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是上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是开启中国社会文艺复兴的重要人物。作为一个文化符号,胡适在当时就具有很大的感召力。而作为一个集文学、史学、哲学、教育学、红学、教育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问于一身的大学者,胡适更是桃李满天下,其思想和学术更是影响深远。
让读者了解胡适在读书做学问上的习惯、理念和方法,从而通过这个侧面了解胡适其人以及其思想学术,就是本书创作的目的。
1.你的人生可能因为一本书而发生改变,摆在你面前的正是这样一本书。朱光潜说:“学问不只是读书,而读书却是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现代著名学者胡适终身积累了丰富的读书治学经验,关于如何读书、如何选书、如何做学问,他有不少精辟的见解,值得今人学习、借鉴。对当下的年轻人来说,错过了胡适,人生就可能多走很多弯路!
2.70载思想精华!他,让林语堂、周作人、梁实秋、张爱玲敬为恩师,让蔡元培、冯友兰、季羡林、李敖钦佩为偶像,让蒋介石推崇,让毛泽东纠结!这就是胡适!
3.读他这些谈读书的文字,就如同听一个老朋友叙家常。原来,读书和做学问,是可以如此简单的事情!原来,书和胡适,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朋友!
4.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大凡读书人都希望从书中获得更多教益,但有时却因读书不得其法,读书不少却收效甚微。了解了胡适的读书方法,会更好地读很多书。你了解了胡适的治学方法,也许明天你就是另一个大文豪。
5.好的思想和方法不会被时间所遗忘。献给所有不知道如何读书的年轻人,愿你做个快乐读书人!
读书应持有批评的态度胡适的《新思潮的意义》一文,是新文化运动期间,胡适所发表的*重要、*具有影响力的文章之一。此文发表于《新青年》第7卷第1号(1919年12月)上。1919年的五四运动,在全国形成爱国热情的高潮。在很多人眼里,《新青年》是这一运动的司令部。但实际上,《新青年》同仁之间此时存在着思想分歧,有人激进,有人温和。这种分歧在五四运动之后两个月后表现得更为明显,主要体现在“问题与主义”的辩论上。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也是中国思想和文化史上空前开放的时期,即所谓“王纲解纽”的时代。胡适、钱玄同等人,是一直坚持《新青年》原有的以思想文艺为主的核心思想的,这样,在《新青年》的办刊方针上,就形成了两种不可调和的思想矛盾。胡适主张坚持思想文艺为主的方向,而陈独秀等人更倾向于政治。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胡适发表了这篇《新思潮的意义》。了解他写作此文的时代和思想背景,我们就更容易理解此文了。据我个人的观察,新思潮的根本意义只是一种新态度。这种新态度可叫作“评判的态度”……“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八个字便是评判态度的*好解释。(一)近来报纸上发表过几篇解释“新思潮”的文章。我读了这几篇文章,觉得他们所举出的新思潮的性质,或太琐碎,或太笼统,不能算作新思潮运动的真确解释,也不能指出新思潮的将来趋势。即如包世杰先生的《新思潮是什么》一篇长文,列举新思潮的内容,何尝不详细?但是他究竟不曾使我们明白那种种新思潮的共同意义是什么。比较*简单的解释要算我的朋友陈独秀先生所举出的新青年两大罪案,其实就是新思潮的两大罪案,一是拥护德莫克拉西先生(民治主义),一是拥护赛因斯先生(科学)。陈先生说: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这话虽然很简明,但是还是太笼统了一点。假使有人问:“何以要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便不能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呢?”答案自然是:“因为国粹和旧文学是同德赛两位先生反对的。”又问:“何以凡同德赛两位先生反对的东西都该反对呢?”这个问题可就不是几句笼统简单的话所能回答的了。据我个人的观察,新思潮的根本意义只是一种新态度。这种新态度可叫作“评判的态度”。评判的态度,简单说来,只是凡事要重新分别一个好与不好。仔细说来,评判的态度含有几种特别的要求:一、对于习俗相传下来的制度风俗,要问:“这种制度现在还有存在的价值吗?”二、对于古代遗传下来的圣贤教训,要问:“这句话在今日还是不错吗?”三、对于社会上糊涂公认的行为与信仰,都要问:“大家公认的,就不会错了吗?人家这样做,我也该这样做吗?难道没有别样做法比这个更好、更有理、更有益的吗?”尼采说现今时代是一个“重新估定一切价值”(Transvaluation of all Values)的时代。“重新估定一切价值”八个字便是评判的态度的*好解释。从前的人说妇女的脚越小越美。现在我们不但不认小脚为“美”,简直说这是“惨无人道”了。十年前,人家和店家都用鸦片烟敬客。现在鸦片烟变成犯禁品了。二十年前,康有为是洪水猛兽一般的维新党。现在康有为变成老古董了。康有为并不曾变换,估价的人变了,故他的价值也跟着变了。这叫作“重新估定一切价值”。我以为现在所谓“新思潮”,无论怎样不一致,根本上同有这公共的一点:评判的态度。孔教的讨论只是要重新估定孔教的价值。文学的评论只是要重新估定旧文学的价值。贞操的讨论只是要重新估定贞操的道德在现代社会的价值。旧戏的评论只是要重新估定旧戏在今日文学上的价值。礼教的讨论只是要重新估定古代的纲常礼教在今日还有什么价值。女子的问题只是要重新估定女子在社会上的价值。政府与无政府的讨论、财产私有与公有的讨论,也只是要重新估定政府与财产等制度在今日社会的价值……我也不必往下数了,这些例子很够证明这种评判的态度是新思潮运动的共同精神......
胡适先生是我们所敬爱的一个人,他的思想和言论很有些令我们佩服的地方。——周恩来
当你重读经典时,你对书的认识也许不会变得深刻,但是你会加深对自我的认识。——克里夫顿费迪曼
胡适博士的英文比别人较胜一筹。——周作人
胡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新青年时代他的影响最大。文学革命,他可以说是主帅。——朱自清
胡适之不过时证明了我们四十年来没进步。他是我们思想界的伟大领袖,他对我们国家现代化的贡献是石破天惊的、不可磨灭的。——李敖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哲学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首倡白话文和新诗,为20世纪初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对中国近现代的文化和思想产生深远影响。曾任北京大学校长、中华民国驻美国大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胡适在文学、史学、哲学、教育学、红学、伦理学等方面都有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著述丰厚,代表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中国章回小说考证》《胡适文存》《胡适全集》等。一生获得35个博士头衔。1939年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中国古书校读法 本书特色 古书校读,是一种阅读古书的方法,任何一个阅读古书的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这种方法。我们阅读古书,总希望领会古人的原意。而古人的原意,...
陈炽集 本书特色 陈炽(1855-1900),原名家瑶,改名炽,字克昌,号次亮,又号用絮,江西瑞金县人。近代中国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中国近代人物文集丛书:陈炽...
经学文献的衍生和通俗化-(全二册) 本书特色 近古时代经学文献在流传和刊行过程中,为满足民间广大受众的多元需求,不断地衍生出新的不同类型、不同级次的文献,并表现...
温斯顿·斯宾塞·丘吉尔( Winston Spencer Churchill,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英国政治家、历史学家、画家、演说家...
经典常谈-大家小书 本书特色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内容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
罗马爱经 本书特色 被流放的情爱大师传世两性宝典,“雨巷”诗人戴望舒倾情打造的馨香译本!《罗马爱经》是古罗马时代*伟大的两性作品,诗人奥维德以神的名义宣讲爱的艺...
《中国工业100年(精装版)》内容简介:本画册以时间为脉络,以事件为中心,通过图片的方式真实再现了中国工业前进征程上一幅幅波澜
邱永志,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
网络文化通论 本书特色 李文明、吕福玉编著的这本《网络文化通论》以十一章篇幅,分别介绍了网络文化界定,网络文化资源,网络文化行为,网络文化心态,网络文化制度,网...
在线信息搜寻行为的非介入性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围绕在线信息搜寻行为展开,分为理论篇、方法篇和实证篇三个部分。《BR》理论篇阐述了信息搜寻行为研究的背景、意义和发...
天下大案-世界名人离奇死亡悬案 本书特色 《天下大案:世界名人离奇死亡悬案》:诡异的谋杀,残忍的报复,解析你所不知的百年惊天秘密。天下大案-世界名人离奇死亡悬案...
《不哀之歌》内容简介:如果说有谁几十年如一日地致力于古典音乐的推广,曹利群必位列其中,他在古典音乐评论和推广上用力颇深。《
文津学志-(第二辑) 本书特色 本书是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编的论文集,共收入论文19篇、专题目录3篇,分为版本与书目、文史专论、敦煌文献、宗教文献、保护与修复、...
查雯,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系,现为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教授。著作有Individual Choice and State-Led Nationa...
《中国新社会阶层:基于北京、上海和广州的实证分析》内容简介:当下许多人的“中产焦虑”体现为对自身社会地位的关注,以及子女教
荷马社会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共13章,包括:荷马和他的史诗、关于荷马史诗所反映的时代问题、论荷马社会的性质、城邦制度的萌芽、荷马史诗中关于政治领袖的术语等。荷马...
《东京时光》内容简介:1870年代之后的日本,在脱亚入欧道路上飞奔的人们竞相抛弃着过去,不顾一切地投入到获取西方知识和技术的队
怎样当驻外记者 本书特色 本书内容翔实而有条理,可操作性强,对于从事国际报道和有志于将来从事国际报道的人们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怎样当驻外记者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长...
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 内容简介 本书重现晚清国内学生群体活动的史实,展示着一新兴群体的思维和行为倾向。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 目录 绪论**章 旧世纪中的新时...
字斟句酌-新闻文字节点差错探析 本书特色 “黑社会”在我国存在吗、究竟是“黑社会”还是“涉黑团伙”、工资到底是多少、物价下降96% 、政策解读不容相互抵牾、“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