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意义进化理论的语言构建性研究

基于意义进化理论的语言构建性研究

作者:赵霞

出版社:苏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5-03-01

评分:5分

ISBN:9787567211810

所属分类:民俗文化

书刊介绍

基于意义进化理论的语言构建性研究 内容简介

《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丛书:基于意义进化理论的语言构建性研究》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创始人韩礼德的意义进化理论,从语言构建的视角,分析韩礼德语言构建性思想与诸多学科之间的渊源或同质关系,并探究其对语言本质属性的认识、对人类认知能力的解释、对阐释意识形态在语篇分析过程中的作用、对词汇一语法和语篇的拓展以及对于语言教学研究的贡献,从而揭示韩礼德语言构建性思想中所蕴含的语言哲学思想。

基于意义进化理论的语言构建性研究 本书特色

赵霞所著的《基于意义进化理论的语言构建性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丛书》为批评性语篇分析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启示:一是把语言看作社会建构的一个要素,强调语言对社会的主动构建性;二是认为语言具有辨证性,即话语活动影响语境,同时也受语境制约;三是强调语言的文化和历史意义的构建。本书彰显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语言构建人的各种情感、建立人际意义、语篇和语境的关系等,对词汇一语法和语篇研究的拓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基于意义进化理论的语言构建性研究 目录

**章 引言
1.1 西方构建主义的发展历程简述
1.1.1 古希腊时期的构建主义观
1.1.2 18世纪至19世纪初的西方构建主义观
1.1.3 20世纪的构建主义观
1.2 Halliday语言构建性思想的概念内涵及核心问题
1.3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1 研究背景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及本书的结构
第二章 Halliday语言构建性思想的发展历程
2.1 Halliday语言构建性思想萌芽阶段
2.2 Halliday语言构建性思想形成阶段
2.3 Halliday语言构建性思想发展阶段
第三章 Halliday语言构建性思想的跨学科溯源
3.1 哲学溯源
3.1.1 Halliday语言构建性思想和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溯源
3.1.2 Halliday语言构建性思想和Wittgen-stein语言哲学的溯源
3.1.3 Halliday语言构建性思想和Marx语言哲学的溯源
3.2 社会学溯源
3.2.1 关于语言作为社会符号的问题
3.2.2 关于语码变异和意义潜势的问题
3.2.3 关于精制语码与语法隐喻的问题
第四章 Halliday语言构建性思想的语言学溯源
4.1 心理语言学溯源
4.1.1 关于语言构建意义的问题
4.1.2 关于儿童语言发育的问题
4.1.3 关于概念思维构建的问题
4.2 语言相对论溯源
4.2.1 关于语言相对论的看法
4.2.2 关于隐性范畴的看法
4.2.3 关于语言系统论的看法
4.3 语符学溯源
4.3.1 关于语言的内在结构的看法
4.3.2 关于语言层次论的看法
4.3.3 关于意义生成的看法
4.4 社会语境论溯源
4.4.1 社会语境的由来
4.4.2 关于社会语境和语义问题的看法
4.4.3 关于社会语境的动态性的看法
4.4.4 关于语境研究的方法
第五章 Halliday语言构建性思想的核心:意义进化理论
5.1 西方进化主义语言观的研究历程
5.2 Halliday意义进化论溯源
5.2.1 生物学溯源
5.2.2 语言学溯源
5.3 意义进化理论创立的动因、基础和内涵
5.4 意义进化理论研究成果及评述
5.4.1 种系进化研究
5.4.2 个体进化研究
5.4.3 语篇进化研究
5.5 语法隐喻理论与意义进化论的关系
5.5.1 语法隐喻与意义的构建
5.5.2 语法隐喻与意义的重构
5.5.3 语法隐喻与语篇功能
5.5.4 语法隐喻与科技语篇的意义展开
5.5.5 语法隐喻和意义进化理论的关系
5.6 语言构建性思想与意义进化理论的关系
第六章 Halliday语言构建性思想的哲学内涵
6.1 对语言、思维和社会关系的哲学阐释
6.1.1 语言与社会
6.1.2 语言与思维
6.2 对指称和意义的哲学阐释
6.2.1 对指称意义的理解和表达的看法
6.2.2 关于语法隐喻的指称功能问题
6.3 对语言与真理关系的考察
6.3.1 真理的相对论
6.3.2 科学语言的真理性
第七章 Halliday语言构建性思想的贡献
7.1 对语言本质属性认识的贡献
7.2 对人类认知能力解释的贡献
7.3 对阐释意识形态在语篇分析过程中作用的贡献
7.4 对词汇一语法和语篇拓展的贡献
7.5 对于语言教学研究的贡献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内容总结
8.2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基于意义进化理论的语言构建性研究 节选

《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丛书:基于意义进化理论的语言构建性研究》:Edelman(1989)认为,人的大脑形成同样应遵循进化的原则。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遗传、不同的后天秩序(epigenetic sequences)、不同的肢体反应和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产生不同的经验,结果会导致在神经元化学物质、网络结构、突触强度、记忆和价值系统所控制的激励模式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变异,*终使人与人之间在“意识流”的内容和类型上有着明显的不同。这种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下,假如某些价值约束或某些适宜性的限制得以满足,那么即使在不可预测的情况下,这样一个变异群体的选择同样会产生相应的模式,这就是Darwin所谓的“适者生存”。Edelman上述观点对Halliday的影响很大,Halliday(1992b,1996)多次提及并评述过他的进化观,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和他的观点具有相通性。(1)关于高级意识的看法。Halliday(1991)指出,“语言是发展进化的产物,正如我们自己。我们没有制造语言。它是一个进化了的系统,而不是被设计出来的系统;它和人类密切相关,并且是人的*基本特征。”他强调,语言的进化和发展是根据人类生活需要来进行的,语言结构和语言组织也是具有功能性的;语言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而进化发展的,这一观点和Edelman(1992)提出的人脑进化的理论模式是一致的。双方都强调了人类似乎独一无二地具有“高级意识”(high-order conciousness):包括自我意识、对过去和将来的意识、对可报告的主观经验的意识。这种高级意识仍然是在物质世界运作的进化过程的产物。但它与“初级意识”(primary conclousness)是有区别的,后者是一切有感觉的物种都具有的,所不同的是,人脑具有映射和对这些映射进一步映像的功能,不仅能对先前的经历加以映射,而且也能够映射由后来的经历所付诸的人生价值。Edelman(2006)认为,人脑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化的:生物体为求生存必须对其所经历之事做出日益复杂的分析和解释。初级意识能起的作用在于使个体能够对在涉及多元平行信号的环境中所发生的复杂变化进行抽象和妥善处理。但是初级意识有其局限性,它缺乏自我意识,不能对过去和将来加以模式化而形成一个复杂的系统,受制于其所说的“可记忆的眼前的经历”。它只能通过社会符号(即语言这一符号)系统的进化得以超越。Halliday(1999)认为,Edelman(1993)只看到了语言的概念功能,即语言用以解释经验的元功能,而忽略了语言的人际功能。事实上,语言的进化离不开在日益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人与人的相互作用。Edelman(1990)认为,儿童的语言发育必须遵循一定的轨迹;这一轨迹从深层意义上说,是复制和模仿该系统的进化轨迹。这意味着“放弃任何关于由遗传因素所设置的语言习得机制的观念”。语言的发展是后天的,沿着一个可定义的顺序而进行的,初始时意义和语音是无层次的。只有婴儿两岁进入高级意识阶段时,语法(词汇语法)的层次结构才出现。这一出现取决于婴儿在其生活环境中和他人的互相交往。Halliday从Edelman的这段讨论中清楚地看到语言的进化是人类进化的一个完整和必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语言是一个由社会而形成的系统,并逐渐发展成一个以社会为基础的自我。当然,Halliday对语言性质的刻画,即全面性、奢侈性、不定性、非自主性和易变性,是就这种进化了的成人语言系统而言的,它是社会化的、有层次的,按遗传原理进化发展的(Halliday,1997)。……

基于意义进化理论的语言构建性研究 作者简介

赵霞,江苏镇江人,英语语言文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系统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语言哲学。主持或主要参加了教育部、江苏省、镇江市和校级科研项目十多项。在《外国语》、《外语与外语教学》等全国核心期刊以及省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撰写论著、参译词典、参编高校教材和论文集多部。论文曾获“新时期教育技术发展前沿问题高层论坛三等奖”(中国教育技术学会授予)、“第五届江苏高校外语专业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二等奖”等奖项。曾荣获“苏州大学2013年优秀博士毕业研究生”称号。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