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周有光先生*完整、*详细、*权威的口述回忆。这部百年口述从家庭身世谈起, 通过作者亲身经历的大量情节故事, 细述中国百年历史的变故。内容覆盖家庭、教育、国家、社会、战争、经济、文化、爱情、晚年生活等重要内容。其中涉及中国历史上有影响力的人物近200个, 不
本书从自己的家庭渊源开始谈起,细数从清末至今日的历史剧变,透过敏锐的眼光和超强的个人记忆,讲述曾经亲身经历或耳闻的大量有趣的情节和故事,集中表现了中国百年历史的各大关键时刻及由此带来的深远影响。本书内容覆盖家庭、教育、国家、社会、战争、经济、文化、爱情、晚年生活等重要内容,其中涉及中外历史上有影响力的人物近200个。周有光先生善于在描述当时现场、事件、人物之命运时,与中国之外的世界形成相互比较和参照,从而也使读者了解到在必然历史中的吊诡和回转。书中也坦诚讲述作者作为一代杰出的知识分子的一生:从民国初普遍左倾、充满活力的年轻知识精英分子的一员,向一个力图保持清醒思考、在有限的条件下为祖国服务的独立知识分子转变的过程,也涉及他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如何保持乐观和探索精神的历程。本书语言风格随意、自然、活泼,充满智慧、乐观、幽默的基调,是一部极为珍贵的历史读本。
编辑说明
《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的主要内容来源于周有光先生在1996—1997年间对友人宋铁铮先生的口述。在他讲述过程中总共录下了30余盘磁带,周和庆女士根据这些录音录入电脑并打印成文,未作删节或改编。后面附录的文章是作者最近几年接受采访后整理的文章,对希望了解1997年以后周有光先生所思所想及研究方向的读者来说或许是一个补充。这些文章在收入本书前,有的已经全部或部分在媒体上发表。需要说明的是,本书作者长时间的讲述,原本是对友人和家人的“忆旧”,并未考虑到公开出版,讲述之前也无特定计划和大纲。
这里讲述的一些内容,作者此后几年中在接受各类采访时有所披露,由此引起了读者对于语言学以外的周有光先生的更多兴趣。越来越多的人从关注作者本人,也更多关注到中国以20世纪为主的这段依然缺乏充分研究的历史事实。作者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时虽然已经90高龄,但仍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和思考能力。处于自然放松的家庭环境之下的聊天,对事实的陈述未加刻意雕琢,使得这部口述作品带有某种即兴和漫谈性特点。即便如此,这里所展示的人生视野仍然十分广阔、生动。也许从某种意义上看,这并非严格意义上历史陈述,但却是十分重要的历史佐证和思考。
在编辑这部口述作品中,为了确保作品的原始性和真实性,在广泛征求了许多专家意见后,我们确定了以下编辑原则:
一、保留大部分口述习惯用语,最大限度地让读者了解作者的语言习惯,保留口述文本原有的语言特色。少数带有南方特色的语词,只要不影响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尽量予以保留。
二、不对原作的段落顺序进行随意性变动。尽管如此会造成某些内容或句子可能在不同地方出现,但基于作者聊天时的语气及思路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在作者表示自己没有精力再做校改的情况下, 维持原状的处理或许更为谨慎和负责,以便最大限度地保持作品的真实性。
三、必要的出版上的技术处理。我们对记录稿的编辑处理主要侧重于标点符号及对错别字进行更正;在不影响语义的情况下,谨慎删除个别重复、反复叙述的段落和句子,精简频繁使用的语气词、连接词;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对个别口语词汇、句子略作调整,便于读者阅读时更为流畅。
四、资料核实及更正原则。
1.我们对口述中绝大多数人名、地名、时间和事件等,进行了力所能及的背景资料、真实性及来源等方面的核实工作。
2.对少数较为明显的问题,如日期、人名拼写等记忆偏差造成的错误,我们征得作者同意后直接予以了更正。
3.口述中可能与其他史料不符、与事实有出入,或与某些理论常识有出入的地方,基本不做修改,仅加上编辑注解,作简要说明。
4.作品涉及的大部分统计数据来源于1996年之前的公开报道,有些统计数据和作者所描述的情景与今天的现实已经有明显差异,编辑时保留原状。
5.对书中涉及的某些重要事件我们在页下加上了注释,仅供读者参考。
五、为了使读者阅读时更易掌握作者的核心思想,我们根据文中的核心词和内容加上了章节标题。
六、编辑制作的人名索引只收入作者在本书中提及的人物,绝大部分只作简单说明。附在正文之后,按照拼音顺序排列,标示出现页码。其中有些人物暂时没有查询到更多资料,只能根据口述内容编制。
某些与作者有密切关系的人物或事件,因作者在本书中没有提及,人物索引就不予收入,有兴趣了解的读者可以参考作者其他作品。
七、为便于读者深入了解作者更多资料,我们在正文后面附有相关作者“周有光年谱简编”、“周有光著作一览”等,供有兴趣的读者了解。
这部作品中主体部分的叙述时间到今天已经又相隔18年之久,当时的录音磁带也是许多年以后复听并做文字记录的。令人遗憾的是,个别磁带上的内容已有遗失,造成个别地方口述内容不连贯,我们尊重作者和事实,不做补全。口述中有少数地方和内容,因各种原因有删改,敬请读者谅解。
最后的“尾声”是编者根据周有光先生的讲述,在2014年出版前夕记录下来的,作为对正本的补充。这部书出版之前,我们专程为此征询周有光先生的意见,他诙谐地说,他现在要提倡“出错主义”,因为任何人或任何“主义”都不可能没有错误存在的,社会的发展也有赖于不断改正各种错误。一本书或一种观点有错误存在,就需要有批评指正,作者将因此有更多机会和读者交流。周有光先生表示他希望由此听到不同的意见,以便纠错。
我们诚挚希望读者在阅读这部书以后,不仅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也有可能给我们提供更多宝贵资料和意见,在此一并致谢!
本书编辑
2014年7月31日
周有光先生1906年生于江苏常州,是中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思想家。早年在大学主修经济学。曾任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学院经济学教授,上大学时对语言学、文字改革有浓厚兴趣,并参加了拉丁化新文字运动。1955年以后,根据国家需要,专职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研究文字改革和汉语拼音问题,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研究员,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并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校授课。主持和拟定了《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公布),主导和建立了汉语拼音系统。半个多世纪以来,周有光先生一直致力于推进中国文字改革和语文现代化的进程。1961年出版著作《汉字改革概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我国文字改革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此后他还陆续出版了《世界文字发展史》、《比较文字学初探》、《朝闻道集》等30余部重要著作。周有光先生不仅在语言文字领域成果斐然,在文化史研究等领域同样成就显著。周有光先生历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中方委员;《汉语大词典》学术顾问;日文《不列颠国际百科全书》国际学术顾问等,是中国最受敬重的著名学者之一。
美国宪法为什么会有如此长久的生命力?美国宪法是美国社会某一阶级的工具还是所有阶级的工具?美国宪法的至高无上性表现在何处?
“文革”前夜的中国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走出困境”、“中苏论战”、“社教运动”、“过火批判”和“山雨欲来”五个部分,系统介绍了“文革”前夜尤其是20世纪60年...
民国研究(总第15辑) 本书特色 《民国研究(总第15辑·2009年春季号)》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民国研究(总第15辑) 内容简介 《民国研究》系教育部人...
近代东外滩 本书特色 《近代东外滩》一书由浦东新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浦东新区档案馆和新区文史学会三个单位共同编辑。全书分9个部分,为编辑好此书,编辑部的同仁翻...
新时代的先声 本书特色 ★ 本书以北京新文化纪念馆馆藏图片为基础编纂而成★ 按时间顺序,系统、完整地介绍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时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 中英双语,...
《失去的三十年》内容简介:本书主要从经济层面回顾整个平成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这代人度过了50~80岁的人生,而且与上一代人共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阎克文精修译本)》内容简介:《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马克斯·韦伯著名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韦
当代卷-山东通史-上.下册 内容简介 《山东通史》正式被列为山东省“七五”规划重点科研项目、国家“八·五”规划重点图书。《山东通史》上起远古,下迄中华人民共和国...
《松弛感:把能量从敏感焦虑中释放出来》内容简介:妨碍个体成为真正的自己、走向幸福的最大障碍,便是自恋,这样的人没有属于自己
李泽厚-说西体中用 本书特色 “李泽厚旧说四种”系列,系作者毕生学术思考之核心论点的结集,每册集中阐述李泽厚的一个成系统的重要的学术观点和发现,由李泽厚亲自对此...
风云首辅张居正-漫说中国历史-39-轻松读历史 本书特色 《漫说中国历史》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再现中国历史,用纵横双线的结构铺叙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
《如果这是宋史1(大宋开国卷)》讲述了从远古流传至今的历史,本就是真假掺半的。也许就在那些古老优雅的繁体字刚刚组合成官方史书
清史编年(全十二卷) 本书特色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历时二十年编撰的大型清史著作《清史编年》,共分十二卷,六百余万字。它采用编年体裁的形式,记述了自清军入关到清帝...
中国历史的里儿和面儿 本书特色 中国历史的面儿上有数不尽的精彩故事,给今人以极大的启迪。雄主打江山讲述的创业智慧,为臣之道反映的职场生存法则,道义和利益面前折射...
《全健康科技进展》内容简介:本书围绕全健康领域的科学问题和全健康治理体系建设,就我国新发与再发传染病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全健
《HTML5+CSS3+JavaScript从入门到精通》内容简介:本书以基础知识、示例、实战案例相结合的方式详尽讲述了HTML&CSS&JavaScript及
民族的构建(亚洲精英及其民族身份认同) 内容简介 在20世纪,民族国家主导了各种政体和民族的组织方式和身份认同,其权威性和力量非其他的观念可比,与其他时代也很不...
辽宁大历史-中华文明的抽样观察 本书特色 《辽宁大历史:中华文明的抽样观察》由东方出版社出版。辽宁大历史-中华文明的抽样观察 内容简介 一个“英雄”当上皇帝以后...
盛文先生口述历史 本书特色 胡宗南兵败西北详情五天攻下延安却功亏一篑国共易势的关键之战国民党丧失民心动摇军心的根由盛文先生口述历史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十六部分...
女性.战争与回忆:35位重庆妇女的抗战讲述 本书特色 书稿记录抗战时期生活在重庆的35名女性的回忆,聚焦女性的生活体验和私人经历,探究战争在女性的生存和生活中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