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知青档案》内容真实,角度全面,图文并茂,再现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一历史事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其中,“我们的回忆”一篇,知青们从不同角度回忆、记述了下乡经历,揭示深刻,情真意切。“北大荒不会忘记”一篇以感人至深的笔触记述了一些知青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其他各篇也都史料翔实,见解独到,均是老知青和知青工作者的力作,值得一读。许多珍贵的老照片和相关的档案资料,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平添了可读性。
《北大荒知青档案》真实再现了当年的知青岁月,特别是还登载了许多珍贵的老照片和相关的档案资料,既有历史厚重感,也有很强的可读性。《北大荒知青档案》的出版不仅填补了鹤岗档案史志上的空白,而且对中国知青史的发掘研究,亦能有所补益。
《北大荒知青档案》:
太阳落山了,小咬便“上班了”。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蚊子、瞎虻和小咬一天三班倒。有的女队员被咬得哭着说:“我什么困难都能克服,就是抗不了蚊子、小咬和瞎虻。”说句实话,这对每个队员来说,的确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吃水就更困难了,渴了吃把雪,啃块冰,做饭的水到蜂蜜河、鸭蛋河去挑,五六里的路程,担子压在这些城市长大的青年肩上,肩膀肿了,磨出了泡,挑回的水仅能做饭用。
头一个冬天,急需做第二年生产准备,既要上山伐木,还得为生活做准备。**年没有车,要到几里外往回扛木柴烧。队员们天天顶着星星起床,披着月色归来。吃饭时,上半碗没吃完,下半碗就冻成了冰。蒸玉米面窝窝头,小了不够吃,所以一个窝头近一斤重,根本蒸不熟,吃一口黏糊糊的。人们风趣地说:“吃的黄金塔,住的海绵地(炉子一烧,地化了,脚踏上像海绵一样)。”劳动了一天,全身汗水湿透了衣服,坐在像冰窖一样的屋子里,全身冷得打哆嗦,团支部就组织唱歌、跳舞。说确切点是为了取暖就跳呀、唱呀来驱寒。钻进被窝更是凉,人们就说呀、唱呀,伴随着歌声进入梦乡。起床了,有一人唱,大家就随着都唱,歌声成了起床号。还有的同志就是在这样艰苦条件下,坚持学文化、记日记。于金娥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记下了垦荒队的艰苦生活史。
1956年,哈尔滨庄购置了18台胶轮车,走在当年的萝北公路上,就像今天的一个新式车队一样,人们用羡慕的眼光望着。赶车的人都是英俊的小伙子。你可曾想到,他们都是刚放下书包的学生,当时就是李庆阳、薛东发两人在家赶过车。开始时,上“破山头”的坡,因坡长又陡,只有他两个人一辆一辆地往上赶。1956年冬,车老板们比一般人更加辛苦,从肇兴往回拉菜,三天一趟,手脚冻得像猫咬似的疼痛,手脚冻肿,起了泡还坚持出车。记得一次从山里往回拉房木,因那时没有公路,只有我们自己的车走出的一条路,一场雪过后什么也看不到了。夜间往回走,迷了路,走了几个小时围山转了一圈,怎么也辨不清方向了,冻得坚持不了啦。还是薛东发大几岁,有办法,把一匹老马从车上卸了下来,随马走吧,老马识途。大家又急又累,气温在零下30多摄氏度,困得在车上就睡了。马车到家,已是起床的时间,队里起床的人看到满院子马车,老板们冻得个个僵了。
有一次在三道岗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我和中队长梁志峰坐在姜长财的车上,由于坡陡路滑,车闸突然失灵,车拉着一车房木像箭一样飞下山来,前边还有四台车,如撞上前车,后果难以想象。梁志峰急问怎么办?我当即回答往沟赶,车翻了可能会避免大事故。可是马怎么也不肯下沟,就在这十分危急的时刻,沟沿出现一辆马车,正在路边上吃草,挡住了向前的道路。马只有下沟了,车仰面朝天地翻了,把我抛到几米远的地方。当我爬起来时,一看车轮还转着,马四蹄朝天,梁志峰双腿压在一车大木头下边。我呼喊着老梁,吓得我腿都发软了。当大家赶到七手八脚地将他拉出来,很幸运,一点也没压着,原来他双腿上的木头被一个塔头墩子顶住了。这些来时还是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的青年,很快就能担负着各种艰巨的任务了。
1957年的冬天,为了搞好副业生产,我和队员韩守臣同萝北县一位林业技术员到尖山去看林场。行走在二三尺深的雪地里,每走一步都要付出全身的力气。当走到林场时,面前一个雪墙,就爬了两个多小时。又过两趟水沟,汗出光了,衣服湿透了,力气消耗没了,就在山坡上过夜。用手薅点草尖,砍点树枝,在山坡上点火取暖。火好像跟我们作对,怎么也燃不起来,身上的衣服冻得硬邦邦的。技术员哭了,眼看要被这寒冷的天气夺去生命。得想办法,争取活过来。我当时说:“共产党员死都不怕,哭什么?”他说:“你们没家没业怕啥!”这不,外人把垦荒队看成没家没业的孤儿。他们想:有家谁来垦荒遭这份罪呢?我们三个人全身冻得抽筋,直挺挺的,心里明白,嘴里也能说话,就是动不了,眼看就要冻死。多亏老天有照应,山里起了风,顿时大火燃烧起来,我头钻进雪里,两条腿伸进大火里。这时,三个人都已冻得抽筋,谁也管不了谁。经过火烤,棉裤、鞋子被火烤化了半截,一夜的烟熏火烤,眼睛被烟熏得像针扎一样的疼。加上雪光一照,眼睁不开,一看东西就疼得像针刺一样。第二天,用书包把脚裹起来,三个人扯着一个木杆,才返回来。队员们见了我们都不认识了。
伐木头在大山里边,几十里的山路。一天晚上9点多钟,队伍出发了,伐木队突击队长朱荣正走在队伍前头。大家冒着刺骨的寒风,有说有笑,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崎岖不平的路上。队伍进山后,清点一下人数,忽然发现多了几个人,怎么越走越多呢?原来没被批准的几个女队员偷偷地赶了上来。在山里就更苦了,住在用草搭的帐篷里,风天帐篷里灯都点不着。一天晚上,在人们睡梦中,女宿舍帐篷里发了水。
帐篷是在平坦的一块草地上,原来下边有个温泉,大铁桶的炉子就在泉边,下边化了,泉水流了一帐篷。
人们劳累了一天,睡得熟熟的,水进了被窝,湿透了衣被才发现。女队员尖声喊叫着,跑到男宿舍,等男队员起来为她们抱棉衣被褥时,不少已冻在冰上。山上的生活就更困难了,一冬没顿熟饭,更谈不上菜了。下山时,衣服被划成一条条的,棉花套子丢了,用把乌拉草续上,腰扎个草绳,看上去活像个原始人。
朱荣正10个脚趾甲冻掉了,一声没吱,后来是开春下稻田时别人才发现的。单友俊这个小个子青年,体小力单,但干起活来像个小老虎,脚冻肿了,也不敢说一声,怕动员他下山。何止他一个?人们就是这样在大山里坚持了下来。
……
本书乃著名史家王尔敏先生关于晚清军事史研究的名作,先生寻绎演说晚清军制的沿革与迁变,由湘(军)入淮(军),将淮军的缘起、
《5G无线网络优化实践》内容简介:本书对日常5G无线网络维护和优化过程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系统介绍,侧重介绍NR空口和信令流程
当代中国学术文库海外卷:西洋政治思想史(现代英国篇) 本书特色 当代英国有一支政治思想的传统是极为特别的,它源于时事忧患中,成长于学院殿堂之思辨或乡绅名士之文藻...
《花前琐记》内容简介:《花前琐记》为周瘦鹃先生随笔集,包括“好女儿花”“岁朝清供”“岁寒二友”“橘的天下”“得水能仙天与齐
血战-朝鲜战争全景纪实-V 本书特色 本书的文字就是刨开冰雪、抬出蒙难者遗体的过程——它将通过众多幸存者之口,讲述朝鲜战争爆发的**年冬天,在东部战线,志愿军第...
科学中的政治 本书特色《科学中的政治》是江晓原、方益昉关于科学政治学研究的新作。本书以鲜明的立场,讨论了当下*重要的若干科学争议,包括转基因主粮争议、黄禹锡事件...
中国古代刑罚政治观 内容简介 这部文集共收录论文17篇,是作者在2002年以来发表和撰写的文章,其中有些是作者自己署名发表的,有的是与作者好友葛荃共同署名发表,...
巴黎与圣彼得堡三百年罗曼史 本书特色 历史从基本来面目来看,似乎比小说还更跌宕起伏。俄裔法籍历史学家、前苏联外交官眼中的法俄之恋,探索俄罗斯灵魂,也向法兰西智慧...
《海潮心事》内容简介:★真正让她们分离的,不是生老病死,而是秘密与谎言。★《每日邮报》、《书单》杂志齐赞!被译作20多种语言
《汤显祖与晚明戏曲的嬗变(增订版)》内容简介:汤显祖是中国文学史、戏曲史中的重要人物,本书从汤显祖文学理念的多重性、“汤沈
共产党执政与社会主义建设-原苏东国家工人阶级政党执政的历史经验 目录 **篇原苏东共产党探索执政方式的历史**章列宁对共产党执政方式的探索**节十月革命后列宁对...
北宋政治改革风云中的领袖人物王安石,以其“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流俗之言不足恤”的精神,当北宋中期积弊已深、内忧外患扰攘之际,以一身任天下之责,推展以富国富民...
大跃进的发动 本书特色 “大跃进”运动给人们留下了很多的历史启示,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只有科学发展才能协调发展、全面发展,也才能可持续发展,也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才...
大道与歧途-政治铁流中的书生本色 本书特色穿透历史迷雾,揭露深藏内幕。五四至建国初期,是社会的大动荡、大转型时期,各色人等粉墨登场,其中,*值得一说的,是那些与...
周永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人类学系教授。曾任美国华盛顿著名智库威尔逊中心、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研究领域为历史和政治人...
新四军抗战纪实 本书特色 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的历史中*为光辉灿烂的一页。本书以严谨的学术风格和生动活泼的纪实文笔,既为读者提供了新...
《Python+Superset:商业智能数据分析与实战》内容简介:本书通过实际案例深入介绍了基于Python的开源商业智能工具Apache Superset
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舆论战研究的专著。地球上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舆论,有了阶级就有了战争。舆论与战争如影随形,紧密结合,使战
甲午战争的千条细节 本书特色 作者所作1000条微博讲述甲午战争的历史细节,在网上互动非常热烈,本书特此辑录成书,从中日外交战、情报战、舆论战、国民、军人、军事...
普遍主义与多元文化-霸权主义与恐怖主义的文化根源及其关系研究 本书特色 《普遍主义与多元文化:霸权主义与恐怖主义的文化根源及其关系研究》:政治文化与政治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