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人类学初探:仪式、剧场与社群

戏曲人类学初探:仪式、剧场与社群

作者:容世诚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3-10-01

评分:5分

ISBN:7563342338

所属分类:艺术音乐

书刊介绍

戏曲人类学初探:仪式、剧场与社群 内容简介

本书以戏曲及剧场研究为出发点,探索表演艺术与宗教仪式间的紧密联系。在剧场的拟真幻象及祭典的天启神召之间,观众与信众,演出者及祭祀者的角色之间产生微妙的交换。而一个社群的凝聚力量由此一再接受洗礼。本书以新加坡华人族群为考察对象,更进一步深入思考剧场及宗教在漂洋过海后对族群想像及实践所带来的新冲击。

戏曲人类学初探:仪式、剧场与社群 本书特色

文学艺术与人类学的互动关系,是近二三十年来文化研究的课题之一。基于这一理论立场,本书探讨了表演艺术与宗教仪式间的紧密联系。作者钻研中国南方戏曲卓有成就,多次参与田野调查。所收集的论文不仅追寻几大剧种流变过程,而且考察了特定时空对剧场及仪式产生的诠释影响。本书为学界**部有关戏曲人类学的著作。

戏曲人类学初探:仪式、剧场与社群戏曲人类学初探:仪式、剧场与社群前言

序言这本小书收集了笔者8篇论述中国戏曲的文章。在这8篇短文里面,讨论到的剧种包括元代杂剧,明代山西农村赛戏,20世纪80年代的香港粤剧,20世纪90年代新加坡的潮剧和莆仙傀儡戏。各剧种彼此之间的时间和地域差距,不可以说不远,又8篇之中,*早的一篇写成于1982年,当时笔者仍在香港大学中文系攻读硕士学位,所关心的是如何将西方文学理论应用于中国戏曲的分析。这篇从原型理论讨论度脱剧的文章,既是笔者**篇发表的著作,也开启了笔者以后对神话学和人类学理论的兴趣(必须感谢陈炳良老师)。*新的一篇是《北斗戏的神话和仪式》。这篇于1995年完成的论文,颇能代表笔者近年的研究方向和理论关注—根据田野考察资料,配合文献材料,思考和归纳了中国宗教仪式剧的性质和模式。这些写成于不同时间的单篇论文各有不同的论述范围,分析了不同的剧种,体现了不同的研究角度,但它们都围绕着同一个主题:中国戏曲和宗教仪式,特别是中国仪式剧的形式和意义。稍为关注中国戏曲研究趋势的人都会留意到,仪式演剧是近10年戏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其他的计有“南戏”、“戏曲考古’’和“地方剧种’’等)。其实开创中国戏曲现代学术研究的国学大师王国维(1877—1927),早在他的《宋元戏曲史》里,已揭示了中国戏剧和巫觋祭祀的关系。o但可能受到研究材料匮乏的限制,这个研究课题在半个世纪粪以来,并没有太大的发展和突破。偶有研究戏曲和中国宗教关系的,多是论述个别作家作品中的宗教主题(主要是道教和佛教的思想)及其社会意义(例如讨论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时,多半会扯上元代社会黑暗,阶级斗争之类),或从主题学的观点出发,探讨剧本中神话题材的传承历史,又或从宗教史的角度,阐释剧作内容和某一教派教义的联系。这一类的研究,方法上倾向于文献资料的考证、排比和分析,通过文字材料来发掘和解决问题。大约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戏剧和祭祀仪式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课题。中国的大陆、台湾、香港地区,日本和英美等地区的戏曲研究者,都不约而同地投人中国仪式剧的研究,更取得了重要的成果。这些学者之中,例如日本的田中一成、中国台湾的邱坤良、中国香港的陈守仁等,都是有意识和有系统地采用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通过亲身参与和实地观察.整理研究各个地区的仪式剧个案。特别是到了20世纪鼬年代中后期,大陆的“目连戏”和“傩戏”讨论,又带动了整个中国仅式剧和祭祀仪式的研究,出版的论文如雨后春笋,其中以中国台薄 的《民俗曲艺》和内地的《中华戏曲》为两种主要的学术期孔:世纪90年代初,中国台湾清华大学王秋桂教授获得了一孛本交流基金会的支持,组织了“中国地方戏与仪式之研究·的大墨研究计划,汇集了亚洲、北美、欧洲和澳洲戏曲研究者的力量。共闹 调查中国的内地、台湾、香港地区和新加坡的中国仪式真剧。摹书所收的第二、三、四、五、六篇论文,都是这个研究计划下椅研究成果。……

戏曲人类学初探:仪式、剧场与社群 目录

序言
关公戏的驱邪意义
北斗戏的田野观察
——新加坡福建莆田人的演出
北斗戏的神话和仪式
潮剧扮仙戏的《六国封相》
——新加坡的演出观察
扮仙戏的除煞和祈福
——以《鲤鱼跳龙门》为例
移民集团的宗教活动和演剧变化
——以新加坡兴化人为例
度脱剧的原型分析
——评介陈守仁著《香港粤剧研究·上卷》
程式/即兴、口语/书写
后记

戏曲人类学初探:仪式、剧场与社群 作者简介

容世诚,广东中山人,1957年生于香港,香港大学中文系学士、哲学硕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专攻中国戏曲。现任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讲授中国戏剧、明代社会与文化以及中国文学史等课程,致力于新加坡华人族群戏曲史研究。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