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的作品主要包括: 自传、未名湖、红石峡、游寺耳记、干雨松、柳湖、求缺亭、崆峒山笔记、胡小毛演孙悟空、陋室、宿州涉故台龙柘树记、太阳城、守顽地、灵渠等。
《贾平凹作品:坐佛》是贾平凹多年创作的散文作品集。其中,《门》获《人民日报》散文征文奖;《祭父》获1990年度《家庭》杂志一等奖;《人病》获《文汇报》优秀作品奖等。
《坐佛》:自传——在乡间的十九年一九八三年一月八日,我从城北郊外迁移市内,居于三十六点七平方米的水泥房,五个门开关掩闭不亦乐乎,空气又可流通,且无屋顶漏土,夜里可以仰睡,湿湿虫也不满地爬行,心遂大足!便将一张旧居时的照片悬挂墙上,时时作回忆状。照片上我题有一款,如此写道:“贾平凹,三字其形,其音,其义,不规不则不伦不类,名如人,文如名;丑恶可见也。生于一九五三年二月二十一日,少时于商山下不出。后入长安,曾怀以济天下之雄心,然无翻江倒海之奇才,落拓入文道,魔蚀骨髓不自拔,作书之虫,作笔之鬼,廿二岁,奇遇乡亲韩××,各自相见钟情,三年后遂成夫妻。其生于旧门,淑贤如静山,豁达似春水。又年后得一小女,起名浅浅,性极灵慧,添人生无限乐气。又一年入城,合家客居城北方新村,茅屋墟舍,然顺应自然,求得天成。为人为文,作夫作妇,绝权欲,弃浮华,归其天籁,必怡然平和;家窠平和,则处烦嚣尘世而自立也。”随便戏笔题款,没想竟做了一件大事,完成了而立之年间**次为自己作传。今读此传,甚觉完整,其年龄、籍贯、相貌、脾性,以及现在人极关心的作家的恋爱、家庭、处世态度无不各方披露。故《新苑》杂志要求自传,以此应付,偏说太单,迟迟一年有余不肯再写,惹得杂志社几乎变脸,生怕招来名不大气不小之嫌,勉强再作一次,发誓以后再不作这般文字,即就老死作神作鬼,这一篇也权当是自作的墓志铭了。好多人初见,顿生怀疑,以为是冒名顶替的骗子,想唾想骂想扭了胳膊交送到公安机关去。当经介绍,当然他是尴尬,我*拘束,扯谈起来,仍然是因我面红耳赤,口舌木讷,他又将对我的敬意收回去了。我原本是不应该到这个世界上做人的。娘生我的时候,上边是有一个哥哥,但出生不久就死了。阴阳先生说,我家那面土炕是不宜孩子成活的,生十个八个也会要死的,娘便怀了我在第十月的日子,借居到很远的一个地方的人家生的。于是我生下来,就“男占女位”,穿花衣服,留黄辫撮,如一根三月的蒜苗。家乡的风俗,孩子难保,要认一个干爹,第二天一早,家人抱着出门,遇张三便张三,遇李四就李四,遇鸡遇狗鸡狗也便算作干亲。没想我的干爸竟是一位旧时的私塾先生,家里有一本《康熙字典》;知道之乎者也,能写铭旌。我们的家庭很穷,人却旺,我父辈为四,我们有十,再加七个姐妹,乱哄哄在一个补了七个铜钉的大环锅里搅勺把,一九六。年分家时,人口是二十二个。在那么个贫困年代,大家庭里,斗嘴吵架是少不了的,又都为吃。贾母享有无上权力,四个婶娘(包括我娘)形成四个母系,大凡好吃好喝的,各自霸占,抢勺夺铲,吃在碗里盯着锅里,添两桶水熬成的稀饭里煮一碗黄豆,那黄豆在**遍盛饭中就被捞得一颗不剩。这是和当时公社一样多弊病多穷困的家庭,维持这样的家庭,只能使人变作是狗,是狼,它的崩溃是自然而然的事。我父亲是一个教师,由小学到高中,他的一生是在由这个学校到那个学校的来回变动中度过的。世事洞明,多少有些迂,对自己,对孩子极其刻苦,对来客却倾囊招待,家里的好吃好喝几乎全让外人享用了,以致在我后来做了作家,每每作品的目录刊登于报纸上,或某某次赴京召开某某会议,他的周围人就向他道贺,讨要请客,他必是少则一斤糖一条烟,大到摆一场酒席。家乡的酒风极盛,一次酒席可喝到十几斤几十斤水酒,结果笑骂哭闹,颠三倒四,将三个五个醉得撂倒,方说出一句话来:今日是喝够了!这种逢年过节人皆撂倒的酒风,我是自小就反恶的。我不喜欢人多,老是感到孤独,每坐于我家堂屋那高高的石条石阶上,看着远远的疙瘩寨子山顶的白云,就止不住怦怦心跳,不知道那云是什么,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一只很大的鹰在空中盘旋,这飞物是不是也同我一样没有一个比翼的同伴呢?我常常到村口的荷花塘去,看那蓝莹莹的长有艳红尾巴的蜻蜒无声地站在荷叶上,我对这美丽的生灵充满了爱欲,喜欢它那种可人的又悄没声息的样子,用手把它捏住了,那蓝翅就一阵打闪,可怜地挣扎,我立即就放了它,同时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茫然。这种秉性在我上学以后,愈是严重,我的学习成绩是非常好的,老师和家长却一直担心我的“生活不活跃”。我很瘦,有一张稀饭灌得很大的肚子,黑细细的脖子似乎老承负不起那颗大脑袋,我读书中的“小萝卜头”,老觉得那是我自己。后来,我爱上出走,背了背篓去山里打柴、割草,为猪采糠,每一个陌生的山岔使我害怕又使我极大满足。商州的山岔一处是一处新境,丰富和美丽令我无法形容,如果突然之间在崖壁上生出一朵山花,鲜艳夺目,我就坐下来久久看个不够。偶尔空谷里走过一位和我年龄差不多的甚至还小的女孩儿,那眼睛十分生亮,我总感觉那周身有一圈光晕,轻轻地在心里叫人家是“姐姐”!盼望她能来拉我的手,抚我的头发,然后长长久久地在这里住下去,这天夜里,十有八九我又会在梦里遇见她的。当我读完小学,告别了那墙壁上端画满许多山水、神鬼、人物的古庙教室。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初中后,便又开始了*孤独*困顿*枯燥的生活。印象*深的是吃不饱,一下课就拿着比脑袋还大的瓷碗去排队打饭。这期间,祖母和外祖母已经去世,没有人再偏护我的过错和死拗,村里又死去了许多极熟识的人,班里的干部子弟且皆高傲,在衣着上、吃食上以及大大小小的文体之类的事情上,用一种鄙夷的目光视我。农家的孩子愿意和我同行,但爬高上低魔王一样疯狂使我反感,且他们因我孱弱,打篮球从不给我传球,拔河从不让我入伙,而冬天的课间休息在阳光斜照的墙根下“摇铃”取暖,我是每一次少不了被作“铃胡儿”的噩运。那时候,操场的一角呆坐着一个羞怯怯的见人走来又慌乱瞧一窝蚂蚁运行的孩子,那就是我。我喜欢在河堤堰上抓一堆沙窝里的落叶燃起篝火,那烟丝丝缕缕升起来可爱,那火活活腾腾起来可爱。……
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当代作家。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1992年创刊《美文》。1993年创作《废都》。1997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很好短篇小说奖。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1年凭借《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博尔赫斯的面孔》内容简介:《博尔赫斯的面孔》是格非最新的散文集。全书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收录他近年来的随笔类文章,包括读
文·堺雅人:憧憬的日子 本书特色 《文·堺雅人:憧憬的日子》是早稻田戏剧王子,收视奇迹《半泽直树》的热血主演、人气日剧《LEGAL HIGH》的毒舌律师堺雅人倾...
一个人的村庄-刘亮程自选集.散文 本书特色 《一个人的村庄》自1998年出版以来,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是体味新疆风土人文的必读之作,已成为青少年阅读和当代名家散...
小思 原名卢玮銮,一九三九年生于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作家、教育家。一九六四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中文系。一九九五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二...
朱自清:中国歌谣(典藏版) 本书特色 《中国歌谣》是五四以来研究我国民间文学较早的一部专著,对中国歌谣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论述,对中国现代歌谣学的建...
轻描淡写 本书特色 “生命是沉重的,但到了某个时候终于明白了是可以轻描淡写。”——张艾嘉 《轻描淡写》是张艾嘉的**本创作书,是她这些年来的一些随笔集结。每章一...
诗野游牧 本书特色 《当代新诗话》这套丛书,以内化现代、外师古典、融会中西、重构传统为理念,精选当代中国新诗界、新诗诗学界著名学者、诗人、诗学家、诗歌批评家“独...
王小波,当代著名作家,1952年5月生于北京,中学毕业后在云南、山东等地下乡,先后做过农场知青,民办教师和工人。曾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和美国匹兹堡大学。在北京大学...
上海-灯红酒绿下的沪上风情 本书特色 本书精选关于上海的散文40篇,收录了现当代著名作家,尤其是上海本土作家张爱玲、陈丹燕、赵丽宏以及鲁迅、丰子恺、黄裳等,关于...
1915-2015-随笔卷-安庆新文化百年 本书特色 在新文化运动百年之际,安庆编辑《安庆新文化百年》是有其代表性的。安庆不仅是陈独秀的故乡,而且还是当时的安徽...
《沉船(插图本)》内容简介:罗宾德罗那特•泰戈尔是印度著名诗人、作家和哲学家;而且在音乐和绘画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他于一八六一年生于孟加拉一婆罗门地主家庭,一八...
中国文学经典--历代词选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唐五代词31首,北宋词115首,南宋词110首,金元明清词44首。包括:菩萨蛮;鹊踏枝;望江南;渔歌子等。中国文学...
平凡的母亲 本书特色 15年。34次来来回回, 94个贫困县,306个村庄,拍摄纪录了1100位贫困母亲。“于全兴,把镜头对准贫困母亲,相机拍下的不仅仅是贫穷,...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本书特色 灵魂封在信封里好姊姊:今天中午回来,妹妹带着随随便便的神气对我说,“你房间里有一封信”,一跳跳到楼上,信并没...
读古诗入门 内容简介 本书从*基本与**的古诗入手,由浅入深,娓娓道来,通俗易懂;并力求总结归纳出规律性的东西,能使读者一目了然,由此及彼,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石评梅全集:散文 游记卷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 石评梅(1902-1928),中国现代女作家,早期民主革命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她...
再别康桥-徐志摩经典必读 本书特色 他是开一代诗风的“新月派”的主将,被誉为“中国的雪莱”。他的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没有他的诗坛,是寂寞...
这是一本以长期的诗歌写作、批评和教学经验为依据的诗学和诗歌教育研究著作。本书从澄清诗之本性和教育之本性入手,主张一种在经
《诗境浅说》内容简介:本书分正编和续编两个部分。正编有五律、五言摘句、七律、七言摘句。续编又扩充增选了五绝和七绝,意在纠正
意外集 本书特色 《意外集(精)》由丁玲所著,20世纪30年代丁玲的一部比较不为人知的作品集,集中多篇写于1933年4月她被国民党反动派绑架幽禁的三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