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诗学作为中国现代诗歌发展中并行不悖的两条路径,为我们呈现了多维的审美理想和诗歌范式,而并非是一方压倒另一方的冲突与矛盾态势。《中国现代时期新旧诗学互训》立足于新旧互训的基点,力图从诗学嬗变的源头中梳理出二者的对立与统一,使抒写心灵艺术的诗歌重新回归人类心灵的栖息之地。
《中国现代时期新旧诗学互训》这本浅显而论的小著是王巨川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的*终检验成果。本书的写作初衷,是力图以历史意识和问题意识考察这一时段的新旧诗学路径,用辩证思维与分析哲学,反思中国变革时代文学的发展与进化、艰辛与曲折、作用与效果,反思由汗水、泪水乃至血水洒在这条路上凝结成的精神珍珠,表达自己对文学现实的关切和对旧体诗学复兴的期待。
《中国现代时期新旧诗学互训》:但是,对于早期新诗的现代性表征,如果从后殖民主义理论来反思,并将这种反思置于胡适在二十世纪初所表达的诗学观念及其创作的历史语境中,就会产生另外一种思路——新诗的发生,并非是个体现象,而是具有普适性的。也就是说,把新诗的创作纳入后殖民主义或者东方学的立场鉴别与分析,新诗的历史性就会跳出胡适及其追随者,甚至整个涵盖其同代和后继者的时代,是整个后殖民主义历史阶段中殖民地学者重建自己文化的普遍现象。“当我们认识到像文化这样无孔不入的霸权体系对作家、思想家的内在控制不是居高临下的单方面禁止而是在弱势方也产生了生成性时,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影响为什么能够长盛不衰。”早期新诗的创作和对古典诗学的全面摒弃,正是文化殖民主义转变为后殖民主义的接口和起点。赵稀方则更为明确地指出:“西方将其理性主义、民族国家、现代化等历史范畴普遍化加诸于世界,则显然已经不限于殖民地。甚至可以这么说……自以为与殖民无关的第三世界事实上正处于西方的文化操控之中。”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对于东方还是对于西方,胡适等新诗的创造者们作为文化符号的象征都是一种表述,一种被西方殖民化的自我表述。用霍米·巴巴的话来说,那就是胡适等人“通过重大事件及其循环的空间距离或时间滞差,他们获取一种典型的地位,这个地位就是这些‘人’或一个时代的一种历史符号,这一符号构建了事件的记忆和道德,这种事件是一种叙事,是一种对文化一致性的支配,是一种社会和精神之身份认同的方式”。这也说明了,在近现代中国特殊历史语境中,中国文学在对现代性追求过程中的复杂形态和表征,而新诗也正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个“历史符号”。马克思曾对东方文化的尴尬境地表达了一种愤慨:“他们(指东方民族国家的民众)无法表述自己,他们必须被别人表述。”胡适毕竟是一种表述,一种率先垂范的自我表述。至于说率先垂范与杰出优秀之间的距离,那是不言而喻的。对于西方舶来的“现代性”观念,如何发现其在中国文学变革时期所产生的作用以及在现代诗学中的表现,是研究者们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中国现代诗学的产生,是在世界范围的思想、政治、文化等格局变化影响下,伴随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遭遇巨大震荡并力图革新国家的进程中而逐步形成的。它自身与民族国家的想象和构建息息相关,在形成自有体系并演进的过程中,越发凸显其“现代性”特征。这里,笔者无意讨论现代性的具体内涵与外延,只是以现代性的视野来考量中国古典诗学在民初分野后的流变,以及新旧体诗在伴随新国家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现代意识和现代品格。我以为,新诗发生之后,形成了自己新的运行机制和审美范式,即“用现代人的语言来表现现代人的思想”(王瑶)的诗学范式和白话的、自由的、开放的审美风格。同时,它在对现代性的渴望与追求中,其实也无形中落入另外一种窝巢之中,即福柯所说的“规训机制”。在福柯看来,现代性引入了一个新的规训机制,并非提供一个更大的个人自由和进步的模式,这个机制标志着一种更为彻底的统治。正因如此,新诗的内在品格中虽然依旧潜隐着传统文化的因子,但其总体走向却离古典诗学的形态越来越远了。同时,在对新旧诗学的发生、发展路径的考察中,笔者发现,尽管“现代性”是一个在西方文化“规训”中想象出来的状态,但它却不是一个虚构的表现。……
王巨川,1973年出生在寒冷而美丽的哈尔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现就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从事现当代诗学理论、文化政策与产业研究。
█编辑推荐◆苏童最著名作品单行本,何藩导演电影《罂粟》原著小说◆中国当代文学经典之作。◆女性知音和洞察者的代表作。◆改编
道教与唐代文学 内容简介 孙昌武先生是国内研究宗教与文学关系的行家,业已出版多部相关专著。唐代是道教发展的全盛时期,它对文学造成了极大影响。本书在大量的诗文和史...
童话城堡-1001大发现 内容简介 “1001大发现”是一套专为2-6岁儿童设计的数学启蒙游戏书,欧美各国十余年,被译成22种文字,荣获2000年英国家长协会童...
友希の部屋に、覚えのない出張ホストが乱入★ 部屋を間違えてるのに、いきなり抱こうとしてきて!? 一度は追い返したものの、彼
《跟塞斯学素描》涵盖了美国艺术家雅各布斯多部著作的精华。作品技法娴熟,风格细腻流畅,赋予了人物灵活的个性,同时文字精炼独
读诗-大于诗的事物-2012年第一卷 本书特色 《读诗》自创刊迄今,已经编到第四卷。本书作为第四卷的特辑部分,经由潘洗尘、宋琳、莫非、树才等主编,辑录了包括郑玲...
刘震云,当代知名作家,八十年代中期曾与池莉、方方等一同作为“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引起全国性反响,中篇小说《一地鸡毛》
孤绝的火焰 本书特色 《孤绝的火焰》是70后实力作家,《耶路撒冷》《跑步穿过中关村》作者徐则臣的散文随笔集。该书收录了徐则臣从正式写作到现在所创作的多篇散文,涉...
一个是游手好闲、不学无术的苏府公子哥,一个是知书达礼、学富五车的穆家大少爷,看似南辕北辙的两人,却有同样的秘密身分……劫
明清小说与民俗文化研究 本书特色 由王平等著的《明清小说与民俗文化研究(精)/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研究丛书》一书撰写的主要思路:运用民俗学的研究方法,首先对几部明清...
新国学研究(第4辑) 本书特色 《新国学研究(第4辑)》的创办,旨在重建中国学术的整体观念,并在这种新的整体观念的基础上更加主动积极地、更加有效地从事各个不同领...
《外国文学大师读本丛书:茨威格读本》收入茨威格最为脍炙人口的中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
前往盜墓的段殺,面對心心念念的舊情人武甲,趁柏為嶼不在,終是忍不住的大獻殷勤,連一旁的段和都看得出,大喊:「有姦情啊!有
鲁迅、胡适等解读《金瓶梅》 内容简介 鲁迅、胡适等大师权威的论述,新鲜的观点,深入浅出的讲解以鲜明的思想、独特的视角、犀利的文字,用大量的文字资料,多角度地重新...
出版笔记 内容简介 刘杲多年来在出版界的行政部门和社会团体担任领导职务。他曾经出版《刘杲出版文集》(1996年)和《刘杲出版论集》(1998年)。《出版笔记》收...
2006考研政治同步训练1600题 内容简介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200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大纲》的变化要求,针对命题方向、命题特点以...
罗兰·巴尔特文集:米什莱 本书特色 《罗兰·巴尔特文集:米什莱》是罗兰·巴尔特的第二部著作,是一本研究法国历史作家米什莱的专著。罗兰·巴尔特文集:米什莱 内容简...
中国小说史略 内容简介 《中国小说史略》,是鲁迅先生编撰的中国**部小说史专著,被誉为“是一部开山的创作,搜集甚勤,取材甚精,断制也甚谨严”(胡知《白话文学史》...
话语与生存:解读战争年代文学(1937-1948) 内容简介 本书从话语生存论的角度探讨了战争年代(1937—1948)的话语分布。话语生存论认为话语是生存的家...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解读杜甫漂泊一生的济世夙愿 本书特色 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杜甫自号少陵野老,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