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教育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教育研究

作者:余子侠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出版年:2015-06-01

评分:5分

ISBN:9787512635128

所属分类:历史文化

书刊介绍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教育研究 内容简介

抗日战争时期,面临着民族危亡之际教育事业及知识人才遭受到日寇史无前例的摧残和毁坏,为了保存自身文化的传续he保留自身文明的血脉,中华民族被迫在教育领域做出战时应变,借助教育阵地展开与日本侵略者长期的争夺战。本书全面而系统地研究和总结了战时国民政府治领下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变迁和发展,借以显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并用以纪念广大爱国师生为了教育现代化不至致中断而努力奋斗的历史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教育研究 本书特色

抗日战争时期,面临着民族危亡之际教育事业及知识人才遭受到日寇史无前例的摧残和毁坏,为了保存自身文化的传续he保留自身文明的血脉,中华民族被迫在教育领域做出战时应变,借助教育阵地展开与日本侵略者长期的争夺战。本书全面而系统地研究和总结了战时国民政府治领下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变迁和发展,借以显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并用以纪念广大爱国师生为了教育现代化不至致中断而努力奋斗的历史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教育研究 目录

**章 战前教育基础与教育应变举措 **节 战前中国教育事业的基础一、学校制度的建构二、教育改革的推进三、各级学校的发展 第二节 日本对华教育事业的摧残 第三节 国府教育应变方略的演变第二章 高等教育的应变与发展 **节 高等教育的应变举措 第二节 高等教育机构的迁转 第三节 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第三章 中等教育的应变与改进 **节 国立中学的创办与发展 第二节 战时中学的添设与改进 第三节 职业教育的应变与拓展第四章 初幼教育的应变与扩展 **节 国民教育制度的实施一、制度形成背景二、具体实施情形三、新制特征分析 第二节 初幼教育事业的发展一、小学教育的变化二、学前教育的办理 第三节 战时教养机构的创办一、战时教养机构概况二、战时儿童保育会的成立三、战时儿童保育院的创办第五章 师范教育的应变与改善 **节 教师战时服务团的组建一、创设背景二、办理概况三、特征分析四、裁撤结束 第二节 国立师范院校制度的建立一、高等师范教育的重兴二、国立师范学院的创办三、国立中等师范的开设 第三节 “师范教育运动周”的推进一、确立背景二、推进过程 第四节 教师与师范生待遇的改善一、经济的保障二、出路的改进三、数量的增添第六章 社会教育的应变与推进 **节 社会教育政策的调整一、收容和培养社教工作人员二、动员各方力量办理社教三、编印社会教育用书 第二节社会教育机构的添办 一、教育部直属社教机构 二、地方社教机构 第三节 社会教育形式的拓展一、电化教育二、艺术教育三、办理补习教育第七章边疆教育与华侨教育的应变与进步 **节 边疆教育推进举措一、加强边疆教育行政管理二、组织边疆教育考察活动三、资助开展边疆教育研究四、编译边疆教育教材读物五、优待边疆学校教师学生 第二节 边疆学校系统建设一、国立边疆学校系统二、地方边疆学校建设三、战时边疆学校建设的历史总结 第三节 华侨教育的战时应变一、战前的历史基础二、战时的应变措施三、战时华侨教育应变的历史总结第八章 留学教育的应变与恢复 **节 战时留学选派政策的演变与实施一、抗战前期的限制与紧缩(1938—1941)二、抗战后期的恢复与实施(1942—1945) 第二节 战时海外留学人员的救助与回归一、战时海外留学人员的救助二、战时留学归国人员的分发主要参考文献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教育研究 作者简介

余子侠,湖北蕲春人。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国近现代史所兼职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有者。近十年来,独著和合撰学术著作6部、主编和合作主编大型系列学术著作“中国著名大学校长书系”(1、2辑计18部)、“中外教育交流研究丛书”(6卷本)、《日本侵华教育全史》(4卷本)、《中国人留学史》(上、下册)、《湖北考试史》(上、下编)等,并在《近代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报刊上发表独撰或合作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多部(套)学术专著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冉春,男,1978年生,四川达州人。现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主要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与中外教育交流史。先后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另参编著作及教材6部。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