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摄影师于全兴受幸福工程的委托,只身前往西部,用照片的形式反映西部贫困地区,贫困母亲受幸福工程捐助的情况和生存状态。这一做,就是15年。从天津出发,到达西部某贫困地区,完成拍摄后返回天津,这就算是走了一个来回。15年中,这样的来来回回,于全兴有过34次,其间走访了94个贫困县,306个村寨,拍摄纪录了1100位贫困母亲。
每张照片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照片中的有些母亲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家,有些甚至过着原始生活,忍受疾病、饥饿和自然灾害的侵袭。这些照片有的是她们人生中的**张,有的或许也是*后一张……
15年。34次来来回回, 94个贫困县,306个村庄,拍摄纪录了1100位贫困母亲。
“于全兴,把镜头对准贫困母亲,相机拍下的不仅仅是贫穷,照片引起的也不仅仅是关注。”
作家,《走向共和》编剧 张建伟,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视觉文化学者刘树勇
联袂推荐
这是一本关于我国西部贫困母亲的书。
该书通过大量真实感人的图片和文字,向我们描述了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我国西部贫困母亲艰难困厄的现实生活状态以及她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企盼。同时也反映了这些贫困母亲及其家庭在“幸福工程”的帮助下,奋发图强,自强不息,*终摆脱贫困、走向幸福的历程。
20年前,“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开始启动。其目的就是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关注和帮助那些生活在贫困地区的母亲们。通过“小额资助,直接到人,滚动运作,劳动脱贫”的救助模式,开展以“治穷、治愚、治病”为任务的项目活动,使她们树立自强自立的信念和掌握摆脱贫困的方法,与我们共同分享幸福和谐的美好生活。20年里,“幸福工程”这一公益事业得到了海内外各界爱心者的支持和关爱。
于全兴就是其中一员。15年前,幸福工程全国组委会为了更加深入、全面地反映贫困母亲的生活状况,广泛宣传“幸福工程”所取得的良好绩效,委托于全兴同志为这项工程作系统影像纪录工作。15年来,他无数次只身前往我国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对1100多位贫困母亲进行了详细的采访调研。不仅系统地纪录了“幸福工程”运作和发展的历程,向我们展现了这一公益事业的丰硕成果,同时,也让我们通过这些图片资料更多地了解了西部,看到了西部地区的贫困母亲们那种坚韧不拔的性格和与恶劣的自然环境顽强抗争的精神。
于全兴同志是个了不起的人。15年奔波,15年奉献。15年里,他抛家合口,忍受病痛,把幸福工程作为他的事业与追求,在长途跋涉、执着敬业的过程中,还多次捐赠善款,扶弱济贫。于全兴同志又是值得尊敬的。他所付出的不仅是时间、精力与物质,他给我们展示其劳动成果的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理解了什么是爱心,什么是奉献。谢谢他!
贫困是人类的一个普遍性问题。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仍然有大量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还有许许多多贫困母亲及其家庭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借助于全兴同志这本书出版之际,我希望有更多的于全兴投身到公益事业中来,同时,呼吁全社会的人们都来关注贫困母亲,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她们尽快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理事长
幸福工程全国组委会副主任
赵炳礼
2015年母亲节前夕于北京
临行前,母亲给我包了饺子
2001年的第二天,经历了新世纪到来的兴奋,人们的生活又归于常态。
我站在空旷的首都国际机场,一阵阵的寒风从我的耳边掠过,心里陡然有了一种孤独。这次远行,我拒绝了所有人的送行,包括家人和朋友。
半个月前,我当时供职的报社领导仪宏伟先生通知我:受幸福工程全国组委会的委托,报社派我前往中国西部地区,用一年的时间,对当地贫困母亲的生活状况和“幸福工程”的实施成果进行采访。
我没有想到,这个采访后来竟持续了15年。
我对于“幸福工程”的了解始于1996年,那年4月,幸福工程天津组委会成立,我策划并组织了相关的募捐活动。当时,有一种朦胧的愿望萦绕着我,希望有一天,能用自己的镜头纪录下中国贫困母亲们的生存状态。
搞了几年的新闻摄影,镜头仿佛自己的眼睛。世界被框在取景器里时,熟悉、平凡的生活便一下子集中、凝炼起来。我从定影液里取出一张张照片,一个个定格的瞬间活动起来,生命从黑白的底片上跳出,还原成动人的真实。
那天,一个几年的愿望,有了实现的可能。可是忽然间,我的心里有了一种说不清的茫然,像一个渴望远行的人,已经打点好了行囊,即将出发踏上路途时,抬起头,却不知自己要走向何方,更不知前方是怎样的路途。
临行前,仪宏伟先生和我与一些新闻界的朋友喝酒,说起了我此次远行的事。我不记得喝了多少,只记得自己有些醉了。
“于全兴,我只要求你活着回来。”仪宏伟先生叮嘱道。
这句话我一直记着。
即将远行,我去看望母亲。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姐弟六个都是母亲拉扯大的。母亲对于我的重要,那些父母双全的孩子是难以体会的。
我把这次采访的危险性说得很含糊,不想让她为我担心,毕竟母亲的年岁大了。她只是影影绰绰地知道我要去很远的地方,给我包了饺子。她一个一个慢慢地捏着,捏得很仔细,仿佛她包得越久,我的旅程就会越加顺利。我有很多话想对她说,可吃饭的时候,我们娘儿俩却很少出声,默默地。
吃过饭,在我出门要离开的时候,母亲忽然大声说:“兴儿,路上小心。”
我回头,母亲倚在门口,仍是那一脸慈祥的微笑。
“多加小心。”她又加了一句。
我也笑笑,转身走了。
我很高兴,我去采访母亲时,得到了母亲的祝福。
“于全兴,把镜头对准贫困母亲,相机拍下的不仅仅是贫穷,照片引起的也不仅仅是关注。”
——著名主持人 白岩松
于全兴把他按动相机快门的感觉称为“触动”,他在取景框中看到的影像,不仅映入眼帘,而且激荡心头。他觉得,如果没有这种“触动”,他不可能在离开记者职业、成为大学教授后,仍然一次又一次地走向中国最穷困的地区,走到最需要救助的母亲们身边,义无反顾。
——作家,《走向共和》编剧 张建伟
你注意到那些母亲的造像对你的凝视吗?……每一幅图像都是一个单元,就像是一个深邃的空洞,它向图像的背后延伸而不是向两边。它吸纳着你的注视,它注视着你的注视。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视觉文化学者 刘树勇
这世上没有比母爱更醇厚的情感了,为了能让这醇厚更多地离悲苦远一些,于全兴擦亮了自己手中的镜头—在这之前,他早已擦亮了自己的心。
——天津市美术馆副馆长 马驰
于全兴
1962年4月出生于天津。1986年7月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现为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摄影系主任、教授。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从事新闻报道摄影及图片编辑工作,90年代后期,关注当代中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社会问题和底层百姓的生活状况。目前,主要从事公益影像的媒介传播研究和社会纪实摄影的具体实践以及教学工作。
2000年起,先后完成《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屯垦戍边第一代母亲》《留守母亲》《老城厢》《五大道》等系列社会纪实影像作品。其中《贫困母亲》《老城厢》系列先后在国内外的画廊、美术馆、博物馆和摄影节等举办展览二十余次,其《贫困母亲》作品被美国圣路易斯芳特邦大学、美国肯塔基州莫海德大学、广东美术馆、厦门博物馆等艺术机构收藏。
2006年获评为中国摄影家协会“突出贡献摄影工作者”,2007年获第七届中国摄影金像奖、中国首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基金”奖,2009年获“中国影像文明经典•杰出摄影家”荣誉称号。
湘行书简 本书特色 《湘行书简》是“沈从文散文新编”系列丛书之一。1934年初,作者因母病回湘,按照约定,每天给夫人张兆和写信,讲述沿途...
千家诗-中华国粹经典文库 本书特色 《千家诗》是一本流传很广的古代儿童学诗的启蒙读物,它*大的特点就是通俗易懂、便于背诵。《千家诗》所选诗歌以唐宋近体诗为主,基...
莫斯科日记. 柏林纪事 本书特色 本书分为两部分,**部分是《莫斯科日记》;第二部分是《柏林纪事》。莫斯科日记. 柏林纪事 内容简介 《莫斯科日记》是本雅明19...
他们很无聊,我们很焦虑:先锋·随笔 本书特色 先锋艺术在今天已经成为时尚,先锋的命运也由过去的孤独,不被理解到今天的被迅速认同。想当初,社会对印象画派的接纳还颇...
楚辞作与汉代考-文学 本书特色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本书为读者集中展现了《离骚》这一楚辞名作是否为屈原所写这一核心问题,可看做是上世...
艺林旧事 本书特色 本书精选了郑逸梅记述艺坛往事的笔记小品上百篇,撷英采华,所选皆为郑文精粹,其作品涉笔成趣,文风简练含蓄,其文言与白话文字均至炉火纯青,笔墨舒...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本书特色 周国平想对流泪的读者说:在人世间,每天都有灾难发生,更悲惨的还有的是,请不要为书中讲述的十多年前某个小家庭的悲情故事流泪了。十多...
《数据要素: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内容简介: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是一个全新的命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但是
书情画意 本书特色 芦渚,流水,乱石,烟树,隐约月光中,有似迷离的梦境,看了令人联想古人许多诗句。这种恬静的境界,萧散的生活,现代是求之不得了。——苏雪《山窗读...
2002-2012-顺从天气-贾平凹散文全编 本书特色 “贾平凹散文全编”是时代文艺出版社2015年重磅打造的文学大师贾平凹的散文集,由八卷本组成,分别...
黄棠,某大型公司总经理;其夫洪锦江是新任开发新区主任;长女是摩纳哥籍富商,嫁给了斐济籍的医学专家;次女是拥有EMBA身份的大型节目策划人,嫁给了法国归侨身份的电...
流星雨-三毛全集-11-附赠CD二张 本书特色 三毛——华文世界里的传奇女子,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随书赠送cd两张,这在三毛作品中是极其罕见的封面由台湾著名设计...
《民国文学课》内容简介:孙郁先生在中国人民大学讲授中国现代文学史,本书即以他授课讲稿为底本,梳理了民国时期的文学生态与流脉
《城市治理研究(第二卷)》内容简介:本书内容如下: 1、特约专访:对国内外代表性专家、学者作深度采访或对谈,探讨城市治理的问
杨衒之所著《洛阳伽蓝记》是北魏时期流传至今的一部重要典籍,内容虽以记载洛阳的佛寺为主,且以此为书题,但实际上包括了当时的
马瑞芳评说聊斋之情场 本书特色 《马瑞芳评说聊斋之情场》选取《聊斋志异》中的经典爱情故事46篇,讲述了故事主人公姹紫嫣红的爱情故事,同时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和人生哲...
草木知己 本书特色 《草木知己》是当代作家董华创作的一部倾注真情、连接地气,书写中国北方草木的散文集。近些年来,中国经济与社会高速发展,然而,很多传统的文化、习...
《当你老了》内容简介:《当你老了》是爱尔兰诗人叶芝的爱情诗选。1889年1月30日,叶芝和茉德·冈尼初次邂逅,从此开始了一生了的沉
胡麻的天空:一位母亲的“自然笔记”心灵史 本书特色 ★一个历经苦难、内心温暖的“好学婆婆” 65岁重新识字画画,一笔一画都带着生命的体温,暖暖内含...
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员,知名科学传播人,主要致力于天体物理学普及,长期为英国广播公司、欧洲航天局、英国物理学会以及《卫报》《新科学家》《华尔街日报》等多家知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