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古典诗词诠释理论研究

叶嘉莹古典诗词诠释理论研究

作者:张春华

出版社: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5-03-01

评分:5分

ISBN:9787562269045

所属分类:文学理论

书刊介绍

叶嘉莹古典诗词诠释理论研究 本书特色

张春华所著《叶嘉莹古典诗词诠释理论研究/诗词论丛》以叶嘉莹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诠释为研究对象,在考察叶嘉莹的学术生涯与学术渊源之后,探讨了其对中国传统诗学的继承与发扬,对西方文论的借鉴与融会,重点评析了叶嘉莹独有的诗学理论,如“兴发感动”说、“要眇宜修”审美特质理论等,具有一定的新意。

叶嘉莹古典诗词诠释理论研究 内容简介

《叶嘉莹古典诗词诠释理论研究》以叶嘉莹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诠释为研究对象,在考察叶嘉莹的学术生涯与学术渊源之后,探讨了其对中国传统诗学的继承与发扬,对西方文论的借鉴与融会,重点评析了叶嘉莹独有的诗学理论,如“兴发感动”说、“要眇宜修”审美特质理论等,具有一定的新意。

叶嘉莹古典诗词诠释理论研究 目录

绪论
**节 叶嘉莹的学术生涯
第二节 叶嘉莹诗学思想渊源
第三节 叶嘉莹古典诗词诠释理论的研究现状
**章 叶嘉莹对中国传统诗学的坚持与继承
**节 张惠言与王国维的说词方式
第二节 王国维对叶嘉莹的影响研究
第三节 叶嘉莹对传统的超越
第二章 叶嘉莹古典诗词鉴赏理论对西方文论的借鉴与融会
**节 叶嘉莹对花间词双性特质的解读
第二节 叶嘉莹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细读”
第三节 被植入传统诗学的西方文论
第三章 叶嘉莹的“兴发感动”说
**节 “兴发感动”的文学创作观
第二节 “兴发感动”的文学接受观
第三节 “兴发感动”的文学表达方式
第四节 “兴发感动”说的理论特征及不足
第四章 叶嘉莹对词之美感特质的诠释
**节 词之为体的渊源流变——歌辞之词、诗化之词和赋化之词
第二节 叶嘉莹对要眇宜修之美的体认与发展
第三节 词的弱德之美——叶嘉莹对要眇宜修之美的深化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丛书后语

叶嘉莹古典诗词诠释理论研究 节选

她在《我的诗词道路》一书的前言中提到,幼时在家中聆听父母亲与伯父母吟诵古典诗歌,熟悉了诗歌的声律,并习惯了背书与吟诵等传统文化修习方式;她还受教于姨母,学习语文、数学、书法;进人大学之后,得到顾随先生的亲自指点,眼界大开,“因为顾先生不仅有极为深厚的1日诗词的修养,而且是北京大学英语系的毕业生,更兼之他对诗歌的感受有一种天生极为敏锐的禀赋,因之他的讲诗乃能一方面既有着融贯中西的襟怀与识见,另一方面却又能不受任何中西方的学说知识所局限,全以其诗人之锐感独运神行,一空依傍,直探诗歌之本质”①。叶嘉莹对诗词有着天然的领悟与追求,一直坚持的诗歌创作使她具备了深厚的艺术修养,诗骚屈杜的诗歌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化在她的灵魂之中,形成了她对诗歌敏锐的艺术直觉,’因此深得顾随先生赏爱。顾随先生在给叶嘉莹的信中写道:“年来足下听不佞讲文*勤,所得亦*多。然不佞却并不希望足下能为苦水传法弟子而已。假使苦水有法可传,则截至今日,凡所有法,足下已尽得之。此语在不佞为非夸,而对足下亦非过誉。不佞之望于足下者,在于不佞法外,别有开发,能自建树,成为南岳下之马祖,而不愿足下成为孔门之曾参也。”②顾随先生的鼓励与鞭策也开启了叶嘉莹古典诗词研究的历程,是使得她终生热爱诗词至老而心不改的一个重要原因。叶嘉莹曾说诗词能让她心不死,她读古代诗词,能够十分精到地捕捉到作者与诗词灵魂中深邃的内涵:“它是属于自我的,也是属于人类的。当她全身心地燃烧于其中的时候,正是其文字*迷人的时候,没有诗人的禀赋和真诚情感的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不过虽说是‘为己,之作,但在其中所反映的却是并不被个人一己私人情感所拘限的内心影像,而是带有诗人*诚挚之情的一种善美之心灵的呈现。”①其三,王国维对叶嘉莹的人格与学术的影响。对王国维这位学术巨子,叶嘉莹始终深怀景仰,王国维之为学、为文、为人无不对叶嘉莹产生深远的影响。叶嘉莹谈到自己早年学习诗词的经历时,提到母亲在她以同等学力考入初中时送她一套“词学小丛书”,其中就有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当时我对诗词的欣赏,可以说是仍处于朦胧的状态之中,虽有主观直觉之爱赏,但却因为说不出一个所以然的道理来,所以丝毫也不敢自信。直到读了《人间词话》以后,才恍如在暗室中的人得到了一线光照,往往因为其中的某些言语,与我自己的感受有一点暗合之处,而为之怦然心动,欣喜无已”②。自此之后,叶嘉莹便与王国维结下了不解之缘。叶嘉莹提及自己在人生的艰难困苦中,“*常记起来的,就是静安先生用东坡韵咏杨花的《水龙吟》词的头两句‘开时不与人看,如何一霎漾漾坠’。我以为自己便也正如同静安先生所咏的杨花一样,根本不曾开过,便已经零落凋残了”③。1970年暑假,叶嘉莹在哈佛燕京学院图书馆研读王国维著作,每到夜晚,“整个图书馆中已空无一人,当我从两侧列满书架的黑暗的长长的通路上走过时,有时我竟会有一种静安先生的精魂似乎就徘徊在附近的感觉。读者如果留意,就会发现我在本书**章论及静安先生之性格时,对其知与情兼胜之禀赋、忧郁悲观之天性及追求理想的执著精神,都不仅只是客观的分析而已,同时还流露有一种钦迟仰慕的心意”④。……

叶嘉莹古典诗词诠释理论研究 作者简介

张春华,女,山东济阳人,1974年生,文学博士,毕业于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现为山东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民俗学博士后。主要从事文艺美学、诗词批评与鉴赏研究。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