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学家学术经典文库:李凭学术经典文集》包括三个部分。**部分包括四篇论文,属于综合论证,这与我的学会工作密切相关,主要阐述我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整体看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华夏各民族经历了对立、共处和融合三个阶段,民族矛盾成为该时期重要的社会关系。经历这三个阶段之后,中华帝国的版图扩大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升华了。所以,**部分中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移民运动与中华文明的整体升华》、《盛乐成为漠南中心的历史背景》、《六朝的历史地位》三篇文章,都是围绕这样的主题展开的论证。至于《南贫北富局面的转变及相关经济问题》,则是我对于蒋福亚先生优秀的经济史专著的评论,也借以发表我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问题的观点。第二部分属于人物研究,这与我的教学工作密切相关。历史是以人为本的,其宗旨在于记载人物留给后世的痕迹和研究人物在后人心目中的形象,所以本文集选择了关于曹操的两篇论文。曹操生活在东汉王朝的晚期,但是由于他辉煌的军事、政治与经济活动,开创了魏晋南北朝时代。曹操虽然没有称帝,却是曹魏王朝的缔造者。所以,大多魏晋南北朝断代史的开篇都以曹操为主角。2009年,曹操墓的发现与公布,成为轰动舆论的要闻,也因此引发了空前的争鸣。2010年4月3日,我主持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与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在河南省安阳市举行会长联席会议。经过考察遗迹、遗存和对相关证据充分讨论之后,联席会议达成共识,指出考古工作者关于该墓为曹操高陵的判断是正确的,从而充分肯定了考古学上的这一显著成果。事后,我主编《曹操高陵——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联席会议》一书,并发表了《鉴定曹操高陵的各项证据》这篇论文,对此次会议加以总结。我进而认为,历史学界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争论曹操墓的真伪上,而应该推波助澜,利用大众关注曹操这个历史人物的形势,将与曹操相关的问题深入研究下去。所以,我随后撰写了《曹操形象的变化》这篇论文。第三部分包括七篇论文,属于魏史考辨,这是我的主要研究对象。这里所说的“魏”,是拓跋魏而非曹魏。其中,《北魏道武帝早年经历考》、《北魏离散诸部问题考实》、《北魏明元帝以太子焘监国考》和《北魏孝文帝非文明太后私生辨》四篇文章发表较早,这些论文中考察的问题后来引起诸多共鸣与讨论。这是令我十分欣慰的,说明我关注的问题与学界关注的问题相一致,因此将它们选人本文集之中。
《中国现代史学家学术经典文库:李凭学术经典文集》:猗卢的上述举动,对于大黑河与浑河流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他将敌对的势力驱逐出河套,为大黑河与浑河流域的发展与巩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其次,大量杂胡以及少量汉族人民的到来,使大黑河与浑河流域的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杂胡以及汉人,这些新的草原客人,与游牧民的生活习惯并不相同。杂胡中的大部分部落原先也是游牧在草原的,但是由于他们曾经在并州附近长期与汉族人民接触,或多或少地接受了农耕文明。而汉人虽然新近来到草原,但是原先与并州杂胡接触较多,也或多或少地接受了游牧文明。因此,一方面,杂胡以及汉人能够很快地适应草原的牧业生活;另一方面,他们又以被废弃的秦汉时期军事城堡附近的聚居区域为据点去开垦农田。杂胡以及汉人在大黑河与浑河流域发展农业,有自然方面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位于黄河河套外套的东北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网交错,便于灌溉。这里虽然冬天寒冷,但是也有盛夏,七月是一年*热的月份,平均气温为摄氏22度左右,*高气温可达摄氏37度以上。因此,当地的年降水量虽然较少,约为400毫米左右,但是雨水都集中在七、八月份,而这两个月份正是农作物迅速生长的阶段。总之,大黑河与浑河流域的地理与气候有利于作物繁殖,是适合农业发展的。如今的大黑河与浑河流域盛产小麦、莜麦、高梁、玉米、小米、糜子、土豆等粮食作物,以及甜菜、油料、麻类、小茴香和甘草等经济作物。在古代,这里的农作物不可能像现在那么丰富,当时以种植名称为穄的谷物为主。不过,参考前文所述和林格尔汉墓壁画描绘的情景,对照现代的自然条件,可以推测当年当地的农作物收成不会太差。杂胡以及汉人在大黑河与浑河流域发展农业,与拓跋部固有的生产方式并不矛盾。到猗卢时期,虽然拓跋部在草原上活动已经百余年,但是与此前活动在草原上的匈奴等民族的产业形式不同,它并不是单纯的游牧民族。进入匈奴故地之前,拓跋部长期处在原始社会时期,过着所谓“纯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结契而已”的生活。拓跋部的发源地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约10公里的嘎仙洞。拓跋部迁走以后,那里一直属于鄂伦春族的活动区域。而解放初期的鄂伦春族,尚停留在原始社会时期,他们的生产方式与生活习俗便是拓跋部早期社会状态的生动参照。种种迹象表明,进入匈奴故地之前,拓跋部正处于原始社会后期的**次社会大分工的时代。那时候,拓跋部虽然也有了原始的畜牧业,但所从事的主要是射猎。进入匈奴故地之后,由于大草原上原居各民族的影响,拓跋部进入了游牧民族的系列,但是拓跋部却从未排斥过农耕。史书上对于猗卢将居住在并州附近的杂胡及汉人迁到漠南的目的以及事后的安置状况并未作过交代。……
那一年的枪响 内容简介 《那一年的枪响:辛亥革命》着重记述1900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至1912年辛亥革命取得成功的近代史,以略带激情和轻松幽默的笔触,演绎那段多...
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一卷)-(全2册) 本书特色 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经典巨著,全景再现资本主义发达史。《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
《中国诗歌研究史:汉代卷》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系统梳理20世纪汉代诗歌研究史的论著。全书共四章,第一章介绍上世纪初至1980年以
《标识网络体系及关键技术》内容简介:本书在分析现有互联网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新一代标识网络的体
中国原始社会之探究 本书特色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193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原始社会是人类从猿类分化出来之后所建立的**个共同体,...
铁血华年(辛亥革命那一枪) 内容简介 掸去历史的灰尘,我们终于发现,武昌起义,这个宏大、雄壮的历史过程,正是在某些英雄个人的主观意志活动下达成的。在伟大的革命中...
《我所知道的德王和当时的内蒙古》推荐目录第一部历史的序幕1页出生当时的环境从袭爵到任职(1908年-1919年)从实任札萨克到到升
本书主要是作者本人对文革的个人体验与思想反思,其中还包括他针对“红卫兵”行为所做的专题研究,在研究中作者为我们冷静剖析了
中国古代社会及其向中世社会的过渡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社会及其向中世社会的过渡》是何兹全主编的《中国上古社会和政治研究丛书》之一。内容包括:东汉末年城乡经济的破...
走马楼吴简经济文书研究 本书特色 1996年出土的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多达十余万枚,总字数超过《三国志》,数量至巨,举世罕见,被学术界称为世纪性大发现。《走马楼吴...
晋国通史-(上.中.下册) 本书特色 李尚师、李玉明、王雅安编著的《晋国通史(上中下)/三晋文化研究丛书》是一部记述从西周初年周成王封同母弟叔虞于古唐国开始,到...
须弥山石窟内容总录 内容简介 须弥山石窟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城西北55公里的须弥山东麓,现存经过编号的洞窟一百三十二个,由南而北自然形成大佛楼、子孙宫、圆光...
《瑷珲镇史话》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介绍古镇自然、历史、人文发展的简史;是一部瑷珲各族人民与外敌的侵略和统治,前赴后继,英勇
《从创作到临摹(修订本)》内容简介:对一个学书者而言,经历了大量以肖似为尚的临摹之后,便已具备了一定的传统功底和创作能力。
《唤醒中国:国民革命中的政治、文化与阶级》这部富有创见的著作首次将中国之觉醒再现于人们眼前,并把该问题置于近代中国之崛起这
本书讲述了魏晋时期哲学、文学、音乐领域奇才,竹林七贤精神领袖嵇康的传奇一生。本书以三国归晋为历史脉络,以嵇康的一生为切入
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古罗马 本书特色 被遗弃的兄弟建造了罗马城狼的血液在国家的血脉中流淌帝国崛起于地中海上辉煌在无数的别处伟大属于罗马荒淫的气息在强横中滋生共...
本书以19世纪、20世纪之交的一位山西绅士刘大鹏的日记为核心资料,描绘出其人作为儒者、孝子、商人、议政者、农民的不同身份状态
10000年中国艺术史(上下册)套装 本书特色 ◆从山顶洞人装饰品说起的10000年中国艺术史◆中国美术史学科创始人王逊代表作百科全书式的中国艺术入门读本◆顾恺...
大审判 本书特色 《大审判》一书聚焦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战胜国针对纳粹战犯的审判,包括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两大部分。书中内容根植于已知相关文献材料,均据已经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