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加勒比

重访加勒比

作者:V.S.奈保尔 (作者), 王爱燕 (译者)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年:2015-07-01

评分:5分

ISBN:9787544277136

所属分类:诗歌文集

书刊介绍

重访加勒比 内容简介

《重访加勒比》是诺奖得主奈保尔的首部游记作品,堪称纪实文学典范之作!在《重访加勒比》中,我们看到的是典型的奈保尔:他用准确、敏锐的洞察力,写下了他对这部分世界真实的印象。奈保尔重访家乡特立尼达和另外四个加勒比国家和地区。一路上,他目睹了特立尼达的繁华与落后、英属圭亚那的热情与冷漠、苏里南的多样与空洞、马提尼克的偏见、牙买加的茫然……
这些急速转型中的国家和地区充满变化,却又停滞不前。奈保尔用惊人的报道技巧和敏锐的历史思维冷静地再现了这里“毫无创造”的文化。他关注的是这里形形色色的人和他们的处境。在他看来,这里的人是模仿者,生活在借来的文化中,是一群永远无法抵达目的地的旅行者。
《重访加勒比》为“美洲三部曲”**部。

重访加勒比 本书特色

★ 诺奖得主奈保尔首部游记作品,中文版首次出版
★ 纪实文学典范之作!《寻路中国》作者何伟推崇的旅游写作范本!
★ 一趟加勒比文化之旅,带我们体验急速转型期的社会万象
★ 奈保尔关注的是旋涡中的小人物,一群无法摆脱生活惯性的人。他们生活在借来的文化中,永远无法抵达心安之处。

重访加勒比重访加勒比前言

《重访加勒比》出版于一九六二年,是我的**部游记。以下引自初版序言:
一九六〇年九月,我利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政府提供的奖学金,回特立尼达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访问。在此期间,总理埃里克·威廉斯博士建议我写一部关于加勒比地区的非虚构作品。我有些犹豫。小说家写作,结局往往连自己都意识不到,而且意识不到反而更好。无论如何,我决定斗胆一试。
在一九六九年那一版的序言中我又加了下面这段:
一位新西兰作家在评价我的另一本书时说,我所描写的是附庸文化和附庸经济面临的问题。要是我在写《重访加勒比》时能够想到这么精准的说法该多好啊!那将会使很多事情更明晰,书的结构也会更紧凑,谈到这种具有政治或种族自信的文化中的自愈力时,可能也不会那么罗曼蒂克了。
尽管上面这段评价对本书有所保留,可我依然觉得本书是站得住脚的。或许因为那是我**次真正的“旅行”,那次旅行和写作的过程如今依然历历在目。尽管本书的主题很严肃,我仍希望读者能捕捉到其中简单的快乐,并产生共鸣。

重访加勒比 目录

序/1
**章 中途航道/3
第二章 特立尼达/41
第三章 英属圭亚那/99
第四章 苏里南/191
第五章 马提尼克/227
第六章 奔赴牙买加/255

重访加勒比 节选

天气和煦,在下舱憋了一两天的经济舱旅客,此时似乎一个个或一对对地冒出来,晒着太阳。那两个精神病患者也和看护一起出来。有一位来自北爱尔兰的年轻浸礼会传教士,他是**次去西印度群岛任圣职,出于责任感选择了经济舱。他边读大部头的神学著作边记笔记。一位年约八旬的黑人老太太穿着扎眼的旧衣服,欢快而好奇地走来走去。当年她离开圣基茨岛去英国找工作,有传言说,她返乡的船票由英国政府买单。
因为旅客人数少,船上的阶级分界就被忽略了。一个来自英属圭亚那的印度屠夫上午下午都在头等舱甲板上溜达。一个高大英俊的黑人也在甲板上走来走去,一走几个小时,跟谁都不搭话。他吸着一只极小的烟斗,拿着平装书《十诫》,同名电影的原著。麦凯先生说,这个人在英国得了精神病,应他自己的要求,英国政府遣送他返乡,路费也由英国政府承担。
我们扎进经济舱的人堆里,回来时都带了故事。
那位图书管理员塔尔小姐回来时闷闷不乐。她遇到一个女人,那女人离开英国,是因为她没办法为自己和宝宝找到栖身之所。塔尔小姐说:“孩子一出生,母子俩就被房东扫地出门,房东还竖起一块大牌子,用绿漆写着:有色人种勿入。难道偌大一个英格兰容不下一对母子?”
“他们容的人已经不少啦。”麦凯先生答道。
“我真不明白,你们西印度人好像满不在乎。”
“宽容啊什么的,说说还可以,”麦凯先生说,“但是你们很多英国人都忘了,有一种黑人——像牙买加人——其实只是动物。”
“可这女人不是牙买加人啊。”塔尔小姐有点让步了。
“这些黑人啊,不少人都把英国人给惹毛了。”麦凯先生说到此,打住话头。他像所有善良的西印度人一样,不愿听人家说英国不好。
我自己遇到的是一个棕色皮肤的格林纳达人,三十三岁,长得膘肥体壮。他说他在格林纳达有十个孩子,他们身处各地,生母各异。他当年背井离乡奔赴英国,就是为了甩掉他们。可后来他的想法变了,觉得应该回去正视自己的责任。他甚至觉得该成家了。至于同哪一个结婚,他还没拿定主意,但很可能是和他*小孩子的妈妈。他很喜爱这个孩子;对其他孩子他都没有感情。我问他,那你干吗生那么多呢,难道格林纳达没有避孕措施吗?他愤然答道,他可是罗马天主教徒。此后的旅途中他再也不搭理我。
我们贸然闯入经济舱旅客中,有人带回故事,有人还掳回人口。克莱亚掳回来的是一个来自英属圭亚那的印度男孩,名叫克里帕尔·辛格。这孩子太讨人喜欢了,于是大家约他一起喝茶。
麦凯太太翻来覆去地说:“好帅,好白净啊!”
克莱亚说:“这孩子来自英属圭亚那*好的人家。你没听说过?土产生意巨头,辛格兄弟公司,好家伙,辛格三兄弟呀。”
克里帕尔·辛格看起来谦恭有礼,言谈举止也证明克莱亚说的不假,只是他不想自吹自擂。他身材高挑,五官俊秀,嘴唇如同女孩般娇柔,吸烟的姿势紧张中透着优雅。
“克里帕尔,给我讲讲你家里的情况吧!”克莱亚说。
克里帕尔稍稍欠身,给大家递烟。他酒意微醺,克莱亚也是醺然欲醉。
“你得知道,他们不是生产土产的,”克莱亚边接过克里帕尔递过的烟边说道,“他们只做买卖。克里帕尔,给大家讲讲。”
“好白净啊!”麦凯太太说。
此后的旅途中,除了回经济舱吃饭睡觉,克里帕尔一直泡在头等舱。他在经济舱找不到合适的人陪他喝酒;与他同住的是一个令他深恶痛绝的英属圭亚那屠夫。
“那人说、说他是去英国度假的,”想起那屠夫在甲板上跑来跑去的情景,他说,“可他七、七个星期都是靠领、领救济金过来的。”
克里帕尔自己是去英国求学。游学英伦是西印度青年,尤其是富家子弟的奇特行为之一,可以一直持续到壮年。克里帕尔在英国和欧洲大陆悉心钻研,直到有一天,他父亲惊觉开销之大,便召他回国成家立业。他的学业已经接近尾声,坐经济舱回国是他*后一次花家里的钱。
P14-16

重访加勒比 相关资料

奈保尔用艺术家的方式去看、去听旅途中的一切,他的观察极富洞察力。
——伊夫林沃
奈保尔的文章具有批判性,同时也怀有仁慈。他用一种令人赞叹的喜剧感缓和了不可避免的愤慨。
——《观察家报》
《重返加勒比》是对西印度的自鸣得意最猛烈的撼动……v.s.奈保尔先生是一位真正杰出的作家。
——安德鲁索克《新联邦》

重访加勒比 作者简介

V.S.奈保尔(V.S.Naipaul):英国著名作家。1932年生于特立尼达岛上一个印度移民家庭,50年代进入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毕业后开始写作。著有《米格尔街》《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自由国度》《游击队员》《大河湾》《非洲的假面剧》和“印度三部曲”“美洲三部曲”等。200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