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会记住一切,有时以显赫的形式,有时以悄悄的、隐蔽的方式。
《爱与黑暗:“二战”时期欧洲的同性恋者》作者让·勒比图使用大量翔实的原始资料、当事人证词以及他同让-保罗·萨特和米歇尔·福柯的谈话,重新揭露出一段被埋藏的爱与黑暗的历史——“二战”时期欧洲同性恋者遭受纳粹迫害的事实。他同时也向人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被迫害和牺牲了的同性恋者因何成了我们集体记忆中被遗忘的人们?
1933年,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由此,纳粹对同性恋者的迫害逐步加深,因为德国需要孩子,需要大量的孩子,需要他们成为为国家和民族的辉煌而战的未来战士,同性恋者因而成了纳粹的对立面和仇敌,成为必须被消灭的人。仇视同性恋的德国刑法“175”条款被纳粹进一步加强。十多万名同性恋者成为控告,立案、警察追踪和党卫军惩罚的牺牲品。这种迫害进一步蔓延到广大的纳粹占领地区。
解放以后,受害者、见证人以及历史学家都对此三缄其口,长期保持沉默。同性恋者遭受迫害的悲惨事实似乎从国家和人民的记忆中消失了。
只因为我是一个犹太人!
难道犹太人没有眼睛吗?
难道犹太人没有五官四肢、没有知觉、没有感情、没有血气吗?
他不是吃着同样的食物,同样的武器可以伤害他,
同样的医药可以疗治他,冬天同样会冷,夏天同样会热,
就像一个基督徒一样吗?
你们要是用刀剑刺我们,我们不是也会出血的吗?
你们要是搔我们的痒,我们不是也会笑起来的吗?
你们要是用毒药谋害我们,我们不是也会死的吗?
——威廉·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第三幕,第1场(1604)
纳粹对每一个同性恋者的屠杀,都是两次杀死他们,这另一次屠杀是在他们家庭的记忆中,是在对他们政治和历史的回顾中。
每一个杀人者都杀了他们两次。我实在无法分辨,哪一次更为卑鄙无耻。
--安德烈·萨尔格
当我们回忆1914-1918年的世界大战时,20世纪中的一个历史事实是无法回避的,那就是集中营的出现。正如历史学家尼古拉·沃斯所说,集中营的出现,完全是由于20世纪初发生在南部非洲的那场波尔斯战争影响造成的。英国军队为了破坏敌方战士的抵抗,决定把交战国的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关押起来作为人质。30年之后,人们又看到了这种敲诈勒索和非人道的大搜捕行为。集中营的设置运转,是为了收容那些不能见容于社会的反革命分子,设置理由是思想改造需要一定时间。
尼古拉·沃斯补充道:“波尔斯战争之后,德国于1933年2月开始,陆续建立起一些集中营,用以作为对反纳粹分子、犯普通法的犯人、不适应社会生活者、同性恋者进行改造的场所。”在希特勒的网络系统中,也有许多观点非常不一致的人,这些人都被认为是思想上的危险人物。局势变化很快,令人头晕目眩。从1939年9月占领波兰开始,集中营的数量如雨后春笋,急剧 增加。这些集中营关押着德国人陆陆续续征服的新领土上送来的20来个民族的侨民,所有被德国陆、海、空三军占领国家的抵抗分子以及后来的命中注定将被*终解决的数百万犹太人。在第三帝国达到巅峰的时候,有一千多座集中营建立在被他们奴役的欧洲的土地上。
在回顾纳粹集中营制度,并以此来深入了解在这一非人道大悲剧中同性恋者的特殊命运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关于集中营究竟意味着什么。强迫一些人背井离乡将其关押起来,粗暴地限制他们的各种权利,破坏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生存方式,使他们不得不否认甚至出卖自己的身份,长期待在危险无处不在的兵营里,这就是被抓的同性恋者的命运。历史学家弗朗索瓦·贝达里达回忆道:“在德国境内组织的集中营里,从1933年起,首先关押的是那些反纳粹的德国人、犯一般罪的囚犯、被判定有危险倾向的成年人。他们的被关押,或由于安全原因,或因为判刑前需要羁押,或者要对其进行改造:政治犯、一般犯人、同性恋等。”
大逮捕行动是诸多专制独裁手段中的一个,也是*厉害的一个,历史学家让·维格勒写道:“甚至是从思想意识方面考虑,也有理由需要这种手段。有安全方面的理由,也有经济和种族方面的理由。雅利安人通过征服他们所谓的下等民族来扩大他们的生存空间,通过种族主义政策以维护他们的长盛不衰。因此政治上的反对者、有生理缺陷的人、不适应社会生活的人、同性恋者、犹太人、茨冈人以及斯拉夫人都是他们搜捕的对象。”这些人如此地互不相干,在平时生活中极少互相往来,现在却结成了紧密的群体,一起走向死亡。
正如普里莫·莱维(Primo Levi)所描写,他们是“没名没姓的一个群体,人员在不断更新,方式总是老一套。这些无名的人,他们身上所有的光辉均熄灭,他们默默地走着,劳碌着。他们的一切都被淘空,他们已经麻木,感觉不出所受的痛苦。人们很难把他们称为活人。人们也不能说他们已经死亡,他们不怕死亡。因为他们已经没法弄清楚,什么是死亡。他们总是在我的脑海中显现,没有面孔。假如我能够通过一个形象来概括我们时代所有苦难的话,我将选择这个我脑海中*熟悉的形象:一个瘦得皮包骨头的男人,低着头,弯着腰,脸上和眼睛没有丝毫思想的痕迹” 。在这个人间地狱的描写之外,还应补充一些与语言相关的问题:“试想想,某个人,他面对要将他送进焚尸炉时他听不懂,因而也不理解的命令,该有多么害怕。在集中营里,一下子建立起一些能够互相理解的人聚集在一起的集体。”
这些人的共同命运在铁丝网的后面被捆绑在一起,但他们的身份并不容易辨认出来。一个便于辨认的特殊标记很有必要。让·维格勒写道:“囚犯们条纹布的囚衣上面,都缝有三角形或星形的标记。这是纳粹需要并建立的种族和社会等级的标志。每一个在集中营或死亡营里的犯人都肯定是要死的。饿死、累死、病死,担当药物试验品而死、刑具折磨死或快速处决,还有关到毒气室里毒死。”
拘留营和集中营的犯人衣服上的标记是一点一点地改进并逐渐形成的。历史学家沃尔夫冈·索夫斯基写道:“随着集中营的重新组织,党卫军于1936年引进了一种分类制度,即把犯人按性质分成若干小组。在上衣胸前的左边和长裤的左裤腿上,在犯人序号旁边,缝一个有颜色的三角形标记。……政治犯是营中的**类,他们*初是没有特殊标记的。直到1937年,才给他们缝上了红三角。”他进一步写道:“对于社会阶级角色,决定性因素是分类方法:按不同颜色、不同三角形和其他区分标志分类。”
“刑事犯”是绿色三角;不适应社会生活者,黑色;同性恋 者,粉红色;流亡者,蓝色;茨冈人先是棕色后改为黑色。犹太人的标志是六角星。外国人,他们经常被划到政治犯一类,在原来的红三角之上,叠印上他们各自国家的符号,法国人印“F”,波兰人印“P”,西班牙人印“S”。那些陪伴犯人的被囚者,在其三角标志的**之上,印上一个黑点作为标志。“夜与雾”队伍的犯人以红色宽带作为标志。他们背上有一个十字架标记,左右两边各标有两个大写字母NN(德文Nacht Nebel的**个字母),在他们长裤的裤腿上,也有同样的大写字母。至于那些早就被怀疑会逃跑的人,纳粹在他们的前胸和后背,都画上红、白两色的靶心样标志,这样一来,可疑人群中稍有动作,党卫队很容易找准目标射击,就像人们在庙会和集市的小摊上练习射击一样。
……
勒让比图,1948年生于法国的波尔多,法国解放后从事新闻工作,于1979年创办同性恋报纸《Gai Pied》。他是“集中营同性恋被囚禁者纪念馆”主席,是《我,皮埃尔塞尔,被囚禁的同性恋者》一书的两位作者之一。他也一直致力于对战争历史及战争中这一群体的研究。
《历史与记忆》内容简介:近年来,“记忆”已成为历史研究领域的核心概念。“记忆”一词既代表着一个新的、独特的研究领域,又代表
《星月下的守望者》内容简介:国内顶级星空摄影大师雪夜公爵,公开天文摄影者的“追踪摄影”的天文摄影作品及背后的故事!白继开、
《诸神的黄昏》内容简介:1944年6月的菲律宾海战役后,盟军在太平洋战争中占据了绝对主动。为了减少伤亡和速战速决,美国人绞尽脑汁
中国历史和文化是一片广大而肥沃的园地。作者主要以19、20世纪的文化与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把它们当作是中国传统研究的一种延伸
中国通史-(上下册) 本书特色 吕思勉著的《中国通史(上下)/崇文馆》分上下册,上册为中国文化史,分门别类地叙述中国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
青岛旧影 内容简介 青岛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因其地理位置之便,近代成为较为繁荣的贸易港口,在我国邮政史和集邮史上留下了痕迹。本书为“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历史文物丛...
《盛开·90后新概念·花样年华书系·青梅纪》内容简介:本书共分六辑,每个章节主题独立,构思新颖。本书作品依然体现新概念作文参
坊间欧洲通史以政治或哲学思想史为多,前者以王朝或地域为中心,且重点以西欧为主,后者则重视个人思想贡献为多。本书特点正好补
国家的中国开始-一场革命 内容简介 《国家的中国开始:一场革命》讲述了清末民初中国政治发生的剧烈变化。作为记者,作者以新闻方法写史,记录这场冲突中的人与事;以新...
全球史-(上下册)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东方出版中心出版★ 本书作者J.M.罗伯茨是牛津大学历史学家、大英帝国勋章获得者、BBC历史节目资深主讲。他著有数...
隋唐五代史-大家讲史-上下卷-图文版 本书特色 《隋唐五代史(套装上下册)(图文版)》:国家爱好者的国学普及读本,机关干部和管理者的治国理政参考、修身养性指南。...
《赵孟頫书与山巨源绝交书》内容简介:嵇康,字叔夜,三国时魏国谯郡铚县(今安徽濉溪县)人,曾官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老照片-第一0三辑 本书特色 《老照片》是陆续出版的丛书,每两个月出版一 辑。专门刊发20年前拍摄的照片,辅以意味隽永的文 章,图文并茂,回望历史,辟有“故时风...
本书撷选了杨宽先生一生学术著述中的若干名篇或名作片断,全立位地展示了杨先生在先秦史研究领域的学术轨迹,书中既有其早年的成
犹太人千年史 本书特色 犹太民族是一个人数很少的民族,但却对人类思想的发展与文明的演进做出了与自身人口不成比例的贡献。《鹰旗飘落:拜占庭帝国的末日》在世界历史发...
新史学:第二十三辑:历史学家能做到不偏不倚吗?:Can historians be impartial? 内容简介 《新史学(第23辑) 历史学家能做到不偏不倚...
《丝绸之路上的使者》内容简介:历史,注定要重启丝绸之路,这是人类的命运之行。但这条古道已然被风沙掩埋,于是,在今天,重新发
中国近代史 本书特色 《中国近代史》:在十九世纪以前,中西没有邦交。西洋没有派遣驻华的使节,我们也没有派大使公使到外国去。此中的原故是很复杂的。**,中西相隔很...
本书是关于宋代文化史与政治史的综合研究,尤其注重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研究的重心而论,文化史在儒学的复兴及其演进,政治史
英国人-国家的形成.1707-1837年 本书特色 一本书使您了解英国从何处来,将往何处去随着移民问题加重,苏格兰独立思想日渐发展,脱欧进程业已启动,英国在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