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是我国宋代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内容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韩、赵、魏三家分晋,下迄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赵匡胤(宋太祖)禅代之前,涵盖历史一千三百六十二年,是我国古代*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学国学之所以要选读《资治通鉴》,我想首先是因为国学是有关本国固有文化的学术,而中国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史学发达堪称我国传统文化一大特色,故而人们谈到我们的文化传统,往往慨叹: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更何况二十四史之外,我国史学还有《资治通鉴》这样的宏制巨著。前贤陈寅恪先生在他的名作《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的自序里曾说:“夫吾国旧史多属于政治史类,而《资治通鉴》一书,尤为空前杰作。”所以,直到20 世纪80 年代末,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现在所谓的博士课程中期考试只考一门课程——《资治通鉴》,试题都据该书内容拟出。如上所说,我们国家的传统史学主要是政治史。当年《资治通鉴》尚在编修过程当中,宋神宗就为之制序说:“《诗》云:‘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故赐其书名曰《资治通鉴》。”,可见编撰意旨就在“以古为镜(鉴),可以知兴替”。(《旧唐书·魏徵传》录唐太宗语)《资治通鉴》叙事自东周末年形成战国开始,历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把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依时代先后列为十七个朝代纪,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顺序记写,还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把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联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因而使读者对国家兴衰隆替、治乱安危、成败得失能够一目了然。这些对于统治者当然是值得汲取的经验教训。对于其他有志创业和从事经营管理的人来说,这些经验在其事业的开创、困境的突破、成就的维持和局面的拓展等方面也都可以提供参考。其实,历史的演进变化、盛衰成败对于人民大众来说也是重要的人文文化知识。《易经》彖辞中说:“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这里与天相提并论的“人”就可以理解为民,与天意相应的就是民心。史料记载武王伐纣时,出现过多种不利天象,可是周武王却战胜了商纣王,为什么呢?这其实是要表明“人间正道是沧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观。汤武革命之所以成功,主要并不是起事造反的商汤和周武王自身有多么高明,而是据有政权的夏桀和纣王暴政虐民,失去了民众支持,失去了民心。当然,读史的意义还不止此。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哲人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说过一句“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这句话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在社会上被民众广为熟知。就这同一个培根,他还说过另一句同样富有哲理的名言:“读史使人明智。”把这两句话放到一起,我们不难看出,在哲人培根看来,历史知识具有使人明智的力量!为什么呢?我以为至少可以有这些理由:**,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这些可为今日人们的社会活动提供有益借鉴,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个人生活毕竟有限,不可能事事亲历,学习历史,善于借鉴,就有可能会高明一些。第二,历史记载的都是故事,事情的发生与读者所处并非同一时代,经常都是已经过去很久,几十年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事。这就使读者有可能摆脱当时人的个人利益和情感纠缠来审视具体事件和人物的成败得失、是非对错,从而得出发人深省的明智见解。譬如隋炀帝修大运河,便利交通交流,有益国家统一,然而工程浩大,民怨沸腾,致隋速亡。但过了二百年,唐人李吉甫修《元和郡县图志》称运河“隋氏作之虽劳,后世实受其利”,可谓明智。第三,历史可以为人们提供长时段的社会观察工具。社会的演进往往要经历一个较长时期才能发生变化,如人们常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以及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魏晋时期撰写《徙戎论》的忧国之士,他们能够预感到即将发生的“五胡乱华”,却未必能预见到南北朝以后的隋唐大一统。人们要想在潮流漩涡、时代变迁中保持清醒明智,唯有读史,尤其是读《资治通鉴》这样超越朝代更替、贯穿千年兴衰的通史。由此可见,必要的历史知识是现代追求高尚人格的人们应有的人文素养。然而,如宋元之际胡三省为《资治通鉴》作注时所感叹:“温公作《通鉴》,不特纪治乱之迹而已,至于礼乐、历数、天文、地理,尤致其详。读《通鉴》者如饮河之鼠,各充其量而已。” 因此,从中选编一部分内容附以白话译注,为今天的人们学习国学提供一个入门读本还是有必要的。
本书内容涵盖了全部《资治通鉴》所涉及时间范围的各个历史时期。但各个时期的题目对历史内容作了重点选择;并且各个题目所含内容分量也因历史时段等有所不同。作者王小甫老师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终生成员(life member)、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国家留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审专家、北京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国学研究》编委、唐研究基金会(the tang research foundation)学术委员会委员、《唐研究》编委、《东方历史学术文库》出版评审委员、《东方文化集成中亚文化编》编委、《新疆通史》编委、北京大学东北亚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全书尽可能保持了《资治通鉴》作为一部贯穿千年的通史巨著的特点:战国开始,五代结束,其间秦统一、文景之治、魏晋分裂,祖逖北伐、淝水之战、迁洛更化,隋统一、贞观之治、安史之乱,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全都列在选本之内;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王莽、曹操、诸葛亮、孝文帝、唐太宗、武则天、石敬瑭、冯道、周世宗等重要历史人物也都见于选本内容。这些不同时期的事件、人物以不同方式从不同的侧面构建起通史知识的框架,使读者通过选本也有可能看出并把握长时段历史的演进趋势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精神。
王小甫,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终生成员(Life Member)、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国家留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审专家、北京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国学研究》编委、唐研究基金会(The Tang Research Foundation)学术委员会委员、《唐研究》编委、《东方历史学术文库》出版评审委员、《东方文化集成中亚文化编》编委、《新疆通史》编委、北京大学东北亚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一本书读懂俄国历史 本书特色 本书简明扼要地勾勒出了一幅较为完整的俄国历史画卷,让广大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俄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并从中领略到俄国人的独...
《中国人的德行》内容简介:本书是作者在《字林西报》发表的一组介绍中国人生活、风俗和性格的合集。本书开创了研究中国国民性的先
旧制度与大革命 本书特色 《旧制度与大革命》(作者托克维尔)通过对大量史实的分析,揭示了旧制度与法国大革命的内在联系。既论述了大革命的开创性和决裂性,又论述了它...
唐浩明谈曾国藩平天下之道(上下) 本书特色 梁启超因为倾慕曾国藩,特别搜录编辑了曾国藩在各个场合说过、写过的名言名篇十几万字。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
中国通史-精装彩插独家注释版 本书特色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文化史,叙述了婚姻、族制、政体、财产、货币、教育、衣食等关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范围广博,取精用...
民国逸史-第二部 本书特色 在中华民国这段纷纭复杂的历史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名震中外的风云人物。有关他们的野史、传言、趣事五花八门,形形色色,令人眼花缭乱。本书...
《区块链实战:定义技术、社会与行业新格局》内容简介:区块链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具有去中心化、开放性、不可篡改、安全可靠等特征
你知道或不知道的美国史 本书特色 ◎世界警察、山姆大叔,绅士风度与流氓风格的奇妙碰撞◎讲述世界头号强国的发展历程◎史料新颖、容量大,一本书让你彻底读懂美国史你知...
明代国家机构研究-明清史学术文库 本书特色 《明清史学术文库:明代国家机构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章国家机构的核心——皇帝;第二章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禁直机构;...
明史讲义 本书特色 《明史讲义》:凡中国所谓正史,必作史者得当时君主所特许行世。……在清代修成《明史》时,有国已将及百年,开馆亦逾六十载,承平日久,经历三世。着...
一个军人集团的裂变,一个少为人知的五四。五四不仅是思想史上的标志事件,还是政治史中的一个巨大事件场域。学生运动只是五四的
《印度5000年》内容简介:它是亚洲东西两部分之间的支点,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它是和中国并列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
《图说工厂现场管理(实战升级版)》内容简介: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对工作内容、板块设置、实景图片进行了适当的改动和更新,系统
宫内称呼她为荣儿,慈禧呼她“荣”,13岁进宫的她随侍慈禧前后长达8年之久。18岁由慈禧指婚,赐给一个太监,随着时事动荡,她的生
目未瞑:光绪猝死之谜 本书特色 深宫幽幽,三十四载皇帝生涯。痛苦伴随着忧伤,平生抱负也受到太多的抑压。 可能是人间密谋,也许是天缘巧合,中年皇帝意外猝死,年迈的...
重读近代史 本书特色 《重读近代史》是著名历史学家,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朱维铮先生近几年来读史阅世的感想汇集和理念提升,可谓是先生的代表著作。阅读本书...
中国地理教科书 本书特色 《中国地理教科书》是刘师培先生关于中国地理学方面的通论著述。刘师培先生有感于“夫地理之学,不外考古通今,然近世之治地学者,各有所偏。官...
中华史表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携手新世界出版社倾力打造!本书是中国古典数字工程丛书之一★ 本书明确考得中国历史纪年当从距...
《μC/OS-III源码分析笔记》内容简介:本书与其他书籍的编排方式不一样:其他书籍是按照官方文件的框架或者组件的方式编排的;本书
三民主义青年团史稿-(上.下卷) 本书特色 贾维所著的《三民主义青年团史稿(上下)》共分九章,分别介绍了三青团产生的历史背景与目的、成立及初期的活动、团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