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伪统治时期的上海社会市民生活方面的资料能完全保存下来的不多,特别是关于基层社会生活状况的书写尤为缺乏,这给当代历史学者研究上海沦陷时期社会生活情况带来了难题。本日记作者出身于沦陷区社会基层家庭,,日记记载的既是作者个人在日伪统治时期上海那段历史的写真,也是上海市民日常生活*生动*翔实的材料,可为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民俗学家研究上海提供真切的**手资料,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1942年、1944年两年日记基本全,43年缺,45年不完整,但从现有资料已能比较全面反映了上海沦陷时期市井社会的状况,老百姓、普通市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的生活、工作、学习、交往、恋爱等情况,这些**手资料是相当珍贵的。1946年后的日记还有一些,整理者摘其要者作为附录附于书后。因1946年后不是沦陷生活了,不能作为书的正文,但为了让读者了解日记作者以后的命运,特别是与几个恋爱对象的纠葛结果,因而加了个附录。日记时间跨度正好从1942年到1945年,作者与上海普通民众一起,饱偿了日寇侵华、社会动乱给中国人带来的苦难,这些都通过他身边的日常生活琐事得以全面真实地反映出来。日记通过作者上学时期在学校的学习,家庭生活和人际纠纷,与社会各层人士的来往,风俗礼节及其爱情经历和心路历程等方方面面的记叙,反映了在日伪统治时期上海老百姓日常生活状态和社会人文习俗等等。同时日记中也反映了不少正直的上海爱国青年对日寇侵略兽行的愤懑仇恨和沦陷区人民日日高涨的抗日排倭情绪。因此这本日记既是抗战时期上海社会生活变化的立体再现,也是那个时代个体生命历程和情感体验的历史写真。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会战打响,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上海沦陷。但因公共租界和法租界日军尚未进占,形成了“孤岛”。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次日,日军进占租界,上海全面沦陷。上海沦陷后,普通市民的生活状况怎样?每天的日子到底是怎么过的,想些什么,干些什么,开门七件事是如何应付的,谋生、学习、婚恋、消遣、喜怒哀乐、人际交往等具体情况是什么?以前,我们主要是从反映那个时代的文学作品、电影以及个别回忆文章和教科书中得到一些印象。如:水深火热、饥寒交迫、朝不保夕、家破人亡、流落街头、冻饿病死,等等。在沦陷区,这些情况都是很普遍的,但真实的生活会只是这些吗?生活是立体的,多面的,鲜活的,有血有肉的,是酸甜苦乐五味俱全的,不是几个概念就能全概括了的。那么,我们有什么办法能够全景呈现那时的生活影像呢?当然,*好的途径就是读一读那个时代的人所留下的资料,这些**手资料里面*珍贵的当然是日记了。《1942-1945:我的上海沦陷生活》,就是这样一本日记。日记作者颜滨,1923年8月25日(农历7月14日)生,宁波洪塘人。年幼丧母,父亲续弦,是祖母一手拉扯大。作者曾在洪塘小学读了6年书,大概是父亲去世后,于1937年1月随姐姐到上海读了中学,但没读高中。中学毕业后就到元泰五金店当了学徒,1942年开始写日记时,大概是刚出徒,是店里*低等的五个职员之一。父亲去世前,家境就已贫困,房子土地都抵押给了别人。作者少年坎坷,命运多舛,造就了他志向远大、勤奋好学、广交朋友、嫉恶如仇、多情善感、自卑多疑等性格脾气,他的日记将70多年前沦陷区*底层老百姓,特别是作者本人以及与作者关系密切的十几个青年人的工作、学习、娱乐、恋爱、社交等生活状况,真实地呈现在了人们面前,让读者好似身临其境,真切感受到也触摸到了这段历史,丰富了读者的感觉和视觉。颜滨的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它没有做作,没有掩饰,是特别直率、特别真实的。他生动地记录了他的日常生活,记录了他的亲身经历和见闻,记录了他对人对事的看法,记录了他内心真实的感情活动。但他没有想到,他记载的这些纯属个人的生活琐事,今天却成了我们难得的极其宝贵的历史资料,具有很高的直接史料的价值,是想研究和了解那段历史者所应该参考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日记的主要内容和它所包含的历史价值。一、朴素的爱国情怀、仇日抗日思想和抗战必胜的信心。上海沦陷了,但上海人民的心没有沦陷。作者作为一个热血青年,经常为苟安偷生于上海而感到羞耻,时刻想着到内地去,到抗日的**线去,并且差一点就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他同广大市民一样,痛恨日方,痛恨与日方合作的人,同情流离失所的难民。在日伪残暴统治和奴化宣传教育下,他们半点也没有被奴化、甘愿做亡国奴,而是心向抗战前线,坚定地认为抗战必胜,目前所遇困境只是黎明前的黑暗,他们为美机轰炸上海而欢呼。一个普普通通的店员,这些*底层的民众,倒比汪伪那些大人物们看得高远,比他们有骨气。二、日记真实记载了沦陷区进步青年不甘堕落、勤奋学习、立志报国的情况。作者以及与作者交往密切的十几个男女好友,深知学习的重要性,酷爱学习,除自学外,几乎每天都要到夜校的补习班去上课,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实现自己的学习梦。他们拒绝麻将和舞厅的诱惑,风雨无阻。学习的课程主要是国语和英文。日记中记载了大量的学习方面的事情,他们想通过学习,提高自己,以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报效国家,服务民众。三、沦陷区青年平时非常活跃,经常组织聚会、集体游玩、走访朋友。读颜滨的日记,让人感受颇深的就是沦陷区的大多数青年追求进步,努力学习,热爱生活,喜欢读书,喜欢交友,珍视友谊,不甘堕落。他们经常组织聚会、郊游,讨论学习,游玩嬉戏,唱歌咏诗,观影看戏,聚餐饮酒;同学朋友来往密切,经常相互走访,频繁串门,商讨谋生之道,谈论学习写作与理想。作者在店中,上班时间说走就走,来去自由,好像根本不用请假。因经常外出,经理有时难免抱怨几句,但作者总是理直气壮地顶回去。这在今天的我们看来,也有点不可思议。四、殚精竭虑,自办刊物。利用晚上的时间上补习学校,是沦陷区男女青年踊跃参加的一项活动,一则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二则为了多交朋友,充实业余生活的空虚寂寥。因此,上课之外,学生们还自发地组织了许多联谊活动,如学友交谊会、辩论会、踏青郊游、聚餐、看电影戏剧等。而自办刊物,在当时的夜校也已蔚成风气,这又是同学联谊的一条重要纽带。1942年的时候,作者曾和几个同学成立了一个星火社,并试办《星火》杂志,但没有持续下去。1944年,作者联络几位好友同学,将已停办的《星火》重新办了起来。此后一直为《星火》而奔波,征求意见,发展会员,组织活动、组稿改稿,撰写誊抄油印稿件,不惧杂务,带头实干,克服种种困难办了十几期。作者还参与了所在夜校《夜友》、《六英》的编辑及创作,并曾向别的夜中学所办的《寒光》月刊学习经验。五、日记真实地反映了社会底层市民的日常生活。市民日常生活,*重要的当然要看收入支出情况。先说说作者吧。1942年,作者在店里属*底层,拿*低工资。虽然生意清淡,但店里能够根据物价等及时调整工资和津贴,作者尚能满意。作者1942年4月的薪水连津贴是71元,5月份涨到109元。7月份的薪水突然增加了近三倍,“今天有一件值得欣慰的事,便是我们的薪水突然猛加了一下。据胡先生今晚开来的单子,下月份我的薪水竟有149元中储券了。上月份只有109元的旧法币,以二作一计算只有中储卷55元还不到。这次突然所加,计算法是照上月份薪水数以旧法币改作新法币,另外再加40元算是津贴。虽然照近来的物价计算,这区区之数不值一用,但是这次总算意外的收入,并且所加的数目也不在小数。对于各种缴用不无小补,我已觉得甚为满意了。”(1942年6月30日)“早上拿了这次突然而加的薪水,俱各笑逐颜开,称心满意了。”(1942年7月1日)7月22日,店里分红,作者拿到了3500元,这个数目超出了作者的预想。1943年,作者全部收入计薪金约4800元,红利14000元,自己买卖货物所赚有18000余,此外“尚有生油四十斤、肥皂壹箱亦可作为盈余”,全年支出26000余,结存现币11000余。(1944年1月3日)然而到1944年,作者已经入不敷出了,但生活能勉强维持下去。薪水收入尚能令人满意,那么作者的日常工作又怎样呢?从作者颜滨的几段日记来看就很能说明问题。“本号的货物因受统制的影响,生意清淡得可怜,尤其是这几天几乎是完全地停顿了。所以,我们除了吃饭之外,简直毫无别事,因此我实觉无聊之极!”(1942年4月3日)“半天习字,半天办公,生活是多么的舒畅而有规律啊,但也是如何的平凡和无聊啊!”(1944年2月4日)“动则思静,静则思动。生活得太闲散,就想用一种工作来调剂。这并不是说我每天不做一点工作,是因为个人工作太乏味,太枯燥了。”(1944年5月3日)“下了一整天的雨,不高兴出去,倒也安心地坐在店里做事,上午把账簿如数料理清楚,午后抄了半天的《星火》稿纸。近日生活过得很安定,工作也很紧张,整日的工作,尚嫌时间不足,当然很少有浪费的时候。清晨六时半起身,梳洗完毕就走至杜美公园,约于八时回来。早饭后,通常到证交去,这虽然似乎比较多余,但为了生活为了多学些商业上的经验,也就不是多余的了。午后,不是整理《星火》稿件便是写信或作文,还有英文课很紧,必须费相当时间预备,还有不能或免的俗务,须料理或奔走。晚饭后是读书的时间,回来已是九时余,若有灯还要做些事,否则也就是入睡的时间了。”(1945年4月18日)抗战胜利后,店里的经营逐步走向正常,作者在日记中感叹:“我数年来自由的生活,也将因此受到了改变,我再不能整日去奔我所欢喜奔的地方,去做我所欢喜做的工作,我也不能同二三知友作长时间的欢娱和畅谈了。”(1946年1月10日)六、作者感情经历丰富,日记反映了当时青年男女比较开放和敢爱敢恨、追求幸福的自由恋爱观。作者自幼丧母,有点恋母情节,渴望女性的温柔,对女性容易产生好感。多情善感,又自卑多疑,藕断丝连,态度暧昧,同时对几位女性用情,虽然交了几个素质不错的女朋友,但都无果而终。——“我发现我对曹若芬又发生了兴趣,她有娇小玲珑的身材,活泼天真的个性,至于她的年龄我相信决不会超过十八岁,一对灵活的眸子,不时地注视着我,清秀而讨人喜爱的嫩脸,永远挂着笑容。……对于异性,不知怎的,近年来总很容易发生情感,并且一个又一个的,这不是我见新弃旧,其实我因为我并不想于*近找到一个终身伴侣,何况有几个事实上根本不可能呢!乘现在夜已深,左右不能再做什么事,不妨把历来所交的异性来一个系统地分析。**个,要推莲姐了,那是在民国三十年,我们都是十九岁,虽然那时的种种举动及情景未免有些可笑,不过这还是我**次尝到所谓“恋”的滋味,并且这时候我还是一颗*完整的赤心,没有做作,没有虚饰,在我知道势必未能永久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进一步成为了姐弟。*可贵的,现在她虽然已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可是我们间的情感及这个名义,虽然因很少见面,未有如那时的密切,但至少还保存着,由这一点看,可知我们那时情感的密切与真挚。第二该是梅姐了,她虽然在上海维新兄家只住过一年,但对我的一番热诚,也足使我感激,尤其在前年我来申后**次返乡时(当时她还没有出阁),我们简直可以说是形影不离,终日地在一起玩,不过我对于她始终不曾起过特殊的观念,值得一说的,现在她虽然早已属于姓赵的了,然而我们还依旧不断地通着信,当我返乡时,她依旧保有往昔的热情,伴我同行同玩。第三是静敏了吧,那也已是前年秋季班的事了,在那时我的确也曾一时为她所颠倒,不过数月后,我即发现她还不足以称我理想中的伴侣,而把她冷淡下去。有一个相当悠长的时间,我们没有通过音讯,不想于去岁末,她因受到了严重的刺激,又给我两封充满了热情的信,我为了不使她过分失望及酬答她对我的一番好感,不得不敷衍着她,日前我又有一封信给她,不知她可曾收到。岚姗,可以说是第四了。我们真可以说是一见倾心,只在由甬来沪之船上由金信孚介绍相识,相处不过数个小时,但却保持了我们永久的友谊。不过后来从我探听得她与鸿志早已有了超乎朋友的情感后,便不敢与她十分接近,因为我决不愿夺人之所爱。相见恨晚,这是我坦白地对她说的,至于她对我的一片深情,也只好铭感于肺腑了。再推下来就是现在的怡馨及霞丽。对于怡馨,我们虽然每天见面,并且常常在一处玩,玩得这样的亲密,可是她一颗神秘的心,我始终揣测她不透。霞丽也许比较勉强些,因为我们始终还没有一个长时间的单独叙谈,然而她赠我照片于从前,平时也时时显示着对我的特殊,决不能因她生性豪爽,不惯于她人的温存,就说她对我没有异常的情感,何况我的确也有几分爱她呢。其余如曹瑞棣、姚瑞云、秦绮英等,她们虽然都给我一种特殊的好感,不过我始终不十分发生兴趣,换句话说,就是我处于被动的地位,只不过敷衍敷衍罢了。至于胡秉梅,那更是完全属于胡闹。纵观以上所记,我这几年青春的过程中,也可以说不很寂寞了,同时我也尝遍了甜苦酸辣的滋味,而且还在继续尝下去,不过现在我的心境比较宽大,对世事也已有较深的体认,已不如以前的易于冲动了,至于将后的永久伴侣,究竟是谁,我现在显然还不想挑选或决定,当然还无从知道,那也只有看将来的际遇了。(1945年4月19日)——“若芬近日对我的态度突飞猛进,无疑的,在他人看来我们已成一对情深意切的情侣,她似乎是专一的爱着我,我也不能否认对她不无恋恋。今天在兆丰公园玩乐了一下半天,她小鸟般倒在我的怀里,我轻轻地吻着她。”(1945年11月2日)日记中还有许多重要内容,如观看电影戏剧话剧,物价的飞涨,传统风俗习惯等等,在此就不做过多的介绍了。《1942-1945:我的上海沦陷生活》里面的信息量巨大,是研究和了解那个时代所不可多得的**手资料。为保持历史原貌,除极个别无法辨认或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外,整理者未作任何改动,原汁原味地呈现给读者,让读者真实感受到那个时代大上海的气息。
“地域社会”视野下的明清史研究:以江南和福建为中心 本书特色 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学者森正夫就致力于研究江南社会经济史,尤其是江南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史,发...
文史存典: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内容简介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分为上、下两编。上编的几篇文字,都是抗战前发表的,是作者雷海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批判。前三篇由...
《学习的学问:走出低效与无序的实践法则》内容简介:数字经济时代,新技术、新业态涌现,持续学习、不断学会成为对每一个社会人的
宋代官方史学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对宋朝修史机构和修史事项作出了新的更确切的清理与考述。宋朝修史机构纷杂重叠,名称和组织实体又变化多端、屡置屡废,加之史料复杂分散...
《沉重的皇冠:威廉二世》内容简介:“一战”结束之时,威廉二世成了大众仇恨的对象,他被视为战争爆发的罪魁祸首,应该为全世界遭
韩国研究论丛-(第二十辑) 本书特色 正是从这种种理由出发,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成立以后,我们团结了一批朋友,从历史现状的诸多方面展开韩国问题的研究,并出版了《...
玉华帛彩 本书特色 冯玉雷所著的《玉华帛彩》为华夏文明之源·历史文化丛书之一,是“中国玉石之路与齐家文化研讨会”暨“玉帛之路文化考察活动”的考察著作,从文学、文...
澳门卷-中国地域文化通览 本书特色 《中国地域文化通览》是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为响应“十七大”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为弘扬中华民族...
鸦片战争的正面与侧面:微历史 本书特色 康熙宽大,乾隆疏阔,若无雍正整饬,满清恐早已衰亡。传到道光,实则苟延残喘,随时可能断气。面对这瘦死的骆驼,各路人马在神州...
云南铁路博物馆文物精萃 本书特色 王耕捷主编的《云南铁路博物馆文物精粹(精)》是从云南铁路百年发展历程积淀的大量历史文献典籍和云南铁路博物馆收藏展示的万余件文物...
民国十大汉奸之死 本书特色 革命早期,追随总理,曾为主义九死一生;洪流伊始,信仰马列,也求真理甘当先锋!或才华横溢,风流倜傥;或巾帼红颜,不让须眉。然风云变幻,...
《近代国造舰船志》内容简介:从2007年开始,陈悦通过种种渠道,广泛搜集中外史料,深化研究成果,将清末船政建造的舰船按照船级
中国古代文化丛书国论集---史通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世界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多年来,我们组织了诸多人次的相关调研,从中了解到,广...
中国1949-2014 本书特色 ★8开精装,内文157克铜版精印,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集合中国社科院、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专业学者共同打造★详述改...
日本学人中国访书记 本书特色 如今,无论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只要眼前有宋无本,就会忘得无影无踪;看到善本,就再也感受不到一己的孤独了。——长泽规矩也《中华民国书...
《中欧班列》内容简介:新航路开辟后,许多新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可可和中国的茶叶等出现在欧洲市场上,香料等传统商品的交易量
小时光-甜蜜的旧回忆 本书特色 《小时光:甜蜜的旧回忆》来自于糖果猫猫在香港出版过的两本绘本——《卖乜鹑》、《鹑心动》,这两个名字我完全看不懂,直到猫解释给我,...
《记忆中的历史:从个人经历到公共演示》内容简介:本书为“学衡历史与记忆译丛”中的一本。书中探讨了德国人不断变化着的历史兴趣
水的游戏:水中的实验 本书特色 浪花、风和很多很多水的游戏!整整一周的假期就在眼前!无论你们是去外地或者在家享受美好时光:玩水或者去水边都会非常有意思!用7天时...
《万物大历史·国家和城市发展的原动力是什么》内容简介:“大历史”概念由美国知名历史学家大卫·克里斯蒂安提出,后经比尔·盖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