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人居理念与建筑原则

中国古代人居理念与建筑原则

作者:王贵祥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2015-02-01

评分:5分

ISBN:9787112176748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中国古代人居理念与建筑原则 本书特色

在2000多年前的公元前1世纪末,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提出“坚固、实用、美观”建筑三原则;在文艺复兴时期,阿尔伯蒂提出建筑艺术美的“和谐” 理念。《中国古代人居理念与建筑原则(精)》(王贵祥著)希望揭示的是,与古罗马人一样,早在3000多年前的上古时期,中国人也提出了与建筑有关的三项基本原则:正德、利用、厚生。与文艺复兴时期的阿尔伯蒂将维特鲁威三原则,归结为“和谐”十分相似,中国古代建筑三原则的核心是:“惟和”。本书透过大量古代文献原典的史料发掘,从建筑理论与原则的视角,对中国人的建筑三原则及“惟和”理念,做了条分缕析的发掘、分析与阐释。本书还就古代中国人在城市规划思想、园林景观艺术、建筑审美意趣方面的种种观念与思想,以及与西方人平行存在的古代中国人的乌托邦理念,逐一进行了发掘、剖析与阐释。古代中国人对于建筑之外在性的“利用、厚生”,以及建筑营造者之内在性的“正德”方面的辩证思考,对于今天的建筑师、建筑理论工作者、建筑决策者、设计者、建造者,仍然有着某种启示与警示意义。

中国古代人居理念与建筑原则 内容简介

“紫陌青山罗廛阗,星分邑里话人居”。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遍布全国大原山川的伟大的城市、建筑与园林,创造了无数丰富而典雅的人居环境作品,也留下了无数宝贵的城市、建筑、园林思想与人居理念。通过爬梳历史文献,去发掘这些思想与理念,对这些理念加以分析与解读,无论对于理解我们祖先的城市、建筑与园林创作的灵感来源,还是对于我们为今后创造民族的与时代的新建筑,创造更为美好的人居环境,提供某种有价值、有意义的历史营养,都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的。 这或者就是笔者王贵祥皓首穷经数十载,耗尽心血,却并未懈怠,希望将这本《中国古代人居理念与建筑原则(精)》奉献给世人,奉献给读者,特别要奉献给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建设者们的初衷所在。

中国古代人居理念与建筑原则 目录

引言紫陌青山罗廛阗,星分邑里话人居**章卑宫室,致力于沟洫**节卑宫室,致力于沟洫一、从乾隆御制《万寿山清漪园记》谈起二、卑宫室与自我完善1.心—哲学本体—正德2.正德与卑宫室第二节天人合一与止于至善一、从“天人合一”谈起二、中道与止于至善第二章中国古代建筑(为政)三原则**节原则一:正德一、两种诉求——向外与向内二、美观与正德——中西建筑观辩异三、基于符号学的讨论第二节原则二:利用一、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二、至德、圣人与道器之说三、黼黻无所用,而务在于完坚四、节用而爱人,利用而省费第三节原则三:厚生一、宫室之制,本以便生二、时以作事,事以厚生三、阜财利用,繁殖黎元四、安得广厦千万间第三章三原则的三位一体:惟和**节利用之道,安其身而后动一、利者义之和二、礼之用,和为贵三、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四、居处就其和,劳佚居其中第二节修和于上,阜成于下一、厚生之道,在于务本而节用二、生生自庸,各自用其厚生之道三、风俗醇厚,家室和平四、厚生之物,永永不极斯功第三节君子和而不同一、仁者见仁,知者见知二、君子和而不同三、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第四章中道而立、礼乐之制与甘节之吉**节宫室得其度,乐得其节一、从心所欲不逾矩——礼乐之制1.“甘节之吉”与“从心所欲,不逾矩”2.儒家经典与礼乐文化3.礼者中也,乐者和也二、官室得其度,乐得其节1.宫室中度,衣服中制2.民各安其居,乐其宫室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第二节大壮与适形一、从“中道而立”到“大壮与适形”二、天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之三、高室近阳,广室多阴,故室适形而止四、适而乐者,所养也第五章君子大居正一中正仁和的人居理想**节正德与中正仁和一、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二、易简之善配至德三、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四、中正仁和第二节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一、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1.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2.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二、形气之说1.气与中国风水术2.《宅经》与古代建筑中的“气”三、阴阳和会之气1.阴阳和会之气2.其宫室也,体象乎天地第三节君子大居正一、大居正位,以礼退进二、儒家礼制化、等级化方位概念1.古代方位与时空观念2.古代方位中的礼敬尊卑第六章营邑立城,制里割宅一纲维有序的人居环境**节中国古代城市营建思想一、两种城市规划思想1.周礼王城“营国”思想2.管子城市营建思想二、“营邑立城,制里割宅”规划理念1.择中论与三套方城2.“营邑立城,制里割宅”规划理念第二节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一、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1.中国人的居住观2.住宅建筑的基址规模及其等级差异二、环列府州,纲维布置1.古代行政区划及府(州)城市的概念演变2.明代的制度重建与城市建设3.府州城市间的距离问题4.城市等级与城池规模结语第七章疏落有致,小中见大一天人洽和的园居思想引言**节山川之形,天地之道;生成之理,自然而然一、先秦时期造园活动1.上古三代造园2.春秋战国时期造园二、秦汉皇家苑囿与私家园池1.秦汉皇家大苑囿与大湖池2.汉代封藩园池与私家园池三、魏晋时期的造园活动1.魏晋时期园林2.建康华林园3.两晋园林余绪四、从“百里为度”到“福地奥区”1.百里为度式皇家苑囿2.福地奥区式芳林园池第二节人居朝市未解愁,请君暂向北亡b游一、隐身山林与林泉高致1.隐身山林2.林泉高致二、曲水流觞1.从暮春祓禊到三月三节2.曲水流觞与逸情山水3.园林景观中的曲水流觞第三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思想一、旷如也,奥如也1.旷如奥如(空间)2.疏落有致(布置)3.曲径通幽(意趣)4.小中见大(意境)5.巧于因借(手法)二、移天缩地在君怀1.壶中天地2.芥子纳须弥3.移天缩地在君怀第八章乐以风德,文质彬彬一非直为观美的建筑美学**节物以昭德,乐以德风一、物以昭德,乐以风德二、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三、尽善尽美,止于至善第二节文质彬彬,绘事后素一、质与文——形质与文饰1.文质彬彬,然后君子2.德弥盛者文弥缛,充实之谓美二、绘事后素与神彩为上1.绘事后素与空间组织2.至敬无文,以素为贵3.匪染弗丽,匪和弗美4.神采为上,形质次之第三节非直为观美,求真以动人一、非直为观美1.不以为观乐2.美于观而便于事3.美与秩序4.中国人的非美观二、美与工巧三、法天贵真,清美华实1.真者,所以受于天也2.诗意美卿,居清华之地第九章乐土、净土与小康、大同—_中国人的乌托邦引言**节乐土与净土——仙与佛的乌托邦世界一、方壶胜境,蓬岛瑶台1.从老庄理想到神仙境界2.园林创造中的神仙境界二、妙乐、极乐与净土世界1.西方阿弥陀净土世界2.东方药师佛净琉璃世界3.兜率天弥勒净土世界第二节从小康到大同——孔夫子的理想一、从小康到大同——古代中国的人居理想1.乘桴浮于海——孔子的乌托邦2.小康社会的人居观3.大同社会的人居理想二、井田制与“五亩之宅”1.井田制与上古农业乌托邦2.“五亩之宅”与孟子的居住理想结语慕正德而利用,思大同以厚生一、真、坚固与正德二、善、实用与利用、厚生三、美、非美与清美图片来源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