234
五、讳的演变……………………………………………………………………239
六、讳的影响……………………………………………………………………240
七、实事求是……………………………………………………………………242
第十章 辞指论………………………………………………………………247
一、有常辞,无通辞……………………………………………………………247
二、有正辞,有诡辞……………………………………………………………250
三、见其指,不任其辞…………………………………………………………254
四、《春秋》十指…………………………………………………………………261
五、诛意不诛辞…………………………………………………………………264
六、辞指论的理论意义和影响…………………………………………………266
第十一章 常变论……………………………………………………………271
一、常与变………………………………………………………………………272
二、经与权………………………………………………………………………276
三、影响与评价…………………………………………………………………286
第十二章 中和论……………………………………………………………291
一、中与和………………………………………………………………………291
二、以中和养身…………………………………………………………………298
三、以中和治天下………………………………………………………………309
第十三章 大一统论…………………………………………………………314
一、大一统主要是统一思想……………………………………………………314
二、统一思想是百家争鸣后的必然……………………………………………317
三、统一思想的实现……………………………………………………………320
四、统一思想的功过……………………………………………………………329
五、思想统一的规律……………………………………………………………341
第十四章 总评………………………………………………………………347
一、社会现实是董学的出发点和归宿…………………………………………347
二、思想现实是董学论证方法的依据…………………………………………352
三、董学在西汉的影响…………………………………………………………365
四、董学对东汉的影响…………………………………………………………373
五、董学在南北朝的影响………………………………………………………378
六、董学对宋明时代的影响……………………………………………………380
七、董学在清代的影响…………………………………………………………384
后记………………………………………………………………………………386
媒体评论
周桂钿同志从余问学,每有所作,必就商讨。他勤学而好思,所撰《王充哲学思想新探》颇有心得,不落一般窠臼,可为治汉代哲学史、思想史者参考。
——钟肇鹏
周桂钿同志研究汉代哲学多年,曾写出关于王充哲学的专著,近又撰成《董学探微》一书,对董子的学说作了比较详细的考察和分析,提出不少独到的见解。例如对于董子的仁义学说进行了较详的考释,对近人以“杀”训“义”提出了驳议;特别是《辞指论》一章,揭示了董子关于“辞指”的学说,对于董子的逻辑思想作出了新的阐发。总之,这“十二论”是关于董仲舒思想的系统研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周桂钿,男,1943 年生,福建长乐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朱子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曾任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日本京都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秦汉哲学、中国传统科学、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等。1991 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硕士学位获得者”的称号。曾主持国家社科“九五”规划重点项目,曾获北京市社科联学术成果奖,教育部学术成果奖,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材奖等。主要著作有:《王充哲学思想新探》、《王充评传》、《虚实之辨》、《董学探微》、《秦汉思想史》、《天地奥秘的探索历程》、《十五堂中国哲学课》、《十五堂中国国学课》、《十五堂中国儒学课》等二十余部,发表文章四百余篇。
死亡意识与神话 内容简介 人类何以摆脱动物界?何以跨入文明?透过死亡意识与神话的关系,我们得到一种文化解读。大自然运行导致了人类女性死亡率增长并引发了死亡意识。...
爱语的力量 本书特色 好雪片片不落别处,生命*庄严的景致不在别处,就在我们方寸之间,端看心田种的是桃李春风,还是荒草连天?讲话要能趣而不谑,诙谐、幽默、风趣、谈...
逻辑思维训练(全四册) 本书特色 《逻辑思维训练(套装共4册)》既有理论又有实战,理论部分介绍了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技巧,从逻辑的概念、类型,到论证方法,到基...
梁启超家书:1898-1928 本书特色 《梁启超家书(1898-1928典藏版)》收录了梁启超从1898年流亡日本时开始,至1928年底病危,三十年中写给妻子...
现代政治与自然 本书特色 本书是思想与社会第三辑,书中分主题研讨、研究论文、书评三大部分,详细介绍了自然法传统中的霍布斯、卢梭社会理论的宗教渊源初深、伟大的界定...
导读利奥塔 本书特色 在诸如《后现代状况》、《歧争》、《力比多经济学》和《非人》等作品中,让-弗朗索瓦·利奥塔激进地改变了人们思考当代文化的方式。他对知识、艺术...
界限哲学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将西方解构论主将德里达的哲思重新命名为“界限哲学”,深刻地考察了后现代状况下的伦理、正义和法律解释等问题,并且引证和分析了美国司法判...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本书特色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
南渡集 本书特色 《南渡集》是冯友兰先生的一部重要文集,分上下编收录了其写作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哲学论文,以及议论当时的内外时政、阐发哲理运用的随笔,并附录其...
人的精神家园-新大众哲学.6.价值论篇 本书特色 “新大众哲学”丛书自觉以大众化为宗旨,通过提炼和归纳三百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当代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用老百姓听得懂...
十种遍一切处禅观-调炼心念出生广大威力的禅法 本书特色 十种遍一切处禅观是能使修学者远离三界烦恼的禅观,本禅法能够使寂定的心周遍而广大,对于修学者的幻观与心量的...
当代西方哲学演变史 本书特色 《当代西方哲学演变史》:睿智的哲学大师渐次离世森严的学派界限日渐模糊当今的西方哲学界表面的平静却孕育着一个哲学新时代的来临以问题为...
初学勿看!它很深,但它很重要!它近在眼前,但你看不到!噶举传承重要转世上师——桑杰年巴仁波切为三年闭关行者讲解实修版恒河
人本德育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与人才资源开发研究) 内容简介 《人本德育论》是广东省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特别委托项目《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
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 本书特色 · 大师解读大师 与冯友齐名之中国哲学宗师陈荣捷数十年心血力作· 集中日三十余种注评版本之精华 全面详尽权威 领悟心学真谛· 大...
保罗书信:保罗生平和书信鉴赏(上下)卷 内容简介 新约中的保罗书信把耶稣基督的救恩、福音的真理,作一番细致而深入的阐明,使我们知道所信的耶稣基督,不但有恩典,也...
刘宗周全集(全六册) 内容简介 本书以《刘子全书》道光四年重刻本、《刘子全书遗编》光绪十八年补刻本和《水澄刘氏家谱》民国二十二年排印本为底本,再加上新近发现的若...
无法之法 本书特色 《无法之法》是圣严法师阐明默照的修行与证悟之作。默照经常被称作“无法之法”,是禅宗史与大乘佛教史中发展出的非常微妙深...
本书为哲学大家伽达默尔撰写的一部哲学解释学专著。伽达默尔是继海德格尔之后的又一位重要人物。在本书中,伽达默尔运用解释学的
中国思想发展史-何兆武文集 内容简介 本书梳理了从先秦到五四运动前夕的中国思想发展脉络,分门别类地论述各个时期每一种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中国几千年来思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