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斐逊的回忆录为我们解开**强国的诞生
杰斐逊为我们叙述了他的经历以及他生活的那个史诗般的年代
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创造了世界上**个联邦总统制共和制国家
北美十三个殖民地反对宗主国压迫、争取民族解放的革命战争。
是小国战胜大国,弱国战胜强国的典型战例,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
本书是杰斐逊在美国独立战争后的回忆录,从杰斐逊自己的角度叙述了他在战争时期的经历,以及他生活的那个史诗般的年代。同时也介绍了杰斐逊一些鲜为人知的趣闻轶事,使得该书既深刻,又生动,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全书主要分为两部分:**部分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全记录,其中讲述了北美殖民地在英国政府的压迫下寻求独立的过程,北美殖民地人民在杰斐逊、富兰克林等一批领导者的带领下所进行的斗争和面对的诸多困难。第二部分为独立战争期间的信件往来,像我们揭示了很多我们不曾了解的历史真相。
同时,本书中还插入了大量相关照片,以此增强文字的说明效果。
第六章《独立宣言》的起草过程
不久,第二稿的宣言产生了。迪金森先生在这方面的才能确实很突出,他所修改的宣言照顾了各方的情绪和诉求。与其说是修改,还不如说是重写。因为只保留了原来的宣言的*后四段话,以及前一段的一半。
这份经过修改的宣言首先得到了我们的认可,随后被提交给了大陆会议。几乎没有任何的波折,“大陆会议”就通过了这份宣言。
鉴于迪金森先生在这方面的才能,“大陆会议”又把草拟致英国国王的第二个请愿书的任务交给了他,希望他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拟出草稿。
迪金森先生不负众望,又很快拟好了这份请愿书。可是对于请愿书的内容,部分代表是有异议的。但是,此时的“大陆会议”在想法上还是偏向于迪金森的观点,这份请愿书没有经过任何修改就通过了。
通过“大陆会议”的这一表现,我们已经意识到它并不希望我们这一机构里的任何成员走得太远。所以,那时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满意“大陆会议”的一些做法了。
对这份文件的通过表示*满意的是迪金森。当宣布请愿书通过之后,他情不自禁地站起来表达自己的满意情绪,并有些自得地说:“主席先生,在这个文件上只有一个词我不满意,那就是大陆会议这个词。”
他的这一言论刚刚发出,就遭到了参会代表的激烈反驳。本?哈里森立刻站起来大声说:“主席先生,在这文件上只有一个词我感到满意,那就是‘大陆会议’这个词。”
1775年7月22日,为了商议和答复诺斯勋爵提出的和解性建议,我以及富兰克林博士、亚当斯先生、利文斯顿先生被指定组成一个委员会。但是,弗吉尼亚议会在这个问题上所进行的答复已经获得了通过,而这份答复正是我起草的,所以这一次我又当仁不让地成为报告的起草者,这也是为什么两次答复的内容要点都相同的原因。
1776年5月15日,更为激烈的声音从弗吉尼亚议会中发了出来。弗吉尼亚议会指示在“大陆会议”的代表向“大陆会议”提出宣布殖民地对大不列颠独立的建议。这个建议在“大陆会议”中引发了更大的波澜。为此,“大陆会议”还专门指定了一个委员会去准备一项权利宣言以及制定成立政府的计划。
1776年6月7日,星期五。参加“大陆会议”的弗吉尼亚代表遵照选民的意愿,正式向大陆会议提出了要求宣布联合殖民地成为自由独立国家的要求。要求解除联合殖民地与英国政府以及国王之间的一切效忠,完全取消与大不列颠国家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而且,还要求“大陆会议”组织成立一个联系更加紧密的联邦政府,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寻求外国援助,以应对殖民地宣布独立以后可能面临的英国政府的报复以及其他一些实际困难。
当天,由于参会的代表们还在纠结于其他的事情,这样一个重大的事情也不可能草草地否决或者通过。因此,大会决定把这个建议延迟到第二天处理,让参会的代表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考虑。
1776年6月8日,星期六。按照头一天大会的安排,早上10点,对宣布联合殖民地独立建议的讨论开始了。代表们对于这件事情都非常谨慎,为了避免过于草率和考虑不充分,大会成立一个全体委员会,并再次把讨论这个主题的时间进行了顺延,放在了星期一,也就是6月10日。
在此后的两次会议讨论中,酝酿已久的代表们终于开始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对这个建议的争论主要集中在美利坚是否有能力应对宣布独立后的状况。威尔逊、R.利文斯顿、爱德华?拉特里奇、迪金森等人提出了他们的顾虑。对于当时代表们的一些想法,我还记得一部分。这里,我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罗列。
威尔逊等人说,尽管他们都很理解这个建议,并且也认为美利坚已经不可能再与大不列颠联合起来,两者之间的关系也不可能再回到过去。不过,他们认为现在并不是通过这个决议的*好时机。为此,他们还详细地说明了他们反对的理由:
“殖民地过去采取重大的步骤,任何的决定都不是我们去要求人民怎么做,而是人民要求我们那样做的时候,我们才能去做。所有的事例已经证明,这样的办法是*明智、*正当的。因为人民是我们*重要的力量,如果得不到他们的支持,我们的宣言是不可能实现的。
“在马里兰、特拉华、宾夕法尼亚、新泽西、纽约等广大的中部殖民地地区,那些地方的人民独立自由的意识尚未完全觉醒,他们还没有成熟到急切期盼摆脱英国的地步。因此,需要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变得更加成熟,让他们自觉加入美利坚的普遍呼声中去。
“5月15日,会议通过的关于禁止行使来自英国国王的一切权力的决议,虽然在北美大部分地区得到了民众的支持。却激起了中部殖民地部分民众的反对,造成了一定的骚动。这些状况表明,中部殖民地的居民面对立刻与母国分离的决定,在思想上和感情上都存在一定的障碍。”
“并不是所有的殖民地都同意马上与英国脱离关系,这种意愿还体现在‘大陆会议’的代表们身上。已经有一些殖民地明确表示过,会禁止他们的代表同意《独立宣言》的通过。还有一部分殖民地的代表正处于模棱两可之中,既没有表示明确的反对,也没有表达支持的意见。
“宣布独立应该是整个美利坚共同的事业,如果有任何一个殖民地不承认这个宣言,或者该殖民地的代表没有得到遵循宣言的要求,宣布殖民地独立,那么,这样的宣言就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其他的殖民地是没有权力代替不同意独立的殖民地宣布独立的,也不可能代替他们决定殖民地的前途和命运。到头来,我们得到的就不是整个美利坚的独立,而是部分殖民地的相互独立。这样的结果没有任何意义。
“目前,还有部分殖民地在讨论独立的问题。例如,宾夕法尼亚州的议会就正在楼上召开。他们的代表会议即将在数日内召开。纽约的代表会议也正在开会。新泽西、特拉华诸州的代表会议也将在下周一召开。这些州的议会对于独立的问题,还没有*终的统一的意见。只有等他们开完会,并向他们的代表们宣布*终意见以后,我们才能考虑下一步的工作。
“如果不全盘考虑,太过于匆忙通过这个宣言,一些代表很有可能会退出,连带的效应就是他们所在的殖民地退出联邦,整个美利坚就会处于四分五裂之中。分裂即意味着美利坚力量的削弱,这样的削弱并不仅仅局限在力量上,还表现在联邦的未来走向上。无论我们争取多少援助,与多少外国结成联盟弥补分裂所造成的损失。这是所有热爱美利坚的人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更危险的情况是,一旦美利坚的联邦发生了分裂,那些信誓旦旦愿意成为我们盟友的国家极有可能拒绝和我们联盟,或者我们陷入穷途末路之中,或者吞并我们,把我们置于他们的权力控制之下。到时候,我们面对的情况会比英国政府所给予我们的环境更加艰难,更加不利。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这个考虑不全面的、冲动的宣言。
“那些目前对我们表现出些许善意,应承我们将会与我们建立联盟的国家,我们除了寄希望于他们遵守诺言以外,没有任何其他的理由和手段来保证他们与我们如期建立联盟。
“而且,美洲大陆建立殖民地的国家,除了英国以外,还有法国和西班牙。他们目前虽然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与英国政府的角逐之中,但是当我们独立后,他们有理由,也会采取相应的手段戒备、限制我们。因为他们会害怕美利坚这个新兴国家的崛起会有一天夺取他们在美洲的所有土地。
“面对四分五裂、不堪一击的美利坚联邦,或许法国、西班牙等国家会与英国政府暂时达成一致。英国政府如果不再次实现对北美殖民地的统治,它就会陷入困境之中无法自拔。迫于形势,或许英国宫廷会同意与他们一起瓜分联邦的领土。到那时候,加拿大可能会被归还给法国,佛罗里达可能会被归还给西班牙,而英国政府会再次恢复对其他殖民地的统治。
“当然,以上的内容可能是即将发生的事实,也有可能是我们杞人忧天的猜测。不久之后,我们就能够从我们的情报员手中得到相关的真实情况。现在,他们已经被我们派往巴黎收集法国宫廷的情报,了解法国人的真正意图。
“如果法国人对我们抱有善意,愿意帮助我们,并且会根据我们与英国政府之间战争的情况来决定下一步的计划,我们就可以期待按照更好的条件与法国结成联盟。我们必须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好包括争取外援在内的一切准备,虽然我们坚信美利坚一定会取得*终的胜利,但是结果还没有到来的时候,绝对不能有任何掉以轻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我们的同盟者们给予我们的援助准时到达。如果我们宣布独立的时机不对,与我们相距很远的盟友们又没有提前做好准备,那么在即将到来的战役中,我们不可能得到任何援助。
“在我们宣布完全独立,与英国政府断绝一切联系,并处于敌对状态之前,如果我们能够首先与盟友们谈好联盟的条件,达成同盟的协议,这将是*稳健的做法。
“如果我们能够与盟友们达成一致,我们的大使也做好了出航的准备,那么,我们那时候宣布《独立宣言》,会比现在宣布更加有意义。”
J.亚当斯、李威思先生以及一部分与他们观点相似的人,也说出了他们的主张:
“与英国分离的政策或者权利已经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没有任何一位绅士对于这个问题提出过反对意见,也没有任何一位绅士认为美利坚联邦还能够与英国政府恢复联系。他们有些人之所以会反对,并不是反对宣言的本身,而是认为宣布的时机并不合适。而且问题的本身并不在于宣布独立的过程,我们现在的地位并不是因为宣布独立才改变的。北美诸州的独立实际上早已经成为一个既定的事实,宣布独立只是把这个事实告诉更多的人而已。
“有代表认为我们宣布独立就是完全断绝与英国在政治上的联系。实际上,说到我们与英国政府和英国人民之间的关系,我们早就是,而且一直是独立于他们的。他们对我们的种种限制,例如在贸易限制上之所以能够产生作用,并不是宗主国对于属地所具有的行政权力在产生作用,而是我们自己对于母国的一种默认和放纵。从一开始到现在,殖民地与英国政府之间的联系都只是简单的联邦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是不应该有任何强制性的,或者义务性的约束。而且,这种不稳定的联系现在已经由于二者之间的冲突,而不可避免地减弱到了微乎其微的地步。
“至于我们与英国国王之间的关系,曾经我们是效忠于他的,并且愿意遵从他的命令。然而,这种效忠的关系,到目前为止,已经不复存在了。由于国王同意了英国议会针对殖民地的一些行动,已经支持英国政府对殖民地发动战争,他很显然已经不值得我们去效忠了。所有的臣民都应该在国王的保护之下,受到国王的庇护。可英国国王的做法已经把殖民地的人民排除出了他的保护范围。所有的事情都证明我们早就处在他的保护之外了。所有的人都知道,法律规定了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效忠和保护也应该是密不可分的,效忠者应该得到保护,受到保护才值得效忠。当一个方面被撤回之后,另一个方面马上不复存在了。
……
这场战争是一场军事斗争,是一场外交斗争,更是一场政治斗争政治斗争是由我们祖国的天才政治家杰斐逊先生领导的。这三场斗争组成了美国独立战争不可分割的整体。同时,我的见解是,杰斐逊先生在政治、法律方面的有效的、忠诚的工作更重要一些,这些方面的胜利从根本上赢得了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归心,捍卫了战争的胜利果实。
——美国“文学之父”、历史学家华盛顿欧文
非常钦佩杰斐逊的博学多才,全书我最喜欢的是书信部分,一些信中还谈到了当时美国的地理、人文、自然和城市条件等。具有真实性。--------自由骑士
想要了解美国独立战争?这是亲历者的回忆录。想要了解《独立宣言》?本书作者是起草者。想要了解美国成为霸主的原因?这是应该拥有的书籍。 ---------佚名
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生于弗吉尼亚,曾为农夫、律师、科学家、音乐家、哲学家、建筑师,更是美国第三任总统、《独立宣言》的起草者、《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令》的制定者、“美元之父”、开拓美国领土最大的人、美国民主党的鼻祖、弗吉尼亚大学的创始人。杰斐逊一生充满矛盾:他出生于富裕家庭,去世时却贫困潦倒;他蓄有大批奴隶,却一生反对奴隶制度;他与人为善、乐于交友,却与《独立宣言》的签署人之一、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形同陌路。在美国政治史上,杰斐逊与华盛顿、罗斯福、林肯齐名。美国总统山上的四个总统头像,其中一个便是杰斐逊。
第六章《独立宣言》的起草过程
不久,第二稿的宣言产生了。迪金森先生在这方面的才能确实很突出,他所修改的宣言照顾了各方的情绪和诉求。与其说是修改,还不如说是重写。因为只保留了原来的宣言的*后四段话,以及前一段的一半。
这份经过修改的宣言首先得到了我们的认可,随后被提交给了大陆会议。几乎没有任何的波折,“大陆会议”就通过了这份宣言。
鉴于迪金森先生在这方面的才能,“大陆会议”又把草拟致英国国王的第二个请愿书的任务交给了他,希望他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拟出草稿。
迪金森先生不负众望,又很快拟好了这份请愿书。可是对于请愿书的内容,部分代表是有异议的。但是,此时的“大陆会议”在想法上还是偏向于迪金森的观点,这份请愿书没有经过任何修改就通过了。
通过“大陆会议”的这一表现,我们已经意识到它并不希望我们这一机构里的任何成员走得太远。所以,那时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满意“大陆会议”的一些做法了。
对这份文件的通过表示*满意的是迪金森。当宣布请愿书通过之后,他情不自禁地站起来表达自己的满意情绪,并有些自得地说:“主席先生,在这个文件上只有一个词我不满意,那就是大陆会议这个词。”
他的这一言论刚刚发出,就遭到了参会代表的激烈反驳。本?哈里森立刻站起来大声说:“主席先生,在这文件上只有一个词我感到满意,那就是‘大陆会议’这个词。”
1775年7月22日,为了商议和答复诺斯勋爵提出的和解性建议,我以及富兰克林博士、亚当斯先生、利文斯顿先生被指定组成一个委员会。但是,弗吉尼亚议会在这个问题上所进行的答复已经获得了通过,而这份答复正是我起草的,所以这一次我又当仁不让地成为报告的起草者,这也是为什么两次答复的内容要点都相同的原因。
1776年5月15日,更为激烈的声音从弗吉尼亚议会中发了出来。弗吉尼亚议会指示在“大陆会议”的代表向“大陆会议”提出宣布殖民地对大不列颠独立的建议。这个建议在“大陆会议”中引发了更大的波澜。为此,“大陆会议”还专门指定了一个委员会去准备一项权利宣言以及制定成立政府的计划。
1776年6月7日,星期五。参加“大陆会议”的弗吉尼亚代表遵照选民的意愿,正式向大陆会议提出了要求宣布联合殖民地成为自由独立国家的要求。要求解除联合殖民地与英国政府以及国王之间的一切效忠,完全取消与大不列颠国家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而且,还要求“大陆会议”组织成立一个联系更加紧密的联邦政府,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寻求外国援助,以应对殖民地宣布独立以后可能面临的英国政府的报复以及其他一些实际困难。
当天,由于参会的代表们还在纠结于其他的事情,这样一个重大的事情也不可能草草地否决或者通过。因此,大会决定把这个建议延迟到第二天处理,让参会的代表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考虑。
1776年6月8日,星期六。按照头一天大会的安排,早上10点,对宣布联合殖民地独立建议的讨论开始了。代表们对于这件事情都非常谨慎,为了避免过于草率和考虑不充分,大会成立一个全体委员会,并再次把讨论这个主题的时间进行了顺延,放在了星期一,也就是6月10日。
在此后的两次会议讨论中,酝酿已久的代表们终于开始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对这个建议的争论主要集中在美利坚是否有能力应对宣布独立后的状况。威尔逊、R.利文斯顿、爱德华?拉特里奇、迪金森等人提出了他们的顾虑。对于当时代表们的一些想法,我还记得一部分。这里,我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罗列。
威尔逊等人说,尽管他们都很理解这个建议,并且也认为美利坚已经不可能再与大不列颠联合起来,两者之间的关系也不可能再回到过去。不过,他们认为现在并不是通过这个决议的*好时机。为此,他们还详细地说明了他们反对的理由:
“殖民地过去采取重大的步骤,任何的决定都不是我们去要求人民怎么做,而是人民要求我们那样做的时候,我们才能去做。所有的事例已经证明,这样的办法是*明智、*正当的。因为人民是我们*重要的力量,如果得不到他们的支持,我们的宣言是不可能实现的。
“在马里兰、特拉华、宾夕法尼亚、新泽西、纽约等广大的中部殖民地地区,那些地方的人民独立自由的意识尚未完全觉醒,他们还没有成熟到急切期盼摆脱英国的地步。因此,需要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变得更加成熟,让他们自觉加入美利坚的普遍呼声中去。
“5月15日,会议通过的关于禁止行使来自英国国王的一切权力的决议,虽然在北美大部分地区得到了民众的支持。却激起了中部殖民地部分民众的反对,造成了一定的骚动。这些状况表明,中部殖民地的居民面对立刻与母国分离的决定,在思想上和感情上都存在一定的障碍。”
“并不是所有的殖民地都同意马上与英国脱离关系,这种意愿还体现在‘大陆会议’的代表们身上。已经有一些殖民地明确表示过,会禁止他们的代表同意《独立宣言》的通过。还有一部分殖民地的代表正处于模棱两可之中,既没有表示明确的反对,也没有表达支持的意见。
“宣布独立应该是整个美利坚共同的事业,如果有任何一个殖民地不承认这个宣言,或者该殖民地的代表没有得到遵循宣言的要求,宣布殖民地独立,那么,这样的宣言就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其他的殖民地是没有权力代替不同意独立的殖民地宣布独立的,也不可能代替他们决定殖民地的前途和命运。到头来,我们得到的就不是整个美利坚的独立,而是部分殖民地的相互独立。这样的结果没有任何意义。
“目前,还有部分殖民地在讨论独立的问题。例如,宾夕法尼亚州的议会就正在楼上召开。他们的代表会议即将在数日内召开。纽约的代表会议也正在开会。新泽西、特拉华诸州的代表会议也将在下周一召开。这些州的议会对于独立的问题,还没有*终的统一的意见。只有等他们开完会,并向他们的代表们宣布*终意见以后,我们才能考虑下一步的工作。
“如果不全盘考虑,太过于匆忙通过这个宣言,一些代表很有可能会退出,连带的效应就是他们所在的殖民地退出联邦,整个美利坚就会处于四分五裂之中。分裂即意味着美利坚力量的削弱,这样的削弱并不仅仅局限在力量上,还表现在联邦的未来走向上。无论我们争取多少援助,与多少外国结成联盟弥补分裂所造成的损失。这是所有热爱美利坚的人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更危险的情况是,一旦美利坚的联邦发生了分裂,那些信誓旦旦愿意成为我们盟友的国家极有可能拒绝和我们联盟,或者我们陷入穷途末路之中,或者吞并我们,把我们置于他们的权力控制之下。到时候,我们面对的情况会比英国政府所给予我们的环境更加艰难,更加不利。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这个考虑不全面的、冲动的宣言。
“那些目前对我们表现出些许善意,应承我们将会与我们建立联盟的国家,我们除了寄希望于他们遵守诺言以外,没有任何其他的理由和手段来保证他们与我们如期建立联盟。
“而且,美洲大陆建立殖民地的国家,除了英国以外,还有法国和西班牙。他们目前虽然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与英国政府的角逐之中,但是当我们独立后,他们有理由,也会采取相应的手段戒备、限制我们。因为他们会害怕美利坚这个新兴国家的崛起会有一天夺取他们在美洲的所有土地。
“面对四分五裂、不堪一击的美利坚联邦,或许法国、西班牙等国家会与英国政府暂时达成一致。英国政府如果不再次实现对北美殖民地的统治,它就会陷入困境之中无法自拔。迫于形势,或许英国宫廷会同意与他们一起瓜分联邦的领土。到那时候,加拿大可能会被归还给法国,佛罗里达可能会被归还给西班牙,而英国政府会再次恢复对其他殖民地的统治。
“当然,以上的内容可能是即将发生的事实,也有可能是我们杞人忧天的猜测。不久之后,我们就能够从我们的情报员手中得到相关的真实情况。现在,他们已经被我们派往巴黎收集法国宫廷的情报,了解法国人的真正意图。
“如果法国人对我们抱有善意,愿意帮助我们,并且会根据我们与英国政府之间战争的情况来决定下一步的计划,我们就可以期待按照更好的条件与法国结成联盟。我们必须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好包括争取外援在内的一切准备,虽然我们坚信美利坚一定会取得*终的胜利,但是结果还没有到来的时候,绝对不能有任何掉以轻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我们的同盟者们给予我们的援助准时到达。如果我们宣布独立的时机不对,与我们相距很远的盟友们又没有提前做好准备,那么在即将到来的战役中,我们不可能得到任何援助。
“在我们宣布完全独立,与英国政府断绝一切联系,并处于敌对状态之前,如果我们能够首先与盟友们谈好联盟的条件,达成同盟的协议,这将是*稳健的做法。
“如果我们能够与盟友们达成一致,我们的大使也做好了出航的准备,那么,我们那时候宣布《独立宣言》,会比现在宣布更加有意义。”
J.亚当斯、李威思先生以及一部分与他们观点相似的人,也说出了他们的主张:
“与英国分离的政策或者权利已经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没有任何一位绅士对于这个问题提出过反对意见,也没有任何一位绅士认为美利坚联邦还能够与英国政府恢复联系。他们有些人之所以会反对,并不是反对宣言的本身,而是认为宣布的时机并不合适。而且问题的本身并不在于宣布独立的过程,我们现在的地位并不是因为宣布独立才改变的。北美诸州的独立实际上早已经成为一个既定的事实,宣布独立只是把这个事实告诉更多的人而已。
“有代表认为我们宣布独立就是完全断绝与英国在政治上的联系。实际上,说到我们与英国政府和英国人民之间的关系,我们早就是,而且一直是独立于他们的。他们对我们的种种限制,例如在贸易限制上之所以能够产生作用,并不是宗主国对于属地所具有的行政权力在产生作用,而是我们自己对于母国的一种默认和放纵。从一开始到现在,殖民地与英国政府之间的联系都只是简单的联邦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是不应该有任何强制性的,或者义务性的约束。而且,这种不稳定的联系现在已经由于二者之间的冲突,而不可避免地减弱到了微乎其微的地步。
“至于我们与英国国王之间的关系,曾经我们是效忠于他的,并且愿意遵从他的命令。然而,这种效忠的关系,到目前为止,已经不复存在了。由于国王同意了英国议会针对殖民地的一些行动,已经支持英国政府对殖民地发动战争,他很显然已经不值得我们去效忠了。所有的臣民都应该在国王的保护之下,受到国王的庇护。可英国国王的做法已经把殖民地的人民排除出了他的保护范围。所有的事情都证明我们早就处在他的保护之外了。所有的人都知道,法律规定了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效忠和保护也应该是密不可分的,效忠者应该得到保护,受到保护才值得效忠。当一个方面被撤回之后,另一个方面马上不复存在了。
……
这场战争是一场军事斗争,是一场外交斗争,更是一场政治斗争政治斗争是由我们祖国的天才政治家杰斐逊先生领导的。这三场斗争组成了美国独立战争不可分割的整体。同时,我的见解是,杰斐逊先生在政治、法律方面的有效的、忠诚的工作更重要一些,这些方面的胜利从根本上赢得了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归心,捍卫了战争的胜利果实。
——美国“文学之父”、历史学家华盛顿欧文
非常钦佩杰斐逊的博学多才,全书我最喜欢的是书信部分,一些信中还谈到了当时美国的地理、人文、自然和城市条件等。具有真实性。--------自由骑士
想要了解美国独立战争?这是亲历者的回忆录。想要了解《独立宣言》?本书作者是起草者。想要了解美国成为霸主的原因?这是应该拥有的书籍。 ---------佚名
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生于弗吉尼亚,曾为农夫、律师、科学家、音乐家、哲学家、建筑师,更是美国第三任总统、《独立宣言》的起草者、《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令》的制定者、“美元之父”、开拓美国领土最大的人、美国民主党的鼻祖、弗吉尼亚大学的创始人。杰斐逊一生充满矛盾:他出生于富裕家庭,去世时却贫困潦倒;他蓄有大批奴隶,却一生反对奴隶制度;他与人为善、乐于交友,却与《独立宣言》的签署人之一、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形同陌路。在美国政治史上,杰斐逊与华盛顿、罗斯福、林肯齐名。美国总统山上的四个总统头像,其中一个便是杰斐逊。
雾都谍影 内容简介 “事实比虚构更为离奇”,罗伯特瑞普利多次这样说过。看来这一精辟的见解很适合本书。本书所叙述的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的看起来都是那样怪诞离奇...
明清以来的国家与基层社会 本书特色 四大视角:赋役、财政与地域社会;水利、环境与民众信仰;渔业、渔民与水上社会;科举、教育与近代转型。明清以来的国家与基层社会 ...
人们为什么不信任政府 本书特色 美国多届政府智囊团要员、“软实力之父”小约瑟夫·奈领衔编写。人们为什么不信任政府 内容简介 公众对美国政府的信任度30年来一直在...
2015-法治热点面对面-理论热点面对面 本书特色 本书作为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通俗理论读物”系列之一,涉及的10个论题,都是广大干部群众高度关注的与国家发...
做一个思想清醒的人-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 本书特色 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发生的一些大的贪腐案件中看,在通报这些干部的问题时,总是把“理想信念缺失、宗...
1945中国记忆:汉奸大审判 本书特色 这套丛书从不同的侧面,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图文并茂的形式,客观、真实、系统地再现了抗战胜利前后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历史,披...
朱镕基答记者问 本书特色 《朱镕基答记者问》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等领域,内容丰富、翔实。朱镕基同志通过答问,解疑释惑,有针对性地阐述了中国政府关于深...
社会主义五百年全三卷 本书特色 《社会主义五百年【**卷】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增订版)》本书以中国传统文学章回演义的体裁形式,将世界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和社会主...
反法西斯-美日激战太平洋 本书特色 《美日激战太平洋》是一部文学战争类小说,本作品主要描写了包括偷袭珍珠港、日本舰队奇袭美国军港、山本五十六拟定作战计划、秘密战...
知识分子与中国现代化 本书特色 本书准确把握住中国早期现代化的中心课题——觅求既能维护民族独立,又具有现代化导向的政治共同体,并将知识分子为建成这种政治共同体所...
列宁后期重要著作与理论创新 本书特色 俞敏和李小珊编著的《列宁后期重要著作与理论创新》上篇研究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和国内战争时期列宁的著作,深刻揭示出非常形势下列宁...
论公共权力的合法性 内容简介 公共权力随着国家这种社会组织形式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程从非政治社会进入政治社会,也标志着政治文明的开启。论公共权...
2009年-美国的人权纪录-(2010年3月12日) 本书特色 《2009年美国的人权纪录(2010年3月12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2009年-美国的人权纪录...
《今日批评百家:我的批评观》内容简介:《今日批评百家:我的批评观》汇集了1998年至2015年《南方文坛》“今日批评家”栏目四代彼
《UG NX 11.0有限元分析基础实战》内容简介:本书以UG NX 11.0的前/后处理模块为平台,采用任务型项目教学法的形式,通过详细介绍工
《马上天下》主要内容:一个乡村学子成为驾驭战场的风云人物:一对父子由精神背叛到心心相印:一组师生分道扬镳数年后殊途同归,
《伊恩·麦克尤恩访谈录》内容简介:本书精选了英国国民作家、布克奖得主伊恩·麦克尤恩在三十年的写作生涯中所接受的十六篇访谈,
谁掌控日本-自民党.暴力团与CIA勾结内幕 本书特色日本政界有一句名言:“这个国家的战后是由自民党、暴力团和cia建立的。”此话也许是对当今日本政治的*精辟表述...
《二战数据:第三帝国》内容简介:所谓“千年帝国”实际上只从1933年1月持续到1945年5月。但那一时期,德国在社会、政治和军事方面
保安局在行动:二十世纪英国情报机构绝密行动 本书特色 现代情报机构的鼻祖,*莫测高深的情报机构,从祖师爷到小兄弟,从日不落到如敌国残阳,英国情报机构——英国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