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为概述 ; **次入缅抗日 ; 中国驻印军的反攻 ; 中国远征军的反攻四章, 主要内容包括: 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述略、远征军在滇西的整训和反攻、中国驻印军始末等。
八年抗战中,中国远征军以充沛的爱国主义热情,为正义而战,始终保持着旺盛士气和坚强斗志。他们常常处于泥泞崎岖的境地,强攻工事坚固的敌阵,数以万计的中华儿女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为中华民族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并在国际上博得了崇高的荣誉。陈惠丰编写的《远征印缅抗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作为亲历记录,再现了远征印缅战事的英勇与壮烈。
《远征印缅抗战 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这时英国看到中国抗战以来愈战愈强,而且八路军的游击战深入晋冀鲁豫敌人的大后方,建立抗日政权,不断打击敌人,收复失地。英国认为这是了不起的抗日力量,较之英法在欧洲战场上的狼狈处境,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于是英国对中国的态度开始转变,首先于一九四。年十月间重开滇缅路,接着派了一些在敦刻尔克撤退下来的残兵败将来中国学习游击战(当然,他们在中国的政府军中是学不到人民的游击战的)。一九四一年一月,英政府又任命丹尼斯少将为驻重庆陆军武官,开始和中国酝酿中英军事同盟。**个步骤是通过中国对缅印马的军事考察,两国共同商定保全缅甸的具体军事计划。经过协商,“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于一九四一年一月间组成。考察团的成员如下:团长商震,副团长林蔚。团员:陆军杜聿明、侯腾、冯衍、唐保黄、刘方榘,空军王×赞,海军周应聪,外交郑康祺,秘书刘耀汉。考察团于同年二月初出发,到缅甸、印度、马来亚考察约三个月之久,搜集有关缅印马经济政治军事资料,编成《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报告书》,计三十余万言(有油印本),其中*主要的是中、英、缅甸共同防御计划草案。这个草案是根据缅、马地形交通,及估计日寇战略战术而拟定的。我们当时根据日本军国主义已经吃了中国人的苦头的情况,及其政略、战略、战术上的特性,妄图独霸亚洲的野心,同时并考虑到英国军队不堪一击的情况,认为日本对于中国的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将不是从中国境内截断,而是配合它对亚洲的政治战略整个策划;一旦日寇与英国开火,势必先击败英军,进而侵占马来亚、缅甸。这样,日寇既击败英军而夺了它的殖民地,又可以封锁中国,获得一箭双雕的效果。但是由于当时中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很大程度上依赖英国,因而就不敢正面向英方提出上述判断,而只能含糊其辞。草案的内容略如下述:(一)敌情判断1.敌情:日寇陆军既具优势,又有作战经验,以日军侵占越南并与泰国成立友好条约的情况来判断,它已在积极准备向英国挑衅。一旦日寇发动侵略缅马军事,可能以海军、空军掩护陆军沿泰马交界进军,先侵占马来亚、新加坡,然后乘战胜之余威回师北上,进攻缅甸。敌人可能使用兵力三至五个师团和优势的空军与海军。2.地形:中、缅、老(老挝)边境车里、临江一带山峦重叠,交通不便,易守难攻;而且瘴气特甚,对于大兵团尤其现代化部队运动限制很大。缅泰交界景东以南,经登劳山脉,亘萨尔温江下游至毛淡棉(即摩尔门)一带,虽有崇山峻岭和萨尔温江之险,但景东、克耶邦特别是毛淡棉附近,皆有公路与泰国境内公路相衔接,为可攻可守的决战地带。(二)共同防御意见1.中英两军为确保仰光海港之目的,应集结主力在缅泰边境毛淡棉、登劳山脉及景东以南地区,预先构筑阵地,采取决战防御,并将重点指向毛淡棉方面。另以一小部在中缅边境车里、临江问担任持久防御。以一部配合舰艇在仰光及仰光海面警戒。2.指导要领:(1)中英两军在车里、临江以南,亘景东以南克耶邦缅泰国境至毛淡棉一带,构筑纵深的据点式堡垒群阵地,吸引敌人于我主力阵地前,以强大之火力摧毁敌人之攻击,不失时机转移攻势j将敌人包围歼灭于我主阵地前,再一举出击来侵之敌。(2)敌人主力如从中央来犯,我利用既设阵地消耗敌人至一定程度,由景东及毛淡棉两翼先击破敌人,将其包围而歼灭之。(3)敌人主力如由毛淡棉附近来犯,我军应利用萨尔温江天险及据点工事,吸引敌人于我主阵地前,以强大之火力摧毁敌人攻势,配合我左翼部队击破一部敌人,将敌人主力包围于毛淡棉海岸附近,而歼灭之。(4)敌人主力如由景东来犯,我军应吸引敌人于山岳地带内,以正规战与游击战并用,竭力迟滞敌人,主力从毛淡棉附近出击,先击溃敌之一部,截断敌人后路,包围而歼灭之。3.兵力部署:(1)预定英缅军二至三个师,中国三至五个军。(2)布置中英两军主力(二至三个军)于毛淡棉、克耶邦、景东间地区,并在毛淡棉附近形成重点,构筑半永久性的纵深据点式堡垒群,形成坚固的主阵地带,在主阵地前选择要点,构筑据点式前进阵地,吸引敌人于我主阵地前,以强大之火力摧毁敌人攻势,不失时机转移攻势,将敌人包围歼灭于我主阵地前。(3)以一小部(一团至一个师)位置于景东亘临江、车里以南地区,构成据点式野战堡垒群,形成纵深的主阵地带,在主阵地前构筑星罗棋布的前进阵地,采用游击战与阵地战相配合的战略战术。依据中缅交界山岳地带的特性,以主阵地为根据地,用一小部兵力警戒,以大部兵力担任游击,适时深入泰缅境内袭击敌人后方。(4)’仰光及仰光海面由英军及舰艇担任警戒。(5)控制强大机动陛预备队(一个半军至两个半军)于同古(即东瓜)、平满纳(即平马纳)、瓢背、麦克提拉(即敏铁拉)问地区,不失时机增援**线与敌决战。(6)其他:构筑工事材料及交通、通讯器材等由英方筹备;详细作战部署待双方政府协商后另行拟定。……
辽沈战役秘密战 内容简介 几十万解放军纵横驰骋,在东北黑土地上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围歼“国军”的战役,而与之交相辉映的是东北的一批地下工作者,也在“国军”高级将领中...
塞纳河畔的管子工:二十世纪法国情报机构绝密行动 本书特色 当纳粹德国磨刀霍霍之际,法国情报机构却熟视无睹;当非殖民化成为世界潮流之时,法国情报机构却在殖民战争中...
《背德者:读客三个圈经典文库》内容简介:我们总是梦想着有朝一日能摆脱所有束缚,随心所欲,然而当无限制的自由摆在面前,真的能
中越关系四十年亲历 本书特色 本书由作者根据40年外交工作的经历整理撰写而成,真实详尽地记录了从上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中越关系发展的历史脉络,披露了大量对越...
库尔斯克大碰撞 本书特色《库尔斯克大碰撞》从斯大林格勒会战之后的苏德战场入手,以库尔斯克会战的客观进程和时间顺序为线索,中间插叙了苏德战场上的大量史实,不仅展现...
《我认识一些深情的人》内容简介:过往三十年,主持人曹可凡与各界众多大师,往来密切,交往过程中,他观察敏锐,记录详尽,集腋成
1944年12月16日,纳粹德国在西线的阿登森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攻势——“守望莱茵”行动。这场美军称之为“突出部之役”的战斗,在
新土改:土地制度改革焦点难点辨析 本书特色 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反映和制约着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抉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二三十年中国的前途与命运。在本书中,华生从...
从台北到北京 本书特色 一个台湾女子关于两岸*真挚的情感解读,让13亿大陆人真正了解台湾人民的心声◆ 大陆与台湾的联通,原本就不是一个海峡的距离,而是你,和另一...
对抗、适应与融合:东南亚的民族主义与族际关系 内容简介 东南亚是世界上典型的多文化多民族地区。从民族主义的发展来看,它经历了从民族解放运动到民族分裂运动的变化。...
战争事典:023:023 本书特色 《战争事典》是台海出版社和指文图书倾力打造的,有众多资深历史、战史作家加盟,奉行给读者带来细节、新意和趣味的原则,用精美的图...
作者简介卡尔·邓尼茨(Karl Dönitz,1891年9月16日-1980年10月24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事将领。曾任第三帝国总统,总
观察中国 本书特色 费正清是美国也是世界上*有声望的汉学家。他的著作及其主要观点代表着美国主流社会的看法,对几代美国学者和政治家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出版此套《费正...
中国历代兵书 内容简介 兵书,在我国源远流长、卷帙浩繁。是我国古代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占有突出的地位。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军事斗争的产物...
民主的限制 本书特色 不左、不右,不“五毛”打破对“民主”、“自由”的误读和误解解答什么样的民主是真正的民主我所认识的赵鼎新教授,既有科学家的严谨,又有社会学家...
三十六计 本书特色 ★ 64开平装,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年7月出版★ 连环画,俗称“小人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集绘画、故事于一身,融文学性、艺术性于一体★...
近代欧洲政治史 本书特色 本书的主眼在寻求近代民主政治发达的进程;而为篇幅所限,不能尽述欧洲全体国家的政治,但只择其政治变动*大而与民主主义的消长*有关系者叙述...
兵之书-中国古代兵书全集 本书特色 从《孙子兵法》到《三十六计》,从《孙膑兵法》到《武经总要》,30部古代兵书的经典荟萃,让“军事圣经”的光芒照耀现实人生,助你...
科举与士林风气 本书特色 中唐名士独孤及有诗曰:“海运同鹃化,风帆若鸟飞!”诗人将科举对士人命运的改变,比作《庄子-逍遥游》中化鹍为鹏的“海运”,反映了币斗举制...
科贝特-大家精要 目录 导语第1章科贝特生平与主要著作一、科贝特生平简介二、历史背景及主要著作简介第2章科贝特的战争理论一、科贝特战争理论概述二、战略防御与进攻...