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是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在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和父亲一起去旅行(精)》为其散文作品集,收录了《我的回忆录》、《孟加拉印象》、《成就人生》三部作品。
亚洲**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用诗的语言,对生命加以肯定和礼赞。《和父亲一起去旅行(精)》为其散文作品集,收录了《我的回忆录》、《孟加拉印象》、《成就人生》三部作品。泰戈尔向我们展示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文化:这种文化在印度广袤宁静而又秘藏着珍宝的森林里达到了完美的境界;这种文化寻求的是灵魂的恬静和安宁,这与自然本身的生命是相互和谐的。泰戈尔向我们允诺说,这种恬静是人人可以企及的。
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 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他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913年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作含有深刻的宗教思想和哲学见解,在印度享有史诗般的地位,代表作有《飞鸟集》《新月集》《园丁集》《吉檀迦利》等。这些诗歌语言清丽、意韵隽永,将抒情和哲思巧妙结合,给人以无尽的美感和启迪。
苏曼殊作品精选 内容简介 苏曼殊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作家。他精通中、日、英、梵等几种语言。在小说、诗歌、散文、绘画等领域,他都取得很大成绩。他的小说大多脍炙人口,多...
两栖杂述 本书特色 《两栖杂述》是汪曾祺的文论集,收录了汪曾祺有关小说、散文、戏剧、民间文学创作,小说语言、审美趣味、民歌收集等关乎创作与欣赏的评论文章;谈其师...
《浮世绘的故事》内容简介:178幅折射众生百态的浮世绘经典。178幅浮世绘绝世名作。各个时期、不同流派的浮世绘或家佳作在此汇聚一
文汇原创丛书:我的视觉生活 本书特色 美丽来自“不务正业”。学的是经济,却走了爬格子的路,后来又搞影视,搞民间美术。杂乱无章,无“正业”可言,可是,生活却因此而...
加一片柠檬 内容简介 本系列书是作者描写饮食作品,散文、随笔。从台湾小吃店到香港的茶餐厅,从吃虫的男人到柚子小姐,从五更饭和四姨太到吃猪扒饭的表叔……一个个有趣...
《读书》1996年合订本(共2册) 本书特色 《读书》,创刊于1979年,是一本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杂志。《读书》关注书里书外的人和事,探讨大书小书涉及的社...
《六朝骈文与六朝社会》内容简介:本书重点研究了骈文在六朝社会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它所承载的内容和运用的场合,与当时政
大象版副刊文丛回家/副刊文丛 本书特色 本书是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在《姑苏晚报》上开设十年的随笔专栏的精选结集,分“书香家园”“杏坛信笔”“文心之旅”三辑,每篇...
天歌-走进中国火箭的摇篮-(增补版) 本书特色 何建明和天泉编著的《天歌》内容介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是中国火箭的摇篮,是中国航天的发祥地。在喜迎研究院50...
六点学术:荷马史诗导读 内容简介 《荷马史诗导读》以独到的见解,细致地解读、梳理了有荷马本人的思想形象及其史诗的历史,分析了荷马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干校六记 本书特色 《干校六记(精)》编著者杨绛。《干校六记(精)》是中国现代散文的高峰和典范。书中记述了1970~1972年间作者夫妇在河南干校的种种“琐细的...
文化生活译丛·英国风情 本书特色 这本书带我们去英国,经历春天的复活节和阴雨的仲夏,还有难得的秋阳和新年……参观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参加没有本科生参加的牛津大学毕...
画眼心声-韩羽自选集 内容简介 动画片《三个和尚》大概人们都不陌生,本书作者就是这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动画片的造型设计。他的画,“土里土气”又灵秀动人,其文亦如其画...
《人口战略》内容简介:本书分析了人口规模和年龄结构影响社会创新活力的主要机制,预测了中国未来的人口情况和中国经济的长期竞争
岛崎藤村散文选--外国名家散文丛书 本书特色 岛崎藤村系日本现代著名作家,其散文精深厚重,用语讲究,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眷恋之情,富有浓郁的田园生活情趣。岛崎藤...
《融合教育实践指南》内容简介:本书基于融合教育发展背景和游语影子老师项目的实践情况,主要从家校合作之家长篇、家校合作之学校
《这里是中国》内容简介:《这里是中国》由星球研究所近3年积累而成 国内第一部全视野中国地理科普著作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
《稻草人》内容简介: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是中国现当代史上最早也最好的童话集之一,悲天悯人的思想、美丽的语言和天真的童趣
弗兰肯斯坦在巴格达 本书特色 《弗兰肯斯坦在巴格达》是伊拉克小说家艾哈迈德·萨达维的长篇小说。冲突不断的巴格达,几乎每天都有袭击发生,本书的故事就在这样的背景下...
精彩摘录他先前怕孩子們比孩子們見老子還怕,總是低聲下气的。近來可也兩樣了,能說能鬧,我們的大良們也很喜歡和他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