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乔木(季羡林散文新编)》收录季羡林对胡也频、郑振铎、胡适、陈寅恪、老舍,粱实秋、沈从文、周作人、冯至、冯友兰、周培源、吴组缃沈从文木、张中行、张岱年、赵朴初等师友的回忆文字,细节鲜活,感情深挚,不同的师友风范跃然纸土,作者的真情厚谊流露笔瑞,读之令人低回不已。贯穿其间的,是半个多世纪来的时代变迁,人事更迭,以及思想学术风气的演化。而唯一不变盼,是师生情、同窗谊,还有作者那颗对人、对己、对万物存在的真诚初心。
我一直到现在还不能相信,他竞撒手离开现在的这个世界去了。我自己的生命虽然截止到现在还说不上怎样太长;但在这不太长的过去的生命中,他的出现却更短,短到令人怀疑是不是曾经有过这样一回事。倘若要用一个譬喻的话,我只能把他比作一颗夏夜的流星,在我的生命的天空中,蓦地拖了一条火线出现了,蓦地又消逝到暗冥里去。但在这条火线留下的影子却一直挂在我的记忆的丝缕上,到现在,已经是隔了几年了,忽然又闪耀了起来。
人的记忆也是怪东西,在每一天,不,简直是每一刹那,自己所遇到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中,在风起云涌的思潮中,有后来想起来认为是极重大的事情,但在当时看过想过后不久就忘却了,费很大的力量才能再回忆起来。但有的事情,譬如说一个人笑的时候脸部构成的图形,一条柳枝摇曳的影子,一片花瓣的飘落,在当时,在后来,都不认为有什么不得了;但往往经过很久很久的时间,却能随时能明晰地浮现在眼前,因而引起一长串的回忆。到现在很生动地浮现在我眼前,压迫着我想到俊之(章用)的,就是他在谈话中间静默时神秘地向眼前空虚处注视的神态。
但说来已经是六年前的事情了。六年前的深秋,我从柏林来到哥廷根。第二天起来,在街上走着的时候,觉得这小城的街特别长,太阳也特别亮,一切都浸在一片白光里。过了几天,就在这样的白光里,我随了一位中国同学走过长长的街去访俊之。他同他母亲赁居一座小楼房的上层,四周全是花园。这时已经是落叶满地,树头虽然还挂了几片残叶,但在秋风中却只显得孤伶了。那一次究竟说了些什么话,现在已经记不清了。似乎他母亲说话*多。
俊之并没有说多少。在谈话中间静默的一刹那,我只注意到,他的目光从眼镜边上流出来,神秘地注视着眼前的空虚处。
就这样,我们**次见面他给我的印象是颇平常的;但不知为什么,以后竟常常往来起来。他母亲人非常慈和,很能谈话。每次会面,都差不多只有她一个人独白,每次都感觉不到时间的逝去,等到觉得屋里渐渐暗起来,却已经晚了,结果每次都是仓仓促促辞了出来,摸索着走下黑暗的楼梯,赶回家来吃晚饭。
为了照顾儿子,她在这离开故乡几万里的寂寞的小城里陪儿子一住就是七八年,只是这一件,就足以打动了天下失掉了母亲的孩子们的心,让他们在无人处流泪,何况我又是这样多愁善感?又何况还是在这异邦的深秋呢?我因而常常想到在故乡里萋萋的秋草下长眠的母亲,到俊之家里去的次数也就多起来。
哥廷根的秋天是美的,美到神秘的境地,令人说不出,也根本想不到去说。有谁见过未来派的画没有?这小城东面的一片山林在秋天就是一幅未来派的画。你抬眼就看到一片耀眼的绚烂。只说黄色,就数不清有多少等级,从淡黄一直到接近棕色的深黄,参差地抹在这一片秋林的梢上,里面杂了冬青树的浓绿,这里那里还点缀上一星星的鲜红,给这惨淡的秋色涂上一片凄艳。就在这林子里,俊之常陪我去散步。我们不知道曾留下多少游踪。林子里这样静,我们甚至能听到叶子辞树的声音。倘若我们站下来,叶子也就会飘落到我们身上。等到我们理会到的时候,我们的头上肩上已经满是落叶了。间或前面树丛里影子似的一闪,是一匹被我们惊走的小鹿,接着我们就会听到塞率的干叶声,渐远,渐远,终于消逝到无边的寂静里去。谁又会想到,我们竞在这异域的小城里亲身体会到“叶干闻鹿行”的境界?但这情景都是后来回忆时才觉到的,在当时,我们却没有,或者可以说很少注意到:我们正在热烈地谈着什么。他虽然念的是数学;但因为家学渊源,对中国旧文学很有根底,作旧诗更是经过名师的指导,对哲学似乎比对数学的兴趣还要大。我自己虽然一无所成;但因为平常喜欢浏览,所以很看了些旧诗词,而且自己对许多文学上的派别和几个诗人还有一套看法。平时难得解人,所以一直闷在心里,现在居然有人肯听,于是我就一下子倾出来。看了他点头赞成的神气,我的意趣更不由得飞动起来,我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世界,连自己也忘记了。往往是看到桦树的白皮上已经涂上了淡红的夕阳,才知道是应该下山的时候。走到城边,就看到西面山上一团紫气,不久天上就亮起星星来了。
等到林子里*后的几片黄叶也落净了的时候,不久就下了**次的雪。哥城的冬天是寂寞的。天永远阴沉,难得看到几缕阳光。在外面既然没有什么可看,人们又觉得炉火可爱起来。有时候在雪意很浓的傍晚,他到我家里来闲谈。他总是靠近炉子坐在沙发上,头靠在后面的墙上。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大半谈的仍然是哲学宗教上的问题;但转来转去,总转到中国旧诗上。他说话没有我多。当我?舀滔不绝地说着的时候,他只是静静地听,脸上又浮起那一片神秘的微笑,眼光注视着眼前的空虚处。同我一样,他也会忘记了时间,现在轮到他摸索着走下黑暗的楼梯赶回家去吃晚饭了。
P1-3
……
季羡林,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他精通12国语言。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并入临清市)康庄镇,2009年7月11日病逝于北京。他博古通今,被称为“学界泰斗”。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人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北京大学合办的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他先后担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和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等。著作已经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有24卷,内容包括印度古代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印度历史与文化、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佛教、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糖史、吐火罗文、散文、序跋以及梵文与其他语种文学作品的翻译。季羡林创建东方语文系,开拓了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在佛典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创获良多、著作等身,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
书卷似故人-序跋小品赏读 本书特色 序跋常常是一部书的主旨与精神的体现,或者是对一幅字画的精到评价,所以它是人们畅游书山的捷径,横渡艺海的轻舟。而优秀的...
东方近代和现代文学 本书特色 《文学名家名著故事全集》的宗旨,在于将东方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风格、流派、文体、理论等知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活泼的格调...
大象版副刊文丛回家/副刊文丛 本书特色 本书是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在《姑苏晚报》上开设十年的随笔专栏的精选结集,分“书香家园”“杏坛信笔”“文心之旅”三辑,每篇...
席慕容散文:前尘·昨夜·此刻 本书特色 精选席慕蓉各个历史时期的散文代表作,其散文名篇《成长的痕迹》《我的记忆》《夏天的日记》《永远的诱惑》《欲爱的神殿》《在那...
《唐宋词选释》内容简介:《唐宋词选释》自唐迄南宋,共二百五十一首,分为三卷,详加注释,将词中真义尽数挖掘,兼及作者情况与时
最新豪放词 本书特色 中华民族有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浩如烟海的历代名著,就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著述为中华民族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国学集萃丛...
诗有灵犀-古代哲理诗注析 内容简介 纵观中外无量数的传世诗歌名篇,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它们不仅通过情感的传导予人以强烈的感染,同时还以至为警策的理性力量穿透时空的...
这么慢.那么美 本书特色 以慢博快,以简博繁,有舍方得的生活.幸福永远得来不易!许多人将全球幸福指数**归结于北欧制度、福利、资源等因素,但真的仅仅是这样吗?幸...
越二越单纯 本书特色 限量独家赠送作者亲笔签名明信片。 赠送完毕后,页面将及时公告。中国*哏儿作家王小柔*新作品,致那些陪我们一起二过的人!2013年,王小柔说...
老舍精品散文集 本书特色 《老舍精品散文集/名家散文必读》是“名家散文必读”丛书中的一卷,优选收录了老舍的散文精品。老舍作为一个杰出的风俗(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
云使 本书特色 迦梨陀娑的《云使》是印度5世纪诗人和剧作家迦梨陀娑创作的一部抒情诗,共111首,用统一的韵律:缓转格写成,通常分为前云和后云两部分。诗中...
爱与孤独 本书特色 二十余年来长销不衰,滋养了数代年轻人的心灵精选周国平*优秀散文作品周国平称其为“历年来编选得*好的”版本。爱与孤独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
刘墉卷-刘墉随笔精选-中外名家随笔精华 本书特色 刘墉是华人世界的首席心灵励志大师,是洞察人心和人性的智者。他的处世随笔和心灵励志随笔是华文畅销书中的...
地狱门前-与李真刑前对话实录 本书特色 乔云华同志在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费了不少心血,采房了不少当事人,查了不少资料,看了不少书,讲的都是事实。这本书内容翔实,...
《王国维点评红楼梦》既是作者王国维红学研究的开山之作,也为红学设定了一个高洁的标准,在中国文学史的宏大背景里解读《红楼梦
建党伟业 本书特色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仅有50多位党员、8个秘密组织…… 一部值得今天近8000万共产党员阅读的建党伟业之书! ...
世纪文学60家--梁实秋精选集 本书特色 梁实秋文章集文人散文与学者散文的特点于一体,旁征博引,内蕴丰盈,行文崇尚简洁,重视文调,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艺术...
作品目录理查三世亨利八世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科利奥兰纳斯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罗密欧与朱丽叶· · · · · ·精彩摘录是命
菩提花 本书特色 黑塞是一位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个性的著名作家,其作品涵盖极广,而对人类生存环境及其命运的关注则始终是他创作的焦点。他尤其擅长以象征的艺术...
学者的人间情怀(跨世纪的文化选择) 目录 自序 辑一 学术随感录 一、告别“诗歌”走向“散文” 二、“文摘综合症” 三、“愤怒”与“穷” 四、关于“学术语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