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散文集的书名取自明代画家徐渭的诗句:短剑随枪暮合围,寒风吹血着人飞;朝来道上看归骑,一片红冰冷铁衣。所以选取“红冰”二字,是因为作者是一名军人。而惟军人,才深谙“红冰”的内蕴:真实、浓艳、悲壮和惨烈。收入《红冰》的作品皆为作者在进入新世纪之后撰写,细腻的文笔、腾跃的思情、诗化的叙述,使作品别具一种魅力。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不是一味地倾倒往事,沉浸多年的经历、感慨、思考,在他的心中已经流成一条河,清澈也罢,浑浊也罢,他坦诚地让它流淌出来,让读者感受河水的冷热炎凉。《红冰》,是读时代的残笺断章,是听历史的风声雨声。
程步涛编著的《红冰》文笔细腻、思情腾跃,作为诗人,其诗化的叙述,更使这些文章别具一种韵味。通过这些让各种读者感受出河水的炎凉冷暖。作为记录和反映时代、特别是进入新时期对军旅生涯的追思彰显,读者看到的虽是残笺断章,感受的却是历史的风声雨声。读来令人振奋深思,颇有审美价值。
《红冰》:番号和士兵 战斗部队的番号和代号,虽然都是由数码组成,含义却大不同。代号只是用来区别单位,番号虽然也是区别单位,但却能借此推导出与这支部队上下联系着的编制序列。知道了编制序列,也就知道了这支部队何时组建、历史沿革、性质任务、参加过什么战役战斗,涌现过什么英雄模范、曾归哪员战将统领,等等。番号有生命、有内涵,浸透了军人的荣誉和情感。我入伍那会儿,部队的番号属于保密范畴,因为保密,每说及就会飘出一股子神秘味儿来,言者故意说番号,而且还会再三强调说,这是军事机密,不向外透露番号。对此,大家都是严格遵守的,但是,驻地百姓却没有不知道部队番号的,他们是怎么知道的,没人说得清楚,也没人去追究,部队番号实际上是个公开的秘密。番号也会改变,原因首先是整编。若是组成一支新的部队,就会有一个新的番号;若是合编到另一支部队,就会用人家的番号;再就是裁减,比如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百万大裁军,成建制的部队被撤销,干部转业,战士退伍,部队的番号自然也随之消失;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战斗失利,队伍被敌人击溃,这个部队的番号在序列表中也就看不见了。每一名军人都有自己的老部队,自然,与老部队也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想想吧,为了履行国家使命,从他们穿上军装集合在同一座军营里起,包括生命在内的他们的一切,便和这个单位融合在一起了,经年累月,那座军营里的歌声、号声,行进的脚步声,点名的应答声……连春天路边泛青的小草、秋天枝头飘落的黄叶,都深深地刻在记忆里。即便离开了这座军营,只要一提自己部队的番号,心里就会涌起无尽的亲切感。反之,番号被撤销了,老部队没有了,心就会变沉,坠得发颤、发疼。我认识一位老兵叫张达,他在朝鲜战争中被美军所俘,关进巨济岛战俘营,直到停战谈判签字,互相交换战俘,才回到祖国。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供职的那本文学双月刊《昆仑》发过一篇长篇报告文学《志愿军战俘纪事》,写的就是张达和他的战友们在战俘营进行卓绝斗争的经历。如今,张达年纪已过八旬,随女儿住在北京顺义的一个小区,每次去看他,话题总离不开他的老部队,尽管这支部队早在50年前就被撤销编制,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里消失了。张达的老部队番号是180师,隶属60军。1951年4月,入朝作战参加了第五次战役。战役**阶段,他们势如破竹,突破了敌人的阻击,直插釜谷里,渡过汉滩川,占永平、东豆川里,割裂美25师、土耳其军和法军各一部,一直攻至北汉江以南地区。北汉江是汉江的主要支流,源自金刚山,向南流,中游转向西南,在汉城即今首尔东侧与汉江汇合,是汉城的一道天然屏障。美军很快组织了反击,以强大的机械化部队进行反穿插,一下子切断了60军的左右两翼,使之成为一支孤旅。更糟糕的是电台车被炸,60军与上级失去联系。军长韦杰命令180师在北汉江南侧修筑阵地组织防御。然而,整个战场形势已经发生变化,180师被美军四面包围,178、179两个师虽奋力为180师解围,均无功而返。 面对重兵包围,部队如何行动,180师的决定一直被人们质疑。若是集中力量选一个口子突围,杀出一条血路来并非不能,遗憾的是,他们没有集中突围,而是将部队化成若干小股,向着北方,各自行动,以为化整为零会减少牺牲与损失。他们错了,化整为零后,一支劲旅也就失去了整体战斗力,三个一拨五个一伙儿地散在偌大的战场上,其结局可想而知,除师机关和少部分人得以突围,全师折损近七成,5000余人被美李军俘虏,成为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的一大败笔。张达便是这被俘的5000余人中的一个。此役之后,60军撤回后方整训,军长韦杰被撤职。中央军委和志愿军司令部对60军的军师领导班子作了调整,原60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张祖谅,从川西军区司令员位置上入朝任60军军长。上任前,毛泽东主席接见了他。据说,张祖谅到任就向志司提出要求,保留180师番号,他要使这支部队翻过身来。军委从四川调来3个基干团6500人补入180师。15军44师副师长李钟玄被调来180师任师长。1953年5月,志愿军发起夏季反击战役。在夏季攻势中,60军击退了韩军数百次进攻,巩固了新夺占的阵地。此役,60军扩展阵地45平方公里,歼敌14800余名。180师也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趁夜幕将21300余人潜伏于敌人阵地前沿,攻击号令一下达,这2000余人如狼似虎,夺取了敌人阵地。成为阵地战阶段的骄人战绩。而这时,张达和他的那些被俘的战友们,正在战俘营里遭受非人的折磨。《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后,60军回国。1964年,180师的编制被撤销。1985年,也就是在百万大裁军时,60军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制中消失了。……
程步涛,祖籍河北,自由迁徙安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自皖西入伍,原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多年服务于军队的出版工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
恣意卷-盛放在呼啸而过的青春-自青春 本书特色 本书是“自青春?名家经典散文永恒书系”中的“恣意卷”,精选古今中外名家对青春期的感悟散文,呈现风华正当年的青春风...
《流淌的歌声·金曲典藏系列——影视歌曲》内容简介:这是一套适合群众需要、适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歌本。本书既具有欣赏和典藏价
作品目录目次风俗研究・私人生活场景〔Ⅱ〕两个新嫁娘入世之初阿尔贝・萨瓦吕斯家族复仇题解· · · · · ·精彩摘录再也没有
永远的紫罗兰 本书特色 亲情、爱情、山水情,行云流水之间,全是人情物理;自然、人生、哲理,处处民间情怀与社会忧思。郑劲松专著的《永远的紫罗兰》是作者近2...
本书共收一百三十五位元典作家的作品,其中小令五百四十四支,套数四十五套。所列篇目及原文,基本上参照《全元散曲》、《元曲选
曾希圣文选(1939-1961) 目录 **章 湖湘文化与湖南近代文学概况一、湖湘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二、近代前期湖湘文化的进步与保守三、近代后期文学概况及其特征四...
木末芙蓉花 本书特色 本书为诗人、作家车前子近年散文随笔集,系“渡书系”第二辑之一。木末芙蓉花 内容简介 在我这里,读书就是梦游;至于梦游,说它是读书——某种可...
诗与思文丛:先知园 本书特色 本书是文学大师纪伯伦的颠峰之作,它包括了纪伯伦的全部人生信条、人格理想和社会目标,是纪伯伦生命哲学的集中体现,它的读者对象不仅是今...
《流行文化社会学(第2版)》内容简介:本书是唯 一从学术观点和方法对流行文化进行系统分析的著作,它对流行文化的性质及其实际运
最新导读【插图本】;边城 内容简介 小说《边城》无疑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写于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初。这篇作品如沈从文的其他湘西作品,着眼于普通人、善良人的命运变...
知识分子研究 本书特色 中国青年出版社*近以“社会学家郑也夫作品系列”为总题,出版了郑也夫的四部作品。除了《走出囚徒困境》是旧作重印外,《阅读生物学札记》、《知...
阿瑟·柯南·道尔(1859-1930),英国小说家、医学博士。因成功塑造家喻户晓的神探福尔摩斯形象而成为侦探小说史上最为重要的作家之一。柯南·道尔才华横溢,一生...
世纪神话 本书特色 八百多年后的善能显然是将八百多年前的善能作了楷模的,只是这故事讲得让人似懂非懂。李木子听得专注,却疑疑惑惑,很有些为善能的高深折服的样子。他...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景祐三年十二月(按公元已是1037年初)生于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县),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七月死于常州(今江苏省常...
文学的年轮 本书特色 这部论集,收录了作者*近三四年间发表的一些论文。以作者的专业而言,研究的重心应该是中国现代文学,但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在九十年代的中国...
李泽厚,中国当代著名思想家,在哲学、思想史、伦理学、美学等多个领域均有重大建树,其原创性思想系统为“人类学历史本体论”。1930年6月出生,湖南长沙人。1954...
南社词人研究 本书特色 汪梦川所著的《南社词人研究》主体分为三部分。上编为词人行迹,中编为词人创作,下编为南社词学,立体地展现了南社词人的整体风貌。上编研究南社...
《自由与组织:1814-1914》内容简介:罗素追溯了1814年—1914年这一百年来政治变革的主要原因,认为它主要受到三大因素的影响:经济
文坛艺林沧桑录 本书特色 我所记载的文坛、艺坛诸位人物,包括胡適在内,都是曾经与我过往较密的,所以文章所记载的基本上都有确凿的依据,而绝少转引不可靠的第二、三手...
朝花夕拾 呐喊 本书特色 他的一生都在践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志向,他的文字唤醒了一代麻木愚昧的国人!想要更深刻地理解他作品背后蕴藏的深沉内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