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趣闻传说》从老北京的历史典故、地名由来、名胜古迹、皇城内史、城门牌楼、王府民居、胡同坊巷、会馆故居、宗教寺院、陵墓祠堂、风味饮食、民间风俗、商业传奇、交通出行、民间工艺、方言俚语、皇宫逸事方面对老北京的前尘往事进行了详细而有趣的介绍。《老北京的趣闻传说》寓教于乐,力争用朴实、轻松的语言将各种趣闻传说向读者娓娓道来,让读者在一种轻阅读的氛围中,既能对老北京的风土人情有个清晰了解,又能愉悦身心、达到放松的效果。
《老北京的趣闻传说》:酒仙桥的由来打开北京公共汽车路线图,你会发现东北角上有一条郊区路线,它就是“东酒线”。东酒线共长十八里,起点是东直门,终点就是酒仙桥。酒仙桥的桥在哪儿呢?它就在酒仙桥路中端横跨东坝河的河面上。当然,我们现在看到的路和桥都是现代修的,而古时候,这里有一座大石桥:石砌的桥墩,石板铺的桥面,两边还有雕花石板镶嵌的桥翅,是座名副其实的石头桥。可是它为什么叫“酒仙桥”呢?其实这里隐含着一个美丽的故事:在古时候,酒仙桥的所在地是一个小山村。小山村被一条河流分成了南北两个部分,分别叫作河北和河南。河北的人通往河南必须过这条河,然而这条河水流非常急,过时非常危险,甚至有小孩在过河时掉进河里给淹死了。为了方便河南、河北两地人的来往,两侧的村民集资修建了一座石头桥。这座石头桥落成的那天,桥两边挤满了看热闹的村民,但谁都不敢先从桥上穿过。倒不是怕桥不结实,那可是石头垒成的啊,再敦实不过了,别说上去一个人,就是上满了人,桥也不会颤一颤的。主要是谁都觉得自己不够分量,怕冲了大桥落成大典的喜气。村民们就在那等着,看谁**个穿过,就跟着过去。可是大半天过去了,还是没有人过。正当大家你看我我看你焦急万分的时候,忽然看见大老远地走来一个老头儿,这老头儿约莫六十几岁,发须花白但精神矍铄,推着一辆独轮车,车两边一边装着个大酒篓,就直奔这桥来了。村民们见老头儿那精神抖擞的样子,都赞叹不止。只听一个村民说:“看着老人家劲儿不小哇,那么大年纪了推车子还健步如飞,你看这四篓酒少说也有四百斤。”“就是就是,兴许这老头有那个福气过桥。”另一个村民点头道。村民们正在那儿议论着,只见那老头儿已经推着车上了桥,不一会就走到桥中间。村民不禁齐声叫好,但话音还没落,就见那辆独轮车突然向右一歪,两篓酒就咚咚两声,滚过了桥翅儿,掉进了河中。村民都着急起来,喊着:“老人家您别急,我们帮您捞!”可是老头儿好像没听见似的,看也不看掉在河里的两篓子酒,继续飞快地推着独轮车往前走了,一会儿就不见了踪影。看着这情景,村民们开始议论起来了:“这老头儿真是个怪人,两篓酒掉进河里,他连瞧都不瞧。”有细心的村民分析道:“一边二百多斤的酒篓空了,也不挪过一篓来,那边还是二百多斤,这得多大的气力才能接着走?”“可他推着还和原来似的。神啦!不会是神仙吧?”另一个村民应和道。忽然,一个小伙子大声喊起来:“大伙儿闻闻,河里竟然有酒香!”大伙一闻,可不是嘛!一股浓浓的酒香正从河里飘出来,真是上等的好酒!这时有村民说:“我猜这老头儿一定是个酒仙,正好咱们这桥还没有起名,不如就叫‘酒仙桥’如何?”大伙听了,齐声叫好,从此这座石头桥就被叫作酒仙桥了。牤牛桥的由来翻看北京海淀区的地图,你会发现有这么一个地方,它位于北土城西路附近,离新建的地铁10号线牡丹园站比较近,叫作“牤牛桥”。所谓牤牛,即公牛的意思。这座桥为何叫作牤牛桥呢,它的来历是和一头牛有关吗?相传在明朝时期,四川一带有一位法名为遍融的高僧,他喜欢云游四海,身边也没有什么人伺候,只有一头忙牛跟着。遍融高僧就是整日地骑在牛背上,靠向过路的老百姓化缘为生。奇怪的是,这位高僧有一个习惯,就是凡是进入某一村庄,他就不亲自化缘了,而是让身边的那头牤牛独自驮钵外出募化,或者是靠为附近的老百姓驮水、驮粮赚些钱财。对这样的稀罕事儿,周围的老百姓都觉着十分新奇。就这样走了几年,遍融来到了北京城。来到北京城后的他,不再四海为家了,而是当了千佛寺(即德胜门内大石桥胡同的拈花寺)的首任方丈,在当地的名气一天天大起来。据史料记载,当时许多名僧都曾慕名前来向他“参学”。通常的时候,遍融都是自己在千佛寺内处理寺内杂务,只让身边的那头牤牛独上驮上一个黄布稍马子,到京北一带募化供养,近至城关,远至清河,朝出暮归,从不间断。时候长了,周围的老百姓都知道千佛寺的方丈养了一头神奇的“募缘牛”。老百姓们对这头牤牛都十分喜爱,都亲切地叫它“大牤子”。只要一听见牤牛的吼声,就都赶紧出来施舍给它一些东西,有的给钱,有的给吃食,即便是贼盗都不忍偷盗牤牛身上的东西,就这样,牤牛每天都能驮好些东西回寺。一天,牤牛又出去募化了。在回来的路上,牤牛路过土城的护城河畔时,感觉有点累,便卧在地上休息会儿。正在这个时候,突然远处跑来一个老百姓,这个老百姓形态十分着急,他远远地朝着牤牛大喊:“大牤子,你赶紧回去吧,听说遍融高僧圆寂了!”牤牛听了,马上泪如雨下,朝天大吼了三声,滚地身亡。路过的老百姓见了这一场景,都非常感动,说:“这头牤牛肯定不是个一般的牛,它通人性,有佛缘,是个神牛哪!”后来,千佛寺的众僧侣为了纪念遍融高僧和他的忙牛,便在北郊土城外修建了一座塔院,将遍融高僧葬在那里。而在牤牛滚地而亡的护城河畔修建了一座桥,并将它埋葬在桥的附近,修建了忙牛庙和牤牛坟来纪念它。后世人知道这座桥是为那个忙牛而建的,所以都称其为“忙牛桥”。相传,牤牛桥还是明清时期,人们出城走阎家豁子过护城河的必经之桥;在民国时期,牤牛桥一带还有古庙和土坟的遗迹;1970年花园路开通后,此桥才闲置不用,后于1983年整治小月河时被拆除,但地名仍以“牤牛桥”而称,以后在此成立了忙牛桥社区,属花园路街道管辖。……
《读书》十年1(1986-1990) 本书特色 1986—1996,中国社会非同寻常的关键十年,中国思想学术界历尽了兴奋、挫折与彷徨的十年。《读书》,三十年来影...
留餘 内容简介 “一网打尽”。下一网打什么?这是渔夫的回答;不留种子就会绝种绝收,这是农民的说法。“留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也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代台湾文学与中华传统文化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华传统文化对台湾文学的影响位切入点,对台湾文学中的中国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全书分三部分,上篇谈母题,从历史、古国之...
钱基博-国学必读-(全二册)-典藏 本书特色 本书在20世纪20年代曾作为教科书印行出版,分上下两册,上册为“文学通论”,凡收录三十七家文章四十四篇,杂记七十五...
全译方法论 本书特色 全译方法论借鉴成熟的汉语理论“小句中枢说”,遵循“三个充分”(观察充分、描述充分、解释充分)和“两个三角”(“表--里--值”小三角和“语...
誓说新语-网络边缘用语词典 本书特色 这是本好玩的书。所谓好玩,就是读起来轻松愉快,没有艰深的道理压迫你,没有曲折的情节让你牵肠挂胜,没有惊悚的场面让你夜不安寝...
中华人文稽考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及其推算,是章黄学派已故学者,*名古星历家张汝舟先生的重要研究领域。《中华人文稽考》作者蒋南华、黎斌师承张汝舟先生,所 ...
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先生全集-[新校本] 内容简介 《中国文化史导论》写于抗日战争时期,是国学大师钱穆继其《国史大纲》后,**部系统阐述他对中国文化看法的著作,...
丑陋的中国人-纪念典藏版 内容简介我们的丑陋,来自我们不知道自己丑陋。《丑陋的中国人》是台湾著名作家柏杨先生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
本书为外外的诗作精选,共有165首,系从他的全部诗作687首中选出,创作时间从2001年至2017年,均为精品、佳作,呈现了他在写作、生活与思想层面的逐年变化。...
秦汉魏晋南北朝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的交融-黄河文明的历史变迁 本书特色 北方草原民族在多个历史阶段都与黄河流域的社会文化有着不同程度的交流.黄河文化是在这一特殊历...
讲台上的民国 本书特色 讲台往往能投射出一个时代的文化兴衰,本书作者即从“讲台”这一视角切入,选取了王国维、陈寅恪、汤用彤、叶公超、曾昭抡等24位二十世纪中国教...
缺失的语文课-那些被你轻视的常识 内容简介 “按姓氏笔划为序”的说法正确吗、“登录”还是“登陆”、“综合征”还是“综合症”、“美轮美奂”可以形容所有美的事物吗、...
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铜鼓文化 本书特色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不同的国家、民族创造了绚丽多姿、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成了各自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使我们生活的世...
《零基础学理财,五步迈入新中产》内容简介:5个进阶式财富里程碑+变现技巧 (1)5个财富里程碑:5万、10万、30万、60万到100万 (
中国盲文 内容简介 本书追溯了盲文产生的渊源和发展历史,论述了汉语盲文改革的重大理论与实践,搜集了历史上曾经产生过影响的各种盲文方案,汇总了正在使用和即将颁布使...
百家姓(注音版) 本书特色 少年鲁迅是三昧书屋中背诵经书*多的学生,少年巴金能够背诵整本的《古文观止》,华罗庚、丁肇中则可以背诵大量的唐诗宋词……在中国传统的教...
转型期文化学的批判(以陈序经为个案的历史释读) 本书特色 陈序经是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少有的一位中西兼通的大师级学者和教育家。目前有关陈序经的研究,基本上是围绕其...
跨文化交际学 内容简介 跨文化交际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这门学科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书以主题方式叙述,突出跨文化技巧或技术的方法与知识,亦强...
中国生肖文化 本书特色 十二生肖与中华文化这一命题,是将生肖文化置于中华文化的大背景前,横看纵看,看它的萌发、它的产生和发展,看它同各个文化门类的关系。华夏先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