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肾治未病理论与方药

从肾治未病理论与方药

作者:任艳玲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年:2015-04-01

评分:5分

ISBN:9787513220019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从肾治未病理论与方药 本书特色

本书是“国家'973'计划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专项”资助课题成果。全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由4章构成,分别介绍了中医肾藏象学的基础知识,中医从肾治未病理论的发生学,中医从肾治未病的基本原则,以及中医从肾治未病的现代研究。各论共2章,其中从肾治未病的食物与药物一章,分别介绍了中医食治之传统文化、从肾治未病的药性特点,以及82味常用食物与药物;并从其来源、别名、性味归经、功能主治、性能特点、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从肾论治之本草集要、从肾论治药用拾璎等方面,全面阐释其从肾治未病的用药知识;其中从肾治未病的常用方剂一章,分别介绍从肾治未病的配方规律,以及81首常用方剂,并从其出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源流及临床运用等方面,全面阐释其从肾治未病的方剂。本书基于中医肾藏象理论,全面系统论述从肾治未病的理论基础、发生、治则、以及常用食物、药物、方剂,并总结了现代研究成果,从而进一步丰富中医治未病理论,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从肾治未病理论与方药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家'973'计划中医理论基础研究专项”资助课题成果。全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由4章构成,分别介绍了中医肾藏象学的基础知识,中医从肾治未病理论的发生学,中医从肾治未病的基本原则,以及中医从肾治未病的现代研究。各论共2章,其中从肾治未病的食物与药物一章,分别介绍了中医食治之传统文化、从肾治未病的药性特点,以及82味常用食物与药物;并从其来源、别名、性味归经、功能主治、性能特点、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从肾论治之本草集要、从肾论治药用拾璎等方面,全面阐释其从肾治未病的用药知识;其中从肾治未病的常用方剂一章,分别介绍从肾治未病的配方规律,以及81首常用方剂,并从其出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源流及临床运用等方面,全面阐释其从肾治未病的方剂。本书基于中医肾藏象理论,全面系统论述从肾治未病的理论基础、发生、治则、以及常用食物、药物、方剂,并总结了现代研究成果,从而进一步丰富中医治未病理论,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从肾治未病理论与方药 目录

总论
**章 中医从肾治未病理论的学术源流
**节 中医治未病概说
一、治未病的由来
二、治未病的内涵
三、治未病的时代意义
第二节 中医从肾治未病理论的起源总论
**章 中医从肾治未病理论的学术源流
**节 中医治未病概说
一、治未病的由来
二、治未病的内涵
三、治未病的时代意义
第二节 中医从肾治未病理论的起源
一、道家倡“道法自然,精气内守”
二、儒家主“中庸守衡,保养肾精”
三、《黄帝内经》构建未病理论,提“人身三宝,肾为主导”
第三节 中医从肾治未病理论的形成
一、《神农本草经》之上品“补肾强身,抗老防衰”
二、王充倡“先天禀赋定衰老寿夭”
三、仲景创“既病防变”,立“养慎”之说
四、葛洪重“预防为主,保精固气”
五、陶弘景主“惜精养肾,防病延年”
第四节 中医从肾治未病理论的发展
一、孙思邈创“层次论病”,倡“节欲保精”
二、金元四大家的治未病学术思想
第五节 中医从肾治未病理论的成熟
一、赵献可立“保养命门真火”
二、张景岳倡“保养真火,治形保精”
三、叶天士主张“先安未受邪之地”
第六节 中医从肾治未病理论的创新
一、治未病理论的创新发展
二、从肾治未病理论在新时期的创新发展
第二章 中医从肾治未病的基本原则
**节 未病先防
一、道法自然,平衡阴阳
二、调养精神,舒畅七情
三、饮食调理,以资气血
四、强身健体,动静相宜
五、内养正气,外慎邪气
六、早期诊治,将病防发
第二节 既病防变
一、已病调养
二、既病防传
第三节 愈后防复
一、房劳复
二、劳复
三、食复
四、情志复
五、药物复
……
各论
第四章 从肾治未病的常用食物与药物
第五章 从肾治未病的常用方剂
索引

从肾治未病理论与方药 作者简介

任艳玲,医学博士、药学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药教研室主任。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基础理论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医专业委员会《临床用药须知》工作组专家、辽宁省中药学会常务理事、辽宁省中药学会临床中药学会主任委员。近年主持承担了2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及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曾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