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漫行记

青藏高原漫行记

作者:李光成著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出版年:2015-06-01

评分:4.7分

ISBN:9787553503462

所属分类:休闲旅游

书刊介绍

青藏高原漫行记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探险自驾的方式, 基本踏遍青藏高原, 入藏的七条干线基本走遍。从地貌、地质、物候、政治、军事、文化、思想等多个角度, 对青藏高原进行广泛扫描和深入透视。

青藏高原漫行记 本书特色

广袤垠的青藏高原上,隐藏着太多历史、地理、物候、人文信息,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大都已湮灭于荒原古道,很少有人去探索发掘,更别奢谈认真研究了。游人撰述的文字,也大都流于表面所见,内容多为抄袭复制,故事以讹传讹,传说越传越神,23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高原,因此发酵成了一块神秘的文化孤岛,割裂甚至对立着。为了探源那些地理源头,把脉那些历史脉络,作者数度自驾入藏,深入高原的边缘和纵深,实地考察西风颂幡的藏文化,并以一种汉文明的眼光,结合古代汉人的史籍和笔记,撰写了33万字游记,深入探究藏文化的来龙去脉。游记分“川藏行吟记”、“长江溯流记”、“高原环游记”三部,分别叙述作者三次入臧的经历。涉及地域之广、历史之远、思想之深,绝对是西藏文化史上前所未有的,相信会给所有西藏爱好者带来魂灵上的撼动。

青藏高原漫行记 目录

前言川藏行吟记人相逢秦岭阻天府之国川鹭恨茶马路文明怯步康定城折多山塔公寺贡嘎山理塘高原毛垭草原巴塘次桑拉姆澜沧江脚巴山东达山左贡邦达草原业拉山怒江横断山系然乌湖来古冰川(上)来古冰川(下)帕隆藏布江米堆村米堆冰川(上)米堆冰川(下)波密古乡湖(上)3与乡湖(中)古乡湖(下)易贡藏布麦克马洪线鲁朗南伽巴瓦1600年前的江南尼洋河畔圣城之路拉萨羊卓雍错纳木错纳木错惊魂夜八廓街雪夜走青藏(上)——唐古拉山雪夜走青藏(下)——昆仑山青海湖牛人牛行长江溯流记大渡河谷大小相岭漫水湾盐源卧龙河泸沽湖丽江古城:地理风水篇丽江古城:历史政治篇丽江古城:风情文化篇长江**弯虎跳峡香格里拉:纳帕海香格里拉:普达措公园奔子栏白马雪山梅里雪山得荣乡城桑堆稻城三神山稻城古冰帽五月飞雪再访雅拉民族大走廊炉霍温泉山庄工卡拉山前玉隆拉错雀儿山巅龚垭村岗托大桥德格印经院石渠大草原旱獭先生扎溪卡玉树三江源文成公主庙金雕领空甘孜温泉卓玛话题(上)卓玛话题(下)川西牦牛谷丹巴悲情四川高原环游记青海湖伏俟城故事大唐战神吐谷浑之殇战神之惧湖畔遐思唐蕃古道文明边缘松州之战吐蕃求婚忠臣良臣青根河花石峡生死一线玛卿岗日雪山乡浣花里援手东倾沟亡命昌马河择路玛多鄂陵湖扎陵湖柏海恩仇录(上)柏海恩仇录(下)夜走巴颜喀拉还愿,文成公主庙扎曲品相囊谦夜雨美域,类乌齐女儿故国迷津澜沧江怒江隐土八宿色彩畅想然乌美女森林里的冰川天境嘎瓦垄藏区购物天堂大美岗乡羞女峰下林芝风雅雅江流沙浪迹山南加查神话藏木水电站布丹拉山藏王古墓唐蕃三百年曲水雅相阿扎神境**高手冰川夜雨撞翻牦牛再访纳木错雪古拉后藏定日万山太极佛教品相绒布寺大本营神人朋曲樟木瑜伽斗法希夏邦马峰吉隆往事阿里之路玛旁雍错阿里明月班公错阿克赛钦界山达坂干旱中心夜闯西昆仑后记

青藏高原漫行记 节选

自河南中部开始,秦岭辐射状摆开了几条山系——伏牛山、熊耳山、崤山,这些山系自东向西抬升,来自东南方向的太平洋水汽顺势而入,爬升中气温下降,水汽发生凝结,*后降下了丰沛的雨水。进入陕西地界后,山势明显提高,主峰太白山海拔高达3767米,水汽大都被阻截下来,到达陇南后,水汽效应已接近尾声,所以植被稀拉。再往西进入到祁连山南部,地表水汽已经无法抵达,植被无法生存,只剩下了戈壁荒漠一片,但在高空,残余水汽还能继续西进,遭遇高山拦截后,便在山巅降下飞雪,至此秦岭的一头青丝,已苍老至白头。夏天冰雪融化,雪水沿着祁连山北坡下泄,又浇灌出一条生命走廊——河西走廊,泽润了一片青青草原——山丹草原。秦岭的密林秀水,庇护了大量的野生动物,周至就是金丝猴故乡;往南100多公里,便是佛坪,那是大熊猫故里;此外,朱鹦、羚牛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都生存于秦岭。除了水文、气象和物候,秦岭还分隔了人文。秦岭东西拉得很长,1500多公里,南北走得很宽,300到400公里,这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绝对是不可逾越的天险,所以造成了秦巴文化的割裂,北面的羌人、秦人,南面的巴人、蜀人,在相当长时间内,彼此都无法有效施加影响。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国力获得了极大提升,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秦军挥戈南下,一举吞并了蜀国。秦政权甘愿冒这地理奇险,实因蜀地诱惑太大:一方面气候温润,可以大力发展生产,建成为帝国粮仓;另一方面地处长江上游,可以顺流而下,挑战强大的楚国。如此奇货可居,对投机者来说,没理由不投入一搏。秦国赌博成功后,任命李冰为蜀地郡守。这位李冰不是军事奇才,却是水利专家,到任后的**件事,就是实地考察岷江水文,详加研究后,做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决定一一开凿都江堰。李冰选址都江堰,是因为就在岷江之畔,取水方便,且位于成都平原上游,水流可以自导进入盆地。李冰遇到的*大难题是:玉垒山挡在了岷江和盆地之间。经过实地考量和详细分析,一个天才创意诞生了:在岷江上填土筑堰,兴修鱼嘴,把江水分成为内江和外江两道;再根据热胀冷缩原理,用火攻水淋之法,劈开玉垒山,打通宝瓶口,引内江水进入盆地。江水顺流进入盆地后,又被进一步分流,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这是道家的太极理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演八卦,八卦变为六十四卦,如此这般,没有穷尽……而江中的鱼嘴和飞沙堰,又可根据来水多少,适时进行调节,涝排以清淤泄洪,旱引可泽润生民,这又是儒家的中庸之道,不偏不倚,阴阳和谐,开阖有度,予取有时……都江堰的开凿,融汇了儒道文化,折射着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次心气发轫,2300多年后,这个古老的水利工程,仍然灌溉着40多个县,恩泽着67万公顷土地……都江堰的开凿,带来了两个后果,一为秦国并吞六国,打下了物质基础;一是泯江水患从此平息,成都平原仿佛—下开了天眼,原本江水泛滥的泽国,变成了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蜀人传说中,只有神通广大的二郎神,才有这第三只天眼,所以李冰父子被敬上了神坛,成了灌江口的天神。而神话中这灌江——泯江,就是大山秦岭孕育的一脉远水,秦岭和大巴山、米仓山环绕的汉中盆地,就是这脉远水的文明庠序。另外,秦岭还是一道军政天险。中国*强盛的两大王朝——汉朝和唐朝,都选择长安建都,这帝都渊薮,究竟出自哪里?地理上看,长安所在的关中盆地,很像一个长长的口袋:南面是东西横亘的秦岭,西面是南北走向的陇山、六盘山,北面是陕北高原,分布着子午岭、黄龙山、白于山等山系,东面由北至南分别是吕梁山、火焰山和中条山,只在黄河和秦岭支系崤山之间,让出一段狭长的平地来,正好比口袋开了一个小口,而扎口这里的,便是关中锁钥——潼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军事角度看,只要在潼关驻扎重兵,守可立于不败之地,攻可挥戈直击中原。不管中原、三晋、幽冀、湖湘、吴越、巴蜀、闽粤如何动乱,都侵袭不到王朝的心脏地带;而北部的匈奴、鲜卑、突厥,西南的吐蕃,这些强悍的游牧民族,又很难攻破西部和北部的自然天险。这样,关中盆地客观上成了一个避难所,水火不侵,固若金汤,而且避难所里水道纵横,泾渭津涝涌漓沪灞,八水绕长安,旱涝保收,衣食无忧。王朝奠基长安,地理是首要依据。其实秦岭南面,也有一个类似空间,那就是汉中盆地,这块被秦岭、米仓山、大巴山包围的盆地,俨然就是关中盆地的微缩版本。汉中盆地太小,也就2000平方公里左右,在中国版图上,很难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其地理位置之重要,实在不容忽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四川盆地和荆楚平原之间,隔着重重大山——大巴山脉和巫山,穿越其间的浩荡长江,在海拔和峡谷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世所罕见的三峡,激流、暗礁、险滩,让任何军事行动都成为禁忌。然而,四川没有因此固若金汤,它还有着致命的命门一一汉中盆地,起码有四条道路,可以穿越秦岭,发动攻击。“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韩信这军事上的神来一笔,就发生于陈仓道,走的是宝鸡一凤县一汉中,大致就是取道今天的川陕公路,此外三条分别是:褒斜道、傥骆道和子午道。褒斜道走的是眉县—太白—汉中,南面部分跟陈仓道有所重叠;傥骆道走的是周至一洋县一汉中,也就是我们本想走的108国道;还有一条子午道,那是从长安直接出发,经子午镇到达宁陕,再经洋县来到汉中,大致相当于今天的210国道。这是穿越秦岭的四条主要干道,至于不为人知的羊肠小道,更是不在少数,可见秦岭虽高,挡得了凛冽朔风,却抵不住狂野人性。……

青藏高原漫行记 作者简介

李光成,男,1972年生,江苏武进人,苏州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长期从事电视采编工作,现为职业影视人,致力于影视文化创作。2007年8月,随朋友出游西藏,发现广袤无垠的青藏高原上,隐藏着太多历史、地理、物候、人文信息,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大都已湮灭于荒原古道,很少有人去探索发掘,更别奢谈认真研究了。25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高原,跟中华主流文明的关系,就跟那些大江大河一样,从来都是有源可究的,而且源远流长。为了探索那些地理源头,把摸那些历史脉络,在没获得任何社会力量支持的情况下,仅凭个人兴趣爱好,数度自驾入藏,深入高原的边缘和纵深,实地考察西风颁幡的藏文化,结合古代史籍和笔记,历经七年时间撰写,八次修改,终于完成三十余万字的游记,深入探宄藏文化的来龙去脉。作者博名“漫步归”,笔至酣畅处,自觉万里跋涉豪气干云,要论胸襟和气魄,好比大将军孤军远征,故在文中自我谐称一一“漫大将军”。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