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知青档案》内容真实,角度全面,图文并茂,再现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一历史事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其中,“我们的回忆”一篇,知青们从不同角度回忆、记述了下乡经历,揭示深刻,情真意切。“北大荒不会忘记”一篇以感人至深的笔触记述了一些知青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其他各篇也都史料翔实,见解独到,均是老知青和知青工作者的力作,值得一读。许多珍贵的老照片和相关的档案资料,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平添了可读性。
《北大荒知青档案》真实再现了当年的知青岁月,特别是还登载了许多珍贵的老照片和相关的档案资料,既有历史厚重感,也有很强的可读性。《北大荒知青档案》的出版不仅填补了鹤岗档案史志上的空白,而且对中国知青史的发掘研究,亦能有所补益。
《北大荒知青档案》:
太阳落山了,小咬便“上班了”。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蚊子、瞎虻和小咬一天三班倒。有的女队员被咬得哭着说:“我什么困难都能克服,就是抗不了蚊子、小咬和瞎虻。”说句实话,这对每个队员来说,的确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吃水就更困难了,渴了吃把雪,啃块冰,做饭的水到蜂蜜河、鸭蛋河去挑,五六里的路程,担子压在这些城市长大的青年肩上,肩膀肿了,磨出了泡,挑回的水仅能做饭用。
头一个冬天,急需做第二年生产准备,既要上山伐木,还得为生活做准备。**年没有车,要到几里外往回扛木柴烧。队员们天天顶着星星起床,披着月色归来。吃饭时,上半碗没吃完,下半碗就冻成了冰。蒸玉米面窝窝头,小了不够吃,所以一个窝头近一斤重,根本蒸不熟,吃一口黏糊糊的。人们风趣地说:“吃的黄金塔,住的海绵地(炉子一烧,地化了,脚踏上像海绵一样)。”劳动了一天,全身汗水湿透了衣服,坐在像冰窖一样的屋子里,全身冷得打哆嗦,团支部就组织唱歌、跳舞。说确切点是为了取暖就跳呀、唱呀来驱寒。钻进被窝更是凉,人们就说呀、唱呀,伴随着歌声进入梦乡。起床了,有一人唱,大家就随着都唱,歌声成了起床号。还有的同志就是在这样艰苦条件下,坚持学文化、记日记。于金娥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记下了垦荒队的艰苦生活史。
1956年,哈尔滨庄购置了18台胶轮车,走在当年的萝北公路上,就像今天的一个新式车队一样,人们用羡慕的眼光望着。赶车的人都是英俊的小伙子。你可曾想到,他们都是刚放下书包的学生,当时就是李庆阳、薛东发两人在家赶过车。开始时,上“破山头”的坡,因坡长又陡,只有他两个人一辆一辆地往上赶。1956年冬,车老板们比一般人更加辛苦,从肇兴往回拉菜,三天一趟,手脚冻得像猫咬似的疼痛,手脚冻肿,起了泡还坚持出车。记得一次从山里往回拉房木,因那时没有公路,只有我们自己的车走出的一条路,一场雪过后什么也看不到了。夜间往回走,迷了路,走了几个小时围山转了一圈,怎么也辨不清方向了,冻得坚持不了啦。还是薛东发大几岁,有办法,把一匹老马从车上卸了下来,随马走吧,老马识途。大家又急又累,气温在零下30多摄氏度,困得在车上就睡了。马车到家,已是起床的时间,队里起床的人看到满院子马车,老板们冻得个个僵了。
有一次在三道岗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我和中队长梁志峰坐在姜长财的车上,由于坡陡路滑,车闸突然失灵,车拉着一车房木像箭一样飞下山来,前边还有四台车,如撞上前车,后果难以想象。梁志峰急问怎么办?我当即回答往沟赶,车翻了可能会避免大事故。可是马怎么也不肯下沟,就在这十分危急的时刻,沟沿出现一辆马车,正在路边上吃草,挡住了向前的道路。马只有下沟了,车仰面朝天地翻了,把我抛到几米远的地方。当我爬起来时,一看车轮还转着,马四蹄朝天,梁志峰双腿压在一车大木头下边。我呼喊着老梁,吓得我腿都发软了。当大家赶到七手八脚地将他拉出来,很幸运,一点也没压着,原来他双腿上的木头被一个塔头墩子顶住了。这些来时还是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的青年,很快就能担负着各种艰巨的任务了。
1957年的冬天,为了搞好副业生产,我和队员韩守臣同萝北县一位林业技术员到尖山去看林场。行走在二三尺深的雪地里,每走一步都要付出全身的力气。当走到林场时,面前一个雪墙,就爬了两个多小时。又过两趟水沟,汗出光了,衣服湿透了,力气消耗没了,就在山坡上过夜。用手薅点草尖,砍点树枝,在山坡上点火取暖。火好像跟我们作对,怎么也燃不起来,身上的衣服冻得硬邦邦的。技术员哭了,眼看要被这寒冷的天气夺去生命。得想办法,争取活过来。我当时说:“共产党员死都不怕,哭什么?”他说:“你们没家没业怕啥!”这不,外人把垦荒队看成没家没业的孤儿。他们想:有家谁来垦荒遭这份罪呢?我们三个人全身冻得抽筋,直挺挺的,心里明白,嘴里也能说话,就是动不了,眼看就要冻死。多亏老天有照应,山里起了风,顿时大火燃烧起来,我头钻进雪里,两条腿伸进大火里。这时,三个人都已冻得抽筋,谁也管不了谁。经过火烤,棉裤、鞋子被火烤化了半截,一夜的烟熏火烤,眼睛被烟熏得像针扎一样的疼。加上雪光一照,眼睁不开,一看东西就疼得像针刺一样。第二天,用书包把脚裹起来,三个人扯着一个木杆,才返回来。队员们见了我们都不认识了。
伐木头在大山里边,几十里的山路。一天晚上9点多钟,队伍出发了,伐木队突击队长朱荣正走在队伍前头。大家冒着刺骨的寒风,有说有笑,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崎岖不平的路上。队伍进山后,清点一下人数,忽然发现多了几个人,怎么越走越多呢?原来没被批准的几个女队员偷偷地赶了上来。在山里就更苦了,住在用草搭的帐篷里,风天帐篷里灯都点不着。一天晚上,在人们睡梦中,女宿舍帐篷里发了水。
帐篷是在平坦的一块草地上,原来下边有个温泉,大铁桶的炉子就在泉边,下边化了,泉水流了一帐篷。
人们劳累了一天,睡得熟熟的,水进了被窝,湿透了衣被才发现。女队员尖声喊叫着,跑到男宿舍,等男队员起来为她们抱棉衣被褥时,不少已冻在冰上。山上的生活就更困难了,一冬没顿熟饭,更谈不上菜了。下山时,衣服被划成一条条的,棉花套子丢了,用把乌拉草续上,腰扎个草绳,看上去活像个原始人。
朱荣正10个脚趾甲冻掉了,一声没吱,后来是开春下稻田时别人才发现的。单友俊这个小个子青年,体小力单,但干起活来像个小老虎,脚冻肿了,也不敢说一声,怕动员他下山。何止他一个?人们就是这样在大山里坚持了下来。
……
官德 本书特色 习近平:用权讲官德中国首部系统性讲述官德的作品散文大家、原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元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梁衡精心之作高官讲官德 行文如流水为公、为民、诚...
作者简介:沃格林(Eric Voegelin,1901-1985)/ 20世纪西方著名的政治哲学家。在实证主义政治科学独领风骚的年代里,沃格林凭借渊博的学问和深...
《超文化:文化与全球化》内容简介:因新技术而加速的全球化进程,正在“去远”文化空间,由此产生的“切近”创造了丰富的文化生活
赵忆宁,《21世纪经济报道》首席记者。1959年生于北京, 1983—2003年在新华通讯社《瞭望新闻周刊》担任记者,先后任职于政治、文化、经济、热点与专题五个...
执政中国-共五卷 本书特色 《60执政中国第1~5卷(套装共5卷)》:辉煌历程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点书系。执政中国-共五卷 内容简介 简介该书系客观记录了新...
《窦娥冤:关汉卿选集(高中部分)》内容简介:关汉卿是我国最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之一,也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他的作品中最著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840~1926 内容简介 本书所述,起自鸦片战争,止于北伐战争,将这近百年来中国的政治变化分为三个段落:**个段落为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第...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921-2021百年百部红旗谱长征中的名战名将 本书特色 《长征中的名战名将》主要讲述了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八万中央红...
《李商隐诗选》内容简介:后人对李商隐的诗有千百种解读,因为他笔下有太多精彩绝伦、扣人心弦的文句:有百转千回的诉情抒意、也有
陌生的多样性歧异时代的宪政主义 内容简介 1994年,塔利教授应邀担任首届约翰·罗伯特·西利讲座的演讲人。西利讲座为英国剑桥大学历史系与出版社共同主办,邀请国际...
国防经济学手册(第2卷) 内容简介 本《经济学手册》是手册性质的系列著作,其目的在于为专业研究人员和高学位的研究生提供*有权威性的资料来源、参考文献和阅读...
修昔底德:神话与历史之间 内容简介 本书从探讨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起源入手,通过研究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雅典的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深入剖析了修昔底德的历史观。全书分二...
空军大辞典 内容简介 《空军大辞典》的出版,是近年来空军军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一项重要成果。这是中国历史上**部介绍空军知识的大型辞书。中国是世界上*早进行航空探索...
走进怀仁堂-红色往事-一 本书特色 《走进怀仁堂(1红色往事)》记述了近30位极富个性和传奇色彩的共和国开国将帅的故事。作者董保存通过亲身采访获取的一手...
从严管党治党 本书特色 本书在全面回顾总结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及其发挥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对新形势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深刻内涵、基本规范、实...
教範とは、各国の軍隊が編纂する教科書・マニュアルのようなもので、各国の軍事行動のドクトリン(基本的な思想・原則)が反映さ
民国军事近纪(广东军事纪) 本书特色 《民国军事近纪》记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洋各派系的形成,北洋各师旅建制与沿革,直皖、直奉、江浙战争经过,各地方小军阀的派系起...
【编辑推荐】哥伦比亚大学荣誉教授弗里茨·R. 斯特恩的经典力作。作者通过分析拉加德、朗本和范登布鲁克这三位主要现代德国批评家的思想和影响,深度解析了德国是如何从...
《可以失败,不能失落》内容简介:人生就像洪水奔流,如果不碰到暗礁,就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我们怕的不是失败,而是失去从头再来
作品目录上册第一章、美军作战思想…………………………………(1)第一节、联合军种作战与联军作战………………(1)第二节、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