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读的秦汉史正史读本,揭开秦汉时期*引人入胜的历史知识。国学大师吕思勉精心创作的断代史经典代表作。一书在手,了解全部秦汉史。吕思勉先生是我国现代重要的史学家,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史学四大家”。本书是*快速、*系统、*经典的国史教材,了解中国历史公认的权威版本。
《秦汉史》是吕思勉先生四部断代史中的第二部,写于20世纪30、40年代之交,初版于1947年,此后多次再版,是近现代研究秦汉时期历史的经典之作。本书沿用先秦史的体例,全书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为政治史,按历史事件的顺序编排;后半部分为文化史,采用分门别类的办法叙述。政治史贯通精当、一气呵成,将中国秦汉时期历史发展的脉络清晰地展现给读者;文化史通过叙述秦汉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与文化学术的历史发展状况,以探求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及对现实的裨益,考证翔实、论见独到。吕先生认为,《秦汉史》“叙西汉人主张改革,直到新莽;及汉武帝之尊崇儒术,为不改革而转入观念论之开端;儒术之兴之真相;秦汉时物价及其时富人及工资之数;选举、刑法、宗教各章节,均有特色”。吕思勉先生研究中国历史自成一格,见解独到,对秦汉时期的社会及政治方面的研究甚为透彻,因此书中将秦汉时期作为中国历史大变动一个分水岭,作为中国社会革命的一个关键点,论述尤为人所叹服。对秦汉帝王的评价,可谓见识卓绝,*是符合人性本质。
《秦汉史》是吕思勉先生四部断代史中的第二部,写于20世纪30、40年代之交,初版于1947年,此后多次再版,是近现代研究秦汉时期历史的经典之作。本书沿用先秦史的体例,全书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为政治史,按历史事件的顺序编排;后半部分为文化史,采用分门别类的办法叙述。政治史贯通精当、一气呵成,将中国秦汉时期历史发展的脉络清晰地展现给读者;文化史通过叙述秦汉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与文化学术的历史发展状况,以探求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及对现实的裨益,考证翔实、论见独到。吕先生认为,《秦汉史》“叙西汉人主张改革,直到新莽;及汉武帝之尊崇儒术,为不改革而转入观念论之开端;儒术之兴之真相;秦汉时物价及其时富人及工资之数;选举、刑法、宗教各章节,均有特色”。吕思勉先生研究中国历史自成一格,见解独到,对秦汉时期的社会及政治方面的研究甚为透彻,因此书中将秦汉时期作为中国历史大变动一个分水岭,作为中国社会革命的一个关键点,论述尤为人所叹服。对秦汉帝王的评价,可谓见识卓绝,*是符合人性本质。编者在梳理文稿的过程中,有感于中央电视台于2013年举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充分认识到现在中国人中提笔忘字的人越来越多,并且,从节目的现场情况来看,有些汉字的读音似乎也与人们通常记忆中的读音相差甚远。可见现在中国人在文字语言能力方面的逐步弱化。由此想到了国学大师吕思勉先生曾在《白话本国史》中引用《世宗本纪》的一句话(参看原书第二章:南宋金元的兴亡第三节金朝的灭亡):
至于文字语言,或不通晓,是忘本也。
编者认为,喜欢读书的人、尤其是喜欢阅读历史知识的人,一定不是易于忘本之人,但现阶段大多数国人的文字、语言能力却也不容乐观。如果通过阅读本书能够在了解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对读者的文字、语言能力有所裨益,对于编者而言,又何尝不是一件幸事。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编者进行了大量阅读、对比工作,翻阅各类古书文集,依靠自己所掌握的辨识繁体字及生僻字的能力,以《秦汉史》繁体本为基础,充分尊重原著,尽可能的保留原书内容,并通过查阅《康熙字典》,对文中的生僻字单独标注了拼音,迎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以便读者更能够深入了解历史知识。
前言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也正因为此,现在喜欢阅读中国历史知识书籍的读者越来越多。但这样的读者时常会遇到如下问题。
首先,在大量关于历史方面的书籍中,为了阐述史实,保证内容的原汁原味,就不得不频繁引用史书上的内容,但正是由于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的各种变迁,史书中的大量古汉语词汇中有较多生僻字,这对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而言,只知其音,不知其意,甚至不知其音。
另外,有些生僻字现在已经不再使用,在很多历史方面的书籍中都留出空白,现代读者已经很难看到古文的原貌。
再者,编者在梳理文稿的过程中,有感于中央电视台于2013年举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充分认识到现在中国人中提笔忘字的人越来越多,并且,从节目的现场情况来看,有些汉字的读音似乎也与人们通常记忆中的读音相差甚远。可见现在中国人在文字语言能力方面的逐步弱化。由此想到了国学大师吕思勉先生曾在《白话本国史》中引用《世宗本纪》的一句话(参看原书第二章:南宋金元的兴亡第三节金朝的灭亡):
至于文字语言,或不通晓,是忘本也。
编者认为,喜欢读书的人、尤其是喜欢阅读历史知识的人,一定不是易于忘本之人,但现阶段大多数国人的文字、语言能力却也不容乐观。如果通过阅读本书能够在了解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对读者的文字、语言能力有所裨益,对于编者而言,又何尝不是一件幸事。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编者进行了大量阅读、对比工作,翻阅各类古书文集,依靠自己所掌握的辨识繁体字及生僻字的能力,以《秦汉史》繁体本为基础,充分尊重原著,尽可能的保留原书内容,并通过查阅《康熙字典》,对文中的生僻字单独标注了拼音,迎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以便读者更能够深入了解历史知识。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中国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出生于书香世家,15岁入县学。12岁以后在父母师友的指导下读史书,了解中国历史。16岁自学古史典籍。1905年起,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第一师范专修科等校任教。1926年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期间,归乡闭户著书。抗战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1951年院系合并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生教授。
史学代表作品:《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秦汉史》为代表的四部断代史、《吕思勉读史札记》等。
历史的谜题1:探寻历史背后的君王智慧 本书特色 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那些千古明君、霸主枭雄们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其中的道理与我们今天的事业成功也息息相通。本书从...
老照片-第八十五辑 本书特色 照片能更多地留住历史的真实,全赖于它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不容篡改的独立话语。令人遗憾的是,在叙述历史的时候,照片的独立话语常常得不到...
1956:觉醒的世界 本书特色 1956年,被广泛赞誉为国际“觉醒之年”,全球各地的普通民众开始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意见,他们聚集在大小街道...
《西方古典学术史(第三卷)》内容简介:《西方古典学术史》是英国古典学者约翰·埃德温·桑兹最重要的著作,全书共三卷,全面系统
1730年代的巴黎,一群印刷业学徒发起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屠猫仪式,他们折磨然后杀死所有他们能够找到的猫,包括他们师母的宠物猫。
天人之际:灾害.生态与明清易代 本书特色《天人之际:灾害生态与明清易代》从生态、灾害史的角度来阐释明清易代这一变化巨大的历史时代。从六个方面进行展开:明清之际自...
史记-国学经典 内容简介 《史记》的史料价值、思想内容和编写方法,不但在中国历史上起过很大作用,而且对东方各国也有深具影响,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史记-...
讲述33个流传千古的传奇-中国历史非常档案 本书特色 当一代又一代的盛世浮华湮没在苍茫岁月中时,掩藏在历史背后的传奇便悄然浮现在我们面前。有时候它们显得那么真实...
一个美国外交官使华记 本书特色 《一个美国外交官使华记》是一本国人应该重读的回忆录,记录了百年前一个美国外交官亲历的中国共和实验。《一个美国外交官使华记》由许知...
《练习曲:厦门大学建筑系专题研究设计(2009—2016)》内容简介:“专题研究设计”课程犹如音乐家的“练习曲”,具有较大的自由度
《六朝佛教造像对朝鲜半岛及日本的影响》内容简介:对于中国佛教艺术与域外关系的研究,人们大多关注来自印度的影响,少有研究中国
西方学者中国中古贵族制论集 内容简介 本书荟萃了西方著名汉学家杜希德、姜士彬、伊沛霞、葛涤风、陈美丽、霍姆格伦等先生研究中国中古时期高门大族和统治精英重要的研究...
《宝葫芦》内容简介:张宝家里很有钱整天过着不学无术的日子。后来他父亲去世,张宝流离失所做了乞丐,被一个老者收留但他跟其他人
半壁史书-历史上那些姐儿们2 本书特色 《半壁史书:历史上那些姐儿们2》编辑推荐:大众历史类读物。风格类似《明朝那些事儿》。她让皇帝专情一生,她让百官俯首称臣,...
蒙卡达审判—菲德尔·卡斯特罗:历史将宣判我无罪 本书特色 1953年7月26日,卡斯特罗率领起义队伍突袭蒙卡达军营,作者旁听了1963年10月16日在蒙卡达兵营...
魏晋南北朝时期活动于大漠南北和西北地区的民族,即匈奴、鲜卑之后主要就是敕勒(高车)和柔然。他们对中国北方及中亚历史发生过
1919-1952-燕京大学 本书特色 一、 关于作者:陈远:资深媒体人、历史学者现为搜狐历史频道主编,从事媒体工作十几年,拥有中国学界和文化界的众多人脉资源和...
人类记忆-南京大屠杀实证(全二册) 本书特色 ★16开精装,人民出版社出版★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出品★大量珍贵档案,记录历史细节,揭露侵华日军暴行★集中...
传拓与传拓技法问答 本书特色 《传拓与传拓技法问答》是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传拓与传拓技法问答 内容简介 传拓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技法,它是将纸覆在碑刻、青铜器...
探秘传奇的东方快车 本书特色 政客、演员、军人、小说家、间谍、明星…他们动人而神秘的故事在这趟传奇的东方快车上纷纷上演:希特勒签署投降书、玛琳&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