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读的秦汉史正史读本,揭开秦汉时期*引人入胜的历史知识。国学大师吕思勉精心创作的断代史经典代表作。一书在手,了解全部秦汉史。吕思勉先生是我国现代重要的史学家,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史学四大家”。本书是*快速、*系统、*经典的国史教材,了解中国历史公认的权威版本。
《秦汉史》是吕思勉先生四部断代史中的第二部,写于20世纪30、40年代之交,初版于1947年,此后多次再版,是近现代研究秦汉时期历史的经典之作。本书沿用先秦史的体例,全书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为政治史,按历史事件的顺序编排;后半部分为文化史,采用分门别类的办法叙述。政治史贯通精当、一气呵成,将中国秦汉时期历史发展的脉络清晰地展现给读者;文化史通过叙述秦汉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与文化学术的历史发展状况,以探求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及对现实的裨益,考证翔实、论见独到。吕先生认为,《秦汉史》“叙西汉人主张改革,直到新莽;及汉武帝之尊崇儒术,为不改革而转入观念论之开端;儒术之兴之真相;秦汉时物价及其时富人及工资之数;选举、刑法、宗教各章节,均有特色”。吕思勉先生研究中国历史自成一格,见解独到,对秦汉时期的社会及政治方面的研究甚为透彻,因此书中将秦汉时期作为中国历史大变动一个分水岭,作为中国社会革命的一个关键点,论述尤为人所叹服。对秦汉帝王的评价,可谓见识卓绝,*是符合人性本质。
《秦汉史》是吕思勉先生四部断代史中的第二部,写于20世纪30、40年代之交,初版于1947年,此后多次再版,是近现代研究秦汉时期历史的经典之作。本书沿用先秦史的体例,全书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为政治史,按历史事件的顺序编排;后半部分为文化史,采用分门别类的办法叙述。政治史贯通精当、一气呵成,将中国秦汉时期历史发展的脉络清晰地展现给读者;文化史通过叙述秦汉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与文化学术的历史发展状况,以探求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及对现实的裨益,考证翔实、论见独到。吕先生认为,《秦汉史》“叙西汉人主张改革,直到新莽;及汉武帝之尊崇儒术,为不改革而转入观念论之开端;儒术之兴之真相;秦汉时物价及其时富人及工资之数;选举、刑法、宗教各章节,均有特色”。吕思勉先生研究中国历史自成一格,见解独到,对秦汉时期的社会及政治方面的研究甚为透彻,因此书中将秦汉时期作为中国历史大变动一个分水岭,作为中国社会革命的一个关键点,论述尤为人所叹服。对秦汉帝王的评价,可谓见识卓绝,*是符合人性本质。编者在梳理文稿的过程中,有感于中央电视台于2013年举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充分认识到现在中国人中提笔忘字的人越来越多,并且,从节目的现场情况来看,有些汉字的读音似乎也与人们通常记忆中的读音相差甚远。可见现在中国人在文字语言能力方面的逐步弱化。由此想到了国学大师吕思勉先生曾在《白话本国史》中引用《世宗本纪》的一句话(参看原书第二章:南宋金元的兴亡第三节金朝的灭亡):
至于文字语言,或不通晓,是忘本也。
编者认为,喜欢读书的人、尤其是喜欢阅读历史知识的人,一定不是易于忘本之人,但现阶段大多数国人的文字、语言能力却也不容乐观。如果通过阅读本书能够在了解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对读者的文字、语言能力有所裨益,对于编者而言,又何尝不是一件幸事。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编者进行了大量阅读、对比工作,翻阅各类古书文集,依靠自己所掌握的辨识繁体字及生僻字的能力,以《秦汉史》繁体本为基础,充分尊重原著,尽可能的保留原书内容,并通过查阅《康熙字典》,对文中的生僻字单独标注了拼音,迎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以便读者更能够深入了解历史知识。
前言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也正因为此,现在喜欢阅读中国历史知识书籍的读者越来越多。但这样的读者时常会遇到如下问题。
首先,在大量关于历史方面的书籍中,为了阐述史实,保证内容的原汁原味,就不得不频繁引用史书上的内容,但正是由于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的各种变迁,史书中的大量古汉语词汇中有较多生僻字,这对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而言,只知其音,不知其意,甚至不知其音。
另外,有些生僻字现在已经不再使用,在很多历史方面的书籍中都留出空白,现代读者已经很难看到古文的原貌。
再者,编者在梳理文稿的过程中,有感于中央电视台于2013年举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充分认识到现在中国人中提笔忘字的人越来越多,并且,从节目的现场情况来看,有些汉字的读音似乎也与人们通常记忆中的读音相差甚远。可见现在中国人在文字语言能力方面的逐步弱化。由此想到了国学大师吕思勉先生曾在《白话本国史》中引用《世宗本纪》的一句话(参看原书第二章:南宋金元的兴亡第三节金朝的灭亡):
至于文字语言,或不通晓,是忘本也。
编者认为,喜欢读书的人、尤其是喜欢阅读历史知识的人,一定不是易于忘本之人,但现阶段大多数国人的文字、语言能力却也不容乐观。如果通过阅读本书能够在了解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对读者的文字、语言能力有所裨益,对于编者而言,又何尝不是一件幸事。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编者进行了大量阅读、对比工作,翻阅各类古书文集,依靠自己所掌握的辨识繁体字及生僻字的能力,以《秦汉史》繁体本为基础,充分尊重原著,尽可能的保留原书内容,并通过查阅《康熙字典》,对文中的生僻字单独标注了拼音,迎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以便读者更能够深入了解历史知识。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中国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出生于书香世家,15岁入县学。12岁以后在父母师友的指导下读史书,了解中国历史。16岁自学古史典籍。1905年起,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第一师范专修科等校任教。1926年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期间,归乡闭户著书。抗战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1951年院系合并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生教授。
史学代表作品:《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秦汉史》为代表的四部断代史、《吕思勉读史札记》等。
《走向自主创新:寻求中国力量的源泉》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作者于2003—2006年完成的五篇调研报告,涉及汽车、大飞机、柴油发动机
《二十世纪德国史》内容简介:这本关于20世纪德国历史的小书描述了从具有专制国家色彩的君主政体到扎根西方的民主与福利共和国的德
大唐英雄传-(附赠:DVD1张) 本书特色凌烟阁是唐代长安城太极宫的一座阁楼,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将24名在建国和玄武门事变中建立功勋的功臣的画像悬挂在阁中,用以标...
《刑法学(第2版)》内容简介:本书是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组织编写的供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法律专业学生使用的刑法学教
《《申报》报道与评论(中)》内容简介:本册文献集编纂收录了《申报》对李顿调查团的报道和评论(起止时间为1932年5月到1932年11月
《金圣叹史实研究》内容简介:本书在明清文学史实研究的大视野下,以金圣叹的身世、交游、著述情况为研究中心,以史实考索的细密坚
云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汇编-一 本书特色 《云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汇编(1)》为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之一。云南...
《美国华裔老年人的虐待与忽视》内容简介:作者在美国凤凰城华裔人群中搜集定性和定量的一手数据,设计老年虐待和忽视的评估量表,
解密民国要案-民国风云往事-(插图本) 本书特色 《解密民国要案》推理案件、解密档案、解析悬疑,用干净利落的文字和真实的历史照片,力图以纪实、档案、揭秘为目标,...
1950年代归国留美科学家访谈录 本书特色 1950年代归国的留美科学家是一个特殊的历史群体,他们的命运体现在对政治与科学、去国与归国、个人与国家等相互交织的多...
曹操墓事件全记录 本书特色 本书是对一个时期以来国内外学术界、舆论界对发现曹操墓事件大辩论大讨论的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集中陈述和展示。本着“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和...
院落沧桑:山西古民居的历史文化解读--《回望山西》丛书 内容简介 曾几何时,三晋的豪商巨贾富甲一方,雄视海内外;从古至今,山西的传统文化独具特色,争艳于黄河流域...
《Word 2003中文字处理》内容简介:本书面向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又称“全国职称计算机考试”或“全国计算机职称考
史学要论 本书特色 大家写给大家看的书。阅读大家经典,感受大家风范,普及大家知识,传承大家文化。史学要论 内容简介 在中国史学史上,李大钊所著的《史学要论》是近...
1939-1940-叛逆的帝国-《纽约时报》二战全纪实 本书特色 二战期间,《纽约时报》走向全世界的160多名战争记者,全面地报道了这场大战。“《纽...
任乃强(1894-1989),字筱庄,四川省南充县人。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民族学家,我国近代藏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1920年毕业于北京农业
简帛文献与《管子》研究 本书特色 郭丽编著的《简帛文献与管子研究》以新出土简帛文献为中心,主要考察《银雀山汉墓竹简》《马王堆汉墓帛书》《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
《王选传》内容简介:方正人生,他完成了印刷史上从“铅与火”成为“光与电”的技术革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他用一个科学
伯罗奔尼撒战争 本书特色 唐纳德·卡根编著陆大鹏编译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精)》讲述了:在公元前5世纪末的近三十年里,古典世界被一场冲突撕扯得四分五裂,那就是伯罗...
《解码全球标杆城市:数字经济的北京实践》内容简介:“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