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享誉世界的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的作品不仅是个人思想的结晶,也是俄国社会百态的镜子。如《小公务员之死》讲述的是一个谨小慎微的小公务员看戏时打了个喷嚏,以为会惹将军发火而惶惶不可终日,直至在惊吓中死去,作者以诙谐夸张的手法强烈地嘲讽了主人公的奴才心理。《带阁楼的房子》揭露了沙俄社会对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毁灭,讽刺了自由派地方自治改良主义活动的于事无补。在这些作品中,他以含蓄的笔法、诙谐的语言针砭了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情节生动,笔调幽默,且寓意深刻,引人思考。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说:个体自我的每一次伟大的提高,都源于同古典世界的重新接触。意大利文学家卡尔维诺说:经典是那些正在重读的书,经典是常读常新的书。
第六病室
一
在医院的后院里,长满了密密麻麻的牛蒡、荨麻和野生的大麻,几乎将院子里那座小偏屋遮掩住。偏屋的铁皮屋顶早已锈迹斑斑,烟囱也塌得只剩半截,门前的台阶长满了杂草,墙上斑驳的灰浆更显出屋子的破旧。偏屋面向医院,背后本来是田野,可被一道带钉子的灰色围墙隔开了。这些尖端朝上的钉子、暗淡的围墙和破旧的偏屋,都给人以医院和监狱那种阴森可怕的感觉。
只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向偏屋,如果你不怕路旁蜇人的蓖麻,我们就前去看一看偏屋里面的情景。打开门,我们来到了外室,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堆堆医院里的破烂:床垫、破旧的病人服、长裤、蓝白条纹的衬衫、破鞋,所有这些皱皱巴巴的破烂混杂在一起,胡乱堆放在墙下和炉子旁边,发出一股令人窒息的霉烂物特有的臭味。
躺在这堆污七八糟的废物上、嘴里咬着烟斗的人,是看守人尼基塔。他身上那身红领章褪色成棕黄色的旧军装,表明他是个退伍的老兵。他表情严肃、神情憔悴,两道眉毛往下垂,鼻子通红,看起来,就像一只草原牧羊犬。他个子不高,又很瘦,可是神态威严,手上青筋暴突,但拳头粗大。看到他,人们会在脑海中浮现这些词语:头脑简单、唯命是从、忠于职守、愚钝固执的人。在这种人眼里,秩序高于一切,因而他深信不打他们就不能维持这里的秩序,因此他打他们的脸、胸、背,打到哪儿算哪儿。
再往里走,您将看到宽敞的大房间,大得几乎占去了整个偏屋,如果不算外室的话。房间的墙壁涂成暗蓝色,天花板被熏黑了,因为房间没有烟囱,冬天取暖用的炉子日夜冒烟,煤气很重。窗户都被难看的铁栅栏封着,粗劣的地板很灰暗。房间里的气味十分浑浊,酸白菜味、灯芯的焦糊味、臭虫味和氨水味混杂在一起,仿佛让人感觉进入了一个圈养动物的畜栏。
房间里摆着几张床,床脚都死死地钉死在了地板上。每张床上都坐着或躺着人,他们都穿着蓝色病人服,戴着旧式尖顶帽。这些人是疯子。
房间里一共五个人,一个人是贵族出身,其余四个人都是小市民。在靠门边的那张床上,一个又高又瘦的人托着头坐着,褐色的小胡子亮闪闪的,泪眼模糊呆呆地望着一处地方。他成天愁眉苦脸,只知道摇头、叹气、苦笑。他不怎么和别人说话,也不搭理别人的问话。给他食物,他就机械地吃下去,喝下去。他骨瘦如柴的模样、发红的脸颊,以及剧烈而痛苦的咳嗽,都表明他正遭受着疾病的折磨。
在他后面那张床上的人,是个矮小、活泼好动的老头,留一把尖尖的小胡子,一头乌黑的鬈发,像黑人似的。白天他不是在房间里的两扇窗子间不停地走来走去,就是像土耳其人那样盘腿坐在床上,嘴上也不闲着:吹着口哨,学灰雀啼叫,小声唱歌,嘿嘿窃笑。他不仅白天这么活泼好动、孩子气,在夜里也有所表现:他常常爬起来,用双拳捶胸,用手指头抠抠门缝,这是他在向上帝祷告。这个老头是犹太人莫谢伊卡,大约二十年前,帽子作坊的一场大火,弄得他神经错乱,成了疯子。
这个房间被称为第六病室,这里的病人,只有莫谢伊卡一人被允许外出,甚至被允许到医院外面的大街上去活动。他很久以来就享受着这一特权,原因可能是他是医院的老住户,他从不伤害人,还可以成为人们逗乐的对象。只要他一出现,立即吸引来一大群孩子和狗,人们对此早就见怪不怪了。他穿着难看的病人服,戴着滑稽的尖顶帽,穿着拖鞋,或是光着脚,甚至不穿长裤,在街上走来走去,在民宅和商店的门口站住,向人讨个小钱。有的给他克瓦斯,有的给点面包,还有人给他几个小钱,所以他回来时通常已吃饱喝足,还发了点小财。他带回来的东西统统落入了尼基塔的口袋。这个老兵总是毫不客气地、粗鲁地、气急败坏地翻遍他身上的每一个口袋,嘴里喊着“我*恨不守秩序的人,上帝作证,我再也不放犹太人上街”之类的话。”
莫谢伊卡乐于助人。他端水给同伴,替睡着的他们盖好被子,答应下次上街回来给每人一个小钱,并且给每人缝了一顶新帽子。他左边的邻居瘫痪在床,他还用勺子喂他饭吃。他这样做不是因为怜悯他们,也不是信奉什么人道主义,他只是在模仿他右边的邻居格罗莫夫的行为。
伊凡·;德米特里·;格罗莫夫就是那个贵族出身的人,三十三岁,做过法院民事执行员,属十二品文官,他是因为患被害妄想症(一种精神疾患,自以为受人迫害)进来的。他很少坐着,不是躺在床上缩成一团,就是在房间里不停地走来走去,像在活动筋骨。他似乎在惊慌不安地等待着什么,总是一副十分兴奋、急躁、紧张的样子。只要外屋出现一点动静,或是院子里有人说话,他就会立即竖起耳朵听着,想是不是有人找他?要把他抓走?这些念头让他的神色变得极其惊慌和厌恶。
我喜欢他那张脸,那是一张方脸,颧骨突出,脸色苍白,神情悲伤,像镜子一样真实地反映出他那饱受惊吓又苦苦挣扎的心灵。深沉而真诚的痛苦,造就了他奇特的、病态的脸相,但他那清秀的面容,温暖的眼神,又显出理智和知识分子所特有的文化素养。我也喜欢他本人,他总是彬彬有礼,乐于助人,对所有的人都十分客气,除了尼基塔。每当有人掉了扣子或者茶匙,他总是赶紧跳下床,拾起那件东西,递给对方。每天早晨他的同伴们都能听到他问候早安,晚上睡觉时又听他祝福晚安。
当然,他的疯病不会只表现在他惊慌的神态和病态的脸上,还会表现在他的行为上:有时在傍晚,他会表现得像正害着厉害的寒热病,紧紧裹着那件破旧的病人服,全身哆嗦,牙齿打颤,在墙角之间、病床之间飞快地来回走动。有时他突然停住,站在那里看看他的同伴们,似乎有什么重要的话要说,可是一会儿便不耐烦地摇着头,继续不停地走动,好像是他考虑到他们不会听他讲话,或者即使听也听不懂,于是他放弃了说话的念头。可不一会儿,这些顾虑就被说话的欲望压倒了,他就开始做一番热烈、激昂的演讲。他说话没有条理,时快时慢,像是梦呓,有时急促得让人听不明白,但他的言谈、声调给人的感觉十分美好。听他说话,您会觉得他又像疯子,又像正常人。他的疯话是无法述诸笔端的。他述说人的卑鄙,述说践踏真理的暴力,述说人间未来的美好生活,述说这些铁窗总是让他想到强权者的愚蠢和残酷。他的话就像一支杂乱无章的集成曲,虽是老调重弹,却似乎永远也唱不完。
二
大约十二年或十五年前,在城里一条*主要的大街上的一所私宅里,住着文官老格罗莫夫。他家道殷实,在当地颇有名望。他有两个儿子:谢尔盖和伊凡。谢尔盖在大学四年级的时候得了急性肺结核,死了,这似乎开启了这家人的不幸之门。埋葬了谢尔盖一周后,因为伪造单据盗用公款,老格罗莫夫受到起诉,被关进了监狱,不久就因伤寒病死在监狱的医院里。家里的房子和全部不动产都被拍卖,只剩下伊凡·;德米特里和他的母亲相依为命。
以前父亲还在的时候,伊凡·;德米特里在莫斯科上大学,每月有六七十个卢布的生活费,压根不知道穷字怎么写,父亲死后,他的生活一下子变得困苦了。他不得不从早到晚去报酬很低的家馆,做抄写工作,然后把全部收入都寄给母亲维持生计,因此自己时不时需要挨饿过日子。
这种生活让伊凡·;德米特里难以忍受。他变得垂头丧气、虚弱不堪,不久就放弃学业,回到家乡那座小城市。在这座小城里,他多方托人,总算谋到了在县立学校教书的一份工作。但因为他和同事合不来,与学生的关系也不好,不久就辞职不干了。这时母亲又去世了,这个打击让他意志消沉,提不起做事的劲头,因为失业没钱,只能靠面包和水生活,直到半年后他当上法院的民事执行员。之后他一直做这个工作,直到因病被解雇。
在人们眼里,他向来不算健康,即使在青春年少的大学期间也是如此。他的脸色总是很苍白,身体也很瘦弱,常常感冒,吃饭也吃不了多少,睡眠也很差。只是一杯红葡萄酒,就能让他头昏脑涨,变得歇斯底里。他也想和人们交往,但由于他生性急躁、多疑,没人愿意和他做朋友,更别说和他成为至交好友了。说起城里人时,他的口气总是很轻蔑,认为他们粗鲁无知,每天浑浑噩噩地过着禽兽般的生活,这些真是让他深恶痛绝。他有一副男高音的嗓子,说起话来响亮而热烈。他说话时脸上的表情要么怒气冲冲、愤愤不平,要么兴高采烈,面露惊奇,但这无损他的真诚。
他和人谈话的主题只有一个:这个城市的生活沉闷、无聊,这个社会没有高尚的需求,人们的生活毫无生气、毫无意义,形形色色的暴力、愚昧、腐化和伪善随处可见。卑鄙的人锦衣玉食,正直的人忍饥挨饿;学校是社会迫切需要的,报纸、剧院、大众读物要做到主持正义,知识分子要团结起来;人们必须认清这个社会的面目,*好对此感到震惊。他议论人时,总是只有色调浓重的黑白二色,不承认有其他的色彩。在他看来,人类只有两种,一种是卑鄙的人,一种是正直的人,两者之间的人是不存在的。尽管他没有谈过恋爱,但谈起女人和爱情来,他总是津津乐道,热情洋溢。
虽然他言辞尖刻、神经兮兮的,但这一点也不影响城里人对他的喜爱,大家在背地里亲切地叫他万尼亚(伊凡的昵称)。他总能唤起他们心中美好的、温暖的、忧伤的感情,因为他待人和蔼、乐于助人、为人正派、道德高尚,就连他那件破旧的常礼服、病态的外貌、家庭的不幸,都让人感到亲切。而且他还受过良好的教育,博览群书,在城里人眼里,他简直就是本活字典。
他大量地读书。他常常坐在俱乐部里,一只手神经质地捻着小胡子,一只手翻阅杂志和书籍。他紧张的脸色说明:他不是在阅读,而是在吞咽,快得都来不及咀嚼。不管他抓到什么,哪怕是去年的报纸和日历,他都急不可耐地读下去,可见,阅读已经成为了他的一种病态的习惯。在家里的时候,他也总是躺着看书。
……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年),19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三大巨匠之一。他的小说短小精悍,简练朴素,语言明快生动,极富于音乐节奏感,且寓意深刻。其中,《变色龙》《套中人》堪称俄国文学史上精湛的艺术珍品。其剧作对20世纪戏剧产生了很大影响。
九元丛书 棉花垛 永远有多远 内容简介 九元丛书,顾名思义,单本定价九元。以低廉价位推出丛书,惠及读者,始终是出版业推广好作品的一种手段,也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传...
灵魂自述 本书特色 《灵魂自述》辑录陕西作家寇挥的十六部中短篇小说。作者以冷峻的文字,写荒诞的故事,鬼怪神灵逐个现身,却无不是人间的悲辛。失贞女子的腹中胎儿,被...
千年圣火 (全三册) 本书特色 迄今没有一部客家史,要写成这样可以征信的历史,恐怕有很大的难度,连从何开始写起也无法确定。客家人,一个中华民族优秀的民系,谜一样...
盗墓笔记·贰 本书特色 ★南派三叔再次演绎另类探险★掀开秦岭万年神树、天宫雪墓隐藏的千古之谜★一部五十年前流传下来的千年古卷!*好看的盗墓小说。古墓总是充满了神...
出发朱一龙 本书特色 朱一龙首本个人写真集,远赴澳大利亚拍摄,历时5天,收录150pics 高清大图出发朱一龙 内容简介 朱一龙有帅气的外形,勤奋努力的工作态度...
东宫-(全二册) 本书特色 【传奇】Legend忘川之水,在于忘情,忘川的神水让他们忘记了三年,却没能忘记一辈子。一方是人心鬼蜮的东宫,她是困于危城的太子妃,东...
岛Vol.8 内容简介 郭敬明策划青春文学书系《岛》系列的第八本《岛·天王海王》华丽登场,岛八拥有*强的写作阵容,为读者奉献了一个个打动人心的青春美文:郭敬明《...
新序校释-全三册 内容简介 《校释》依据宋本,广泛校勘各种善本,多方面采用并订正前人有关校订成果,并一一与原出处的材料和类书、杂记相校。此外,对书中涉及的人物、...
《藏龙诀3:邙山诡陵》内容简介:申示山人著的《藏龙诀3:邙山诡陵》讲述“我”和马骝在南国古玩城逛摊子的时候,无意中碰到从山西
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4 本书特色 这是乐小米笔下的极致传奇这是青春文学史上的畅销神话这是伴随一代人成长的精神图腾七年之后,他们的故事走近结局青春无悔,而凉...
呻吟语译注 本书特色 《呻吟语译注》是对宇宙、人性、命运、时事、治道、物理、人情的观察与思考,充满了哲理性,闪烁着智慧之光。它不仅能使人看到明代政治、学术风貌,...
情史失踪者 本书特色 阿乙*新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七篇新作。目不识丁的进城老妪与孙女相依为命,然而互相嫌恶,两天内先后死亡;村民追杀神秘老者,在获得了随意处置权后...
云海玉弓缘-梁羽生作品集-(全三册) 本书特色 《梁羽生作品集:云海玉弓缘(套装共3册)》编辑推荐:谈武侠小说,不能不谈梁羽生,不能忽略他在平淡中飘溢出来的独特...
和月折梨花-(全二册)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架空历史的古典言情小说,也是一部少见的女子励志小说。塑造了一位在乱世中坚持自我的勇敢女子。她勇敢、坚强,虽然历经风雨,...
灼眼的夏娜-13 本书特色 众人引颈期盼,并且乐在其中的御崎高中校庆“清秋祭”举办当天,坂井悠二遭遇“零时迷子”原来的拥有人,也就是“红世魔王”“彩飘”费蕾丝的...
天书代存.蜕.火葬 本书特色 全面——老舍先生所有的小说作品无一遗漏权威——“人民艺术家”老舍的原文原作,无删节、无篡改经典——《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
狄德罗精选集 内容简介 狄德罗出身于法国东部小城朗格勒一个小资产者家庭,父亲开一爿刀剪作坊,家境谈不上阔绰,却也不算贫寒。他中学毕业后,只身到巴黎打天下。家里给...
《少年Pi的奇幻漂流(绘图珍藏本)》内容简介:●李安导演奥斯卡金奖电影同名原著小说,感动百万读者之后,首次推出精装绘图珍藏版
《我们》内容简介:大一统国,一个一切都透明、精确到什么都不能隐藏的地方。这里的所有建筑物都由玻璃制成:玻璃绿墙隔绝了树木与
脂砚斋评石头记-(全四册) 本书特色 一、此次出版的《脂砚斋评石头记》共八十回,包括曹雪芹著八十回正文以及脂砚斋、畸笏叟对此进行的评注。二、本版的《脂砚斋评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