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古今中外为参照,在历史的长河中对中国文化的品格、得失与论争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通俗又极专业的讲述,并阐明了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它深入浅出、言简意赅、简明系统地对中国文化精神突破性的概括,蕴含着历史的智慧与哲理的启迪,行文一气呵成,叙述引人入胜。本书是学习中华文化传统、理解中华精神品格*权威的顶级普及读物,它对中国人继承优良传统、创造未来新文化有巨大的现实作用。是值得每个中国人拥有的国民常识书。
《中国文化精神》:中国当代文化研究的奠基者张岱年打造的极通俗的中国文化读物,中国人必须知道的中华文化精华,标志着中国文化研究与普及的品质。《光明日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新京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深圳特区报》、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民网等各大媒体进行推荐;国学大师、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王东,知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存山,知名出版家、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王明舟进行推荐。已获得许多荣誉: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推荐阅读图书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国全民阅读办“2015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中国出版协会“2015年度中国30本好书”(高级别的年选)2015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主题图书”《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5年度好书”书香荆楚 文化湖北“2016年20本好书”百道网“2015 百道好书榜年榜 TOP100”新华书房“2016**季10本好书”《新京报》“2015年年中好书”北京大学图书馆“2015受欢迎的10本书”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推荐的“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度好书”《光明日报》2015年6月光明书榜中国高校出版社2015年7月书榜书香江苏“2016年12本好书入围书目”深圳书城“2015年6月好书”★张岱年是我国知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学大师。他幼年读《论语》《孟子》,中学读《老子》《庄子》,大学读马克思、列宁。丰富系统的阅读加上自身在阅读中的思考,使张岱年先生成为一代国学大师。是他把中华民族的精神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核心。 ——中央电视台★张岱年是我国哲学界德高望重的知名学者。其哲学体系的特点是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兼采分析派哲学,运用分析方法论证唯物主义,同时要求有选择地继承中国哲学重视道德理想的优良传统。张岱年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的研究,著述等身,有着极高的造诣和广泛的建树。他的研究重视阐扬中国哲学固有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思维传统,他的著作对中国古代哲学的概念、问题、体系及其起源、演变做出了全面的论述和准确的分析,体现了他在把握中国哲学方面的广阔性和深刻性。20世纪80年代以来,张岱年力倡“综合创新”的文化观,在当代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从教70年,桃李满天下,为教育和科研事业培养了大量人才。 ——新华社★张先生治学之道为“修辞立其诚”;立身之道为“直道而行”,此其大略也。 ——哲学家、学术大师冯友兰★我对张岱年先生的为人“心仪已久”,张先生具有多种优秀的品质,在“当今士林中,真堪为楷模”。 ——文学家、国学大师季羡林★张岱老是20世纪中国有深度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之一,他的思想和著作自成体系,博大精深。像我这样的一代人大多读过他的著作,听过他的课,对他的感情非常深厚。他的一生都在勤勤恳恳地做学问,所以学问非常扎实,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冯友兰先生花工夫创造一套自己的体系,而张先生则花工夫告诉我们中国哲学的原貌。他对中国哲学的原点了解得甚为准确,这对今天研究中国哲学原点的问题依然十分有帮助。张岱年先生的第二大贡献就是提出“综合创新”的观点,即综合各哲学体系,创造出新的适应当代社会需求的哲学来。这给中国哲学应该怎么发展指明一条道路,他很善于用当今的哲学观点来梳理传统的哲学思想,这些都是非凡的创举。张先生是一位平和的学者,不仅是做学问的导师,而且也是为人的导师。讨论问题平等相待,无论你身份的尊卑,他都没有一点架子。不但生活上很朴素,而且学风上也很朴素,追求扎实,反对华而不实这是他的特点。 ——哲学家、国学大师汤一介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在具体阐述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前,需要对“文化基本精神”一词的含义做一点说明。何谓“精神”?精神本是对形体而言,文化的基本精神应该是对文化的具体表现而言。文化的具体表现即文物、制度、习惯等,文化的精神即思想。就字源来讲,“精”是细微之义,“神”是能动的作用之义。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精微的内在动力,也就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这种能够作为文化发展内在动力的基本思想,本身也是文化发展的产物,并随文化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因此,文化的基本思想,同时也一定是文化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中心思想,是文化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基本观点。要而言之,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一定文化创造出来,并成为该文化思想基础的东西。
中国文化丰富多彩,中国思想博大精深,因而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也不是单纯的,而是一个包括诸多要素的统一体系。这个体系的要素主要有四点:(1)刚健有为,(2)和与中,(3)崇德利用,(4)天人协调。其中“天人协调”思想主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崇德利用”思想主要解决人自身的关系,即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和与中”的思想主要解决人与人的关系,包括民族关系,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人伦关系;而“刚健有为”思想则是处理各种关系的人生总原则。四者以“刚健有为”思想为纲,形成中国文化基本思想的体系。关于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这三点,留到下章再做阐述,这里只讨论作为总纲的“刚健有为”思想。
“刚健有为”的思想源于孔子,到战国时期的《周易大传》已见成熟。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是一个系统,其纲领“刚健有为”思想也自成系统。
粗略地看,《周易大传》提出来的“刚健有为”思想包括“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两个方面。《彖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体运行,永无已时,故称为“健”。健含有主动性、能动性,以及刚强不屈之义。君子法天,故应“自强不息”。“自强不息”也就是努力向上,绝不停止。《周易大传》所说的“刚健”,除了发挥主动性、能动性,努力向上,绝不停止的意思外,还有“独立不惧”、“立不易方”之义,“独立不惧”、“立不易方”也就是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还有老子“自胜者强”之义。《论语》有一段对话:“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这是说,要做到刚毅不屈,欲望就不能太多。由此可见,刚强不屈不仅意味着一种对抗外部压力的能力,也意味着一种对付来自本身弱点的能力。这两方面结合起来,也就是《周易大传》所谓的“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以直内”就是使心专一不放逸,就是控制自己对外来刺激的反应并加以抉择,“义以方外”就是使行为皆符合道德原则。《彖传》又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即顺,“地势”是顺,“载物”就是包容许多物类。君子应效法大地的胸怀,包容各个方面的人,容纳不同的意见,使他人和万物都得以各遂其生。《周易大传》认为,健是阳气的本性,顺是阴气的本性,在二者之中,阳健是居于主导地位的。而从上述两句话的关系来看,自强不息是自立之道,厚德载物是立人之道;自立是立人的前提,立人是自立的引申。可见,刚健有为的思想以自强不息为主,同时包含厚德载物的系统。
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周易大传》所说的“自强不息”或刚健还含有“刚中”、“及时”、“通变”等引申的原则。
《周易大传》提出:“能止健,大正也。”据高亨考证,“能止健”当作“健能止”,“能”读为而。“健而止”即强健而不妄行,可止则止。《周易大传》认为,强健而不妄行,不走极端,是大正即*合乎中道的品德。《文言》认为,“乾”的品德就是这样。“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乾”的品德是刚健而又不过刚,是*理想的品德。这里所谓“中正”,即孔子所谓“中庸”。刚健而中正,《周易大传》称为“刚中”。《彖传》说:“刚中而应,行险而顺”,用刚健而中正的态度对待险恶,能吉利而无灾祸。
《周易大传》又提出:“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又说:“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所谓“进德修业”、“终日乾乾”即“自强不息”。所谓“及时”、“与时偕行”,即以自强不息与永恒变化的客观世界保持一致。也就是说,世界永恒变化的性质,就是人应自强不息的根据。《周易大传》不仅从自强不息引申出“及时”即顺应变化潮流的原则,而且将这个原则与“中”的原则结合起来,称为“时中”。“时中”即随时处中。也就是说,在《周易大传》看来,所谓“中正之道”,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人的生活行动也必须随时间的变化调整,按当时的情况确立标准。
《周易大传》还认为,“天地革而四时成”,世界的流变是通过一系列变革、革新形成的,人要与时偕行,也必须“通变”、“革命”。这样,它又从及时的原则引申出“通变”、“革命”的原则。《周易大传》有一句至今脍炙人口的话,叫“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系辞下传》。
。事物发展到不能再发展的地步,叫做“穷”。事物发展到极盛就要向反面变化,这叫“变”。通过变革或革命,原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局面,就会一变而为“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就是“通”,也就是“通则久”。正因为如此,《周易大传》把“通天下之变”作为一条重要原则。《周易大传》肯定革命与变革的重要意义。它说:“革而信之。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总之,《周易大传》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刚中、及时、通变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以刚健为中心的宏大的生活原则体系。由于《周易大传》在古代一直被视为孔子所作,这些思想的影响很大,在铸造中国文化基本精神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对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也起了很大作用。
“形于中必发于外。”作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刚健有为”精神,其具体表现或凝结的文物、制度、风俗可谓无处不有、无时不有、俯拾皆是、不胜枚举。以文学人物形象而言,《列子?汤问》中每日挖山不止的愚公、鲁迅笔下“每日孳孳”的大禹,都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他们不过是被鲁迅称为“中国的脊梁”的无数英雄豪杰的写照,而这些形象又反过来激励千百万中国人民奋勇直前。以文学艺术题材而言,从古至今无数骚人墨客所吟咏、所描绘的青松、翠竹、红梅、苍鹰、猛虎、雄狮、奔马之类,也都体现了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如果有幸到汉代民族英雄霍去病将军墓前看看那些雄浑粗犷的石刻,就会被汉代英勇豪迈的气概所折服;如果舍得花一点时间读一读唐人悲壮慷慨的边塞诗,将不难懂得唐朝的繁荣昌盛是靠什么精神力量支持的。以制度风俗而言,只要翻一翻历史,人们就不难发现中国的农民起义、农民革命何其多,改朝换代何其多,变法革新何其多,而把“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通变”当做变革和革命的理论根据或旗帜的又何其多。再看看厚德载物精神。它和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一样,也是中国文学艺术的重要主题。中国古代的骚人墨客用大量的笔墨篇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描绘在这大好河山中生长成遂的花鸟虫鱼、一草一木。他们的寄托虽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在其中渗透着对普载万物的大地母亲的情感,体现了中国人“天地以生物为心”、“天地之大德曰生”的意识,寄托着“民胞物与”的感情和理想。北宋哲学家程颢说:“万物之生意*可观”,可以说为中国的以山水花鸟虫鱼为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的一般主题做了诠释。而这一切,都是厚德载物思想的体现及其引申、发挥。厚德载物精神见于制度、风俗的也很多。早在战国时期,就已有了“仁民爱物”、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思想和制度。孟子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据《周礼》等文献记载,周代对各种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都有明确的限制规定,这叫“山虞泽衡,各有常禁”。这种限制措施的意图,据后世儒者解释,一是保证“万物阜丰,而财用不乏”;二是防止“物失其性”,即要使万物各遂其生。这种制度和思想见之于民间风俗,就是一种反对“暴殄天物”的习惯,如中国农民对糟蹋粮食的行为深恶痛绝。汉唐时期,中华民族对域外和少数民族的文化产生极浓厚的兴趣,大力搜求,广泛吸收。从名马到美酒,从音乐到舞蹈,从科学到宗教,无不兼容并包,其气度之闳放、魄力之雄大确实令人赞叹。这是厚德载物精神在对待外来文化方面的表现,这种精神还广泛地表现在中国人处理民族关系、宗教关系的习惯上,关于这个问题,放在以后的章节再讲。
……
张岱年:哲学家,国学大师。1936年在清华任教时写成名著《中国哲学大纲》,1952年调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他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研究,著作等身,有极高的造诣和广泛的建树。程宜山:学者,张岱年晚年的研究生。
罗常培文集-第四卷 本书特色 罗常培先生是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其一生从事语言教学和研究,对汉语音的韵学和汉语方言研究卓越有成绩,被学术界誉为“继往开来”的语言...
中国文化的性格 本书特色 1、梁晓声2018年重磅新作,是对于中国文化多年的读书思考集大成之作!2、继《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后,从文化视角...
非洲民间故事 本书特色统编教科书通过设置“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专栏,体现亲子阅读、全民阅读、自主阅读的编排理念,更着力克服课外阅读的边缘化,促进儿童阅...
《写作脑科学:如何写出打动人心的故事》内容简介:大脑在其遇到的每一个故事中寻求什么? 是什么造就了一个好故事的成功? 又是什
世纪大讲堂 从富强到文雅 本书特色 中国贵族精神的命运;第二次思想解放;从富强走向文雅;衣食住行中的美;美在味觉中觉醒;世界图景中的“五四”;大众文化的历史与现...
鞋的时尚史 本书特色 本书带您进入鉴赏制鞋史上60例*具标志性鞋靴款式的迷人之旅,展现*受人尊崇的设计师们的宏才大略和他们*受欢迎的作品。从莫德·弗里宗(mau...
蒙古秘史-(蒙汉合璧)蒙古文历史文献汉译(蒙汉合璧)蒙古文历史文献汉译 本书特色 各国蒙古学家们从18世纪起就开始搜集整理、研究蒙古族的书面文献、石刻文献等等,...
现代文学史一贯把《新青年》标记为新文化运动的起点。然而鲁迅在《热风·题记》中却说,“新文化运动”是讥嘲《新青年》的人“另起”的名目,随后“反套”到《新青年》身上...
宋代文化新观察 本书特色 本书是《宋史研究丛书》系列之一的《宋代文化新观察》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宋代文化的新观察、考察宋代文化的新认识、新儒学兴起的社会环境、...
八桂古镇 本书特色 《八桂古镇》收入的广西古镇有17个,其中被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就有灵川县大圩镇、昭平县黄瑶镇、阳朔县兴坪镇、兴...
《阳明学十讲》内容简介:本书是台湾知名教授、作家周志文先生的基于讲稿整理而成的新作。秉持“有一分据才能说一分话”的态度,意
炎黄文化研究:第十三辑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专论、炎黄二帝及其时代、思潮与学派、文化丛谈、文物与考古、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外文化交流、探索与争鸣、中华学人、书评与序跋...
2011-翻译史研究 本书特色 《翻译史研究2011》为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中心的学术论文集,以“翻译史研究”为专题.收录了众多学者在该方面的*新研究成果。香港...
民国杭州饮食 本书特色 何宏所著的《民国杭州饮食》以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审视民国时期杭州居民饮食生活状态的动因、进程,并借鉴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经济学等...
作者简介凯·伯德(Kai Bird),曾为约翰·麦克洛伊、麦克乔治·邦迪等多位美国政治人物作传,并获得过古根海姆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等多家机构的资助奖金。现与...
【内容简介】《论文化》是当代西方文学与文化批评的领袖人物——特里•伊格尔顿——写给大众读者的一本启迪之书。伊格尔顿用最资深文化学者的眼光,探寻了文化在现代社会中...
大手笔是怎样炼成的·修炼篇 本书特色 畅销书大手笔系列作者谢亦森新力作,细讲秘书在工作中的应对之道,三十年资深秘书从生活中得来的工作智慧。本书为是《大手笔是...
林语堂:两脚踏中西文化/跨文化沟通个案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考察了林浯堂家乡的独特地域:文化环境、良好的家庭氛围对他的熏陶和其丰富的人生阅历,为读者介绍了其“...
文化经济论:兼述文化产业国家战略 本书特色 《文化经济论:兼述文化产业国家战略》:文化经济研究丛书。文化经济论:兼述文化产业国家战略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失落的文明 本书特色 在几百万年里,人类先祖们在与自然环境斗争与共存的过程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可是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只有5000年,更多的文明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