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史-(第二卷)

马克思主义史-(第二卷)

作者:普雷德拉格·弗兰尼茨基(作者) 胡文建 李嘉恩 杨达洲 韩宗翃(译者)

出版社:黑龙江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年:2015-06-01

评分:5分

ISBN:9787811299151

所属分类:哲学宗教

书刊介绍

马克思主义史-(第二卷)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史(第二卷)》共分三部分内容,包括: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第三国际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当代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史-(第二卷) 本书特色

《马克思主义史》三卷本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译丛》的一部,本书稿为第二卷,由弗兰尼茨基所著,是对马克思主义史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史-(第二卷) 目录

第三部分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
**章列宁活动的开端——与民粹派的争论
第二章社会主义运动和党的问题
第三章哲学问题
第四章帝国主义问题
第五章国家、革命和社会主义问题
第六章关于党内民主
第四部分第三国际时期的马克思主义
**章马克思主义的争论——格奥尔格·卢卡奇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在德国
一、左派共产党人的理论观点(委员会共产主义)
二、卡尔·科尔施
三、弗里茨·施特恩贝格
四、亨利克·格罗斯曼
五、麦克斯·拉斐尔
六、《社会研究杂志》学术团体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在意大利和法国
一、安东尼奥·葛兰西
二、战前法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在苏联
一、尼古拉·伊·布哈林
二、“机械论者”和“辩证论者”的斗争
三、另外一些理论问题(彼·斯图契卡、叶·帕舒坎尼斯、叶·瓦尔加、叶·普列奥布拉任斯基)
四、列甫·达·勃朗施坦·托洛茨基
不断革命
五、革命时期和新方针
六、对斯大林主义的批判
七、约瑟夫·维·朱加施维里·斯大林
列宁主义问题
理论和实践的后果
哲学和理论问题
第五部分当代马克思主义
**篇“社会主义阵营”的马克思主义
**章安·日丹诺夫和约·维·斯大林的理论干涉
第二章其他国家的马克思主义问题和关于黑格尔的讨论
第三章卢卡奇的美学思想
第四章苏联*近时期的理论和实践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在波兰
奥斯卡·兰格
莱泽克·科拉科夫斯基
亚当·沙夫
第六章马克思主义在捷克斯洛伐克
奥塔·锡克
卡莱尔·科西克
1968年1—8月
主要译名对照表

马克思主义史-(第二卷) 节选

正如我们看到的,列宁早在1919年初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了其他欧洲左派:欧洲正面临革命,而且这场革命已经开始了。这对当时有关新型共产党的组织形式及其政策的看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但同时,正是这些,正如我们还将要看到的,又引起了尖锐的分歧和争论。此外,我们再次看到,列宁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蓝图是直接民主、苏维埃,而不是政治官僚的政权。在这个时期,他还得出一个结论,说苏维埃制度已在欧洲主要国家中取得胜利,这无论如何是夸大其词的,归根到底是错误的结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布尔什维克极其希望自己不要陷入孤立无援的困难境地,能够至少从一个发达国家获得梦寐以求的革命支持。
在这些问题上和在其他一系列问题上,列宁生前是指引着第三国际的活动的。在高度发达的国家里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十分明确的,然而在其他许多不发达的、处于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地位的国家里情况就不一样。这里有必要扼要地阐述一下列宁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列宁在为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草拟的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提纲中提出下列观点:“共产国际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上的全部政策,主要应该是使各民族和各国的无产者和劳动群众为共同进行革命斗争、打倒地主和资产阶级而彼此接近起来。这是因为只有这种接近,才能保证战胜资本主义,如果没有这一胜利,便不能消灭民族压迫和不平等的现象。

马克思主义史-(第二卷) 作者简介

弗兰尼茨基,新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衣俊卿,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文建,中央编译局专家;杨达州,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贾泽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