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从“结缘两岸”说起》、《施赵唱和》、《郁达夫致郑子瑜佚简》、《陆丹林与达夫诗》、《百新书店》、《瓦格纳》、《朱湘故居》、《炎夏在古诗中》等作品。
《不日记》是陈子善先生在《东方早报》开设的专栏结集,文章多为谈书、谈人、谈事,陈先生文章为我们提供了近现代文坛的史料,严谨,朴素,是学术一派的写作风格。本次结集的《不日记二集》为此前出版《不日记》的续集,风格一致。
《不日记二集》收入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一年里《文汇报·笔会》“周末茶座”版所刊登“不日记”专栏文章38篇,比《不日记》一集所收略少。《不日记二集》中还收入了陈子善先生2013年间写的另外一些长短文字,有怀人忆事的,有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还有序跋书评。
《不日记》二集收入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一年里《文汇报·笔会》"周末茶座"版所刊拙作"不日记"专栏文章38篇,比《不日记》一集所收略少.
当**年"不日记"专栏时间快到时,我问责任编辑安迪兄,是否就此"小功"告成,他说,你继续写吧,相信你仍有兴趣.的确,在短短八九百字极为有限的篇幅里,探讨一个文学史小问题,考证一件文坛遗事,发掘一篇作家集外文,评价一本旧籍或新书,并非轻而易举.但这样的尝试很有趣,我就勉力为之.
这本书中还收入了我2013年间写的另外一些长短文字,有怀人忆事的,有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还有序跋书评.只有三篇例外.家父遗作《我所知道的周吟萍》于我有特别的意义.《重剑无锋:怀来新夏先生》虽然写于2014年,但与纪念纪弦、辛丰年、方宽烈先生诸篇正好合成一组.还有一篇《限定版编号签名本》,发表于十八年前,我早已忘却,不料在上海图书馆的一次会议上,从黄显功兄的剪贴本上"发现",自以为还有点意思,于是也就编入了.
书前环衬英国藏书票大师马克·赛维林(Mark Severin,1906—1995)制作的"小猫与书"藏书票,内封封底青年篆刻家唐吉慧为我篆刻的"梅川书舍"闲章,均为本书增色不少.谨向赛维林之子Geoffrey Severin和吉慧致谢!
"书卷多情似故人."如果《不日记》一集读者从《不日记》二集中继续有所得,这正是我所期待的.我也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2014年12月12日于海上梅川书舍
《不日记二集》:
施赵唱和 2月22日 阴冷.得叶灵凤著《书淫艳异录》精装本和精装毛边本各一套,均编号66.叶为新文学名家,夫人赵克臻却嗜旧诗,1979年在香港自印《自我诗草》,其时叶已谢世.
赵克臻六岁背诵唐诗百多首,初中吟诗作对,高中时作五绝《秋日感怀》四首,其一云:"淡黯西风里,黄花胃晚烟.秋云飞欲断,零落夕阳边."国文教师推荐给"林屋山人"步章五,即刊于其主编之《大报》.步还为文评点,赞扬赵"诗在李杜之间".
高中毕业后,赵入现代书局,时叶灵风任"现代"总编辑,对其诗被誉为"在李杜之间"不以为然.但两人仍情投意合,1937年元旦结婚后赴港,从此相濡以沫,终老香江.
1950年代以后,赵可臻常在罗孚主持的《大公报》、《新晚报》等发表旧诗.1963年5月,她到上海,与"现代"另一名家施蛰存阔别重逢.施《昭苏日记》是年5月25日记云:"叶灵凤夫人赵克臻来,多年不见,谈三小时始去.渠此次以诗人身份参加港澳观光团来祖国参加五一节祝典,昨日方从太湖游览后至沪.承写示近作二诗,居然可观,诚不意其能自致于此也."27日记云:"为张千帆、叶灵凤各写一小条幅,此克臻所嘱托者也.又作二绝句赠克臻,亦写一纸,诗云:‘谢女诗篇动南国,班姬箴训仰红旗.
廿年踪迹成胡越,惭愧故人总未知.’又云:‘散花天女乘鸾归,正及芳菲锦作围.金谷河阳即有此,凭君将去炫春晖.’"《北山楼诗》录存.28日再记云:"晚至华侨饭店答视克臻,渠出示港报中发表诸近作诗,皆不恶,惟十九皆咏剧曲题画,应酬太多耳.
"施对赵的诗赞弹分明,皆颇中肯.
当然,赵也有奉答,《自我诗草》录存,诗题作"一九六三年春暮重游上海,小住数日,晤施蛰存先生,临行承以诗见赠,奖饰逾恒,愧不敢当.谨此奉和,并致谢忱".和诗为:"李杜清才歌盛世,春风桃李耀红旗.高山流水情无限,未到江南竟不知.笑语间关结伴归,湖山如画百花围.廿年一觉乡思梦,锦绣田园送暖晖." 1960年代初沪港文人还偶有交流,于施赵唱和这个小插曲或可见一斑.
(2013年3月16日) 《侠女奴》种种 3月4日 晴暖.得韦泱兄赠《终研集》,陈梦熊著,书名取"学术生涯中的*后一部书"之意.书中收录周作人1960—1962年间致梦公信札11通,多处涉及周本人早期文学活动.1962年8月23日信中说:"但乞将题《侠女奴》诗(散文可不必抄)及其他旧诗,倘蒙于暇时抄示,则感荷无极了."9月6日信中又说:"承抄示旧诗甚感……居然题《侠女奴》有十首之多,连自己也佩服了!只有《天义报》三首五言绝句还是记得,其余都已忘得一干二净了." 《侠女奴》即《天方夜谭》中的《阿里巴巴与四十强盗》,周作人称之为"世界上有名的故事".他约在1904年底或1905年初开译《侠女奴》,至1905年3月29日译毕.《知堂回想录》中说,这是他"*初的翻译的尝试",据英文用文言译出,虽然"带着许多误译与删节".《侠女奴》先在上海《女子世界》连载,同年6月由小说林社出版单行本.而发表于1904年11月《女子世界》第11期的七绝《题(侠女奴)原本》十首,即梦公当年抄奉周作人者,正是他读《侠女奴》的感想,诗中赞扬故事主人公波斯女奴曼绮那,*后一首为"行踪隐约似神龙,红线而今已绝踪.多少神州冠带客,负恩愧此女英雄".
《侠女奴》署"会稽萍云译述常熟初我润辞".
萍云是周作人*早的笔名.初我即丁祖荫,为《女子世界》主编和小说林社创办人,周作人曾写《丁初我》记其事.初版本早在六十多年前就已凤毛麟角,唐弢当年购得此书"大喜过望",在《晦庵书话》中写过.黄裳在《拟书话·玉虫缘》中也提到过,称为"罕传".
但《侠女奴》一共印了几版一直是个谜.手头有"丙子年(1936年)五次重版"的《侠女奴》,却不再是小说林社而是改由"南昌晏少山"出版,"上海四马路中市"文盛堂书局发行,封面已改换,但扉页题字仍作"光绪乙巳侠女奴松江剑秋署",内文也不变.查朱联保著《近现代上海出版业印象记》,无文盛堂书局,只有文盛书局,不知是否同一家.这册《侠女奴》正文首页右下角钤阳文"谭正璧印",当为古典文学研究家谭正璧旧藏.
(2013年3月23日)
……
陈子善,1948年生,上海市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与研究中心主任、《现代中文学刊》执行主编。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近现代文学分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名誉理事。著有《文人事》、《发现的愉悦》、《迪昔辰光格上海》、《边缘识小》、《沉香谭屑》、《雅集》等书,编订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梁实秋、叶灵凤、张爱玲等中国现代作家的作品集和研究资料集多种。
《不日记二集》:
施赵唱和 2月22日 阴冷.得叶灵凤著《书淫艳异录》精装本和精装毛边本各一套,均编号66.叶为新文学名家,夫人赵克臻却嗜旧诗,1979年在香港自印《自我诗草》,其时叶已谢世.
赵克臻六岁背诵唐诗百多首,初中吟诗作对,高中时作五绝《秋日感怀》四首,其一云:"淡黯西风里,黄花胃晚烟.秋云飞欲断,零落夕阳边."国文教师推荐给"林屋山人"步章五,即刊于其主编之《大报》.步还为文评点,赞扬赵"诗在李杜之间".
高中毕业后,赵入现代书局,时叶灵风任"现代"总编辑,对其诗被誉为"在李杜之间"不以为然.但两人仍情投意合,1937年元旦结婚后赴港,从此相濡以沫,终老香江.
1950年代以后,赵可臻常在罗孚主持的《大公报》、《新晚报》等发表旧诗.1963年5月,她到上海,与"现代"另一名家施蛰存阔别重逢.施《昭苏日记》是年5月25日记云:"叶灵凤夫人赵克臻来,多年不见,谈三小时始去.渠此次以诗人身份参加港澳观光团来祖国参加五一节祝典,昨日方从太湖游览后至沪.承写示近作二诗,居然可观,诚不意其能自致于此也."27日记云:"为张千帆、叶灵凤各写一小条幅,此克臻所嘱托者也.又作二绝句赠克臻,亦写一纸,诗云:‘谢女诗篇动南国,班姬箴训仰红旗.
廿年踪迹成胡越,惭愧故人总未知.’又云:‘散花天女乘鸾归,正及芳菲锦作围.金谷河阳即有此,凭君将去炫春晖.’"《北山楼诗》录存.28日再记云:"晚至华侨饭店答视克臻,渠出示港报中发表诸近作诗,皆不恶,惟十九皆咏剧曲题画,应酬太多耳.
"施对赵的诗赞弹分明,皆颇中肯.
当然,赵也有奉答,《自我诗草》录存,诗题作"一九六三年春暮重游上海,小住数日,晤施蛰存先生,临行承以诗见赠,奖饰逾恒,愧不敢当.谨此奉和,并致谢忱".和诗为:"李杜清才歌盛世,春风桃李耀红旗.高山流水情无限,未到江南竟不知.笑语间关结伴归,湖山如画百花围.廿年一觉乡思梦,锦绣田园送暖晖." 1960年代初沪港文人还偶有交流,于施赵唱和这个小插曲或可见一斑.
(2013年3月16日) 《侠女奴》种种 3月4日 晴暖.得韦泱兄赠《终研集》,陈梦熊著,书名取"学术生涯中的*后一部书"之意.书中收录周作人1960—1962年间致梦公信札11通,多处涉及周本人早期文学活动.1962年8月23日信中说:"但乞将题《侠女奴》诗(散文可不必抄)及其他旧诗,倘蒙于暇时抄示,则感荷无极了."9月6日信中又说:"承抄示旧诗甚感……居然题《侠女奴》有十首之多,连自己也佩服了!只有《天义报》三首五言绝句还是记得,其余都已忘得一干二净了." 《侠女奴》即《天方夜谭》中的《阿里巴巴与四十强盗》,周作人称之为"世界上有名的故事".他约在1904年底或1905年初开译《侠女奴》,至1905年3月29日译毕.《知堂回想录》中说,这是他"*初的翻译的尝试",据英文用文言译出,虽然"带着许多误译与删节".《侠女奴》先在上海《女子世界》连载,同年6月由小说林社出版单行本.而发表于1904年11月《女子世界》第11期的七绝《题(侠女奴)原本》十首,即梦公当年抄奉周作人者,正是他读《侠女奴》的感想,诗中赞扬故事主人公波斯女奴曼绮那,*后一首为"行踪隐约似神龙,红线而今已绝踪.多少神州冠带客,负恩愧此女英雄".
《侠女奴》署"会稽萍云译述常熟初我润辞".
萍云是周作人*早的笔名.初我即丁祖荫,为《女子世界》主编和小说林社创办人,周作人曾写《丁初我》记其事.初版本早在六十多年前就已凤毛麟角,唐弢当年购得此书"大喜过望",在《晦庵书话》中写过.黄裳在《拟书话·玉虫缘》中也提到过,称为"罕传".
但《侠女奴》一共印了几版一直是个谜.手头有"丙子年(1936年)五次重版"的《侠女奴》,却不再是小说林社而是改由"南昌晏少山"出版,"上海四马路中市"文盛堂书局发行,封面已改换,但扉页题字仍作"光绪乙巳侠女奴松江剑秋署",内文也不变.查朱联保著《近现代上海出版业印象记》,无文盛堂书局,只有文盛书局,不知是否同一家.这册《侠女奴》正文首页右下角钤阳文"谭正璧印",当为古典文学研究家谭正璧旧藏.
(2013年3月23日)
……
陈子善,1948年生,上海市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与研究中心主任、《现代中文学刊》执行主编。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近现代文学分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名誉理事。著有《文人事》、《发现的愉悦》、《迪昔辰光格上海》、《边缘识小》、《沉香谭屑》、《雅集》等书,编订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梁实秋、叶灵凤、张爱玲等中国现代作家的作品集和研究资料集多种。
《不日记二集》:
施赵唱和 2月22日 阴冷.得叶灵凤著《书淫艳异录》精装本和精装毛边本各一套,均编号66.叶为新文学名家,夫人赵克臻却嗜旧诗,1979年在香港自印《自我诗草》,其时叶已谢世.
赵克臻六岁背诵唐诗百多首,初中吟诗作对,高中时作五绝《秋日感怀》四首,其一云:"淡黯西风里,黄花胃晚烟.秋云飞欲断,零落夕阳边."国文教师推荐给"林屋山人"步章五,即刊于其主编之《大报》.步还为文评点,赞扬赵"诗在李杜之间".
高中毕业后,赵入现代书局,时叶灵风任"现代"总编辑,对其诗被誉为"在李杜之间"不以为然.但两人仍情投意合,1937年元旦结婚后赴港,从此相濡以沫,终老香江.
1950年代以后,赵可臻常在罗孚主持的《大公报》、《新晚报》等发表旧诗.1963年5月,她到上海,与"现代"另一名家施蛰存阔别重逢.施《昭苏日记》是年5月25日记云:"叶灵凤夫人赵克臻来,多年不见,谈三小时始去.渠此次以诗人身份参加港澳观光团来祖国参加五一节祝典,昨日方从太湖游览后至沪.承写示近作二诗,居然可观,诚不意其能自致于此也."27日记云:"为张千帆、叶灵凤各写一小条幅,此克臻所嘱托者也.又作二绝句赠克臻,亦写一纸,诗云:‘谢女诗篇动南国,班姬箴训仰红旗.
廿年踪迹成胡越,惭愧故人总未知.’又云:‘散花天女乘鸾归,正及芳菲锦作围.金谷河阳即有此,凭君将去炫春晖.’"《北山楼诗》录存.28日再记云:"晚至华侨饭店答视克臻,渠出示港报中发表诸近作诗,皆不恶,惟十九皆咏剧曲题画,应酬太多耳.
"施对赵的诗赞弹分明,皆颇中肯.
当然,赵也有奉答,《自我诗草》录存,诗题作"一九六三年春暮重游上海,小住数日,晤施蛰存先生,临行承以诗见赠,奖饰逾恒,愧不敢当.谨此奉和,并致谢忱".和诗为:"李杜清才歌盛世,春风桃李耀红旗.高山流水情无限,未到江南竟不知.笑语间关结伴归,湖山如画百花围.廿年一觉乡思梦,锦绣田园送暖晖." 1960年代初沪港文人还偶有交流,于施赵唱和这个小插曲或可见一斑.
(2013年3月16日) 《侠女奴》种种 3月4日 晴暖.得韦泱兄赠《终研集》,陈梦熊著,书名取"学术生涯中的*后一部书"之意.书中收录周作人1960—1962年间致梦公信札11通,多处涉及周本人早期文学活动.1962年8月23日信中说:"但乞将题《侠女奴》诗(散文可不必抄)及其他旧诗,倘蒙于暇时抄示,则感荷无极了."9月6日信中又说:"承抄示旧诗甚感……居然题《侠女奴》有十首之多,连自己也佩服了!只有《天义报》三首五言绝句还是记得,其余都已忘得一干二净了." 《侠女奴》即《天方夜谭》中的《阿里巴巴与四十强盗》,周作人称之为"世界上有名的故事".他约在1904年底或1905年初开译《侠女奴》,至1905年3月29日译毕.《知堂回想录》中说,这是他"*初的翻译的尝试",据英文用文言译出,虽然"带着许多误译与删节".《侠女奴》先在上海《女子世界》连载,同年6月由小说林社出版单行本.而发表于1904年11月《女子世界》第11期的七绝《题(侠女奴)原本》十首,即梦公当年抄奉周作人者,正是他读《侠女奴》的感想,诗中赞扬故事主人公波斯女奴曼绮那,*后一首为"行踪隐约似神龙,红线而今已绝踪.多少神州冠带客,负恩愧此女英雄".
《侠女奴》署"会稽萍云译述常熟初我润辞".
萍云是周作人*早的笔名.初我即丁祖荫,为《女子世界》主编和小说林社创办人,周作人曾写《丁初我》记其事.初版本早在六十多年前就已凤毛麟角,唐弢当年购得此书"大喜过望",在《晦庵书话》中写过.黄裳在《拟书话·玉虫缘》中也提到过,称为"罕传".
但《侠女奴》一共印了几版一直是个谜.手头有"丙子年(1936年)五次重版"的《侠女奴》,却不再是小说林社而是改由"南昌晏少山"出版,"上海四马路中市"文盛堂书局发行,封面已改换,但扉页题字仍作"光绪乙巳侠女奴松江剑秋署",内文也不变.查朱联保著《近现代上海出版业印象记》,无文盛堂书局,只有文盛书局,不知是否同一家.这册《侠女奴》正文首页右下角钤阳文"谭正璧印",当为古典文学研究家谭正璧旧藏.
(2013年3月23日)
……
陈子善,1948年生,上海市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与研究中心主任、《现代中文学刊》执行主编。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近现代文学分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名誉理事。著有《文人事》、《发现的愉悦》、《迪昔辰光格上海》、《边缘识小》、《沉香谭屑》、《雅集》等书,编订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梁实秋、叶灵凤、张爱玲等中国现代作家的作品集和研究资料集多种。
陈子善,1948年生,上海市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与研究中心主任、《现代中文学刊》执行主编。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近现代文学分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名誉理事。著有《文人事》、《发现的愉悦》、《迪昔辰光格上海》、《边缘识小》、《沉香谭屑》、《雅集》等书,编订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梁实秋、叶灵凤、张爱玲等中国现代作家的作品集和研究资料集多种。
巴山夜雨 本书特色 《巴山夜雨(第2部)》是张恨水“痛定思痛”之作。作者以冷峻理性的笔触,在控诉日寇的战争暴行同时率先对民族心理进行探索解剖国人在抗战中表现出的...
梁清散,科幻小说作者、晚清文化研究者,多次获得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金奖。《新石头记》版本考据在《清末小説から》发表。已出版长篇小说《厨房里的海派少女》《新新日报馆...
“黄金时代”的文学记忆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军旅文学和当代文学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寻找“合点”:新时期两类青年军旅作家的互参观照;艰难行进中的“农家军歌”——陈...
草堂:2017.05 总第10卷 本书特色 《草堂》诗刊以“传承大唐风骨,繁荣当代诗歌”为宗旨,立足成都,面向海内外,是成都诗意的城市文...
街头的自语 内容简介 我会厌倦一本书,一个人,一间屋子,一座山丘,一条河流,可是,我怎么会厌倦新鲜空气呢?街头的自语 目录 1、 智者的*后弱点从挤车说到上海不...
《资管大时代》内容简介:后资管新规时代,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私募、互联网等各路诸侯纷起争雄、各领风骚,市场发展在
始信昆仑别有山-海外游学日记选辑 内容简介 《始信昆仑别有山:海外游学日记选辑》作者自1983年首次访美以来,先后出国一十七次,浪迹五大洲,历国二十有八,居留海...
往昔之梦(沈从文的小说) 本书特色 沈从文是20世纪中国文学重要的作家之一,其小说作品更是在世界上都获得了极高的赞誉。他是现代中国作家中自觉将艺术触角延伸到中国...
注释学系列丛书:中华爱国诗词详解 内容简介 《中华爱国诗词详解》是注释学系列丛书之一。《中华爱国诗词详解》从古至今选排了近八十首爱国主义诗词,包括岳飞的《满江红...
不丹,我前世的王国 本书特色 “封杀”新闻之后,杨二车娜姆时隔7年,再度出书,让读者重新认识这个备受争议的世间奇女子,分享她的生命蜕变。 她早期的文字个性张扬、...
《严复群学及军事政治思想研究》内容简介:本书系作者近年来研究严复军事、政治及群学思想的论文结集,主要由三部分内容构成。“军
《一日一画色铅笔入门(风景篇)》内容简介:生活中处处有美好,处处是风景。如果你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那就拿上色铅笔和绘画本
《越不怕死,活的越好》内容简介:中国人向来是很避讳说“死”的,总怕一语成谶。人们往往被逼到一定程度,才去考虑生死问题。恰恰
走出地球村 本书特色 中国**颗人造卫星 “东方红一号”卫星,对生活在七十年代的中国人来说,应该是一种美好的回忆;但对八零九零后的中国青年而言,恐怕就是一个遥远...
《旅行的艺术》内容简介:德波顿用一种非常特别的的方式去旅行,行程中不仅有巴巴多斯、西奈的沙漠、马德里等风格迥异的怡人风景,
沉默的大多数 本书特色 《沉默的大多数》为王小波杂文随笔作品精选集。其中包括思想文化方面的文章,对日常生活、社会现象的评点,以及创作文论与少量书评。书中内容涉及...
性情张抗抗 本书特色 我们用汉语表达。我们搜索并记录一切成熟的汉语文学。或有韧颈的张力,或有绵密的质地,或有韵追传统之空灵,或坐实音形义之厚重,或者要看得见当代...
唐诗二十讲 内容简介 唐诗代表的是诗歌的极致,是艺术的自由境界。一个袋子充人神往的强大王朝,一个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一些可以让我们看见自己灵魂的句子,一些如夏...
衣橱里的女孩 本书特色本书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曾备受折磨、被继母锁在衣橱里的女孩,长大之后开始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成为非凡母亲的经历。许多年过去了,她仍然...
槭树下的家 本书特色 这是席慕蓉的经典散文集,记录了作者对爱情、乡愁、人生、艺术等的感悟和思考。她的文字就像清澈的溪流、藩篱边的小花,轻灵、静谧、淡雅、剔透而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